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8-27
有些时候你得自行点破
2023-08-26
乔老爷的遗产
乔布斯乔老爷生前留给苹果公司一只下金蛋的鹅,那就是App Store,苹果商店。所有的开发者在这里提交他们为苹果手机用户创造的 App,所有的苹果手机用户在这里下载更新他们的 App,然后苹果公司抽取 30%的平台服务费,银子就那么哗啦啦流向公司的金库。
如果你是苹果手机用户,不知道你注意到一件事情没有?现在 App 更新版本,你在 App Store 里打开升级说明,你已经不知道新版本里有什么新功能,有什么新改动,你只能看见千篇一律的一句话:修补了部分 Bug 并且提升了性能---不同的公司在描述上略有不同。
以前不是这样的,以前这里的升级说明存在着标准格式。第一部分是逐项列举新功能,第二部分是分项说明修补了哪些 Bug。苹果手机用户可以清楚地知道,自己面对的新版本会有哪些改动,可以期待会出现什么新东西。虽然是短短几行字,App 开发者们也玩成了一种文化,会在这里开玩笑。著名的“Bug 已经修复,程序员已经开除”,以及“已经杀了产品经理祭天”,就发生在这里,一度变成网络流行文化。
我询问过相关人士,为什么大家现在的升级说明都那么含糊其词,没有任何具体内容?答案出乎预料,也在情理之中:App Store 的机制是先提交新版 App,然后苹果公司的审核人员对 App 进行审核,审核通过再上架对广大用户开放下载。之所以大家现在不愿意写详细的升级说明,是因为一旦写了,审核人员就要对着每一条新增和改动项目进行审核。一旦哪一点他们不满意,就要打回去修改。即便他们条条都满意了,也会因此耗费更长的审核时间,大家等不起。
所以,现在就形成了一种微妙的平衡:App 开发商在升级说明里含糊其词,说是修正了 Bug,提升了性能。苹果公司审核人员乐得清闲,不需要再做详细检查,做前后版本对照,就可以挥手放行。
就这样,在乔布斯逝世 12 年之后,他的这项伟大遗产开始逐渐崩坏。
乔老爷建立 App Store 的初衷是好的,完全从用户的利益角度出发。建立统一的 App 管理、下载渠道,利用审核机制对 App 的安全和质量进行控制,于是用户可以得到安全、可靠的 App。风险和劣质 App一早就被审核人员拦截,同时,用户也不需要面对网上五花八门的下载渠道,只需要去一个地方下载就好。
于是,在这套机制之下渠道升级为一个繁荣的市场,无数开发者蜂拥而至,为 App Store 市场添砖加瓦,不断贡献各种新奇有趣的 App。利用苹果公司提供的开发工具和支付渠道,在这里发家致富,乃至成功上市。为此,他们愿意忍受苹果公司高达30%的“苹果税”。乔老爷提供了市场、秩序、规则和保障,连接产品和客户,这是他在故去多年之后 App Store 还能正常运转的根本原因。
但是和所有的伟大工程一样,随着时光流逝,它们都会一点点衰败,逐渐崩解。比如说现在的升级说明,变得如此简略,如此漫不经心,如此千篇一律,那么审核机制本身就出了问题。大家已经不再认为它是一种切实的保障,而是一种不得不面对的麻烦,一种不得不执行的古老仪式,都想尽快完成它,无论是 App 制造商还是苹果公司审核员,都是如此。就像是春节挨家挨户去磕头,无论红包大小,人们磕到最后总是越磕越潦草,恨不得膝盖弯一下红包就送到,大家好一拍两散,可以直扑下一家。
