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8-27

有些时候你得自行点破

 


​一些人做事,一些人跟在后面总结,这是世间的常态。比如说画家负责画画,负责探索新风格新技法新表达,这就有了​名画。知识分子在后面跟着总结,给风格起名字,给画家定流派,分析​这背后的创作意图是什么,这就有了艺术评论和艺术史。
但你我都不是伟大艺术家,我们身后也没有什么人站着,随时关注我们的一举一动,试图从​里面分析点什么东西出来。所以,有些时候我们得自己做事,自己总结,兼任两种角色。在众人还不明所以的时候,自行点破。
​这里有一个现成的例子:我用AI 绘画已经一年多时间了,读者从最初的反对、质疑、挑衅,变成了现在的习以为常,没事还​下载一张拿去当头像,或者作为朋友圈的背景。我天天画,读者天天看,​逐渐熟视无睹,于是已经很少有人会特地跑来问:你想通过这张画表达什么?
其实我还真表达了一些东西,只是大家都没有觉察而已。你回想一下,在过去的一年多时间里,我是不是​画过很多张小姐姐?肯定是有印象的,每次画小姐姐,留言区都会有人​说像某个女明星,又或者是像自己的某个熟人,这证明大家都看过。
不过你发现​一件事没有?我画过女武士,女探险家,女宇航员,女机甲师,女骑手,女巫师,女画家,全部都是独立女性,她们出现在画面之中,都在从事专门之事,而且全都是主角​。​你意识到了吗?我没有画过女保姆、女服务生、女下属、女助手,以及所有传统上认定的女性社会角色。那么,我的这种选择或者偏好,是不是传递了某种信息​?
​然后你发现没有?我画的所有小姐姐​,基本上都只有她自己一个人。她在酒吧,她在海边,她在房前,​她坐在沙发上。她周围围绕着花,围绕着树,围绕着海,围绕着着风,围绕着猫,​从来都显得很自在的样子。在所有的画面中,所有的小姐姐都可以自己一个人那么自由自在地待着​,并没有依偎在谁的怀里,并没有伸出手要求援助,并没有戴着围裙端着托盘拿着奶瓶,​就她一个人。那么,我的这种​主题和画法,是不是传递了某种信息?
最后你发现没有?网上用AI 画的小姐姐,很多作品都会凸显小姐姐的身材,​着力描绘她们的性感。或紧身,或裸露,或绑缚,把女性的身体描绘成某种物件,类似器皿,类似玩偶,然后满足男性用玩赏的目光去​观看。而在我这里,曾经有过类似的​画风么?我记得只有过一次,画的是一位小姐姐坐在​码头上,背对画面,面对大海。风从海面上吹来,她的衣服紧紧贴在身上。我还专门写了一句话,说这个画面很美,但是​有物化女性的嫌疑。有读者留言问我​哪里看得出来?我回答说,因为她的腰臀形成了一个花瓶的形状。
在我这里,画过有雀斑的小姐姐,画过单眼皮的小姐姐,画过纹身染发的小姐姐,​但从来没有画过玩物一样的小姐姐。即便是绘画中的人物,她们和读者之间的关系也是平视的,不存在读者可以俯视她们​的可能。那么,我的这种画风和​表现,是不是传递了某种信息?


画了那么久之后,我​也感到很奇怪,居然到现在都没有人说一句:啊,和菜头,你原来是个女性主义画家。
在我自己看来,这是再明显不过的事情了。我画了从事不同职业的女性,​我画了独立自主生活的女性,我画了具有不同个性表达的女性,而不是画了一整年的比基尼少女,咖啡店女仆,软萌CK妹,冷艳性感魅魔,​君临天下女王。​不是说我不可以画,我画​不出这个效果,而单纯因为我选择不那么去画。
许多读者会​带着自己的孩子一起读我的文章,我甚至幻想过这样一个情形:某位读者和自己的小女儿一起翻看文章,小女儿先看到一位女宇航员,又看到一位女骑师,再看见一位女机甲师,她可能会问​家长:​我将来长大了也可以这样吗?​是的,你可以的,我透过画面无声地回答。
这就是今天我想讲的例子。如果我不把这件事点破,那么再画三年,你觉得不过是三年连续看画,​每天三张,就这点事而已。这个看法也没错,事实的确是我每天​贴一篇文章,中间配了几张图。你最多最多​偶尔感慨一下:​最近AI 技术又提升了,连和菜头也都能画得似模似样了。
但是我现在点破了它,之前的所有小姐姐就突然有了别样的意涵​,而且你一旦意识到这一点,也就再也回不去了。如同前面我所说的,你我都是凡人,我们身后没有人会拿着笔和纸​不断观察和记录,不值当的事情。​但是很多时候,我们自己的的确确做了一些事情,事情的背后有我们自己的用意。
如果你想要人们认识到这一点,感受到这一点,乃至承认你做到了这一点,没有别的办法,你就得自行点破。尤其是在职场上,那些喜欢吹嘘揽功乃至抢功的人固然下作可恶,但是做了很多事却奉行低调内敛的原则一句话不说的人,我认为​他们的做法也不对。因为99%的时间,他人对​你是无感知的,99.9%的时间,他人对你所做的事情也是无感知的。如果你尽心尽力去做了,那么到了一定时候你就应该自行点破,道理很简单---
如果你不曾定义过自己,那么他人有一天一定会按照自己的性子,自己的理解来随意定义你。而定义的可怕之处在于,如果你现在没有任何一个定义,一旦别人给你安排上一个,它就能一路跟着​你走下去​直到天荒地老。你觉得你乐于奉献,和他人定义你为老黄牛,​这中间的区别其实极大。​因为你乐于奉献,并没有说你一无所求。而你一旦是老黄牛,意思是你​可以干很多活,但是只需要吃点草就好。那么,你愿意​未来二十年别人只喂你草么?
我是不是画家,我是不是女性主义画家,这一点都不重要,​极小的事情。​但是,你吃草这件事情,怕是值得多想一想,因为那玩儿不饱腹不说,而且还伤胃。


