2023-05-25

下次我还会光顾的

 


​我下次还会光顾的,或者我下次还会光临的,这是在各大电商平台商品评价区经常出现的​留言。看起来很雅致,有文气,不过我觉得不如那句朴实无华但是明显敷衍的​:以后还会复购。起码,后面一句话没有​礼仪错误。
礼仪是什么?一句话说不清楚具体的定义,字典给出的解释是​礼节和仪式。我不喜欢字典就是这个原因,因为​它并没有解释什么是礼节,什么又是仪式。这就像是你去查字典,阿卡巴卡是什么意思,字典​解释说:阿卡巴卡就是​吧嗒和喀嚓。
依照我个人的理解,礼仪就是秩序,人和人之间谁高谁低,谁上谁下,谁重谁轻,谁优先谁等候,这里存在着秩序。秩序存在的意义,是为了便于明确​双方的关系,这样方便大家相处。比如说大冬天里两口子缩在被窝里看电影,大家都觉得口渴了想喝饮料,太太就伸腿蹬了老公一脚,说​:“你去”​。这种蹬腿礼的意思,就是明确在这段夫妻关系中,太太处于​上位,是控制者。同样的,不称名字,直接称“你”,也是上位者对于下位者的特权,意思是你​值不得我专门称呼你的名字。
在光顾这个中文词里,光的意思是使得有光彩,顾是拜访,而且是居高临下的拜访。所以,光顾的完整意思是​:您愿意屈尊莅临我这个鄙陋的地方​,使得我这里蓬荜生辉。根据这个意思,“下次我还会光顾的”​这句话,翻译过来就是:下次尊贵的我还会亲自莅临你这个破烂地方,好让你这破地方因此而增加​点光彩。
那我看不如直接打脸算了。
店家和客人之间没有绝对的谁高谁低,毕竟店大欺客,客大欺店​都是有的。在相对平等的关系里,各方都需要努力争取更低的站位,以此表示尊重​和谦和。这的确很奇怪,但这也的确是一种​文化传统。因为主动站在低处,保持谦虚低调的态度,在我们的文化里一向被视作是有教养的体现。比如说在旧时代,文人之间会相互通信。经常可以看到,那些明明自己年长的男性会在信中尊称比自己小的男性为​兄。只有非常熟悉的好朋友,而且是在极为放松和愉悦的情况下,​才会开玩笑一样在信件开头写上:某某吾儿​接信跪读,否则都是某某兄见字如晤。
这里的礼仪规则并不复杂,对于对方尽量用敬语敬称,对于​自己尽量用谦辞谦称。正常人一般都能正确运用这个规则,​麻烦是麻烦在有些人喜欢拽文而不得其法。就像是“我下次还会光顾的”这种表达,说这话的人是觉得光顾这种字眼好,自己如果不用一下就不能显示自己的​文化。但他们忽略了一点:不能把对方的谦辞直接用在对方自己身上。反过来也是一样,不能把对方的敬​语直接用在自己身上。
这就像什么呢?像是你去别人家做客,别人向你介绍自己的儿子,对方说“这是犬子”​。除非你是发了失心风,​否则你不应该说:这次我大驾光临你的寒舍,感觉装修得还不错,看你的狗儿子挺​聪明的样子,并且你的糟糠最近瘦了变年轻了,你这个鄙人果然​有两把刷子。对了,这次我来,惠赠你几个榴莲尝鲜,希望你也常来我家也拜访拜访,我家令尊令堂经常问起你这个不才,都是自己人,你来的时候就不要带着薄礼了---文气是的确文气了,​但是未必能安然无恙地道别离开。
所以,不能说“我下次还会光顾的”这种话,可以说“我下次还会光顾着下单”。老板说“多谢惠顾”,你说“承蒙关照”。老板说“区区赠品,不成敬意”,你说“心意已领,能否顺丰”​。老板说“生计艰难,希请见谅”​,你说“若能顺丰,铭感五内”​。老板说“尊意难违,勉力为之”,你说“幸甚至哉,歌以咏志”​。老板说“尊客慢走,勿吝好评”,你说“荣幸之至,还请返券”。老板说“领教了”,你说“不敢当”。老板说“恭送”,你说“告辞”​。老板说“请”,你说“我下次还会光顾的”​。​老板,卒。
这样一来,就有了一次​合乎礼仪的完整商业对话。

------

2023-05-24

为什么会缺乏好中文


这将是我关于孙燕姿的第三篇文章,但我坚持认为有这个必要。

其实这一次“冷门歌手”孙燕姿的再次走红,除去她的文章,除去她文章所展示的精神境界和思考深度,主要原因我认为是她的文字带来了一种陌生感。包括我在内的很多人,已经许久没有在中文世界里读过这样的问题,如此清新,如此准确,如此澄澈。但与此同时,人们体内的文化基因又会确信无疑地认定:这,就是中文,而且这就是好中文。

于是问题就变成了这样:为什么我们现在的日常生活里缺乏好中文?

