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10-02

天然的滋味



为什么很多人看过探店博主的视频,自己亲身前往餐馆的时候会失望?觉得博主们面对镜头摆出的高潮脸完全是诈骗?

要我说的话,世界上真没有几样菜会让人一尝之后就能魂飞天外,菜品达不到这样的高度。通常来说,所谓「好吃」和「不好吃」,大家都认为是口条可辨的事情。但如果你多交几个朋友,多找几个不同类型的朋友,当你认识了木舌之后,你可能就不会那么看了。你认为的「不好吃」,在你的木舌朋友那里,和你认定的美味没有任何差别。

而当我们讨论「好吃」的时候,这里的内部差异也并没有多大。顶好的馆子里最美味的菜肴,和最一般的菜肴,不存在天差地别的差异。有差异,但是差异很细微,要看个人的感受能力强弱。更重要的,是个人在品尝时心在不在现场,心在那一刻是否平静安宁。不信的话,你回想一下那些席间发生热烈讨论或者激烈争论的饭局,你记得你吃过什么?

用探店视频作为就餐参考,它的最大问题是用表演把观众的期待度提升到极限,但事实上,世间又没有几道菜肴能够满足这种期待,于是真去到那里就只会失望。
另外我还有一个暴论,已经反复说过很多年:食物的天然滋味没有办法和工业调味料相比。

早在我朋友开烤串店的时候我就发现,许多顾客投诉说烤羊肉串的味道不够好。我们百思不得其解,最好的滩羊肉,最新鲜的红柳枝,最传统的木炭烧烤炉,最香的辣椒粉孜然粉配上海盐,还要怎样做才能让味道「好」起来。访谈过很多顾客,做过对比试验,吃过他们认为「这就对味了」的烤羊肉串之后,我们得出了非常简单的结论:

他们认定的好滋味,源自多年来他们反复在烧烤摊上吃的烧烤酱料。一般就放在烧烤炉边上,白色的塑料大桶,深色的粘稠液体。用这个酱料刷在烤羊肉串上,再经过那一套炭烤流程,无论加不加辣椒粉孜然粉,无论用什么手法烧烤,出来的就是那个味。

这种酱料的味道异乎寻常地强烈,让人印象深刻,反复吃几次就能形成「味觉钢印」。相比之下,所谓的天然滩羊肉里的那点鲜甜味,极为微弱;所谓天然红柳枝里的那点咸味,极为微弱;所谓著名原产地辣椒粉的那点香气和油脂味,微弱到什么都不是。

有味觉钢印的人,在吃到相同的食品时,脑海里自动就会找寻曾经的味觉记忆。这种记忆和味道的烈度高度相关,找不到或者找到之后烈度达不到,他们就会失望。而所谓的食物「本味」,食物「天然味道」,不是某一刻吃出来的感受,而是之前反复建立起来的经验。一个人之前得吃过很多次本味,而且每一次都能体会到那种细微微妙的滋味,才能形成个人经验。没有这种经验的人,不能寄希望于所谓名餐厅、名厨师做的名菜。

这里我举一个例子,只要我听到谁评价说:「粤菜太清淡/粤菜没意思」,我就知道不应该和对方讨论美食,因为此君的口条已经被滋味强烈的人工合成调料给毁掉了,被一次次追求味觉烈度升级的过程中给毁掉了。在他口中的清淡、没意思之下,其实有极为丰富的味道变化和组合。只是在烈度达不到他要求的情况下,他就根本无法去体会。

甜笋的甜,能和任何糖相比吗?鸡汤的鲜,能和任何味精相比吗?辣椒、香菇、香菜、韭菜、大蒜、择耳根、臭豆腐、黑松露、干巴菌,这些天然味道就极为浓烈的菜数量很少,尤其是带有挥发性香气的就更少。大部分菜有自己的滋味,但是那些滋味都并不浓烈。我们说品尝出某种明显的滋味,那是在和白开水做比较。或者条件具备的话,我们是在说厨师的个人调味和上菜次序安排,巧妙地形成了前后餐品的味道对撞,因此凸显出各自的味道特点。不然的话,宴会上总是提供白水或者是茶水,你觉得是为什么?化学制剂吃多了赶水吗?

想要体会天然的滋味,最重要的前提还是心。因为它们的味道本身已经如此细微,又如此微妙,当外相细微微妙的时候,就需要心相同样变得细微微妙,如此才能相应。如果心相粗大强烈,不如说极为愤怒极为兴奋,那就无法体会到那些细微微妙之处。

不止如此,内心如果平静安宁,就像是宁静山谷的夜晚,一根枯枝在晚风中折断都能听得清清楚楚,如同惊雷---平静的内心能够放大滋味,也能够让人专注味道。然而在都市生活中,在高强度快节奏的生活中,人很难有这样的心。所以不要指责探店博主总在视频里摆出极为夸张的高潮脸,拱槽式吞咽,因为不是夸张到这种程度,你根本就不会点开看。你的耐心只给过李子柒做饭,但李子柒只有一个,而且很久都不更新了。

现在是无事相扰的假期,也是秋高气爽的季节,我觉得在这样的时节可以试着去专心吃一次饭,体会一下什么是食物天然的味道。加很多很多糖,倒很多很多酱油,撒很多很多辣椒,挤很多很多蚝油这种事情,留待重返工作岗位做牛马之时再做不迟。如果是去餐厅吃饭,最好也放下不切实际的期待,免得你期待太高,投诉之后大厨毫不犹豫地往菜品里加足料,那为什么不移除食材这种无聊的中间环节,大家直接上强度呢?

祝你假期快乐!



------






近期热门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