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找会说人话的老师
因为我在过去经常推荐《观呼吸》一类的书籍,所以朋友们经常问我相关的问题。昨天,几位朋友不约而同地转给我一条视频,要求我看看讲得怎么样。我听了第一句就准备关闭,但为了对朋友负责,还是坚持听完了第一分钟。然后我回答他们说:我没看懂里面的逻辑,一句话跟下一句话不挨着。
“冥想在海外现在是很流行。其实冥想、禅定跟我们的潜意识,这几个东西是一样的。冥想的一个基本逻辑是什么呢?就是你在专注一个点。因为我们对外界信息吸收的时候呢,有六个通路,叫六根,眼耳鼻舌身意。每一种通路进来的时候,对你都会有影响。你比如说我们皮肤你说会不会呼吸?皮肤也会呼吸的。这六根其实是相通的。但一旦受到干扰的时候,你这个神呢,经常是分散来分散去的。去年咱们中国跑出这个记录的那个短跑冠军,苏炳添,苏炳添其实也是用所谓冥想的道理,因为冥想根本逻辑是啥呢?就是观呼吸。因为你在静的时候,经常听到风声水声雨声,但你观不到你自己的呼吸声。你知道你关注你呼吸的时候呢,其实这时候你能专注到一个点上,而大多数人不能专注在一个点上。你把六个点都集中到一个点,这时候呢,你的能量会变得特别厉害。”冥想在海外现在是很流行---冥想在海外不是现在很流行,嬉皮士时代就已经风行,而且冥想在海外流行不流行和它是什么没有任何关系。其实冥想、禅定跟我们的潜意识,这几个东西是一样的---怎么就其实起来的?怎么就突然扔出三个不同的概念,冥想、禅定和潜意识都来了,冥想是所有心灵训练共有的概念,禅定是佛教概念,潜意识是心理学概念,怎么就是一样的?在哪一个层面上一样,怎么样一样起来的?
冥想的一个基本逻辑是什么呢?就是你在专注一个点---怎么就蹦出来的基本逻辑了?专注一个点是一个具体的做法,这个和逻辑有什么关系?逻辑是研究思维规律,研究如何思考和论证一个问题,和专注一个点有什么关系?这句话和上一句“冥想、禅定、潜意识是一样的”之间,我倒是很好奇,究竟有什么逻辑关系?因为我们对外界信息吸收的时候呢,有六个通路,叫六根,眼耳鼻舌身意---一定要说是吸收也行吧,但最好还是说结合。声音和具有听觉能力的耳根结合,瞬间产生了人听见声音。每一种通路进来的时候,对你都会有影响---应该说六根所产生的感,对人都有影响。你比如说我们皮肤你说会不会呼吸?皮肤也会呼吸的。这六根其实是相通的---又来了。皮肤呼吸不呼吸,眼睛能不能看到声音,六根是否互通和冥想有什么关系?和专注一个点有什么关系?和六根产生六感这件事本身又有什么关系?突然告诉我皮肤会呼吸,让我的注意力转移,这是打算变魔术么?但一旦受到干扰的时候,你这个神呢,经常是分散来分散去的---怎么来的?这个神怎么来的?30秒时间不到,已经引入了禅定、潜意识、六根、六根互通、皮肤呼吸等等概念,现在又多了个神。神是什么?它和注意力,和心识是什么关系?它怎么就分散了?去年咱们中国跑出这个记录的那个短跑冠军,苏炳添,苏炳添其实也是用所谓冥想的道理---对不起,怎么又其实了?你怎么又知道了?先是知道冥想、禅定、潜意识是一回事,现在又知道体育领域里的短跑运动员靠什么取胜。苏炳添考冥想夺冠,证据是什么?那其他运动员冥想不冥想?为什么不学?都学的话,谁拿冠军?因为冥想根本逻辑是啥呢?就是观呼吸---这个根本逻辑又是什么?怎么来的?30秒前它不还是基本逻辑吗?不是说好了是专注一个点吗?怎么现在又来了一个根本逻辑,根本逻辑又是观呼吸?那有没有终极逻辑?终极逻辑是什么?因为你在静的时候,经常听到风声水声雨声,但你观不到你自己的呼吸声---看不懂,我接受的教育告诉我,人在不安宁的时候,呼吸会变得很粗重,所以能听见自己的呼吸声。而人在逐渐安静下来的过程中,呼吸会自然变得悠长缓慢微弱,在极为安宁的时候,甚至会变得若有若无。而且,任何一种观呼吸的法门都没有说观察呼吸声,而是专注观察呼吸本身的进出。你知道你关注你呼吸的时候呢,其实这时候你能专注到一个点上,而大多数人不能专注在一个点上---你知道你关注,这是一个特别的说法,意思是保持觉知。