或者我可以从反面来加以说明:为什么那么多人在读到孙燕姿的博客文章之后,第一是看不懂她在说什么,第二是读不完整篇文章?我从1997年上网以来,没有见过网友阅读能力在历史上有那么糟糕过的时候。

当然我可以继续写3000字,义愤填膺或者声情并茂地声讨,声讨微博这种碎片化文字工具对民众表达和阅读能力的戕害,声讨抖音这种短视频工具对大众阅读文字能力的损伤,我还可以声讨微信,尤其是微信公众号作者们,在十年间孜孜不倦地不断降低文字表达水平,把任何内容都揉碎了嚼烂了半消化了童稚化了然后填鸭给读者,导致他们根本不能阅读长句,不能阅读稍微坚硬一点的内容。

但我认为这没有多少意义,因为这就是现实,而且是人们选择的结果。读书人,写字的人对后半句装聋作哑,因为承认这是大众的选择,那就等于是承认自己已经被时代所抛弃。这个问题一二十年前就已经有人明确提出:未来的世界里,我们究竟是生活在奥威尔的《动物农场》还是赫胥黎的《美丽新世界》?

当然是《美丽新世界》,当然没有几个人愿意公开承认这一点。对吧?就像是Apple 最新的剧集《羊毛战记》(Silo),翻拍那么古早的科幻小说,Apple 和导演还是在很努力地向观众展示一个反乌托邦社会,也就是《动物农场》的翻版。为什么不拍摄《美丽新世界》类型的故事?依照我阴暗的心理来考虑,那是因为Apple 所代表的高科技公司和导演所代表的娱乐业,他们正在按照《美丽新世界》里的方式利用贩卖奶头乐来大赚特赚。既然如此,人为什么要反对自己呢?

所以用不着指责谁,世界就已经是这样一个世界,世道早已经是这样一个世道。事实就是随着大众文化的兴起,在大众文化上建立的大众政治崛起,人们喜欢娱乐,喜欢富媒体,喜欢表态,喜欢情感价值,但是很早就不喜欢阅读和写作了,因为思考和理解对于含着奶头乐的人而言是一种生命中难以承受的重负,完全不如看完视频之后维护政治正确而喊打喊杀来得愉快。

很容易从我上面的表述得出一个结论:在一个《美丽新世界》里,因为大众文化兴起,所以作者要向大众提供松软可口易服用的内容,通过不断降低内容难度,不断增加内容娱乐性来吸引更多受众。

但我并不是那么想的,我觉得在逻辑上应该有更为深远的原因,那就是最近这但是三四十年来流行的赢家通吃的集体心态。互联网公司是最明显的,自家有一款产品做成功了,那么就要依仗这个产品和产品里的用户,跨专业跨行当把其它家的生意一并抢来。腾讯做大了要做电商,阿里做大了要做社交,字节做大了要做社交、外卖、打车、订酒店。

有人问过,为什么在世界其它地方,一家公司做大了一项业务,就会继续专注去做,不会立即忙于攻城略地?为什么在中国,所有的互联网公司看起来都想要一口吃掉所有的互联网业务?那在我看来,原因就是家家都信奉赢家通吃,坚决做清一色的天条。当所有人都那么想的时候,就没有人能专注主营业务,就都必须不断跨越边界,不断追求大而全,不断追求市场唯一一家的地位。

缩小一下范围,缩小到写字这个领域内。按照相同的逻辑去观察,一切就都很好理解了。为什么要文章降智,为什么要文章娱乐化,因为需要获得最大数量的读者。为什么要获得最大数量的读者?因为做大做强,赢家通吃是天条,你为什么要问为什么?在这种视角下,写作者有责任赢取最大数量的读者,最好一篇文章能吸引来所有社会各阶层。而且,这已经成为了一种默认共识:量才是一切。

