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7-03

单纯为了美

 


最后一款耳机在快递途中,等我拿到之后我的耳机生涯就算是正式结束。其实前几周我就已经停手,但这一款耳机是预售,非要等到7月初才发货。

我是理科生,貌似凡事都喜欢做研究的样子,所以我现在俨然是朋友圈里的耳机专家,开始有人来问我如何选耳机,看什么参数。但我可以随手举一个反例,在我所有的耳机里,有一款我什么参数,什么性能分析都没看,纯粹就是因为它看上去很美,然后就直接下单。



请原谅我的前男友/前夫摄影术,实物远比我的照片美,也远远小于它看上去的尺寸,可以整个握在掌心里。

如你所见,这款夹耳式胶囊蓝牙耳机整体上是个药丸形状。药丸是耳机仓,半透明的盖子,内仓可以旋转,转一面取出耳机,再转一面,隔着蓝色的透明罩子欣赏耳机。

我就听过一次,听完那一刻起没有任何再听的想法。耳夹式耳机本身就四面漏风,音乐听不清,噪音挡不住,这是这一类产品的共性。我都怀疑,人们之所以购买的真实心态是想戴耳环,但是又怕人说,或者恐惧打眼,所以干脆就挂个耳塞自我满足一下,并不真的是为了听音乐。

虽然我不打算用这款耳机听音乐,也不打算充当耳环戴上出街,但我依然保留了它,每天都会去看一看,拿在手里转一转,就觉得很释压很满足:啊,这是多么美的小东西啊。

那些在使用层面上相当好用好听的耳机,我面对它们时却并没有这种心态。从来不会拿在手里玩赏,而是直接越过它们欣赏音乐去了。有时候耳机和音乐类型不搭,我还要骂骂咧咧说几句,然后去换一副。

但做成胶囊状的药丸耳机什么都不干,却不会受到我的任何批评。它静静躺在我的书桌上,负责透明,负责好看就够了。

所以说美本身就带着特权,越丑的人愿意给出去的特权级别就越高。我给药丸耳机的特权就是不用干活,只比我的猫咪低一个等级。当然,我的猫也是无用之物,在我的劝说下她也放弃了捕猎,不再制造任何杀业。为此,她可以在我家里抓挠任何东西。而在我眼里,就算是她在挠我最贵的那双鞋,我依然觉得她很美,连挠鞋都那么优雅生动,那么让人赏心悦目。

我想,在自己的生活里还是需要一些美而无用的东西。比如说一根笔直的树棍,或者一块平而直的木板。我还真有那么一块木板,当初是看到网上有瑜伽馆销售打坐靠板,说是可以通过它逐节解开脊椎,然后帮助人坐正坐直,可以打标准的七支坐,可以极大促进入定的速度和深度。我看了一下价格,45 公分宽 110 公分高5 公分厚的一块木板,卖 700 多。

关闭页面,转身我就去佛山的木材加工厂网店花几十块定制了一块木板,到手之后清洁完毕,我给它上了一层保护油,然后我突然发现这块板子的木纹居然很美,一下子从木头里浮出来一样。从此,这块木板就变成了我客厅里的陈设,我不时去看看木纹,用手轻抚木质,或者是轻轻用指节敲敲,都觉得很快乐。至于说打坐,没关系,我可以靠墙整理脊椎的,未必需要什么木板。

为此我经常需要做解释工作。解释为什么我会有胶囊耳机,明明声音很一般。解释我什么要养猫,为什么纵容她在家里胡作非为。还有就是向保洁阿姨解释,为什么客厅里有那么一块木板,为什么我不拿去做东西,为什么它一直就那么放着,有段时间每次她来都要问一遍,仿佛她对那块木板有了什么一个很大的计划一样。

这篇文章就是我的正式回应:没有那么多为什么,就是单纯为了美。

我也知道,在别人眼里它们可能和美没有任何关系,看到之后只会产生困惑。但我觉得美就好,而且这件事对于我来说意义重大。因为我所见到的整个世界都是我的心相,从我的心中投射出来,如果我能不时看到美的东西,这意味着我内心里也有美的存在。别人看不出美来,那和我没一点关系。



------


2025-07-02

男友摄影技术提升教程

 


在网上,「男友摄影」是一个专门的摄影品类,主要用于女友抱怨男友的摄影技术,聚集广大女性一起痛陈各自男友的烂手艺,通过发泄情绪,围观丑照,达到疏解心情,消除乳腺结节的目的。

男朋友的摄影技术永远比不上自家小姐妹,这似乎已经是个定论。我在街头,在餐厅,在画展,在景区,都目睹过女性拿着手机,指着照片痛斥男友的场景。现场气氛通常极度压抑,周围的男性目睹这一幕都暗自牙关紧咬,面如土色。但如果是几个女性在一起,相互拍照,那么就会世界和平,每一张照片她们都很满意,仿佛每一个人都是职业摄影师。

