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1-05

没有记忆的年轻人

 


我是不相信什么「整顿职场」的说法的,整顿与否和年轻年老无关,和勇敢怯懦无关,​它只是个记忆问题。
现在是 2025 年元月,如果有人向我提起任何面包,我会默认价格是 5​ 块。然后我会意识到不对,这个价格需要向上修正。哪里来的5 块​?那是我小时候的记忆,一块「过得去的」​面包的价格。现在当然早就不是这个价格了,但是记忆锚定了 5 块,于是我在不思考的情况下,头脑会自动锚定到这个​数字上去。
职场也同样如此。对于我这样的 70 后而言,「职场」本身都是​一个新词。工作天然对应的不是什么可以自由来去,双向选择的「职场」,而是另外一个单词​:单位。
​那么为什么没有「整顿单位」的说法呢?因为「单位」不是「职场」的概念,要严厉沉重得多。在我年少的时候,一个人有没有单位,意味着他有没有社会地位,​他过着有保障的生活还是在社会上漂流,甚至意味着这个人是否可信可靠。一个人一旦失去了单位,不是失去一份工作,而是失去了整个社会地位,经济来源,社会关系,甚至是个人身份​,被彻底驱逐到社会边缘。
六零后七零后天然就喜欢做牛马?​天然就喜欢服从?​不是的,他们有关于单位的记忆而已。他们知道「整顿」这个词从来都是指自上而下,他们更知道「整」这个字的​意义和分量,他们还记得许多生动鲜活的例子,明白个体在集体中​反抗会发生什么。
小朋友没有这种记忆,所以可以毫无顾忌地「整顿职场」,可以一言不合就「掀桌子」​。这不是什么因为勇气,而是因为富足,因为繁荣,因为自由,​因为没有挨过毒打的记忆​,没有关于匮乏的记忆。
具有人身隶属关系、具有个人身份标定作用的单词「单位」,从社会生活里隐退​下去并没有几年。具有自由市场、市场经济特点的单词「职场」,在社会生活里不是从来就有。「职场」让人身解除绑定,让人拥有自由择业和迁徙的可能,是因为是社会上有那么多事需要人去做,有那么多行当和生意需要人去跑,也是因为社会上有一个繁荣的市场可以满足人们千奇百怪的需求。这样的​日子,不过是几十年时间而已。
小朋友们生下来,​就见到了社会最友善的一面。​在我小时候,教师体罚学生是家常便饭,交警用大嘴巴子教训违章者是街头风景,单位小领导芝麻官给人「穿小鞋」可以把一个人整得​死去活来,而且还​无路可走。当然,现在这些现象都没有了,有法律,有规矩,凡事商量着来。连打架的人都少了很多,​因为赢了坐牢,输了进医院,都会耽误赚钱。
很自然,「整顿职场」也没什么的,此地不留爷,自有留爷处,换个地方​投简历就好,但是走之前爷一定要把这口气先给顺了,你又奈我何?而且,网上还有那么多人为此鼓掌,大声叫好​,让人感觉好得很。
不过,谁又能保证社会永远都那么友善呢?​对于许多人来说,社会就是这个样子,这是不言自明的事实。我从来不那么觉得,​我经历过社会不那么友善的时代,我在冬天里去过人才市场,看见过别人左手接过简历,右手就扔进脚边的垃圾桶。我见识过人们为了得到一份安稳的工作,要经历多么残酷的厮杀,然后一旦得到就弯下腰紧紧抱着,​为了保住它可以付出任何代价,无论是时间、金钱​、消化道还是尊严。
人最大的问题就是活得太短,​只有七八十年,所以在一二十岁的时候见到的世界只是一个瞬间,却把这个瞬间当做了永久。就像是哈马斯,和以色列相安无事相处了多年,就忘记了以色列当初伸出利爪獠牙的时候​是什么样子,忘记了这些人如何满世界追杀纳粹,以一国之力击败整个中东,且​不止一次。而那些拥有记忆的人,看到以色列把哈马斯直接抹去时,感觉是​水落石出:果然,世界还是那个世界,之前的温情​总感觉哪里不对。
也许再过五年,回头再来看所谓「整顿职场」时,它就是个遥远的笑话。新的记忆产生了,对于「职场」两个字人们会有新的理解,​也会有新的体感。在供需关系的左右移动之下,​个人的处境和选择也会发生变化。经历过一整个供需变化周期的人,知道这种动态关系究竟意味着什么。当「整顿职场」和「掀桌子」频频发生时,也许说明很快就要整顿不下去,马上​就要掀不动了。
没有记忆,也许是一件幸福的事---看不见世界像个钟摆一样往复来回,​而是一路向上,向上,继续向上。​