那么,一篇可以讨好所有人的文章,它就等于什么都没说。一篇所有人都喜欢的文章,它就等于没有任何观点。有人说,现在的文章读起来都觉得有趣,有道理,但是扭头就会忘记。这就是原因,因为这种文章的主要成份是一氧化二氢和赤藓醇,以及加压灌注的大量二氧化碳。甜丝丝,滑爽爽,而且喝起来有还点杀口,让人感觉挺有劲道。最大的价值是全然正确无错误,唯一的问题是其中不包含任何能量。

孙燕姿的博文《我的AI》为什么让人感觉到冲击?尤其是写作者们?因为这篇文章的出发点就非常明确:我不需要所有人都能读,我不需要所有人都能读懂。它在最核心的逻辑上和其它中文文章有一个巨大差别:无论我怎么写,我不是为了获取所有的中文读者,不是为了赢家通吃,甚至都不是为了成为赢家,重点是成为我自己。

这样当然就可以从《我的AI》里读出自在从容,读出松弛幽默,读出深刻与洞见,读出性格和神采。因为孙燕姿并不在这种流行文化之内,这种流行价值之内,她并不奉赢家通吃的天条,追求吃通天的地位,所以她不需要取悦所有人,赢得所有人心,也不需要讲所有人都懂,所有人都认同的话。

我看过人们用AI 代替她写的回应文章,上来第一句就是:首先我要感谢歌迷朋友对我多年来的支持,我还要感谢广大网友对我的关心......很标准,很正确,很符合人们对歌星回应文章的期待,但这也是毫无疑问的文字垃圾。孙燕姿没有这样写,她的第一句话是:

As my AI voice takes on a life of its own while I despair over my overhanging stomach and my children's every damn thing.

从这一句话开始,我认为她就没打算让所有人都认同自己,都支持自己,甚至都不打算让尽可能多的人来看到这篇文字。她写她想写的就够了,她给愿意读的人读就够了。全中文世界有20亿人口,但是这和她没关系,她写给愿意看的100万人就够了。不需要考虑抖音粉怎么才能看到,也不需要考虑路过粉怎么才能被吸引,黑粉能否因此而转换。所以她的文章才好看,或许也可以大胆推测一下,她的人生大概也不会那么苦大仇深着且志存高远。

当一个社会的所有成员都认同人力有穷时,认同做好自己能做的事就行,不再追求赢家通吃,一统江湖,不再追求数量而是转为质量---无论是事业还是人生的时候,每个人都能得解脱,每个人也都不需要继续被迫和大众一起玩游戏。人群因此会有分层,各回各家,各找各妈,各自安好,自得其乐。于是,这样就有可能会产生出好中文来。


------





孙燕姿作文赏析

 