祸根我认为怨不了别人,是当年乔老爷自己亲手种下。 App Store 所解决的问题,叫做软件分发。App 就是一种手机上的软件,它如何来到用户的手上,就是分发。在 1990 年代,软件的分发方式是通过软盘或者光碟,并不存在一个类似 App Store 的集中市场,各种各样的分销商通过报刊亭、电脑杂志、邮政网络以不同的方式分发。
在 2000 之后,软件的分发方式是通过网络下载。网络上同时存在着无数个下载站点,下载镜像站点,运行着无数个 FTP 软件仓库,任何人只要懂一点技术,花几个小时就可以克隆一个下载站。同样的,也不存在一个类似 App Store 的集中市场,鱼有鱼路,虾有虾路。
乔布斯兴建了一个封闭系统,在这个封闭系统里又创造出了一个封闭的统一市场,终结了软件分发的多中心分散式发布的历史,把所有资源和渠道都集中到 App Store 来。随着苹果手机遍布全世界,App Store 就彻底变成了一个怪物。
在这个巨大的统一市场里,苹果公司是拥有无限权力的法官---如果它愿意,可以让一个 App 在全球下架,用户要么别用,要么破解自己的苹果手机---以前任何一家公司都不可能彻底在市场上禁绝一款软件,现在苹果公司做到了。而对于许多公司而言,一个 App 就是他们的命,他们的命门捏在苹果公司手里。
苹果公司同样是拥有无限权力的税官---任何数字形式的产品,无论是文字还是照片,无论是音乐还是视频,无论是产品还是服务,只要依托于 ios 平台,只要是通过 App store 发布,苹果公司就要征收 30%的分成。不需要和你解释,也不需要和你商讨,30%就是 30%,你要觉得高了,可以不用,只发布安卓版本。不然你就在App 里卖实物,这个苹果公司不会管,它才不要管麻烦的售后纠纷,直接收数字税不好么?
App Store 在十多年时间里没有任何挑战者,一直是拥有无限权力的法官,可以决定一家公司的生死,一直是拥有无限权力的税官,可以坐地收钱,且源源不断。那么,它有任何理由去优化自己的服务么?比如说提升一下审核的效率?比如说审核时和 App 生产商好好沟通,促成 App 上架?完全没有这个必要啊,反正你们没有别处可去,反正你们必须缴纳税金。
既然你们没有别处可去,既然你们必须缴纳税金,那为什么还要严格执行古老的规定,对 App 进行严格细致的审核呢?有什么理由,仅仅是因为人家不肯逐条写清楚每一项新增功能,bug 修复,就要打回去重做?那不是反而增加了自己的工作量么?这样的厂商是好人,你好我好大家好。
同一个 App,难道还要我老人家审核两次不成?反而是那些写清楚每一项的厂商,他们才是混蛋,他们写了 5 条,我老人家就要针对5条逐一检查,工作量一下翻了几倍,还能不能让人安安静静喝一杯咖啡的?
乔老爷要做一个统一的集中式大市场,那么,崩坏的种子一早就已经埋下。 当然,乔布斯依然是个神人,他的 App store 在他身后 12 年,才开始出现这些微小的裂纹。更新说明的变化只是很小很小的事情,甚至根本不会影响到 app 的分发和用户的使用。只是从这里可以窥见一点:人们已经不再尊重这个市场里的规则,所以会一再简化程序,以此降低 App Store 运行时巨大权力所带来的摩擦。
河道里的沙就是那么一点点沉积下来的,要到很久之后,河道才会被沙子所淤积。然后河水溢出堤岸,变成四散分开的支流。然后再过很久之后,又会有一个新的乔老爷出现,努力把所有的支流归并到同一条主流里去。你可以把这一幕视为河流的变化,你也可以如同我一样,把它视为沙子的移动。沙子才是永恒的,河流只是个偶然。
2023-08-25
自作多情
2023-08-24
奥本海默