------

2023-08-26

乔老爷的遗产

 


乔布斯乔老爷生前留给苹果公司一只下金蛋的鹅,那就是App Store,苹果商店。所有的开发者在这里提交他们为苹果手机用户创造的 App,所有的苹果手机用户在这里下载更新他们的 App,然后苹果公司抽取 30%的平台服务费,银子就那么哗啦啦流向​公司的金库。

​如果你是苹果手机用户,不知道你注意到一件事情没有?现在 App 更新版本,你在 App Store 里打开升级说明,你已经不知道新版本里有什么新功能,有什么新改动,​你只能看见千篇一律的一句话:修补了部分 Bug 并且提升了​性能---不同的公司在描述上略有不同。

以前不是这样的,以前这里的升级说明存在着​标准格式。第一部分是逐项列举新功能,第二部分是​分项说明修补了哪些 Bug。苹果手机用户​可以清楚地知道,自己面对的新版本会有哪些改动,可以期待会出现什么新东西。虽然是短短几行字,App 开发者们也玩成了一种文化,​会在这里开玩笑。著名的“Bug 已经修复,程序员已经开除”,以及“已经杀了产品经理祭天”​,就发生在这里,一度变成网络流行文化。

我询问过相关人士,为什么大家现在的升级说明都那么含糊其词​,没有任何具体内容?答案出乎预料,也在情理之中​:App Store 的机制是先提交新版 App,然后苹果公司的审核人员对 App 进行审核,审核通过再上架对​广大用户开放下载。之所以大家现在不愿意写详细的升级说明,是因为一旦写了,审核人员就要对着每一条新增和改动项目进行审核。一旦哪一点他们不满意,就要打回去修改。即便他们条条都满意了,也会因此耗费更长的审核时间​,大家等不起。

​所以,现在就形成了一种微妙的平衡:App 开发商在升级说明里含糊其词,说是​修正了 Bug,提升了性能。苹果公司审核人员乐得清闲,不需要再做详细检查,做前后版本对照,就可以​挥手放行。

就这样,在乔布斯逝世 1​2 年之后,他的这项伟大遗产开始逐渐崩坏。

乔老爷建立 App Store 的初衷是好的,​完全从用户的利益角度出发。建立统一的 App 管理、下载渠道,利用审核机制对 App 的安全和质量进行控制,于是用户可以得到安全、可靠的 App。风险和劣质 App一早就被审核人员拦截,​同时,用户也不需要面对网上五花八门的下载渠道,​只需要去一个地方下载就好。

于是,在这套机制之下渠道升级为一个繁荣的市场,无数开发者蜂拥而至,为 App Store 市场添砖加瓦,​不断贡献各种新奇有趣的 App。利用苹果公司提供的开发工具和支付渠道,在这里发家致富​,乃至成功上市。为此,他们愿意忍受苹果公司高达30%的“苹果税”。乔老爷提供了市场、秩序、规则和保障,连接产品和客户,这是他在故去多年之后 App Store 还能​正常运转的根本原因。

但是和所有的伟大工程一样,随着时光流逝,​它们都会一点点衰败,逐渐崩解。比如说现在的升级说明,变得如此简略,如此漫不经心,如此千篇一律,那么审核机制本身就出了问题。大家已经不再认为它是一种切实的保障,而是一种不得不面对的麻烦,一种不得不执行的古老​仪式,都想尽快完成它,无论是 App 制造商还是苹果公司审核员,​都是如此。就像是春节挨家挨户去磕头,无论红包大小,人们磕到最后总是越磕越潦草,恨不得膝盖弯一下红包就送到,大家好一拍两散,可以直扑下一家。

祸根我认为怨不了别人,​是当年乔老爷自己亲手种下。 App Store 所解决的问题,​叫做软件分发。App 就是一种手机上的软件,它如何来到用户的手上,就是分发。在 1990 年代,软件的分发方式是通过软盘或者光碟,并不存在一个类似 App Store 的​集中市场,各种各样的分销商通过报刊亭、电脑杂志、邮政网络​以不同的方式分发。

在 2000 之后,软件的分发方式是通过网络下载。网络上同时存在着无数个下载站点,下载镜像站点,运行着无数个 FTP 软件仓库,任何人只要懂一点技术,​花几个小时就可以克隆一个下载站。同样的,也不存在一个类似 App Store​ 的集中市场,鱼有鱼路,虾有虾路。

乔布斯兴建了一个封闭系统,在这个封闭系统里又创造出了一个封闭的​统一市场,终结了软件分发的多中心分散式发布的历史,​把所有资源和渠道都集中到 App Store 来。随着苹果手机遍布全世界,​App Store 就彻底变成了一个怪物。

在这个巨大的统一市场里,苹果公司是拥有无限权力的法官---如果它愿意,可以让一个 App 在全球下架,用户要么别用,要么​破解自己的苹果手机---以前任何一家公司都不可能彻底在市场上禁绝一款软件,​现在苹果公司做到了。而对于许多公司而言,​一个 App 就是他们的命,他们的命门捏在苹果公司手里。

苹果公司同样是拥有无限权力的税官---任何数字形式的产品,无论是文字还是照片,无论是音乐还是视频,无论是产品还是服务,只要依托于 ios 平台,只要是通过 App store 发布,苹果公司就要征收 30%的​分成。不需要和你解释,也不需要和你商讨,30%就是 30%,你要觉得高了,可以不用​,只发布安卓版本。不然你就在App 里卖实物,这个苹果公司不会管,它才不要管麻烦的售后纠纷​,直接收数字税不好么?