昨天发布《作文老师孙燕姿》一文之后,有读者留言表示自己感觉很困惑:请问,孙燕姿这篇文章好在哪里?麻烦你给讲讲?还有几十条留言表示:这篇文章不是AI 写的?
我想回复一下又怕伤功德,于是找到一个好办法。木遥老师在网上对此有一句评论,我引述如下:“任何一个看完孙燕姿那篇写 AI 的文章之后跳出来问‘求课代表她到底说了些啥’ 的网友恐怕都应该认真琢磨一下 AI 时代自己到底是能靠什么能力吃饭。”
木遥老师也解答了长久以来我心头的一个困惑,他说:“今天忽然灵光一闪,想明白了为什么很多我觉得写得很好的文章后面总会有评论问‘这是不是 AI 写的’。我理解中‘AI 写的’这个形容是说文字呆板僵硬没有生气,而部分网友这么说的时候,是想说哇这人竟然会写这么长的句子,句子竟然还有结构,语气竟然冷静平淡,段和段之间竟然还有照应。人怎么会写成这样呢?这一定是 AI 写的---整个误会了。
木鱼么就留着给木遥老师去敲,我这里考虑到许多读者的确在理解上有困难,那么,我就来解析一下孙燕姿老师这篇文章,以下蓝字部分是孙燕姿老师原文,黑字部分是我的解析。
当我在为自己日渐隆起的肚腩和孩子们的破事而烦恼时,我的人工智能歌声却不胫而走,四处流传,于是我有些话想要一吐而快。
在解析这段话之前,需要交代两个文章背景。第一、孙燕姿长期不出新专辑,专心家庭生活,她的歌迷对此多有抱怨。第二、有人在网上用AI 模拟孙燕姿的嗓音唱别人的歌,一时间非常火爆,无论是不是她的歌迷,许多人都希望看到本尊出来做一下回应,也很好奇她的真实想法。所以,这篇文章是在这两个背景下发布,这也是我们理解它的基础:因为科技爆发而受到冲击的个人,出来就此做出回应。
这段话好在哪里?好在上来就给文章定下了基调,这不是歌手孙燕姿大战AI ,也不是受害者控诉案情发布会,而是用不解释的方法向她的歌迷解释了为什么外面闹得那么厉害,她这一阵子却没有做出任何回应。因为她已经人到中年,因为她是孩子的母亲,她有自己的家庭生活要去过,有一堆麻烦要去处理。所以,她不想做个战士,她也不想做个受害者。这样写,可以极大拉近自己和歌迷读者的距离,让她的歌迷在会心一笑的同时更愿意读下去。
在我的人工智能角色成为目前的热门人物之时,我的粉丝们已经正式临阵反正,改旗易帜,接受了我确实是个“冷门歌手”的现实。说真的,你怎么可能打得过一个在几分钟之内就能出一张新专辑的家伙?
这一段话的原文是英文,但是在英文中非常突兀地插入了四个中文字“冷门歌手”。孙燕姿用这种行文方式和自嘲的口吻,告诉她的歌迷:冷门歌手这个梗我已经知道了,我不是真成了家庭妇女,我不是真的活在真空里,我还在关注着大家,不要觉得自己被冷落。我看到这一段的时候很是感慨:这人的情商得有多高?
最后这句话是全文中孙燕姿第一次评论AI ,她很清楚地知道AI 工作的效率,也很清楚传统音乐行业面对AI 时的不利局面。但是读者不容易看出这是评论,因为这句话是用玩笑的口吻来讲的。
不管是叫它ChatGPT 还是 AI 又或者任何其他名字,这个“东西”能够处理无数段信息,并且以最为连贯的方式把你的案头工作给组合起来,以此模仿和/或创造独特而复杂的内容。等一等!这不是就是人类会做的事情么?我们一直都在说服自己坚信:思考和观点的形成,是机器人所无法替代的人类独有任务,这远远超出了机器人的能力范围。但现在步步紧逼的AI 即将威胁到成千上万个人类工作岗位,诸如法律、医学、会计等行业,以及现在这篇博客正在讨论的---歌唱。
果不其然,孙燕姿在接下来的这一段里阐述了她对AI 工作原理的理解。当初我就是读到这一段的时候,立即直起身来坐正。因为她关于AI 的个人理解非常到位,而且胜在简洁。不关心AI 进展的人可能对此无感,但是关注AI 的人会立即表示惊讶和赞同,对孙燕姿的好感暴增。
这里还有个细节,孙燕姿说,AI可以模仿和/或创造独特而复杂的内容。其实这里已经表达了她个人对AI 的基本观点,那就是AI 是拥有创造力的。要知道,就在此时此刻,还有很多画家和插画师在坚称AI 只会抄袭和拼贴,毫无任何创造能力。
为什么我称赞这篇文章好?因为接下来大家就可以看到,孙燕姿不单提出了自己的观点,而且随后用极为轻巧的方式加以论证。在说了几句AI 的工作原理之后,她突然来了一句:等一等,这不就是人类会做的事情么?AI 按照人类的方式做事,那么它就应该拥有人类的智能,也就应该能够创造。最后,她又收回来,用AI 已经在威胁成千上万工作岗位的现实来再次论证这一点。
当然你会反驳说:我还是能分辨出真人和AI 歌声之间的区别,在声音/气息(或者任何你能想到的音专业术语)上,AI 没有任何情绪或者变化。但是对不起,我怀疑这只会是很短的一段时间而已。
这一段是孙燕姿谈前瞻,她认为AI 能够达到人类歌手的水平只是个时间问题,达到声音真假难辨的程度也只是个时间问题。我就觉得,所有从事AI 工作的人,都应该在电脑前贴孙燕姿的海报,都应该购买孙燕姿的音乐专辑,因为她是如此坚定地站在大家这一边。
讽刺的是,很快就没有任何人类能够超越AI。没有人类能够在获取如此之多信息的同时,还能做出正确的决策,又或者是做出正确的错误(好吧,也许我的想法有点太过跳跃了)。这项技术能够为每个人精准地制造出每样他们所需要的东西。无论你有多小众、多变态、多疯狂,AI 都能为你度身定做出独特的内容。你并没有那么特别,因为你已经可以被AI 所预测。不幸的是,你同样也可以被AI 所定制。