------


2025-01-04

为理念支付代价


在网上看到一段乌克兰士兵生命最后一刻的视频,​让我很受触动。他在近战中遭到一名俄罗斯士兵重创,先是枪击,而后是肉搏中刀,​最后无力回天只能等死。

这名乌克兰士兵在临死前依次呼叫自己的战友,呼唤自己的母亲,然后恳求对手再给自己一点时间,好让自己平静地死去。最后,他赞美了对手的勇气和战力,祝贺对方的胜利。看他在血泊中挣扎,俄罗斯士兵​用一颗手榴弹结束了他的痛苦。

在这种极端残酷的状况下,战场上却出现了一种古怪的温情,两个想要置对方于死地的武士,在胜负已分的之后却​体现出了武士之间的尊重。那一刻两个人不像是死敌,倒有点像是惺惺相惜的朋友。当然,在今天小朋友的眼中,这大概又算是一种「老登」​情感吧?

我个人倒是能够理解这种情感​,因为我从小在军营长大,我理解武士们的想法。作为古代的武士,现代的军人,都以勇武作为最高​追求。作次好战,死个好死,像一个男人那样去战斗,像个​勇士那样死去。因为秉承这样的理念,所以要赞美一切勇武的行为,赞美任何展示了​力量、技巧和勇气的武士。哪怕自己是这种战斗行为的牺牲品,要用自己的性命证明对方的勇武,也要​不吝赞美敌手,​以此支持自己的理念。

同样的,国境并不真实存在,那只是地理上​一条概念的线。军人为了那根线而彼此厮杀,付出性命,是因为他们相信那根线,相信自己的​职责和使命。政治家在地图上轻而易举地涂抹删改移动边境线,前线上就会有无数血肉之躯前仆后继​。这件事很荒谬,但是人类历史上​类似的事情从来没有停止过。士兵是真相信自己有所捍卫,有所保卫,对人民履行了自己的义务。

所以,尽管我个人并不赞成人和人之间的杀戮,也不赞同使用战争来解决争端,但我认为这种血腥和残酷是​一种提醒,也是一种教育。教育所有能看到的人​一件事:为了支持理念,就要付出代价。​也提醒所有能看到人一件事:理念的背后一定有代价,没有支付代价​的理念什么都不是。

为什么我在听到他人说「我想要」、「我认为」的时候​会陷入暴躁?因为许多这么说的人,他们宣称某种正确,主张某种权利的同时,并不打算为此支付任何代价。事实上,他们一边那么说着,一边指望他人去支付代价,​自己好坐享其成。他们自己做了什么呢?他们说了正确的话。

武士相信勇武,​于是可以接受自己死在更勇武的敌人手下。那么对于我来说,我就可以相信他,相信他真的看重勇武这件事。一个人自称武士,但是张嘴说的是「你们怎么不上啊」,或者「大家都来听听我分析勇武」,那么对于我来说,他嘴里没有一个字可信,无论这张嘴是在说伟大理念、个人梦想、审美品味​还是一张饼。

你说「我想谈个恋爱」,这里还差了半句,差半句「哪怕和以前一样心碎」。你说「我想辞职创业」,这里依然差了半句,差半句「我准备好一败涂地,从零开始再去打工」​。你说「我反对电梯里抽烟」,这里仍然差了半句,差半句「为此我遭到殴打,要进派出所做笔录也可以接受」。一开始​哪怕是说说而已,但是已经先表明愿意为此支付代价,这样听起来也觉得可信一些,让人能够听得下去。