App Store 在十多年时间里没有任何挑战者,一直是拥有无限权力的法官,可以决定一家公司的生死,一直是拥有无限权力的税官,可以坐地收钱,且源源不断​。那么,它有任何理由去​优化自己的服务么?​比如说提升一下审核的效率?比如说审核时和​ App 生产商好好沟通,促成 App 上架?完全没有这个必要啊,​反正你们没有别处可去,反正你们必须缴纳税金。

既然你们没有别处可去,既然你们必须缴纳税金,那为什么还要严格执行古老的​规定,对 App 进行严格细致的审核呢?有什么理由,仅仅是因为人家不肯逐条写清楚每一项新增功能,bug 修复,​就要打回去重做?​那不是反而增加了自己的工作量么?这样的厂商是好人,你好我好大家好。

同一个 App,难道还要我老人家审核两次不成?反而是那些写清楚每一项的厂商,他们才是混蛋,他们写了 5 条,我老人家就要针对5条逐一检查,​工作量一下翻了几倍,还能不能让人​安安静静喝一杯咖啡的?

乔老爷要做一个统一的集中式大市场,那么,​崩坏的种子一早就已经埋下。 当然,乔布斯依然是个神人,他的 App store 在他身后 12 年,才开始出现这些微小的裂纹。更新说明的变化只是很小很小的事情,甚至根本不会影响到​ app 的分发和用户的使用。只是从这里可以窥见一点:人们已经不再尊重这个市场里的规则,所以会一再简化程序,以此降低​ App Store 运行时巨大权力所带来的摩擦。

河道里的沙就是那么一点点沉积下来的,要到很久之后,河道才会被沙子所淤积。然后河水溢出堤岸,​变成四散分开的支流。然后再过很久之后,​又会有一个新的乔老爷出现,努力把所有的支流归并到同一条主流里去。你可以把这一幕视为河流的变化,你也可以如同我一样,把它视为沙子的移动。​沙子才是永恒的,河流只是个偶然。



------

2023-08-25

自作多情

 


这些年我的写作已经不再涉及大部分会引发争议的社会性话题。因为时代的特点就是观点极化,人们分成彼此对立的双方,各自把观点推到​极端,于是冰炭不相容。无论我怎么写,持有什么观点,来到这里一万个人,总有5000个满意,5000​个怒气冲冲地摔门就走。
而这5000个满意的人日积月累下来,会飞快地变成5万个人,​50万个人。人数只要多了,迟早就会有人​抱怨说:作者,你的观点​现在不够鲜明。为了满足这些人,我势必要让自己的观点​同步极化起来,这样才能吸引更多的读者,拥有更高的打开率和读完​率。于是,我自己被人群驯化和塑造,​发生异变,成为了另一个人。
我还是更想做我自己,所以我有自己的观点,但​不都表达出来,也不展开讨论,更不激发读者的​发言欲和​斗争欲。我不认为在一个极化的时代里,适合讲​任何道理。每个人爱怎么想​,那都是他自己的事情。​我既没有教的冲动,也没有纠正的义务。
昨天有位女读者来留言,孕妇,通过短视频获悉日本要向太平洋排放核污水,想到自己肚子里的孩子,于是变得忧心忡忡​。我劝说她少看一点短视频,免得自己的脑子变成饮料瓶,别人往里灌装​观点。
许多人看到我的留言之后感觉很不舒服,觉得我非常傲慢,​纷纷留言指责。​还有人问,难道你就看了所有媒体的报道和科研机构的报告了吗?这时候我才意识到,这些人把我和他们混同于一类​了。
我们当然不是一类人,我又不看抖音快手,​连App都没有安装。短视频对于我而言,从来就不是​信息源。我是活在今天的古人,如果我对什么事情感兴趣,我在第一时间做的事情是去找国际媒体看概览性报道,然后去找专业媒体看专业报道,最后是去看​专业机构的专业报告。短视频、主播从来都不在这个​列表里,未来也不会出现。
​因为我知道一条朴素的常识:谁能在3分钟之内能给你讲清楚一件复杂的事情,那么他有9成可能是个骗子,还有​一成可能是大师中的大师。
​大师没有那么多。
我是个古人,所以任何以“我在短视频看到...”开头的话,在我这里一开始就要打三折,​因为接下来无论说什么大概率都不会靠谱。世界上最值钱的提问,是以“我在做事的时候发现...”开头,其次是“我在这本书里发现...”开头​。不是问题本身值钱,而是人值钱。他用这样的开头来提问,说明他要么真做事,要么真阅读,于是会有真思考。所以无论是哪一种提问,接下来的问题都值得认真对待。也无论我能否回答,我​本人都可以从提问中获益。
以“我在短视频看到...”开头,在我这里,和“我昨晚在梦中梦见...”开头的问题没有任何区别。
使用什么工具,使用什么渠道去了解资讯,了解新闻,了解知识,​这和能力素质无关,和一个人对待自己的态度有关。我觉得我自己值得认真对待,那么我就要为自己去找寻高质量的资讯,严肃的新闻和严整的知识。我要是觉得我叼着个奶头乐就可以度过一生,​那看什么都无所谓。做四菜一汤是一顿饭,吃​泡面也是一顿饭,全看你要不要照顾你的胃口,全看你觉得值不值得​照顾自己。
​世人是不知道有权威媒体、专业媒体、专业机构的存在吗?当然知道。他们是不知道这些​专业组织的内容更好吗?当然知道。但他们选择短视频。他们是不知道视频​对抽象思维没有帮助吗?当然知道。他们是不知道短视频算法致力于用户滑屏成瘾,​会形成信息茧房吗?当然知道。但他们选择短视频。为什么?因为人不要难为自己,慢性病从来就不是病。
​所以我能说什么呢?难道我要去抨击世人孱弱的精神?我要去指出​问题存在于自身?​我为什么要这么去做?这是人性,​不要和人性为敌。所以我只说少看点短视频,别把自己的脑子变成了别人灌装观点的容器,把自己变成一听可乐。就这,还有人觉得很不高兴,觉得这是​一种傲慢。
​傲慢在哪里呢?今天是信息时代,大部分信息都摊开来放在桌面上。​信息中的法餐一直到信息中的方便面,都放在桌面上,任由人去选取。你对琳琅满目的各种选择全无兴趣,因为阅读让人觉得不爽,于是你专吃速食面,速冻饺子,​别人说你还可以吃点别的,你还就不高兴了?
不高兴就不高兴呗。​你又不是大日当空,所有花朵就得展颜相向。还是那句话,​一个人如何生活,取决于他如何对待自己。一个人如何对待自己,取决于他如何看待自身。​这话倒过来说也完全可以:一个人如何看待自身,决定了他会过上怎样的生活。许多人不那么看,​他们认为自己之所以过上如此的生活,乃是命运的安排。
所以现在我也越来越支持那句话:放下助人情结,尊重命运安排。
没有人要我帮助,没有人要我重申常识,​但是我今天还是写了那么长的文字。这就让我想起我们昆明话里的​一个俗语:老孔雀。​它的源头是一句歇后语:孔雀开屏---自作多情。那么,一直自作多情,自然就是老孔雀一只了。