这一段话里,很多人留言表示困惑,不理解什么叫“正确的错误”。这里孙燕姿谈的是艺术创作规律,我用一个简单的比喻来解释一下:白发三千丈,这是李白的诗。白发不可能有三千丈,也没人见过三千丈的白发。那么,按照常识常理来说,这就是毫无疑问的错误。但是从艺术创作的角度来看,没有什么标准,只有具体的合适不合适,合适的表达就是正确的。所以,叫做正确的错误。还不明白的话,想一想最近这几年一句网上流行的话:五彩斑斓的黑。继续不明白的话,可以把五彩斑斓的黑和电视剧《狂飙》里的高启强联想起来试试。
在前面的段落里,孙燕姿谈到了她对AI 的理解。在这一段的结束部分,她把这种理解和对人类自身处境的理解结合起来。她说:“无论你有多小众、多变态、多疯狂,AI 都能为你度身定做出独特的内容。你并没有那么特别,因为你已经可以被AI 所预测。不幸的是,你同样也可以被AI 所定制。”
看到这一段的时候,我大为震撼。一般来说,艺人有责任把话说得悦耳,不惜扭曲自己的真实意图,好让观众和粉丝乐意去听,好让他们喜欢自己。但是孙燕姿却敢于说出真心话,说出大众可能不爱听的话来。她直接动手撕去很多人身上的自我包装,说无论往自己身上贴什么特别的标签,AI 都能同样给你造出来。所以,人们认为自己是很独特的存在的这种想法,本身就是个虚妄。让我震撼的地方就在于这里---真实且深刻,并且毫无畏惧的坦诚。
这一段最好的部分是最后两句:You are not special you are already predictable and also unfortunately malleable. 你并没有那么特别,因为你已经可以被AI 所预测。不幸的是,你同样也可以被AI 所定制---
什么意思?在我看来,孙燕姿对于AI 模仿自己歌声这件事情,她的正式回应就是这两句话。可以为AI 所预测,指的就是AI 可以根据她以往的歌曲,预测出她会用怎样的方式去唱其它歌。可以为AI 所定制,指的就是AI 创造出来的歌曲,可能并不符合她的意志,而是把她的声音作为一种工业原料,去生产一些定制产品,比如说那首孙燕姿版《漠河舞厅》,甚至是孙燕姿版《老司机带带我》。
她个人的态度也在这两句话里,1、我不认为我很特别,特别到AI 不能模仿,或者我要禁止AI 模仿的程度;2、如果AI 用我的声音去制作一些我本人根本不可能唱的歌曲,那么这种定制是一种不幸;如果人们是通过这种定制歌曲而接触到我,从而认识我,那么我就等于是被AI 重塑出来,这同样是一种不幸。malleable,意思是塑造塑形,但是孙燕姿在这里想要表达的意思要复杂得多。
多么好的一段话,孙燕姿不说I am not special,我并不特别。而是说You are not special,你并不特别。原因是这不是她一个人需要面对的问题,而是所有人都需要面对的共同处境。
在这个意义上来说,我感觉自己就像个正坐在电影院里最好的位子上吃爆米花的观众。(注:在这种情况下,很可能没有任何科技能够预测我此刻的感受,除非我把这篇博文发布出去,好吧,大家现在随便看吧)。这感觉就像是在观看那部改变了我们生活的电影《瞬息全宇宙》,但不同于电影剧情,这一次爱并不能拯救世界。
孙燕姿在这一段里明确表示,面对汹汹袭来的AI ,她就是个吃爆米花群众。因为前面说了,现实就是自己没有特别到无法被模仿的程度,技术进步会带来很多问题,但是她对此无能为力,所以她的选择是看戏就好。
不过孙燕姿依然有她的傲气,傲气体现在她括号里的旁注。她的意思其实是在说:AI 可以模拟我的声音,了不起。AI 可以用我的声音唱别人的歌,了不起。AI 几分钟就可以用我的歌做一张新专辑,了不起。但是,AI 现在能预知我会在这篇文章里谈什么,怎么谈么?如果没有之前我所有的专辑,那么AI 就无从模拟我的声线,正如现在AI 没有得到我的这篇文章,那么它也就无从推断我的个人感受。有一句话孙燕姿没有说出口:毕竟得先有我,先有我的创作,否则一切后续都无从谈起。
在这无边无际的存在之海里,一切皆有可能,一切全无所谓。我想,能够拥有思虑纯净和保持自我,这就已经足够。
在结语部分,孙燕姿就像是一位禅师那样,谈到了她通过这件事的证悟:世间的无数事情就像是一片汪洋大海,怎么样的浪花都可能泛起,然而无论怎么样的浪花最终也会归于沉寂,所以​潮生涛灭,一切都全无所谓。潮水和浪花都在海上起伏,而大海本身的特性是不会发生改变的,它始终是水,在水面下它​没有波澜起伏,没有变化生灭。所以,对于自己而言,能够认识到自己的本心本性如同大海一样不生不灭,继续做自己而不是被​那些浪涛潮水所改变,所困扰烦恼,这就已经足够了。
谨此与君珍重道别。
最后孙燕姿特别用了古英文做结束​。With this I fare thee well,这里Thee 就是古英文里的You. 所以,这句话是With this I fare you well, 谨此道别,以此​道珍重。AI 是一门很新的技术,而With this I fare thee well 是一句很古老的英文。孙燕姿自己的趣味,偏好,价值,都在这句话里了。
读完、翻译完整篇文章,我对孙燕姿​相当欣赏。我认为,周慧敏当年的《识于微时贴》和孙燕姿现在的这篇《爆米花贴》,算得上是​华语艺能界的两大名帖。不说是在艺能界,即便在华语写作界,孙燕姿的《爆米花贴》​也算得上是一篇好文章,因为很多人现在已经不会写这种文字了。这种直率,这种智慧,这种幽默,​也已经很少见了。
好不在于文笔,而在于通过文字流露出来的思考深度、个人气度​以及精神境界。我认为孙燕姿对AI 的理解超过90%以上的网友,我认为孙燕姿的表达水平超过99%​的网友。这就是造成那么多人觉得阅读理解困难的原因,这也是孙燕姿成为“冷门歌手”却无法被人们忘怀的原因。
有些在场面上的人是孔雀,每一根翎毛都让人看得清清楚楚。而有些远离人群的人是冰山,人们所能看到的是水面上的一角,​然而在水面以下的部分却深不可测。