诺兰新片《奥本海默》即将在全国上映,未来一周你会看到铺天盖地的影评,以及汹涌而来的历史和原子能科普。趁现在信息的浪涌还没有来到你面前,让我们暂且小聊一会儿。
我很早就知道奥本海默,但是没有丝毫兴趣。对他感兴趣的是我父亲,因为他大学是核物理专业,职业生涯的前一半是制造原子弹。奥本海默是原子弹之父,相当于我父亲那个行当里的巨星,所以我在童年时父亲就经常和我谈起奥本海默。认为他是个极聪明的人,但不止于此,他在主持曼哈顿计划期间找来了当时全世界最聪明的人,比如说费米,我父亲举例说。
童年的我问了一个天真的问题:那为什么不是爱因斯坦来主持?当时我认为爱因斯坦是最伟大的物理学家,我也知道他提出了质能方程,这是原子弹的理论基础。一个小朋友如果跟着父亲住在戈壁滩深处,周围都是一群科学家,那么他的童年教育就会有那么古怪。
和我父亲不同,在整个曼哈顿计划中我最感兴趣的人是费曼。我读过他的自传,读过别人写他的传记。他当时在曼哈顿计划里只是个小角色,在他的自传里费曼花费了大量的篇幅去写他怎么去撬开同事们的保险柜---但没有一个字去形容曼哈顿计划的伟大意义,从未用历史的眼光俯瞰这一段时光。导致我对整个曼哈顿计划的印象只有三件事:
1、费曼学习开保险柜;2、费曼长途跋涉去看他当时生病的太太阿莲;3、费曼在和太太的通信中调戏基地的安全审查人员。
如今我人到中年,看过诺兰的《奥本海默》之后,理解了当年的父亲。他喜欢乃至仰慕奥本海默,原因大概是他觉得大家都在做一样的事。奥本海默制造原子弹,他也是。奥本海默在阿拉莫斯沙漠,他在戈壁沙漠。奥本海默主持了一个大工程,他参加了一个大工程。
不止如此,制造原子弹可能是人类历史上第二次知识分子主动投身于战争,因而改变了战争的走向,甚至改变了人类历史的进程,是知识分子的高光时刻。第一次是阿基米德制造投石车,和亲自主持人力凹面镜阵列,在叙拉古城击溃罗马海军。但是阿基米德在历史上究竟有没有用聚焦太阳光的方式烧毁罗马战舰,到今天还无法确认。所以,曼哈顿工程也许是知识分子唯一的高光时刻---他们从书斋和教室走出来,亲手做了个大炸弹,然后就结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
所以,我认为我父亲对奥本海默的倾慕有很大一部分来自这里。爱因斯坦只是写了一封信敦促总统尽快制造原子弹,但真正把原子弹造出来,而且可以实际运用的人是奥本海默。因为奥本海默的存在,给全世界的知识分子,尤其是物理学学者撑了腰,证明他们不只是书斋和学院里的一群手无缚鸡之力的米虫,他们可以决定世界的命运,只要他们愿意。
诺兰拍得很好,把这一段知识分子的意气风发拍了出来。把科学家努力洞见物质世界的幽微之处,和直面现实世界的诸多困难也拍了出来。把奥本海默不断在这两处之间穿梭,不同的的世界对他的心灵所造成的影响也都拍了出来。我甚至认为,全世界的大学物理系都应该聘请诺兰去做客座教授,因为他是有史以来把物理学概念视觉化最成功的导演,无论是表现时空结构还是表现微观粒子,诺兰做到了教科书所做不到的事情。
我父亲已经不在了,如果他能活到今天,活到今天并且保持他壮年时代的清明,那么我想他会很喜欢看这部《奥本海默》。因为诺兰花了大量篇幅来表现政治和意识形态对于知识分子的影响,可以说这是贯穿整部片子的主要线索。
没错,聪明的知识分子制造出了人间终极兵器,改变了历史的进程,并且止戈为武,成功地把原子弹塞进了发电厂的反应堆,驯服了原子能为人类提供源源不断的能源。但是日光之下无新事,相同的问题再次提交了出来:谁才是人王?