为什么男朋友的摄影技术会那么糟糕?怎样做才能提升摄影技术?今天我们就来探讨这个问题。

给女朋友拍照,也就是人像摄影,它的究极目标到底是什么?很多男性天然地认为,拍摄出事物的全貌最重要,这样才是准确的描述。所以他们再怎么艰难,都要把女友全身都框进取景框,或者把女友和周围的环境一并框进去,目的是把时间地点人物都在一张照片里交代清楚,于是就很快让自己变成了前男友。

女友当然不会喜欢,因为这是法医的拍摄方法。
(男友/前男友摄影作品大赏)

这里需要厘清两个基本概念:1、摄影师服务的是拍摄对象,而不是满足自己的想法,自己没想法。2、人像摄影中的女友摄影,其终究目标是看起来美,看起来美,看起来美,除此之外再没有别的任何目的。明确了这两个基本概念,就有可能拍出好照片来。

那么,什么是好照片?标准是什么?很简单,看自己的朋友圈就知道了。你女朋友发什么样的照片,她的闺蜜发什么样的照片,这些照片什么角度,什么构图,多翻看几遍就能发现套路。按照这些套路去拍摄,那就是美。因为美是纯主观的,当事人认为这样拍才美,你就这么去拍,拍完大家就不会有多少矛盾。

不要去问为什么,直男不具备消化理解答案的能力。比如说只能拍半身像,你去问什么原因,对方一般不会告诉你因为她觉得自己腿太粗不好看。不要问,拍半身就好。你非要问,然后就会展开辩论,你说腿一点不粗,对方一开始还觉得心里暖暖的,不过还是坚持说很粗。直男肯定不服,要和对方辩论一下究竟粗不粗。但直男不知道的是,这时候对方内心里已经渐渐陷入狂怒,把直男的坚持理解为:你他妈的就是想拍我的粗腿好让老娘丢丑。

所以不要问,好吗?不讨论,好吗?绝对不要辩论,好吗?有那个时间,去研究朋友圈里的照片,那些照片里一定存在特定的面部角度,一定存在特定的身体姿态,一定存在特定的构图方式。不要想着去改动,想着去创作,千万不要,这些特定的东西都是历史上无数张照片千锤百炼出来的结果,而且你女友坚信只有那么拍才是美的,才是好的,才是对的。你要改变,那就等于是在说她不美,她不好,她不对,这么做的下场会极度悲惨。

补充一个常识:在如何让自己看起来美,你女友耗费了无数时间精力,做过无数次失败的尝试,所以除非你是海王,否则不要用你的业余去挑战对方的专业。尤其是不要问那种蠢问题:我觉得挺好看的啊?

学会套路摄影之后,你就基本到了安全区,短时间内不会有生命威胁。但是,仅仅是活下来是不够的。因为你的女友对于照片的审美和要求随着时间会进一步提升或者变化,所以你不能待在原地不动,必须跑毒,否则毒圈一缩你还是会挂。

你可以在生活里观察一下,男友在女友面前是舔狗,但是女友在职业摄影师面前又是舔狗。这就是说,女性的审美一般都在线,而且她们尊重专业。想要一劳永逸解决自己站在景区,上演女友训孙子的惨剧,你就有必要学习一些专业摄影知识,尤其是人像摄影和手机摄影。正如前文所说,你女友是专业选图家,因此你也必须成为专业摄影师,最起码都要成为专业手机摄影师。专业对专业,这就叫门当户对,珠联璧合。

不要因为自己要去学习而感到痛苦,当你完成套路摄影朝着专业摄影的道路迈进时,其实福利就已经有了曙光。最简单来说,你要升级一下手机,女朋友会批准预算吧?你要上数码单反相机,女朋友会追加预算吧?在提升摄影水平的大义之下,女朋友是很好说话的。然后你自己呢,也就得到一批新玩具。

新玩具非常好玩,不然江湖上就不会有「入坑」和「发烧」这样的说法了。因为有了新玩具,你就会有动力去学摄影术。因为学习了摄影术,你会意识到要升级机身,要升级镜头,要升级脚架。然后会有那么一天,你去找女友,问她:想不想看航拍镜头下的自己,在山水之间浑身发光地不断旋转,旋转,旋转......于是,你又如愿以偿得到了无人机和运动相机。

有了无人机和运动相机之后,你肯定不会只是在城市里拍摄,忍不住想要去草原沙漠雪山,看一看空中拍摄下来的效果如何。于是,你开车或者租车,带着半车厢设备就直奔远方。在荒凉的公路上和大卡车一起前行,你突然意识到一个问题:咦?我怎么没带女朋友?这时黄昏的风从车窗吹进来,你又觉得现在太美好了,自己可以那么一直开下去,完全不需要什么女朋友。

