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 40°C高温下买T 恤
北京已经连着几天最高气温达到 40°C 以上。这是一种北方的干热,相对南方高温要好忍受一些,而且还有风,只不过是热风而已。如果去到树荫一类阴凉的地方,吹着大风,其实还算惬意。真正的问题是所有的钢筋混凝土都吸满了热量,对外不断辐射,会让人觉得皮肤正在被红外线炙烤。总体上来说,我个人在户外的感受是自己像一块挂在空调外机出风口的风干肉。
我想着去买几件 T 恤,要求除了宽松就只有宽松,另外还有一点奢望那就是清凉,不过站在热风里那么不断烘烤着,清凉也就是个皮肤的幻想。对于我这种心宽体胖的人而言,最理想的夏天衣物就是 T 恤加短裤,而且最好是穿起来之后悬浮在空中,衣服不会和皮肤接触,然后有风不断从衣服和皮肤之间吹过。但是人类科技都用去研发火箭、AI、机器人一类的东西去了,所以我只能要求宽松,衣服不要黏在自己身上。
这事一点都不容易。首先我不知道应该选择什么面料,之前我就知道棉。大概有个什么克数来表示它的细密程度,数字越低质量越差。于是我就买了一件 XXXL 的黑色棉 T 恤,商家说是 500 克。到手之后我惊呆了,那就是一件棉布防弹背心。以它的细密厚实程度,我在 40°C 的天气里穿着出门,估计还没到小区门口就能中暑晕倒。
我又想是不是蚕丝会比较好一些?因为面料会很轻,也很柔软,看起来皱巴巴的,有一种历经生活磨难的沧桑感。然后我就去翻了一下,也是大为惊叹。一个问题是面料反光,而且很多还加了暗纹,一眼看过去就是狗汉奸和土地主的标准造型,就差穿上之后在太阳穴贴一片膏药。另一个问题是贵,随随便便就要 500 块钱以上。既然到了这样的价格,那我为什么不去买 50 块钱一件的 T 恤,每天换一件穿。三轮下来最热的天气就已经过去,而 每件T 恤还能保持挺括?
这时候淘宝的算法认为已经找到了我的穴位,开始不断给我推荐什么丝绸的,什么冰丝的,什么醋酸的,什么氨纶的面料,看上去都闪闪发光,光洁顺滑。所有的模特穿上之后都要迎风而立,好让我看到T 恤在风中激发出来的水波纹,以及听见衣摆和袖口在风中的猎猎作响,主打一个潇洒。我什么都没看见,什么都没听见,我就看见男模胸口那两大点激凸迎风而起,想着难道我也有为了穿衣服要去买乳贴的一天吗?麻,我想到了,应该是亚麻。这种材料很轻,也很吸汗,最关键的是干得快。主要原因是材质很粗,可以把一件亚麻的 T 恤理解为一张人形渔网,或者是用麻线穿起来的无数个小孔。当然,它也是皱巴巴的,看上去很随意,给人以夏天轻快愉悦的感觉。但到了这个时候,因为我已经搜索过棉质 T 恤,搜索过蚕丝 T 恤,也曾经点开过蚕丝 T 恤、冰丝 T 恤、醋酸 T 恤、氨纶 T 恤,这时候淘宝的搜索结果就不能看了。虽然我输入搜索框的是亚麻 T 恤,但是搜索结果里还是有大量不相干的结果,依然给我展示棉质 T 恤、蚕丝T 恤它们。我感觉到了一种来自算法的奇异怜悯:这个人痴呆了,不晓得自己要找什么,幸好有我。
通过反复搜索和点击,我终于让亚麻 T 恤的搜索结果占据了半个屏幕。也就这样了,还有半屏依然在推荐我之前买过的猫粮和袜子,当然,还有其他材质的 T 恤。亚麻 T 恤也有新麻烦,这里是所谓国风或者唐风的重灾区。本来 T 恤是一种很简单的存在,有了这些风之后就不同了,它们要给 T 恤加上各种立领,安上各种布纽扣,加装各种飘带和口袋,有些还要剪到前后长短不一,又或者是在里面衬上一层丝绸或者香云纱,充满了小资产阶级对古代纨绔子弟生活的想象,有浓烈的薛蟠即视感。最后,在不知道花费了多少时间之后,也不记得是一路找到哪一个角落,我终于找到了一件黑色的,圆口的,没有任何装饰和暗纹的亚麻 T 恤。而且,还是珍贵的 XXXXL 款---找 T 恤的一大痛苦也在于此,商家默认中国人最大的体型就是 XXL,XXX 以上尺码大多数商家常年处于缺货状态。
就在我下单付款之后的一秒钟之内,推荐页面的内容全都变了,到处都是这种纯色的,亚麻或者棉麻面料的,款型极为简洁干净的 T 恤。我因此就有了一种崭新的领悟:我不是买了一件 T 恤,而是交了一份投名状。因为我买了这样一件麻质T 恤,算法系统因此确定:嗯,此人对于买这类型的衣服是认真的,是严肃的,是真掏钱的。好了,以后就推这一类的衣服给他,不用再推荐其他类型,反正推了他也不会买。今早起来,当我看到天气预报说最高气温 37°C时,就想紧紧攥着我的新 T 恤蹲在地上无声地哭。---
---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