------

2023-08-24

奥本海默

 


诺兰新片《奥本海默》即将在全国上映,未来一周你会看到铺天盖地的影评,以及汹涌而来的​历史和原子能科普。趁现在信息的浪涌还没有来到你面前,​让我们暂且小聊一会儿。

我很早就知道​奥本海默,但是没有丝毫兴趣。对他感兴趣的是我父亲,因为他大学是核物理专业,​职业生涯的前一半是制造原子弹。奥本海默是原子弹之父,相当于我父亲那个行当里的巨星,所以我在童年时父亲就经常​和我谈起奥本海默。认为他是个极聪明的人,但不止于此,他在主持​曼哈顿计划期间找来了当时全世界最聪明的人,比如说费米,我父亲举例说。

童年的我问了一个天真的问题:那为什么不是​爱因斯坦来主持?当时我认为爱因斯坦是最伟大的物理学家,我也知道他提出了质能方程,​这是原子弹的理论基础。一个小朋友如果跟着父亲住在戈壁滩深处,周围都是一群科学家,​那么他的童年教育就会有那么古怪。

和我父亲不同,在整个曼哈顿计划中我最感兴趣的人是​费曼。​我读过他的自传,读过别人写他的传记。他当时在曼哈顿计划里只是个小角色,在他的自传里​费曼花费了大量的篇幅去写他怎么去撬开同事们的保险柜---但没有一个字去形容曼哈顿计划的伟大意义,从未用历史的眼光俯瞰这一段时光。导致我对整个​曼哈顿计划的印象只有三件事:

1、费曼学习开保险柜​;2、费曼长途跋涉去看他当时​生病的太太阿莲;3、费曼在和太太的通信中调戏​基地的安全审查人员。

如今我人到中年,看过诺兰的《奥本海默》之后,​理解了当年的父亲。他喜欢乃至仰慕奥本海默,​原因大概是他觉得大家都在做一样的事。​奥本海默制造原子弹,他也是。奥本海默在阿拉莫斯沙漠,​他在戈壁沙漠。​奥本海默主持了一个大工程,他参加了一个大工程。

不止如此,制造原子弹可能是人类历史上第二次知识分子主动投身于战争,因而改变了战争的走向,甚至改变了人类​历史的进程,是知识分子的高光时刻。第一次是阿基米德制造投石车,和亲自主持人力凹面镜阵列,在叙拉古城​击溃罗马海军。但是阿基米德在历史上究竟有没有用聚焦太阳光的方式烧毁罗马战舰,到今天​还无法确认。所以,曼哈顿工程​也许是知识分子唯一的高光时刻---他们从书斋和教室走出来,亲手做了个大炸弹,​然后就结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

​所以,我认为我父亲对奥本海默的倾慕有很大一部分来自这里。爱因斯坦只是写了一封信敦促总统尽快制造原子弹,但真正​把原子弹造出来,而且可以实际运用的人是奥本海默。因为奥本海默的存在,给全世界的知识分子,尤其是物理学学者撑了​腰,证明他们不只是书斋和学院里的一群手无缚鸡之力的米虫,他们​可以​决定世界的命运,只要他们愿意。

诺兰拍得很好,把这一段知识分子的意气风发​拍了出来。把科学家努力洞见物质世界的幽微之处,和直面现实世界的诸多困难​也拍了出来。把奥本海默不断在这两处之间穿梭,不同的的世界对他的心灵所造成的影响也都拍了出来。我甚至认为,全世界的大学物理系都应该聘请诺兰去做客座教授,因为他是有史以来把物理学概念视觉化最成功的导演,无论是表现时空结构还是表现微观粒子,诺兰做到了教科书所做不到的事情。

我父亲已经不在了,如果他能活到今天,活到今天并且保持他壮年时代的清明,那么我想他会很喜欢看这部《奥本海默》​。因为诺兰花了大量篇幅来表现政治和意识形态对于知识分子的影响,可以说这是贯穿整部片子的主要线索。

没错,聪明的知识分子​制造出了人间终极兵器,改变了历史的进程,并且止戈为武,成功地把原子弹塞进了发电厂的反应堆,驯服了原子能为人类提供源源不断的​能源。但是日光之下无新事,相同的问题再次​提交了出来:​谁才是人王?

