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猫咪相处之道
经历七年时光之后,我早就不再是个养猫新手。然而成就感却姗姗迟来,直到最近我家猫妹才终于放下心中芥蒂,喊她十次居然会有五次愿意搭理我---以前这个数字无限接近于零。如果不是开启罐头的微小动静每一次都能把她从熟睡中唤醒,无一例外,我甚至都动过带她去医院检查听力的念头。怨不得谁。七年前为了治疗猫传腹,我连续给她打了一百天针。因为人有失手,人也失足,所以她挨了不止 100 下针刺。那种药物是油性物质,腐蚀性很强,无论换了是谁,无论是人还是猫,被某个人连续 100 天针扎 100 多次,在面对这个人的时候怕都不会有任何好脸色。赢回猫心让我内心非常宽慰,宽慰到开始自信,自信到开始写文章传授心得。以下的话,就是写给想要养猫的门外人士,以及刚刚开始养猫的初阶铲屎官:1、猫是一种生灵,这是养猫最首要也是最基础的认知。许多新手把猫当做是自行走绒毛玩具,或者把猫咪当做是一种普通的家用动物,两种认知都不对。猫是生灵,首先他们和人一样,都是生命。然后他们还具备灵性,有记忆,有情感,有性格,有想法,有计谋,甚至还会做梦,不是普通的生物,在他们的小脑瓜里应该也有灵魂。2、把猫咪当做是一种生灵,那就要尊重他们的生活方式,尤其是那些固定项目。猫咪不喜欢生活有大的变动,他们在家里看起来随时都处于随心所欲的状态,但是从行为模式上来看,他们每天在几点做什么精准得和钟表一样。所以,作为铲屎官最好不要轻易地改变猫咪的生活方式,随意地打破他们的固有行为模式。你要带猫咪散步,那就定时带他们去。你要下班和猫咪玩,那就每天下班进门都要玩一下。3、猫咪不喜欢生活有大变化,剧烈变化,对人的变化也同样如此。早上你尖叫着一把抄起猫来举高高,晚上猫咪来绕腿,你一脚把别人踢开。尖叫、举高高、踢腿这些剧烈夸张的动作本身就是问题,就不应该做。然后就是情绪的前后变化不要那么大,一会儿晴天,一会儿暴风雨,猫咪会很困惑,然后就会离你远一点。最好的方式是让猫咪有稳定的期待,类似只要他们来绕腿,你就必然伸手挠头挠下巴。因为你的行为可以预测,那么他们就会主动亲近你。4、作为一种顶级捕食者,猫咪天然非常警觉。但这种警觉不是没有代价的,它会让猫咪处于一种紧张和防御的心理状态之中。早先,因为听到猫咪总是模仿幼猫的声音喊我,于是我也捏着嗓子发出尖细锐利的声音和猫说话,猫就很厌恶。现在,大部分时间我都用柔和平静的正常声音和猫说话,猫咪就很安然。奇妙的是,如果我大声喝止猫咪别去做什么,猫咪也就能从声音的变化里听出我的意图,而且会在意这种意图。同样的,我也不会对猫咪做出任何猛烈而快速的动作,不让猫咪觉得受到威胁,也就不去启动本能的防御机制,于是猫咪也就越发慵懒自在,你总能走到他们近前慢慢伸手摸摸。5、不要勉强猫咪。生活是生活,不是金庸的武侠小说,你不需要坚持「我偏要」。猫咪现在不想你抱,那你就不抱。猫咪现在不想吃饭,那你就不喂。猫咪现在不想过来,那你就别一直干嚎。如果实在是想感受作为主人的权威和威风,你一开始就应该去养狗,而不是勉强猫。你一定要勉强猫,那么猫就自然疏远你,打不起还躲不起你吗?作为一名合格的铲屎官,应该在自己心里有这种觉悟:猫咪不鸟我是本分,愿意搭理一下我那是很大的情分。而自己也应该时常反思:我究竟是做了点什么,才配得上这样的情分?能够这么去想,人和猫的相处就会变得比较简单和愉悦,没有那么多求不得苦,更没有那么多怨憎会。一定要勉强猫咪什么,那是人类的成人霸凌亲戚朋友家幼儿的普遍做法,别用在猫身上。现在我对于养猫这件事情在总体上有个看法:你养出一只什么样的猫,往往说明你自己是个什么人。你有一只神经质的猫,那你平常可能就是个神经质的人。你有一只离群索居的猫,那你自己可能也是那样独立风中的一个人。即便考虑到猫咪各自有着天然的性格,但我还是可以说一句话:猫咪怎么对待你,反映了你平常怎么对待猫。你为猫咪提供稳定安全的生活环境,维系稳定重复的生活模式,做一个猫咪可以完全预测行为和反应的人类,做一个情绪和行为都稳定可信的人,那么反过来说,你家里就会有一只情绪稳定,行为可预测,内心平和,行为优雅的小猫咪。所以我不建议学生,刚毕业,刚工作,频繁迁徙的人养猫。养猫最适合的人选是宅人和老人,他们都有固定的循环生活模式,性情脾气也不再有大的波澜起伏。于是猫咪就会觉得生活简单,大家易于相处。以至于我的猫咪现在到了晚上看我还在东摸西摸,东玩西玩,就会跑到我的坐垫上一边拍,一边叫我,意思是:喂!没毛的,你该打坐了!
---
---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