终于,你摄影术大成,但是你也失去了女友。回想当初,你站在那里像是孙子一样被训斥时,那仿佛是上一辈子的事情。但是,一想到你这一身的摄影术,你又对那一幕充满了感激之情。后来你出了一本摄影教程,标题是:《感恩---我的摄影之路》。



------





2025-07-01

转赠不隔夜

 


我家玄关原本摞着很多箱子,进门都得很小心。箱子里都是东西,朋友送的礼物,自己公司的产品小样,还有一些拿进门自己就不想拆的快递。礼物要留着慢慢选地方摆放,产品小样要留着慢慢品尝,不想拆的快递要等某天终于鼓起勇气,于是箱子就顺着墙先是排成一溜,然后就一层层摞上去,通道也就越来越窄。

但现在这种仓库似的景象已经得到极大改善,因为我领悟出了一个道理:转赠不隔夜。

具体说,就是一旦新到手什么东西,我就先想一想它是不是我的生活必须?如果不是,那么就去想一想,哪一位朋友可能更喜欢,更需要,然后就毫不犹豫地转赠出去。比如说我公司从云南送来一大箱产品小样, 一袋里可能有五到十包。我打开一包品尝,给出反馈意见,然后就剩下4 包或者是 9 包。以前我如果觉得味道不错,那么就会决定留下来慢慢吃。

但是,一年到头我们要上 100 多个新品,不断送来的样品很快就会堆积起来,根本就没有什么慢慢吃的机会。而且,箱子一旦摞起来之后,人即便很想吃底层箱子里某种美食,也没有勇气去搬箱子,觉得不至于,忍一忍也就过去了。

后来有天我突然想明白了,我这种行为就是囤积,本质上还是贪。我觉得美味,我觉得必须拥有,我觉得自己任何时候想吃就必须得有。但是,那么多东西,我一个人无论如何也用不完,无论如何也吃不完。物品的价值本来是在流通和消费中得以体现,我既不消费,也不流通,那相当于是个河流中的障碍物,所以在我这里很快就会产生淤积。

想明白这个道理,我立即决定恢复流动,一刻不停。再有新的箱子送到,我觉得好,那么我取用其中之一,然后剩下的部分全部都转赠出去。理由也很充分:我试过一点,觉得很不错,希望你也能尝试一下。我觉得自己不需要,那么就整个都转赠出去,然后附上我的理由:因为我觉得你更需要它,希望你喜欢。

就这样,快递敲门送货上门,我开门开箱,然后立即叫闪送来送出。我家就相当于是一个临时货栈,包裹在我这里临时中转一下,然后就奔赴下一站。都不要隔夜,因为隔夜就会堆积起来。

通过这种方法,我家玄关终于清净了。清净的不止是玄关,还有我的心。之前每天看到那些箱子就觉得心烦,心烦又没有什么办法,用是用不完,吃是吃不掉,扔又舍不得扔。现在把它们都送出去,然后奇怪的事情发生了,和我自己用自己吃相比,好像朋友们用了吃了我自己反而会感觉到更加满足,更加快乐。

通常来说,获取和拥有都会让人感觉到快乐,幸福,满足,安全。不过,的确存在另外一种可能,那就通过舍,也就是赠予的方式,同样可以获得类似的感受。不同之处在于,因为舍而产生的快乐幸福要更清澈更简单一些,因为得而产生的快乐幸福背后总是有隐隐约约的担忧,是一种掺杂了许多情绪之后混合物,表面上有一层快乐的光,如果目光下探,深处也许藏着自己不愿意触碰的部分。

我想,像我这样的人可能在人群中算是一大类。就是说对于世界的秩序有一种强烈的信仰:如果一样东西最终落入了最需要它的人手里,那么这个秩序就是安定的,就是适宜的,也就是好的。于是,自己就有责任让物质流动起来,传递下去,最终实现人和物的匹配。所以,对于我这一类人而言,放弃占有的欲望相对简单,舍弃时的痛苦也相对较少,随之而来的快乐也会相对强烈。

为了抵御物质的侵蚀,克服内心的贪婪,人们通常会谈到断离舍。断离舍三个字在我理解里,总是带有一种枯寂的味道,更像是在躲避,在终止,在防御什么。如果把这里的舍不再理解为舍弃,丢弃,而是理解为赠送赠予,可能会在这种枯寂之中增加了一些活泼灵动的味道。物质本身没有任何问题,不是瘟疫不是毒物,不需要做到片叶不沾身。有问题的是对物质产生的执着,但这种执着也可以通过舍转化为释然和超脱,并且因为赠予的行为产生出人和人之间更深的情感联系,这就是活泼的,灵动的,真实的感受。

一个人可以在堆满箱子的房间里感觉到快乐,我不会怀疑这一点。只是说,如果他没有感受过把箱子全部送走,没有感受到穿堂风毫无障碍地在房间里吹过,那我就会觉得有点遗憾。



------



近期热门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