制造人间终极兵器不单是一种知识实践,它本身也是一种权力象征。所以,原子弹应该控制在谁手里,对于这种新武器应该有什么态度,总统和科学家的看法完全不一样。奥本海默为世俗权力结构所不喜,怕是一早就注定的事情。科学家是自然王国里的王者,在世俗世界中就要接受驯服。如果桀骜不驯,那就要面对贬斥和放逐。
诺兰拍摄出了世俗权力对奥本海默的压迫感,电影里从头到尾这种感觉都挥之不去。合作无间是短暂的,控制和压迫才是无休无止的。诺兰偶然看到奥本海默的传记,突然就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我想我大概能猜到他的兴趣所在,奥本海默做什么对于诺兰而言不重要,那是历史需要关心的事情。但是奥本海默这个人对于诺兰而言非常特别,特别之处在于---
奥本海默是人类中少有的那一类人,在一生之中同时接触了两种真实。一种是自然科学的真实,他接触到了物质和能量之间的变化规律,并且用核裂变加以验证。另一种是人类社会的真实,他触碰到了真正的权力,真正控制人类社会运转的力量,并且亲身体会了这种力量作用于一个人的时候是什么一种感受,感受到了毁灭他人生的无法抵御的巨力。诺兰想拍的是这个,并且成功地拍了出来。
我父亲如果能够看到这部片子,看完大概率会陷入默然,没有什么话要说。而我看完之后对费曼的喜欢又新增了一层,因为他始终是一个个人。他同样也接触到了两种真实,但是他度过了欢天喜地、多姿多彩的一生。就像是一个升级版的孙猴子,每一次都能从如来佛的指缝间跳脱出去。
费曼和奥本海默的最大差别,就是在费曼眼中,这个世界始终是虚幻的,他没有那么多坚信不疑,也不喜欢一切宏大叙事,更不追求伟大意义,他只追求他的个体经验。这样的人永远也主持不了曼哈顿计划,但他也就不在任何计划之中。就像是在半军事化管理的阿拉莫斯基地里他曾经做过的那样:破开同事的保险柜,然后扬长而去。
那为什么不是爱因斯坦来主持曼哈顿计划?我觉得我在当年无意间问出了一个好问题。
2023-08-23
既然那么好,那你自己为什么不去
2023-08-21
只要能赢就行
2023-08-20
文字降魔
近期热门博文
-
我打算重开博客。 最近应该有一批人和我有同样的想法,而他们在当年无一例外都开设过自己的独立博客,是很早之前就开始上网的中古网友。 他们的想法我很能理解,重开的契机是网友左耳朵耗子猝然离世。本来死亡是一个终结,但是大家发现左耳朵耗子多年来坚持深耕的博客还在,还记录了他这些...
-
GPT开放了,允许用户无需注册直接使用它的低端版本。大多数人看到这句估计就会开始觉得头疼,因为不知道我在说什么,也不理解我好端端的为什么要说这些莫名其妙的话。 如果我进一步解释,GPT是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生成式AI公司OpenAI的产品,估计人们的头就会更疼,什么叫生成式AI?为...
-
今早在网络上闲逛时,看到一个抒情长贴,作者讲述自己在30岁之后陷入了没有人可以依靠,没有命令可以遵从,没有目标可以追寻,没有意义可以发现的处境,只有自己陪伴着自己,有点古人说的那种“拔剑四顾心茫然”的感觉。 看完我有点吃惊,知道今天的人发育快,没想到发育那么快。类似的症状在我...
-
我说每天写一段文字,记录下这一天,整理自己的情绪和思绪,长期做可以提升思维能力,就有读者留言说下班都累死了,哪里有时间精力写字?我说每天花 5 分钟10 分钟打一座,放松自己的身体和精神,保持对念头的觉知,长期做可以产生定力,智慧逐渐增长,就有读者留言说 每天忙到脚不沾地,孩子...
-
我曾经服务于民航业十一年,在这期间和之后的岁月里读过许多份情况通报,而以下截图里的这一份对我来说可以算是见所未见,闻所未闻: 说实话,我不是很能理解这件事里的各方。究竟是什么航司,什么飞行机组,什么祖父母,什么同行旅客,会允许两个陌生人把一个据传只有一岁多的小女孩带到封闭的洗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