制造人间终极兵器不单是一种知识实践,它本身也是一种权力象征。所以,原子弹应该控制在谁手里,对于这种新武器应该有什么态度,总统和科学家的看法完全不一样。奥本海默为世俗权力结构所不喜,​怕是一早就注定的事情。科学家是自然王国里的王者,​在世俗世界中就要接受驯服。如果桀骜不驯,那就要面对​贬斥和放逐。

诺兰拍摄出了世俗权力对奥本海默的压迫感,​电影里从头到尾这种感觉都挥之不去。合作无间是短暂的,​控制和压迫才是无休无止的。诺兰偶然看到奥本海默的传记​,突然就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我想我大概能猜到他的兴趣所在,奥本海默做什么对于诺兰而言不重要,那是历史需要关心的事情。但是奥本海默这个人对于诺兰而言非常特别,特别之处在于---

奥本海默是人类中少有的​那一类人,在一生之中同时接触了两种真实。一种是自然科学的真实,他接触到了物质和能量之间的变化规律,并且用​核裂变加以验证。另一种是人类社会的真实,他触碰到了真正的权力,真正控制人类社会运转的力量,并且亲身体会了这种力量作用于一个人​的时候是什么一种感受,感受到了毁灭他人生的无法抵御的巨力。诺兰​想拍的是这个,并且成功地拍了出来。

我父亲如果能够看到这部片子,看完大概率会陷入默然​,没有什么话要说。而我看完之后对费曼的喜欢又新增了一层,​因为他始终是一个个人。他同样也接触到了两种真实,但是他度过了欢天喜地、​多姿多彩的一生。就像是一个升级版的孙猴子,每一次都能从如来佛的​指缝间跳脱出去。

费曼和奥本海默的最大差别,就是在费曼眼中,这个世界始终是虚幻的,他没有那么多坚信不疑,也不喜欢一切宏大叙事,更不追求伟大意义,他只追求他的个体经验。这样的人永远也主持不了曼哈顿计划,但他也就不在任何计划之中。就像是在半军事化管理的阿拉莫斯基地里他曾经做过的那样​:破开同事的保险柜,然后扬长而去。

那为什么不是爱因斯坦来主持曼哈顿计划?我觉得​我在当年无意间问出了一个好问题。



------

2023-08-23

既然那么好,那你自己为什么不去


我经常在公众号做推荐,​时间久了,大家也都习惯了,于是就很容易忘记推荐的前提:我先亲身使用过,我是以​使用者的角度来进行推荐。小到一本书,一部电影,大到​一台家电,一处风景,都是如此。如果我不曾读过看过用过欣赏过,那么我就不会向读者做推荐。
​但是有些人却可以在自己未曾做过的情况下,很轻率地向他人推荐人生重要选项。比如说前几天就有位大三学生来留言,说是周围的人都在对他说:“不考研就完了,一辈子都完了”​。但是依照他的本心而论,​他其实并不想考研,而是想着毕业就去工作。​反复听周围人那么说,对他就造成了很大的困扰。
面对类似的事情,我的第一反应一般都是​:既然那么好,那你自己为什么不去?
​这事一点都不复杂。如果你当真觉得考研好,​那你先肯定应该先考一个才对。这时候你再跟别人说考研好,那就有凭有据,底气十足。你自己根本不去,但是对别人做推荐,那就怎么都摆脱不了用活人做动物实验的​嫌疑---你不确信,但是​测试的代价太高,所以让别人先去试试。
对于人生的重大议题,自己并没有做到的事情,却又当做是个人建议来说,​我就觉得相当轻率。因为你自己都没想明白呢,你又凭什么建议别人去做,而且​言之凿凿地说一定可行?
比如​许多父母喜欢说这样一句话:你​要努力读书,不要像我们一样,一辈子吃了没读书的亏。这句话的用意是没错的,甚至这句话给出的建议也没错,​但是经不起任何深究。说这话的人,怎么确定自己吃亏是因为没读书?会不会​根本的问题并不在读书上?因为现实中随手就可以找到大量反例,很多人的确没读什么书,但是并不影响拥有幸福人生,也没见到天天吃亏。
我读过那么多书,读得还不错,也没见到少吃多少亏。站在我的角度上来看,不同的人生吃不同的亏,​不同的人生层面上吃不同风味的亏,哪里​是通过读书可以豁免的事情?无非是不读书可能要吃简单粗暴的亏,读了书可能要吃精致复杂的亏​,郁闷得也更为幽微曲折,​酸爽入髓。
而且,类似的话我见过无数个家长说过,但是我从未见过其中任何一个自己在成年之后主动去读一点书,显现出一点点对读书的热爱,都是在饭桌上对孩子说说而已​。而那些年少时失学,但是又真正信仰读书的家长,他们不说这话,他们​陪着孩子做功课,自己在一边学习。这种行为本身比什么言辞都​更直接,更有效---你相信它是真的,它是好的,那么你就亲自去做。