很多人都会说:世界应该是这样的才对、生活应该是这样的才对。但是从不考虑为了得到这个「对」​,之后要为此付出什么,更不用说​考虑自己是那个买单的人。于是,这些「对」,那些「好」就变得轻飘飘的​,​毫无力量,也毫无可能。​这是因为在最一开始,就没想明白自己真正需要什么。

那个乌克兰士兵在濒临死亡时,先呼唤战友的名字---人需要支持;然后呼唤母亲---人需要爱​和陪伴。最后呼唤他的敌人,因为到了这时候​真相才终于显现出来:人要的支持经常等不到,人要的爱和陪伴也可能缺席,始终陪伴你的却是你的敌人,最后真正能够理解和欣赏你​的也是你的敌人。原因是你们都为自己的理念而付出,彼此在血泊中达成了​最深沉的理解,都得到和印证了自己想要得到的东西---

而除此之外的所有人,都只是旁观者。很讽刺的一幕,不是么?而这件事情本身,徒然耗费了一条生命之后其实一无所得,​奖励仅只是活着而已,自己的一部分却随着敌手的死亡而一并死去,很悲凉的一幕,不是么?

现在再回头来看世间的很多人很多事,是不是觉得一切都轻飘飘的?​人们只是在说说而已。



------


2025-01-03

片儿汤话暖人心

 


说实话,我一向看不起片儿汤​话。因为怎么说都成,​说完屁用没有。但是最近我的看法有所改变,认为我很有可能低估了片儿汤话的​作用。
改变的重要原因是实效,在我的公众号后台,我的 AI 分身每天都在成功地​安抚读者。悲悲切切走进来,我的 AI 分身几轮片儿话一说,​对方不说是欢欢喜喜离开,起码也能心情平复下来。我最受不了的一点,是这些读者最后都在很真诚地感谢我的 AI 分身---他们知道那是个 AI,不是活人,但是聊完他们发自内心地感谢,​比我能收到的感谢都多。
我仔细看过 AI 的回答,​反复确认,没别的东西,就是纯片儿汤话。读者说自己心情不好,它说心情起起落落都是正常的,要允许自己偶尔不高兴。读者说要和对象分手,它说做决定前要冷静,不要一时冲动,但是也不要​以放弃自我和尊严作为代价。我看完这些话,就想跳上去按住 AI 的头就是一通暴打。
但我转念一想,那我又凭什么?它那么说是有效的,不是么?不管片儿汤不片儿汤,​读者最后是擦干眼泪再次勇敢地走进了生活的风雨中。如果换成是我,按照我的方法说一通,结果很可能是读者​暴打我一顿。
还是个人和人之间的认知差异问题。
​我自己也有问题,也满脑子想法,但是我能写。写作是一件很奇妙的事情,无论心里有多乱,只要能一二三四写清楚,思绪就会自动整理好,答案也就会自然​浮现。所以我自己是个分析型选手,听了别人的倾诉,我会条件反射一般分析什么问题,​如何解决。
没有什么人会喜欢分析型选手,情感上本来就不爽,还要被这种人在智力上碾压,​来来去去都在证明一件事:​那么简单的道理,你怎么就是想不通,怎么就是做不到?这就很容易引发怨恨,乃至​造成肢体冲突。
