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营一段关系
每次看到什么「经营关系」、「维系情感」一类的话,我都很不以为然,自动把它们翻译为「按时吃药」。在我还是个儿童的时候,就拥有了一种很特别的经验。因为我总是不得不频繁地从一处转到另一处,一群人还没有相处熟悉就要转去下一群人,所以我就没有什么「融入」人群的经验。等到上小学初中,看到班级里的小团体整天分分合合,哭哭闹闹,勾心斗角,于是我就连「加入」的念想都淡了。
有一群人看起来很有趣,那我要不要加入进去,成为其中之一?答案是不去,就待着这里原地不动。个人经历告诉我,在人际关系里搞批发要不得,一次性接纳一群人,或者是被一群人所接纳,那都是扯淡的事情。能且只能搞零售,一对一单聊,看对眼了就多聊一下,话不投机就到此为止。
但是在那个时代,我就观察到人们总是很努力地去结交什么强人,要么是班上学习好的同学,要么是学校里的大流氓。人们也总是很努力地去试图打入某个小圈子,因为那个小圈子里的人看起来聪明,穿衣服漂亮,或者是玩法很多,其中的成员有一种高等一等的感觉。
我觉得什么经营关系,维系感情一类的事情,打从那时候其实就已经开始。抱大腿,进圈子,这不是经营又是什么呢?你觉得你要经营,你觉得你要维系,恰恰说明对方不是那么需要你,甚至对你本人压根就没有什么兴趣,所以你才不得不去做一些额外的动作,给出一些额外的付出或者贡献,好让这段关系保持下去。一个人无法自全独活,或者根本就不打算自全独活,觉得这样太过辛苦,所以总是想着要借力,从某个人,某群人那里得到帮助,得到庇护,得到关照,得到利益,然后就可以搭一段顺风车,不是这样么?这也正是传统文化里的精髓部分:遇贵人,结私党,富易交,贵易妻。就算是用上了「经营」、「维系」这样的中性词,也没有改变任何东西。然后,这个表达还被进一步强化:夫妻之间的关系也需要经营,朋友之间的关系也需要经营。经营什么呢?人心就是会变的,人性就是会把熟悉的一切当做理所当然,人和人之间就是会由远而近,又因为太近而疏远。再后来要么消失,要么又因为稍微远一点就放不下,于是就远远近近、反反复复地拉扯不已。
如果我们有足够的福德,那么福德体现在自己身上,就是自己对他人始终抱有感谢、欣赏、喜爱之情,为他人做出努力,做出贡献,内心反而觉得喜乐安宁。福德体现在他人身上,就是他人一直能感知和珍视这种情感,并且做出反馈。福德不足,那么所有的关系,所有的情感都会按照自然的演进方式,逐渐变化。你经营不经营,维系不维系,并不改变分毫一切已然衰败的实质,而且双方都很清楚地知道这一点。只是作为专业演员,不去挑破是一种职业道德,而不是所谓的「经营」起到了什么效果。如果所谓「用心」,所谓「经营」真能起到效果,那么癞蛤蟆会普遍地追上所有的白天鹅。然而我们看到的现实是白天鹅根本看不上癞蛤蟆,因为不喜欢,看不上,癞蛤蟆再用心,再经营,都没有任何用处。对,白天鹅也许会为这份用心,为这种经营而感动,但那就是感动而已,癞蛤蟆就是癞蛤蟆,在白天鹅眼中不可能因为感动就变成了青蛙王子,出水痘的青蛙王子都不成。我小学时候最好的朋友,初中时就搬走了。我初中时候的好朋友,大学时就死掉了。可以的,没问题,我还是在继续生活。在高中大学再也没有这样无话不谈的朋友,没关系,我们谈能谈得下去的那部分。也在没有如此用心对待我的朋友,没关系,我有过,得到过温暖。这点暖意足够了,不需要必须找个人来续上,它就在我胸膛里默默燃烧着。
小学时候他们玩滚铁环,不邀请我,也不欢迎我加入,那我就去看我的书。不影响,这不是什么非得加入不可的事情。排挤、孤立这样的事情在人群中总会发生,你觉得你可以自全,你觉得你可以独活,那这些东西就不会造成任何伤害,因为它们只是一些多余而非必须的东西。
相反的,如果你自得其乐,你发明出新的玩法,也许人群会放下手里的铁环来加入你。当初的排挤和孤立,和现在的亲近与合作,都是一回事。人群就是这样。你不认为自己必须在某个人群之中,那你也就不用费心去经营什么,维系什么,人群的远近亲疏变化也就不能困扰你。你有你的事需要忙呢,不是吗?好像我总是在建议走那些更为艰难的道路?是有点这个意思吧?那我还有更苦的滋味可以提供:觉得要经营,要维系,是因为觉得沉没成本太高,已经付出了那么多,不能一下子鸡飞蛋打。更深一层,是因为觉得自己不应该是那个人,那个被排挤、被疏远、被冷遇、被绝交、被放弃的人,这是一种个人的人生失败。
那么在我这里,没什么不可以沉没的。如果要沉没的话,所谓成本高低无非就是水花大小这点事。如果不经营不维系就会沉没,那它就是沉没的命。然后,我可以的,我完全可以是那个被排挤、被疏远、被冷遇、被绝交、被放弃的人,因为我又不迫切地渴望被接纳被拥抱被欢迎被结交被挽救。哪一种状态都有它自己成立的理由,是什么就是什么。别人要变什么你拦不住,为什么会变你不知道,但是知道自己是谁,知道自己在干什么就好。我并不觉得自己特别,不需要向上天索要某种特别的豁免,让我一定不能如何如何。就算和老天爷关系再好,你也不可能只要大晴天,他老人家该劈你的时候照劈不误。我知道,很多人对我的看法同样也很不以为然,包括今天讨论的话题。但你看,因为我不经营我和读者之间的关系,也不维系我们之间的情感,所以我照写不误。奇怪的是,我自我感觉和那些经营大师相比,我和读者之间的关系反而要更好一些。也许?也许是我想多了?
---
---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