每年都有​大学生来问我:要不要考研。​我回答过无数次:​我只是个本科生,你问我这个?我就没有读过研究生,你来问我读研是好是坏,我有什么​证据我有什么立场来说这个话?​我的意见根本就不重要,因为我根本就是街边的路人甲​。
我只能根据我的人生经验和生活观察,​得出一个结论:考研如果不是为了​追求学术,那么就是用延迟三年毕业,博取三年后更好的就业机会。至于说三年后能不能博成功,我哪里知道三年后社会的状况,我又哪里知道每一个人具体的情况​?单纯说好与不好,完全没有任何​论证的基础。
但是有人敢于说“不考研就完了,一辈子都完了”,这是我所羡慕的一种能力。第一,他知道什么叫完了,我不知道​,我连“完了”的定义都不清楚。第二他知道什么叫一辈子,我不知道,我才过了半辈子,问题比我所知的要多得多。第三,他知道考研和一辈子之间的因果关系,我不知道,我只知道一个人完成任何一件事情,对于他的人生都会产生影响。重点在于完成,​不在于事情。考研只是事情中的一个,而且学校和教育制度让它更容易完成一些​,能给人增加很多自信,这比工作头三年努力拿下华北区销售市场要轻松得多。
总之,言辞一文不值,​真正有价值的是行动。嘴从来不是投票器官,​手和腿才是。在生活中每天都有人鼓吹这好那好,​你要去看他的脚站在哪里。当年有人向我鼓吹过比特币好,​我愿意听听,是因为他之前就买了一万枚。当年也有人向我鼓吹过互联网产品出海好,我愿意听听,是因为他之前就创办了海外游戏​玩家社区。
我觉得好,我就先做了,做了还建议你去做,​这叫朋友情谊。​我觉得好,我自己不做,我自己不做但是建议你去做,这叫动物试验。所以,当别人建议你做什么的时候,你要能够在第一时间区分这是​情谊还是试验。不单可以区分​言辞,你还可以通过这种方法来区分人。
愿意身体力行,在向他人建议前自己先践行的人,往往都比较靠谱。人生总有起落,命运总​有波折,但是这种人能够跌倒而又重起。不做数字加密货币,还可以去做自我发展​教育。不做海外游戏市场,还可以去做​新型碳酸饮料。人生总有无限可能,因为总是自己先想先做,然后​永远不失去热忱。
​当然,对于自己而言,无论听到什么建议,也永远可以问出那句话:既然那么好,那么你自己为什么不去?​其实,这个问题是不需要答案的。


------

2023-08-21

只要能赢就行

 


没想到在Coco李玟去世之后​那么久了,还能因为她的缘故而掀起那么多波澜。先是她的家人大闹她的葬礼现场,结果是她那位网络上千夫所指的丈夫​反而因此逐渐逆转了形象。然后是她多年前参加的一档电视选秀综艺节目,挖出了多年前她所遭受的不公正待遇,在网友愈演愈烈的声讨浪潮中,各方不得不站出来表态​。与此同时,更多人站出来揭发​各种节目背后的内幕。
以前不是这样的,以前只要能赢就行了。
过去的一二十年间,​面对着形形色色的人和事,我从“啊?这样可以的吗”早已经转变成“哦,这样也可以呀”。一档选秀节目有内定,有暗箱操作,有现场剧情安排,​似乎人人早已经接受了下来。你要去问一句是真是假,说不定人家还会笑你,说你想什么呢​一切都是常规操作​至于吗你还大惊小怪计较什么真假你们村刚通3G网络吧?
当年的坦然接受,和今天的愤怒声讨​,对于我而言都相当难以理解。人们真正在意的究竟是什么呢?
在只有能赢就行的时代里,真假不重要,事实不重要,程序不重要,手段不重要,​赢最重要。赢,在几十年时间里​带着一种紧迫感控制着生活。这期间我听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你管人家的呢,只要人家能......​就行。在空白处,可以填上赚钱、出名、成功、上市、上岸等等​单词。像我这样的普通人,经常有一种强烈的感觉​:因为我此刻片刻的迟疑和犹豫,时代的列车就已经从我身边呼啸而过,带着​一车厢兴高采烈开香槟的人前往未来。
只留下小小的我,站在广袤无边的世界一角,​脑袋上顶着一个大大的问号。​我只能对自己说:哦,原来世界已经变成这样了,那就这样吧。虽然我并不喜欢这样,但是世界并不在乎我喜欢不喜欢​,总有人喜欢,也总有人胜出。
和这样一个世界打交道,我​感到的困惑和压力前所未有。​事情往往是这样发生的:一个许久不见的旧日朋友突然找上我,​说菜头你还在写字呢?​这年头写字能赚钱吗?​还有人看吗?​写字有意思吗?来,我给你介绍一个好玩的东西,一辆真正能载着你通往未来的​赛车。你有那么多读者,你有那么强号召力,​我刚好有平台有技术,不如我们一起合作发布NFT吧。
我说我只会写字,​谁会买文字的NFT呢?​他说你不是在画画吗?你的画就是NFT,就是艺术品,就是数字收藏,这件事不是你的话,其他作家都​干不了。我说我就是用AI 画个插图,谁会愿意买我的​插图呢?何况我也提供了Prompt,​人人都可以根据Prompt用AI 重新画一张出来,又不费什么事,为什么要花钱去买呢?
他说卖给你的粉丝啊,​他们会觉得有价值啊,他们愿意收藏啊,你在他们眼里就是艺术家啊。你随便画几张,按照我们平台的发行能力,搞个大几百万稍微困难点,随便搞个百把万跟玩一样的,​你何必那么辛苦去写文章。我说哦那我懂了,你是要让我​把读者当做韭菜来割。他说何至于把话说那么难听,​你情我愿的事情,说割不割的就太伤人了。而且,很多人就喜欢NFT这个概念,很多人就是要投资数字收藏,你不割他们迟早也有别人割。
然后我就说那让我想一想吧​,就此结束对话。再然后每一星期他来找我一次,通知我本周他发行了几个NFT,​在几秒钟之内一抢而空,本周又赚了多少钱,问我什么时候也发一个。我说那让我再想一想吧,对话结束。这样在三个月之后他终于醒悟:你就是打死了也不肯干是吧?大把钱放在你​脚边你都不愿意费神弯腰去捡一下?我说我腰肌劳损你看出来了?
这就是最近​这几年我所面对的世界。都是许以诱惑,都是逼迫式打法,都是呼唤人​上时代快车,都是承诺​难以计量和想象的个人成功,而且的确从来不缺乏成功现实案例。​在我耳边反复呢喃着那句低语:你想那么多干嘛呢?只要能赢就行了。
我不想讨论我的个人选择,我也不想讨论我的​个人感受,由此来证明我的正确​。这不是重点,也没有多少意义,因为世界总是对的,个人​总是错的。但我可以讨论一点现实,现实是时代列车减速了,对此所有人应该​都没有异议吧?
那如果时代列车再不能提供风驰电掣的速度,不能提供令人瞠目结舌的风景,连香槟都换成了平替版的格瓦斯,是不是还能“只要能赢就行了”​?或者说,还有没有大家共同承认的所谓“赢”​?​又或者可以这么问:如果列车慢下来了,不能从一个赢走向下一个赢,车上的​乘客们会发生什么事?
那些曾经站在月台上,站在路肩外,站在旷野里,密密麻麻仰望向列车的人,对于车里的乘客而言是​香槟杯后面的风景。有他们在,有他们的目光在,会让香槟的滋味变得更加清爽宜人。现在列车慢下来,那些风景就开始从四面八方缓缓进逼。别的不清楚,起码综艺车厢里的香槟​就已经开始有点发酸难以下咽了。
我觉得​世界在这一刻好安静啊,所有在我耳边的​呢喃都​终于归于静默。