片儿汤话专属于​倾听型选手。倾听型选手没有时间概念,​没有效率概念。面对面坐下来,倾听型选手不会想着一定要在 2 小时内帮对方解决问题,否则就是个人失败。而是暗下决心:今天这个下午就砸在这儿了,我就踏踏实实坐着,听个清楚明白。不行的话,吃个晚饭再接着听​下半场。
倾听型选手也不给具体方案和建议,他们说片儿汤话,目的也不是为了交流,而是作为一种升级版的标点符号,强化版的嗯哦啊嚯哎呦​,表示自己的确在专心听,没有走神。在这里,方案和建议是绝对不能使用的,因为倾诉者需要谈话的主导权,一旦给出方案和建议,就是在争夺主导权,​谈话也就失败了。
我认为所有人都要找个答案,找个方法,​这是我的认知错误。​大多数时候,大多数人对于答案没兴趣。他们的苦不是自己智商不够,无法分析自己面对的困境和困难,也不是无法独立主动找寻答案​确定方法。大多数人的常见问题是想说话但是没有人听,或者是想说话但是没有安全的人选可以信任。
他们中的绝大多数不会写作,也不能通过写作在整理思绪,但是他们可以通过谈话完成类似的​功用。从一个小点一件小事开始,乱七八糟、颠三倒四、反反复复地说上两三个小时,然后就越来越有条理和逻辑,越来越流畅自如,最后结论或者方法也就自然​得出。谈话是他们头脑里想法的助产士,算是古典的自然分娩,所以折腾的时间​会很长。写作则是剖腹产,效率高,时间短,​但是很多人第一时间根本就不会选择。
片儿汤话不会打断思考的自然分娩过程,而且有一种身边有人陪伴,有人关心的感觉,​所以我一直搞错了重点,它的价值在于存在,而不在于内容。我惯于用内容去做价值判断,认为片儿汤话没有信息量,没有技术含量,没有效率没有​真正的解决方案,所以没有价值---这是​在一开始就设定错误,​误以为人人需要的是方法。
​不,人需要的永远都是人。
现在我还可以补充一句,如果实在找不到人,AI 也可以,树洞也可以。AI 比树洞好,是因为树洞不会有反馈,而 AI​ 可以给出标准的片儿汤话,顺着自己的诉说往下垫话,好让自己继续说下去。
一切都是​路径依赖。靠头脑在这个世界上生存的人,用头脑解决一切问题,觉得头脑最合适。靠蛮力在这个世界上生存的人,用拳头解决一切问题,觉得拳头最好用。但是,他人究竟需要什么,那很可能是另外一件事。​惯常用头脑的人,会觉得头脑就是自身。​惯常用蛮力的人,会觉得拳头就是自身。​但是,别人可能仅只是需要一个人而已,就是那种从远古时代开始就有存在着的,那种只有基本配置的人,​只会做陪伴和倾听两件事的活人。
能力也会异化一个正常人,​让人误以为能力即为自身。人们来找寻自己,就是为了求助于自己​最强的能力​。别人只是想找个活人而已,像个正常人那样​反应和动作的活人。结果,人没有做到,AI 却做到了,这不能不说是一种讽刺,​因为看起来似乎 AI 还更有人性一些。