这里的关注呼吸,具体指的是什么?是关注上一句说的呼吸声,还是说关注呼吸本身?然后,苏炳添呢?苏炳添去哪里了?把六个点都集中到一个点,这时候呢,你的能量会变得特别厉害---好突兀,怎么就六个点集中到一个点了?具体哪六个点?胸口就两个点啊?六个点的是二师兄。要说是六根的话,六根怎么个集中法?把眼耳鼻舌身全攥一块儿?那有馅儿吗?要上笼屉蒸吗?然后又来了:能量。什么能量?怎么叫厉害?为什么六个点集中到一个点,能量就厉害了?是说把六筒搓成一筒。和牌全带幺番数高么?你听完这一分钟的一段话,从什么是冥想开始,最后结在你的能量会很厉害。那么,什么是冥想?听下来它和禅定、和潜意识一样,那是什么?为什么不叫潜意识就好了?然后它有一个基本逻辑,还有一个根本逻辑。基本逻辑说它是专注于一点,根本逻辑说它就是观呼吸。对了,你还知道了皮肤能呼吸,你知道了六根可以互换,你还知道了苏炳添靠冥想夺冠---知道了这一切之后,你知道冥想可以让你的能量变得很强。
那我现在问你:什么是冥想?你说苏炳添夺冠那个呼吸啊,你说潜意识里的禅定啊,你说能量很强的充电宝啊,你说知道皮肤能呼吸吗?市面上关于冥想的书很多,为什么我会一次再次推荐德宝禅师的《观呼吸》?因为我不想听到一堆概念,一堆似是而非的说法,一堆东拉西扯的例子,不断牵引着自己的注意力,从一个概念跳到另一个概念,从一个故事跳到另外一个故事,最后觉得自己听到饱满,但是仔细一想什么都不知道。
德宝禅师这样的森林比丘,有完整的传承,接受过严格的指导,自己有过长时间的修行,拥有真实的体验和感悟,所以这样的人会直接说人话。因为他真懂,真修持,真体验,所以他不需要借用复杂的概念,眼花缭乱的描述,东拉西扯的小故事,而是用最为朴实,最为简单的方式把事情给说清楚。因为他真实去过那里,所以他可以直接说什么就是什么,想要这样就要怎样,以及为什么。就像是我现在向你描述我面前的键盘一样:
这是一个纯黑色的FILCO忍者104键有线机械键盘,白色侧刻,红轴。我不会对你说,其实它和算盘、打字机一样。我也不会对你说,它的基本逻辑是承接手指的打击,根本逻辑是盲打。我更不会对你说,马斯克就是用这种键盘敲出来的SpaceX。我要是这么说,只能证明我根本没用过,根本不会打字。过往因为出于礼貌的考虑,我从来不做横向比较,只是推荐我认为好的东西,因为横向比较太伤人。但是以我读书之多,涉猎之广,关于冥想我反复推荐一本《观呼吸》,大家不觉得奇怪么?这是因为大多数同类书不值得读啊,更不用说是视频了。大多数人不要谈什么实证实修,一段话讲出来前后能保持逻辑一致,自始至终知道自己在说什么都很困难。多少人都是躲在概念后面,玩弄眼花缭乱的手法,只是为了遮掩自己其实根本不懂,只是为了避免用明白准确清晰的话进行定义和描述。就像是我看过那么多关于呼吸方式的书籍,看过那么多不同的方法和讲解,唯一有用的只有一句话:想要进行腹式呼吸,那就去放松你的膈肌。一句话比100本书都有用,因为讲这句话的人自己真的能做到,因此准确而无虚言。如果一个老师具有真实的知识和经验,那么他会说人话。简单、直白、准确、生动,易于理解,易于学习。一个人描述自己眼前能看到的东西,自己随手可做的事情,需要什么错综复杂,需要什么云遮雾绕?他既然已经走上了那条道路,那么他转身回来,一定也会给你简洁、准确、明白无误的指示,让你同样也能走上去。
---
---
一个猜想:“
回复删除地位低、没身份的人,贪求名分之类的东西。于是以哗众取宠来博取眼球。
不求名分了,功成身就了,于是不需要哗众取宠来粉饰,简单讲就可以了。
”
比如我感觉现在五岳散人讲话就平平白白。比如我记得叔最开始的时候也点击自己的帖子刷流量。
但人总不会什么都不求,所以多少还会无意识地粉饰点什么,只是不那么明显。
以前的规矩是点击量,后来演变成标题党,到现在演变成满口大词。
删除此评论已被作者删除。
回复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