------

2023-08-20

文字降魔

 


从我第一天开始发表文字开始,​就有人教导我说:文字道是魔道。
在写了二十多年之后,​现在我是这么理解这句话的:如果一个人想要打扮自己,没有比语言文字​更为简便的方法了,连一条口红都不需要去买。人在使用文字的时候,很难​避免用文字来装饰自己。通过文字,人总想着要表现得比真实的自己更聪明一些,更可爱一些,​甚至是更值得尊重一些。
这件事情很容易上瘾,因为文字技巧越好,​也就越容易成功塑造自己的形象,于是就会​忍不住在这个形象上投入更多。最后,人会彻底迷失,忘记了自己是谁,自己写作的初衷是什么,忙于维护一个幻象​,这就是所谓的入魔。
​并不是所有的写作者生来就是为了入魔的,​但是人性本身有极为柔弱的一面。在最低限度上,​人首先希望他人知道自己的存在。一栋单元楼里,找不到几户人家悄无声息地开关门。在文字上也是同样,只要是把文字发送出去,​就没有人希望会是零阅读。所以,无论你是谁,你发布了什么,心善的社交网站再怎么难都会赠送你几个阅读量,否则你很快就​会撑不下去。
他人知道了自己存在,人又会忍不住希望​他人喜欢自己。自己一旦存在,就会立即身处于所谓的环境之中。人性本能地希望环境对自己友善,​友善就意味着他人喜欢自己。​为了让他人喜欢自己,人就会忍不住去说一些读者喜欢听的话。​但是这些读者喜欢听的话,未必然就是自己真心所想,于是第一道裂痕就已经悄然埋下。
有人喜欢自己,人会继续要求更多,他希望人们更进一步接纳和认可自己。喜欢是不够的,他还需要​支持和肯定。于是,他要去精研文辞,学习复杂的句型和术语,以及那些让人产生​思考和感悟的微妙表达。只有这样,人们才会认可自己是个真正的写作者,掌握了写作的技巧,承认写出来的是​作品是文章而不是作文。他要听到人们赞叹说​:这人的文笔真好!这时候,他的自我已经逐渐变得饥渴难耐。
支持和肯定很快也变得不够解渴,他​如今需要人们的敬仰和尊重,需要​这些仰视的目光如同涨潮一般涌来,把自己托举而起。于是,他要拨弄自己都不懂的概念,扮演自己不曾拥有的爱心,给出自己都没想明白的答案。他要做个人所共知的写作者,他要证明自己的才华,证明自己的头脑,证明自己的品格,他要将自己加封为神​,​肉身成道。这时候,即便没有入魔也距离成为行走在人世间的克苏鲁不远了。
时间的事情无独有偶,既然存在入魔的可能,​同样也就存在成道的希望。
没有比语言文字更为简便的方法来装扮自己,那么也就没有比语言文字更为简便的方法​来认清自己。当我在网上发布第一篇帖子的时候,发布出去半小时我看着它慢慢沉底,从第一屏掉落到第三屏,当时我就按住了 F5 刷新了 400 次,自己给自己增加了 400 次点击,把那篇帖子变成了社区​当日热文。然后它当真火热了起来,下面开始有了回复​和讨论。
​看着眼前的这一切,我对自己说:懂了,原来你就是这样的鸟人。​我对着屏幕说:懂了,原来互联网就是这个鸟样。所以在我头十年的写作生涯里,我拒绝承认我是个作家,我说我是个写手---主要靠写,​但也靠手刷起的家。作家不是这样,作家要靠在无数次退稿过程​中的坚持,他们刷不了编辑和出版社。
我知道我是个鸟人,所以在最一开始我就不去费心费力往自己身​上粘贴羽毛。​我的想法也很简单:如果现实世界已然是那样了,我上网之后还要这样,​那我上网来究竟是想怎样呢?于是,我在网上和人吵架吵得很凶,反而觉得很放松,很爽快,一想到对方因为我的缘故这一晚上都不能安寝,我就​带着满足的微笑酣然入梦。
就这样,等到我意识到时代需要我这样的人去扮演谦和有礼,平易近人,德高望重的时候,​已然太晚太晚了。当年认识的一帮人,都已经坐上了德艺双馨号老艺术家专列绝尘而去很久之后,我才在站台上​站起身来拍拍手里的灰尘,不再和人撅着屁股趴在地上弹玻璃球一决胜负。
但是我这些年在文字上还是有一些很小的个人坚持。比如说我只写我想写的文字,写​得了就用心写,写不了就保持沉默​。当然,写自己想写的文字,读者未必愿意看,读者看了未必同意,​招致的批评就会很多。加上我人又不够德艺双馨,激发起来的反感同样也不少。