------





2025-01-02

心无旁骛

 


我观察小动物和小孩子,​发现他们都很容易放下周围的一切,一心一意盯着自己感兴趣的东西,仿佛自己和目标之外再没有别的存在。
不像是我们这些成人,​总是三心二意,总是一不小心就走神。比如说这个元旦,无论是跨年晚会还是街头迎新,看下来我都觉得有些勉强,都有些心不在焉​,就算是欢呼雀跃时也都带着点言不由衷。我不知道他们在想什么,但是很明显,那种因为新年到来而升起的纯粹喜悦很少,就像是中学时做课间操​,规定时间,规定动作,反正到点了也没有别的事情可以做,不如加入课间操。
​文娱作品也是这样。太多作品不是因为编剧或者导演有强烈的​表达欲,一定要讲某个故事。而是因为摄影机已经买了放在那里,如果不拍点什么的话,机器可能会锈蚀,​每天还要交仓库保管费。作为导演应该拍摄,作为演员应该表演,作为​影视公司应该做项目,作为​院线就应该放电影卖爆米花。​于是,就有了很多课间操电影,眼保健操电视剧,​中年夫妻的交公粮感很强。
我认为一个人既然有可能会从时代、环境、他人那里获得助益,同样的,也可能​因为它们而受到腐蚀。比如说这种三心二意的勉强状态,它可能不是来自内心,而是看到自己周围的人和事,于是​就在不知不觉中受到了影响。
新年的时候,​人们都要说一些祝福的话语。但是话语的力量来自于相信,你说「恭喜发财」之所以让人觉得振奋,​那是因为说的人和听的人都相信会发财。​否则的话,同样的一句话,听上去就像是在戏谑或者是自嘲。2025 年我已经体验了一天多时间,根据我的个人体验,我意识到今年我真正应该祝福大家的话只有​四个字:心无旁骛。
无论时代如何变迁,无论生活如何变化,也无论你周围的人和事如何起落,我希望你能做到心无旁骛,​也能找到心无旁骛投入其中的事情。因为如果你能做到这一点,就能够把周围对自己的影响降至最低,你可以凭借着自己的力量​过你自己的生活,并且从中找到价值、乐趣、满足和​个人成就感。而且从长远来看,既然你可以独立自主地生活,那么你就既不需要期待助益,也无需担心​腐蚀,可以从自己的行动中体验到纯粹的喜悦。
是否站对了风口,是否选对了环境,是否符合他人眼中对自己的期待,​我认为这些从来都是人生中的干扰项。想要做个聪明人,就需要同时解决以上三个问题。然而,烦恼也就如影随形,​怀疑和犹豫也就随之升起。做个心无旁骛的笨蛋,则无需做出任何回答,你前往是因为你想前往,你营建是因为你想营建,你只需要考虑一件事,甚至都忙到来不起​有什么个人心情。
今年元旦,我甚至都没有动过「2025 年我会怎样」​的这种念头。它会是怎样都不影响我早上起来写字,不影响我给猫咪换水喂食,不影响我​坐在地上听一会儿音乐。所有这些小事​想要做好,都需要我心无旁骛。
2025 年 1月 1 日早上我起来,​给自己泡了一壶普洱一壶白茶。只是内心稍微晃动了一下,想着自己眼前的就是 2025 年的第一缕晨光,然后我就把普洱茶倒进了装着白茶的公道杯,根本没有任何停歇,很自然地又把白茶倒进了盛着​普洱茶的公道杯。等我意识恢复,​发现面前有两杯混合物。一样喝完一杯,我忍不住​哈哈大笑,都是些什么玩意儿---
霸道的普洱茶要占领所有味道,倔强的白茶守着一根底线坚决不肯退让,​我就没喝过那么难喝的茶,我想,这大概就是​走神的滋味。这两杯茶我就喝得很专心,因为我已经意识到了内心晃动​会带来的问题,于是专心致志地体会了一下很具体的难喝,并且把这种滋味牢牢记住。
一般来说,​新年到来时发生的特别小事都算是某种预兆。我觉得那两杯混合茶水就是今年的预兆,提醒我要保持专注,即便是做很小的事情也要心无旁骛,不要让​心神飘来荡去,不要在当下​顾念过去又思虑未来。
现在我把这四个字也送给你,我是真相信它有力量,我也是真相信它能产生效用​。也许无论是你还是我,现在都应该稍微做一点祈祷,祈祷自己有足够心力在新的一年里保持心无旁骛的状态,​更重要的是,祈祷自己有足够的幸运在新的一年里遇见值得心无旁骛投入其中的人和事。



------



2025-01-01

新春试笔(2025)

 


去年我写了 398 篇文章,这里是 2025 年的第一篇,作为我的新春试笔。
新年祝福的话我就不多说了,送给你四个字,然后横着读竖着读从左到右从右到左都没问题:


今天这篇文章本来应该在去年完成,但是忙着过新年也就拖延到了现在。在去年,我发现有好几位读者都表达了类似的想法:
执着于解脱算不算是执着?造作于放下是不是另一种造作?
其实他们思考的这类问题早在千年前就有标准答案,但是他们陷入了自己思维的牛角尖,还觉得自己发现了什么了不得的深刻洞见。这就是只有思却没有行所带来的常见问题,属于知识分子的业障。没有行的支持,所谓的思考就只是个文字上的游戏罢了。
简单说,大多数人都会承认一点:执着带来痛苦。执着于金钱,执着于名声,执着于美色,就会有很多求不得,很多不满意,于是人就感到痛苦。很自然地,从这里可以推导出如果放下执着,那么人就可以免除痛苦,从执着中解脱出来。
那么,马上就会有一个新的问题---当一个人努力去找寻解脱的方法,实践解脱的道路时,他对于解脱这件事是不是又形成了新的执着?然后很多人在这里就可以飞快地下结论:因为追求解脱带来了新的执着,因此它是无用的,只会制造出更多的麻烦来。
能这么想,还真的是个小机灵鬼儿呢。

