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七月半的想象
马上就要七月半了,家里人已经烧了今年的纸钱,一般都提前,说是怕路上鬼太多堵得厉害。按照民间传说,一年里头只有这一天地府会打开大门,让亡灵回到人间享用亲属供奉的财物和食物,一顿顶一年。所以,每次相当七月半到来,我就会想起有一群鬼在眼巴巴等着。可我是肉眼凡胎,在七月半最多能看到红月,看不见有别的存在。而且,七月半也不像是老人们说的那样,所有人天黑前就要赶回家,免得在街上冲撞了什么---街上总是人来人往,人们在十字路口画圈烧纸,汽车和行人就那么匆匆而过。年少时我不以为意,专门要选七月半的晚上出去找朋友玩。大家在街上疯玩疯闹,说倒是要看看鬼门怎么打开,阿飘又是如何回来。那时候血气从骨髓里散发出来,阳气炽盛,没有任何东西可以靠近,张满青春痘的脸让一切世间和非世间的存在退避三舍,包括猫和狗。
等到真正见到了死亡,鲜活的生命消失,那种消失在生命中产生了一个个空洞,人就会转而相信会有另外一种形式的存在,那些空洞里不尽然都是虚无,一定还有点什么。于是对人间烟火四个字就有了新的理解,在那烟火中不止是有人,那些离去的以及尚未到来的,也挤挤挨挨站在人群里,一起看着香烟缭绕。年少时没有恐惧,那不过是因为没有经历过真正的失去。命运就像是重锤一样随机从天空中降落下来,在一起一落之间,人有了失去,有了别离,有了再也不见,于是生之渴望缠绕着死之恐惧生长起来。有人拥抱时就像是要把手臂勒进对方身体,在纯粹的恐惧中诞生了纯粹的爱意。
等一个人学会敬畏死亡的时候,就终于拥有了过七月半的正式资格。获准参加那些仪式,获准在那一晚可以到街上去燃香,供养,祈祷,加入欢迎亡灵归来的活人队伍。在街道上用肉眼依然什么都看不见,但是经历过失去的人,会强烈地希望那一晚的一切传说都是真的。所以在那一晚,于耳不能闻,眼不能见之处,应该有一个热闹的节日。旧主重新走在它们熟悉的街道上,如同长梦醒来,又如远游归来,因为有所眷恋,因为割舍不下,在深夜空无一人的街道上突然热闹非凡,人声鼎沸。
中国人的主题永远是吃饭,七月半也不例外。燃香、蜡烛、元宝,这些东西是这一晚的美味珍馐。在那些旧街上,应该会有长街宴在举办。每家每户的血嗣都会单独供奉,但是在那条街上,则是所有归来者共同的宴席,一年只有一晚的盛大夜宴。“来尝尝我家的蜡烛”,有一个声音殷切地说。“蜡油味太重了,我啃个元宝就好”,另一个声音拒绝道。既然那么多人家供奉了酒,那我猜七月半的后半夜街上应该是个巨型的酒吧。有门的地方就有结界,有人气的地方就有阳气,所以它们应该回不了自己的家,只能在街上游荡,拿着酒坐下继续闲聊到天明。它们应该有很多话题可以聊,谁家的纸钱给的厚,谁家的蜡烛火力旺,谁家酒水有牌子价格贵,谁家烧来了手机和电视,手机是不是折叠款的......总是要比较一下的,否则大老远跑这一趟不值当。
这就是我想象中的七月半:一群丧失了形体的熟人相约着回到老地方,欣然享用一顿饭,给予赐福和护佑,然后醉醺醺地坐在夜色里聊天。又会有少年骑着自行车滑着滑板一冲而过,引发一连串尖叫和笑骂。有个喝到口齿不清的声音在街角响起:想当年老子也那么二......
---
---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