------



2023-05-23

作文老师孙燕姿

 


之前,我介绍过国内网友利用AI 技术帮孙燕姿老师出新专辑这件事​,参见5月8日发布的文章:《午间听歌:孙燕姿新专辑(未演唱未发布版)》。
关于这件事,昨天也就是5月22日,​孙燕姿老师亲自回帖了。在她的私人网站MakeMusic 上,孙燕姿老师新发布一篇博文,名为《我的AI》,专门做出回应。
我看后大为震动,​没想到别人专业唱歌,用业余时间写一点文章也写得那么好。迄今为止,有两位​艺人给我上过作文课。第一位是​周慧敏,第二位则是孙燕姿。周慧敏的那篇识于微时就写得很好,现在孙燕姿这篇《我的AI》还要更好一些。
来《槽边往事》的许多读者整天喜欢讨论文笔,孙燕姿老师这篇文章是用英文写成的,​那现在怎么讨论文笔呢?我欣赏这篇文章的原因,根本就不在于文笔,而是透过这些文字,我惊奇地意识到孙燕姿作为歌手对于AI 也有相当程度的理解,​而且拥有自己的深入思考。同时,在这篇文章里也能窥见她的胸襟和气度,一睹她的精神世界,​当真是风华绝代。
虽然​在孙燕姿老师的博客里,也提供了一个中文翻译版本。​但因为我很喜欢这篇文字,所以自己也翻译了一遍。以下是中英文对照版​:

我的AI

作者:孙燕姿
​翻译:和菜头

As my AI voice takes on a life of its own while I despair over my overhanging stomach and my children's every damn thing, I can't help but want to write something about it.
当我在为自己日渐隆起的肚腩和孩子们的破事而烦恼时,我的人工智能歌声却不胫而走,四处流传,于是我有些话想要一吐而快。
My fans have officially switched sides and accepted that I am indeed 冷门歌手 while my AI persona is the current hot property. I mean really, how do you fight with someone who is putting out new albums in the time span of minutes.
​在我的人工智能角色成为目前的热门人物之时,我的粉丝们已经正式临阵反正,改旗易帜,接受了我确实是个“冷门歌手”的现实。说真的,你怎么可能打得过一个在几分钟之内就能出一张新专辑的家伙?
Whether it is ChatGPT or AI or whatever name you want to call it, this "thing" is now capable of mimicking and/or conjuring,  unique and complicated content by processing a gazillion chunks of information while piecing and putting together in a most coherent manner the task being asked at hand. Wait a minute, isn't that what humans do? The very task that we have always convinced ourselves; that the formation of thought or opinion is not replicable by robots, the very idea that this is beyond their league, is now the looming thing that will threaten thousands of human conjured jobs. Legal, medical, accountancy, and currently, singing a song. 
不管是叫它ChatGPT 还是 AI 又或者任何其他名字,这个“东西”能够处理无数段信息,并且以最为连贯的方式把你的案头工作给组合起来,以此模仿和/或创造独特而复杂的内容。等一等!这不是就是人类会做的事情么?我们一直都在说服自己坚信:思考和观点的形成,是机器人所无法替代的人类独有任务,这远远超出了机器人的能力范围。但现在步步紧逼的AI 即将威胁到成千上万个人类工作岗位,诸如法律、医学、会计等行业,以及现在这篇博客正在讨论的---歌唱。
You will protest, well I can tell the difference, there is no emotion or variance in tone/breath or whatever technical jargon you can come up with. Sorry to say, I suspect that this would be a very short term response.
当然你会反驳说:我还是能分辨出真人和AI 歌声之间的区别,在声音/气息(或者任何你能想到的音专业术语)上,AI 没有任何情绪或者变化。但是对不起,我怀疑这只会是很短的一段时间而已。
Ironically, in no time at all, no human will be able to rise above that. No human will be able to have access to this amount of information AND make the right calls OR make the right mistakes (ok mayyyybe I'm jumping ahead). This new technology will be able to churn out what exactly EVERYTHING EVERYONE  needs. As indie or as warped or as psychotic as you can get, there's probably a unique content that could be created just for you. You are not special you are already predictable and also unfortunately malleable.
讽刺的是,很快就没有任何人类能够超越AI。没有人类能够在获取如此之多信息的同时,还能做出正确的决策,又或者是做出正确的错误(好吧,也许我的想法有点太过跳跃了)。这项技术能够为每个人精准地制造出每样他们所需要的东西。无论你有多小众、多变态、多疯狂,AI 都能为你度身定做出独特的内容。你并没有那么特别,因为你已经可以被AI 所预测。不幸的是,你同样也可以被AI 所定制。
At this point, I feel like a popcorn eater with the best seat in the theatre. (Sidenote: Quite possibly in this case no tech is able to predict what it's like to be me, except when this is published then ok it's free for all). It's like watching that movie that changed alot of our lives Everything Everywhere All At Once, except in this case, I don't think it will be the idea of love that will save the day.
在这个意义上来说,我感觉自己就像个正坐在电影院里最好的位子上吃爆米花的观众。(注:在这种情况下,很可能没有任何科技能够预测我此刻的感受,除非我把这篇博文发布出去,好吧,大家现在随便看吧)。这感觉就像是在观看那部改变了我们生活的电影《瞬息全宇宙》,但不同于电影剧情,这一次爱并不能拯救世界。
In this boundless sea of existence, where anything is possible, where nothing matters, I think it will be purity of thought, that being exactly who you are will be enough. 
在这无边无际的存在之海里,一切皆有可能,一切全无所谓。我想,能够拥有思虑纯净和保持自我,这就已经足够。
With this I fare thee well.

谨此与君珍重道别。


 孙燕姿个人网站:

http://www.makemusic.sg/

《我的AI》​官方英文版:

http://www.makemusic.sg/blog/wodeai

《我的AI》​官方中文版:

http://www.makemusic.sg/new-blog/wodeai


------

念珠与加持



见到越来越多的人去寺庙求各种手串,不同的手串还要分出三六九等,我就觉得挺可乐。

前途未卜,内心茫然,于是去寺庙求一条手串,希望得到一点加持,甚至因此而改变气数和运势,这是很多人的想法。但是对方为什么要加持呢?如果说慈悲广无边际,那么是否求取手串和是否得到加持之间就没多大关系。如果说慈悲必须辅以特定的前置条件,比如说求一条手串,那么这岂不是成为了一种交易。既然是一种交易,可以算一算:一串珠子能换来多少加持?一串珠子而已,又是求升职,又是求加薪,又是求福禄,又是求孩子学业,这不是明火执仗地占别人便宜么?
我一丁点都不反对人们去求取手串,也不反对人们因此而深信自己受到了护佑或者加持。事实上,我认为这个行为本身,以及这个行为对应的一串具体的念珠,和内心抽象的些许信心,都是很好的缘起。但也就是缘起而已,只占到加持这件事情的不到10%,还有90%的事情并没有去做。
求取一串念珠,这件事很简单。自己去不了,还可以找人跑腿代购。等拿回家来,然后呢?挂在手上,挂在腰上,置于床头,放在窗前,然后呢?然后上面就会有肉眼不可见的光照在自己身上?就会有福泽从虚空中往天灵盖里源源不断地入注?不会啊,要真有这样的事情,人应该立即买一个盖革计数器回家测试一下才对。
一个刚刚开始学习走路的小朋友,看到父母蹲在自己身前,张开双臂迎向自己,于是它就咯咯咯笑着,踉踉跄跄往前跑,一头扎进父母怀里。它相信父母会伸手抱住自己,他相信父母不至于让自己跌倒,所以他对自己能走这几步路深具信心,最后也真的成功跑出了这几步。这种信心,就是来自父母的加持。
一个成人没有这样纯粹的心灵,就很难全心全意地去相信,这时候就需要一些外物来作为佐证。物业对着困在室外空调机上的男人大喊:我来救你。男人不会有多少信心,不大相信对方能救下自己。但如果换成穿着一身制服的消防员同样那么喊,男人看到消防员那身橙色的衣服,信心就会充足一些。消防员拿出一根粗绳,男人的信心就更强一些。消防员在楼下布置阻拦绳网和气垫,男人的对于自己获救的信心就会继续上升。消防员架起云梯,云梯一直升到男人脚下,此时男人对自己获救这件事情的信心就达到了顶点。
念珠或者手串就是这种建立信心所需要的佐证。
所以重点不是你有几串念珠,不是你从哪里求来,不是珠子都有什么讲究,而是通过这一串可以拿在手里的物件,你能升起多大的信心。深具信心,那么现实就不再令人烦恼、担忧和惧怕。行在世间,如同孩子奔向父母双臂。毫无信心,那么再多珠子,再多灵验,再多香火,都对自己没有任何帮助,依然是在人间裸奔。
信心不在双方之间的介质上,信心在对方身上,坚信对方会帮助自己;信心也在自己身上,坚信自己因此的确能够做到。你不是信消防员制服,不是信绳子信网兜信气垫信云梯,你是信后面操作这一切的那个人,你是信自己能获救。于是你降低了恐惧,这是加持。于是你有勇气采取行动,这是加持。于是你能够承受可能的各种结果,这是加持。
有没有想过一个问题?为什么是念珠?为什么不是一根法棍呢?为什么不是一支毛笔呢?为什么不是一罐碳酸饮料呢?因为念珠的用途就是拿来持颂,而持颂可以让人保持专注。如果持颂10万编,30万遍,100万遍,意味着人也专注了那么长时间。因为你专注的时间足够久,于是你的心就能安定。你的心能够安定,那么事情就已经解决了一多半。
一颗安定的心里,可以产生出平静的喜悦来,也可以产生出清凉的智慧来。于是,人可以冷静地思考和处理现实中的诸多烦恼、麻烦以及障碍,避免受到自身情绪的干扰,无端端生出许多担忧和恐惧来。如果是这样,一个人所求的加持就已经降临到他身上,所求的幸运就已经走在前来的路上。
这和念珠的产地,材质,品种,源流都没有任何关系,只和人的心有关系,和如何训练内心有关系。我最近就在网上发现了一种念珠,叫做草珠子,又叫草菩提。它是一种草籽,来自类似薏仁那样的植物。在我小时候,人们用这种草珠子串起来做门帘,做桌垫,几乎家家户户都有。草珠子有很多品种,其中有些种子皮色金黄,尺寸接近正圆,质轻而坚固,天然有眼,穿起来就可以作为一串念珠,价格便宜到不符合这个时代。
我很喜欢这种念珠,它没有经过香火,没有经过开光,不是来自某处名刹,而是来自滇南的某座小城的田野水岸。那么,你觉得它会有加持力么?

 ------
                                                                             

近期热门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