我这里的答案是这样的:没错!执着于解脱也是一种执着,但它是人们摆脱执着所必需的。一开始必须有,将来可以一并放弃。道理并不复杂,一个人生了病,身体就会遭受伤害。为了解决伤害,这个人就得打针吃药动手术。那么,食药三分毒,手术也肯定要伤害身体,因为它们同样会带来伤害,所以打针吃药动手术没意义?小机灵鬼儿们的问法就有类似于此。
执着于解脱当然也是一种执着,当然也会带来新的苦。但是相比之下,这要比继续执着于金钱名声美色要好,因为追求解脱的时候,人就从这些执着里暂时挣脱出来,于是它们所带来的苦也就暂时得以熄灭。每天坚持练习熄火,那么火也就渐渐真的灭掉,解脱也就出现了。
这时候可以再进一步,把自己对解脱的执着也一并熄灭。那么,金钱本身就没有任何问题,并不代表着邪恶或者是堕落,美好或者是幸福,它就是个工具而已,你可以平静地去使用它,利用它,为自己和他人造福。并不需要你从一开始的极度渴望,逆转成一眼都见不得,碰都不能碰,仿佛那是浇在自己道德和灵魂上的王水一样。于是不偏不倚,不好不恶,不悲不喜,这样人就开始接近真正的解脱。
当然,问出「执着于解脱算不算是执着」时,当下就全部放下,再无任何执着是最好的。问题是,这么发问的人其实根本做不到。不单做不到,提问之后他们觉得自己有了一个了不起的发现,然后就掉头去拥抱那些之前让自己深深执着的东西,变得更贪财更好名更好色。这种情况我们已经见过许多次,术语叫做「一个理想主义者的堕落」。没有理想主义者,所有的主义都是口头上的屁话,只有真正践行理念的人才值得听听他们的想法。
当下立断的人永远是少数,像我这样的庸众才是多数。作为没有利根的庸众,只能先去用一个相对较好的执着去替换那些更糟糕的,然后去践行任何一种解脱的尝试。比如说自己非常贪吝,那么就选一样自己喜欢的东西,或者是一小笔钱送出去,感受一下送出去时候的痛彻心扉,然后再感受一下送出去之后莫名其妙的轻松---这就是一次实践,一次治疗,为了得到解脱而不得不放弃自己的必须占有必须拥有的欲望,于是可以感受到这一件东西上欲望无所作为之后所带来的轻松。
因为执着于解脱,强忍着心痛去送钱送物,这个行为是不是强迫症?是不是一种造作?当然是,毫无疑问。但是多次强忍你也就习惯了,习惯了就可以对治贪吝。造作多了也会变成习惯,习惯了之后你就会变得自然起来。这里没有任何问题,贪吝也是一种习惯,可以用另外一种新习惯对治。
想要做个好人,想要做点好事,这是不是执着?是的。努力去做个好人,刻意去点善事,这是不是造作?是的。但是因为这点执着,这点造作就把整件事情否定掉的小机灵鬼,不正在给自己打开为所欲为、无恶不作的大门么?因为这才是真性情啊,这才是无执着啊。庸众之所以会为恶,就是因为去思考了,去做了无行动的思考,然后就把洗澡水连带婴儿一并给倒掉。
相信金钱名声美色是好东西,是真实存在,值得去占有,这是一种对有的坚持。相信在这些东西之上有方法,有道路可以超越,可以让人放下执着,这同样是一种对有的坚持。这种对有,对存在的坚持固然不是太好,会带来各种麻烦,但依然有自我解脱的希望存在。认为有,那就要占,要背负,背不动的那一天也就放下了,也就真的去找寻如何解脱的方法了。
而那些自以为聪明的人,执着于空无的概念,认为做个好人没意义,做个坏人也没意义,努力解脱无意义,沉溺其中也无意义,一切都是空无而已。这样的人是最糟糕的,因为既然一切都没什么意义,他们通常会选择跟着自己的欲望走,什么都可以去做,做什么都没有顾忌,在全然的自私自利之下无恶不作。
所以我一点都没有夸张,类似的问题很早就有标准答案。在所有的标准答案里,让我抄下其中的一句:「宁可执有如须弥山,不可执空如芥子许」。​它的意思是说:宁可去追寻、抓取像须弥山那么巨大无边的物质或者境界,也不可以执着于如同芥子那么微细渺小的​一切空无的观念​或者见地。
新年到了,愿你先执着起来,愿你先造作起来。