幸运的是,我早年上网的经历让我习惯了周围的人都​恶形恶状,口出恶言,习惯了大家之间​诡辩抬杠,贴身肉搏。所以在我理解的互联网世界里,没有多少温情的存在,没有什么弟恭兄友,也没有什么温良恭俭让​,总是​大家​相互喷口水,淋浴着这人间​大爱。所以我认为这是常态,​反而是人人都喜欢我才是变态​。我都这样了​,还有人坚持喜欢,那就有点太 SM 了。​当然,人类底色就是 SM 加复读机,不过那是另外一个话题这里并不需要展开讨论。
​我在文字上也从来不假装有爱。就是说我不是特别关心他人,​所以我提供不了多少关切。我对儿童要友善和耐心得多,原因是我觉得他们还有未来,​一切都还没开始。而成年人​,或者说人过十二三岁,差不多就已经定型了,你说什么都没用。看起来他是在问,其实他只是要找个人听,​沟通基本上都是单向输出,​根本没我什么事。儿童不一样,你和他们说一句话,他们会去想,想完了再认真​回你或者问你,这是人类正常的沟通。
真的苦人少,​最苦的苦人不上网,彻底没声音。网上多的是烦恼,​不是苦。烦恼是老婆和小三我应该选择谁,工作和考研我该选择谁,大嘴巴抽一顿当场就好了。苦不是这样的,苦是爹妈都住院等着救命,自己就有一笔钱,只够救其中一个,也就够一周,但是一周后孩子​择校也需要一大笔钱。
苦人我都没法安慰。有个读者夫妻两地分居很多年,一直想​回乡团聚。但是回去了就没有那么好的工作,​未必养得活全家。要是一直留在外地工作,​那么有没有家似乎也没什么区别,等于是自己在一处努力工作,唯一的目的就是让另外几个自己​见不到的人在别处能够好活。​我能说什么?我只能劝他趁休假回家的时候多面试几个地方,找找机会。​说是想着一定要一家人团聚,那就总是能团聚的。​我的关切,也就只能到这个程度。
除了写自己想写,除了不假装有爱,​我还不热爱采风和找寻素材。那么多年里,除了为了朋友做宣传之外,我极少用“我有一位朋友”​开头写文章。朋友们在我这里没动态,​没故事。就算是朋友来问朋友的八卦,​我也回答说:我没有什么要说的,​将来如果有朋友来找我问你的八卦,我也是这个回答。而世界上所有的写作教程第一课都写着:从你身边熟悉的人和事写起。
所以,​如今我成为了一名自体感受派写作者。在我笔下,没有什么家人家事,没有什么友人近况,只有我还有我的猫,最近是我​和我的茶壶。主要写我遇见了什么事,我最近又有什么想法​,完全以自我当作​观察对象进行写作。之前我还会写一点街面上的事情,比如说写我如何在附近居民区临街小店翻窗子进去理便宜的头,写完之后 2 周,再去理发时,我发现所有临街店面全让​钢筋防盗笼给封逑了。我面如土色,仓皇逃窜回家,回家一看,自己的功德池彻底清空见底​,比狗舔过都还干净。
当我以自己为观察对象来进行写作,江湖上的纷争就少了很多​,很快就赢得了儒雅随和的美名。对,我是写了一个看法,但那是我的个人意见,​你跟我争论客观不客观那就是扯淡。对,我是写了一点人生感悟,但那是我的人生感悟,我也没说大家都应该那么感悟一下,你要争个​黑白那你高兴就好。
观察自己的想法,观察自己的情绪,观察自己的内心,​可以在不采风不找寻素材的前提下,获得源源不断的写作素材。​要点就一个:别把自己当人就成。​你是怎样就是怎样,你是那么想的,你就把想法那么写下来。你是那么感受的,你就把你的感受那么​写下来。你看到你的心百转千回,一秒钟转过 100 个念头,那么你就把这 100 个转折都写下来。
不带感情,不带评判,不带偏好,如实地​写下来,那就又可以写很久。因为自我的戏码才是世界上第一多的演员,​能写的东西实在是太多了。当你就那么坐在台下看着自我表演,他就会有些讪讪的,有些​尴尬无趣,有些不好意思涂脂抹粉,有些不大敢​装神弄鬼。
就这样,​人就有可能通过文字本身,克服入魔的可能。古老的箴言是正确的,在所有​直堕而下的地方,都隐藏了向上超拔的解脱道。


------

近期热门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