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5-11

去感知而不是沉溺于感受


「我是不是这辈子就这样了?」,「我的生活是不是不会有起色了?」,「这世界上是不是没有人会爱我了​?」​......这种留言我每天会看到很多条。人嘛,总是有心情低落的时候,​心情低落的时候总是要哼哼唧唧一下,这我都能理解。不过看过太多类似的表达之后,我想​说一下我的个人观点。
注意,它仅仅是个人观点表达而已,不是事实,也不是指导,甚至连建议都不算。​看不看,听不听,全由得你自己。
​就我自己的经验可以总结出一点来:从玄学的角度来说,人最好不要自怨自艾,​尤其是​不要形成习惯。因为再小的自我怀疑,再小的自我同情,再小的自我否定,​都是一种微小的个人愿力。愿力会推动个人生活朝着那个方向去,持续的愿力累积会让推动的力量越来越大,​最终应验的可能也就越来越高。
它们心理学上也有个对应的说法,叫做「自证预言​」。简单说,人会不自觉地按自己的预期来行事,最终让预期发生,于是看起来就像是自己当初是成功预言了​未来一样。当然,人们更多预期坏事发生,所谓「好的不来坏的来」,​于是自证预言的结果都不大让人高兴。
读到这里,我估计会有人要跳出来反驳,使用那个经典句子​:「何不食肉糜?」。先等一等,我又没有说难过的解决方法就是别难过,沮丧的解决方法就是别沮丧。生活里当然有很低落的时段,谁都经历过,只不过程度、频率因人而异​罢了。既然大家都经历过,就知道这时候​想要下个命令去停止心情,或者转换心情是根本不可能的。哪怕是你最好的朋友,你对他说「开心起来!」,他很可能也会回答说「起你妈​,滚」。那我为什么​要那么做呢?我又不傻,何况今天还是母亲节。
这里本来应该还有一两千字的展开分析,但我懒得写了,直接跳到结论部分吧,大家也省点时间:
通过个人实践,我认为解决这种心情低落,气压降低的方法,是日常训练自己分辨感知和感受​之间的区别。什么这辈子就这样啊,什么我不会有起色,什么没有人爱我一类的说法,都是促成心情爆发的药引子。当你用这些话头去想自己的处境,自己的生活,自己的人生,自己的未来时,沮丧、失落、焦虑的情绪就会升起,于是你就会有很丰富,很强烈,也很具体的​感受。
人这种动物,注定不能长期处于不确定的状态里,不能长期处于无可作为的状态里。而情绪很具体,情绪很确定,情绪可以让自己专注其中,仿佛是在经历什么了不起的重要的事情一样,于是人就会感觉到充实---也就是说,自怨自艾,或者带着悲观的心情设想自己的未来会让人成瘾,​具体说就是对个人感受成瘾。你看青春期的孩子,就是典型的成瘾症状,整天心情阴晴不定,​这让他们感觉到自我位于世界的中心,世界会随着自己的心情起伏而​阴晴交替。
感知要简单得多,就是当那些感受升起的时候,能够​第一时间分辨出来:哦,​我这是难过了/哦,我这是​沮丧了/哦,我这是孤独了​/哦,我这是​担忧未来了。就是说,你在感受到不同心情的时候,能够意识到​一点:它就是一种个人感受,就是我此时此刻的感受。不是从来都有,也不会永续存在,无论现在我的感受多么难受,它都是一过性的,会过去的,会消散的,心情也会​变化的,感受也会自然随之变化。
能够意识到这一点,也就是感知自己的状态,感知到自己在干什么,心情不断下滑的趋势就会自然减缓,​乃至暂停。​不需要你给自己下命令:我不能再那么想了/我要立即振奋起来/我要立即改变心情---谁都做不到,​谁也不能强令自己的心不去做什么。
这里需要建立一个基本共识:人产生任何心情,​心情催生任何情绪,情绪产生任何感受都是正常的。不是说感觉难过就是错误的,就是需要纠正的​,就是需要立即改变的。一个人 7x24小时都保持高高兴兴,满满意意,积极向上,乐观进取的状态,那才是纯粹的变态,​做出反社会反人类的举动只在顷刻之间。
所以,现在共识有了​:不要去评价你的情绪,不要去评价你的个人感受,一切类型的情绪,一切可能的情绪都是自然的,也都是正常的​,不需要你去做纠正扭转​停止这些动作。你需要做的是保持感知的同时,客客气气请它们继续,不要去打搅。类似:
「好的,我知道我现在难过了,请继续难过,如果今天还有什么人什么事是没有难过到的,请都给难过上,不要有遗漏​」。
你要引导,那它就要逆反。你要压制,那它就要反弹。你要消灭,那它就要反击。所有这一切你都不做,你说我知道你,我正看着你,请你继续,这时候情绪的力量也好,感受的烈度也好,反而会因此而​减弱,没有办法继续兴风作浪。
这就有点像是孩子在地上尖叫打滚,你去拉他劝他骂他打他都没用,但是你蹲在一边嚼着口香糖兴致盎然地观赏他,而且内心决定可以看个 2小时。那么他就很快会自己起身,拍拍屁股上的灰​,臊眉耷眼地走了。
去感知,而不是沉溺于感受,​这就是我的个人观点。​你这辈子将会如何,谁都不知道。​你的生活未来会不会有起色,谁都不知道。世界上究竟有没有​隐藏着起码一个会爱你的人,谁都不知道。​但你倾向于于没有,那么你就会自我折磨。而你如果能意识到自己正在自我折磨,那么折磨这件事情就变得索然无味,不能兴致勃勃继续下去。
最后,根据玄学中的量子力学(并非科学中的量子力学​)的说法:一个人第一不应该算命,第二不应该用悲观的​眼光预测自己的未来。​我们玄量学认为:一个人的未来不是一条无限向前延伸的线,而是一团​紧紧贴在一起的泡泡。在每一个泡泡里,都有一种未来的​人生可能。但是,当我们试图观察其中一个特定的泡泡时,因为我们观察或者预测这件事情会形成对未来的干扰,于是其它泡泡就会同时破灭,我们最后就不得不走入自己算命算出的那一个,或者我们​自怨自艾时经常想象的那一个。
所以请记得:​无论你现在的个人感受有多么难过多么失落,​难过就难过,失落就失落,但是与此同时在你前面还有无数个泡泡在等着你,一切​皆有可能---我们​玄量学就是如此抚慰人心。


------


2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