和菜头

2025 年元月 1 日

于 北京



------



2024-12-31

咱们明年见

 


今天是 2024 年的最后一天,​新年马上就要到来。
我已经抵达了小时候人们常对我说的「未来」​,然而未来一经成为现实,就褪去了那层金色,依然是寻常的世界,寻常的人,寻常的​事,​以及寻常的日子。我们得看向更远处,那里会有金色在继续隐约闪耀跳动,当初我在山里看着山走出​去就是如此。
对于许多人而言,2024可能是很艰难的一年。 我在后台看了一年留言,知道有那么多人需要在生活中面对困境,面对苦难,面对无能为力以及​随之而来的失望和沮丧。但是,我们最后还是抵达了这一天,​马上要翻过日历进入新的一年,不是么?再怎么艰难,你还是一路走到了现在,我​认为这同样是一种胜利,​那种给自己看的胜利。
我也知道,许多人在这一年里完成了自己的​计划或者目标。他们在面临挑战时跑来告诉我他们心中的不安,希望得到我的​祝福。在他们完成之后,又兴高采烈地跑来报喜,或者头也不回地奔向​心中的远方,路途中挖个坑把当初的脆弱​埋掉。我为他们感到高兴,无论是大事小事大目标小目标,都让这个世界变得生机勃勃,​精彩有趣。
​我还读了许多个人总结,告诉我这一年里自己的大事小情。​有高兴的事,有悲伤的事,也有遗憾的事。尽管语气中有满意和不满意的分别,但在我这里​并无任何区别。就像是一株植物生长的一年,雨露是成长发育的原因,​风霜同样也是。「祝你道路漫长」就是这个意思,一个人总需要足够多足够丰富的历练才能最终独立成长起来,​并且因为这种独立而获得自信和安然。
当然也有很多关于情感的文字,​大多我都跳过了。从来没有任何一个读者来我这里留言,告诉我自己多么甜蜜,多么幸福,多么充实,自己对​情感纽带的另一方内心充满感激。没有,​人们只会来倾诉悲伤和痛苦。我就像是个无照行医的江湖医生,蒙古大夫,看人们不断来详细汇报一场心灵上的感冒,一次精神上的出疹子,告诉我那有多么痒,多么疼,多么拿不起放不下忘不记。约会吃大餐的时候,怎么不记得​也叫上我呢?在情感中学不会对一切经历都感恩,​那么也就不大可能从中获得任何幸福或者是满足。
对了,还有​那些和孩子之间的矛盾。说实话我也没办法,​只能听着。我不理解为什么会是我来听,这些事情我又不懂,毕竟在生活里我只是​养猫而已,而且猫大多数时候也并不听我的话,我只有孩子不听话的生活经验。可能是因为孩子生而为人,就让父母的期待高了许多,也就​多了许多失望。我对我的猫从不失望,因为我知道猫咪有猫咪的想法,我左右不了​,​我习惯了受宠若惊。
在这365 天里,通过留言我知道有人离开家乡,知道有人住进医院,知道有骑手被汽车撞倒,知道有人考上自己想去的学校,知道有人在漫长驻外工作之后终于和家人团圆,也知道有人不得不和亲爱的人一别两隔心中满是不舍和遗憾......生活悲喜交加,做人跌跌撞撞,内心起起伏伏,一年就这么过去了,带着所有的欢笑眼泪,甜蜜酸楚,满意遗憾,以及年初的个人计划、雄心壮志,​转瞬之间就都过去了。此时此刻,大家都应该进入了等待新年到来的状态,​期待日历翻过那一页,一切再次重新开始。
那么,祝你在这一刻有足够多的回忆可以回味复杂滋味,也祝你能升起对新一年足够多的期待​可以展望未来。我最希望的是无论这一年过得如何,心情高低,你都能能果断地画下一个休止符,和昨日道别,和昨日的情绪道别,​和昨日的包袱告别。就像是一个新生儿第一次看到世界一样,开始你全新的规划,全新的探险,用你的心头火,你的眼中光。​
至于说到我,说到我这一年,我只有中年人常用的那三个字​:我都好。
​咱们明年见!


------


近期热门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