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3-18

脱口秀

 



其实中国真正的脱口秀,talkshow,也是最长的谈话节目,应该是窦文涛的《锵锵三人行》。如今的脱口秀其实是Standup comedy,外国单口相声。为什么传入中国之后拧了个,我到今天都没有弄明白。可能是脱口秀可以望文生义,理解为一个人站在台上,脱口而出,出而秀之,表演口才和笑话,所以叫做脱口秀。历史就是一笔糊涂烂账,谁也说不清楚。

姑且按照国内的这个定义,脱口秀就是一个人站在台上,讲述前后没有剧情连贯的段子,我觉得这个艺术形式也差不多到时候了。我有一个理论,就是很难找到一种语言表演的艺术形式,可以适合中国大众。当这种艺术形式的观众群体扩大到一定规模之后,就会变成一个存亡问题。

不要说脱口秀这种注定要讽刺,要冒犯人的艺术形式,曾几何时,神州是各种演讲家的天下。主题要比脱口秀正面积极得多,甚至还因为演讲热出现了一本专门的杂志,上面全都是刊登各种演讲稿。现在呢?大概只有去学校巡回演讲,让孩子给父母洗脚的演讲家还依稀有一点当年的风采。除了演讲家,一度还流行过电视辩论赛,如今只有马东接过了历史的衣钵,把专业辩论赛变成了娱乐形态的《奇葩说》,算是为历史续命。即便如此,近期的辩论题目越变得越来越温和,越来越玄幻。

最近几年,人们总喜欢说“破圈”这个词。就我理解,所谓破圈就是突破由小众人群构成的忠实拥趸,进入大众视野,获得更高的知名度。不过在我看来,破圈从来就不是什么好事。你在小众人群里有理解有默契,放大到全民范围,那就是两个概念。各种爹都会横空而出,横加指责,横插一杠,进行各种批判和声讨。原来可以接受的说法,可以接受的表演方式,立即就会变得不可以。而且,关键问题是双方不大可能沟通,也很难取得共识。你觉得是可以娱乐,可以消解的东西,在别人那里可能是神圣不可侵犯的信念。

维纳斯的石膏像要穿上衣服,孙悟空怎么能够和女妖精谈恋爱?这里存在讨论的空间吗?我觉得怕是困难。当艺术要和耍流氓放在一起讨论,创作要和玷污传统文化放在一起讨论,我觉得唯一可以讨论的是一会儿挨几下的问题。

回到脱口秀,我不认为它能够做到小品那样的程度,做到相声那样的程度。也许还远没有达到那样的观众规模,就已经被过于庞大的观众群给撕裂了。说到底,它还是一个都市青年喜欢的语言艺术表演形式,而且从内容到形式都是舶来品,先天就存在水土不服的问题。能够欣赏脱口秀,可能起码要懂一点洋文,见过一点世面,上过几年网,而且是电脑上网,知道在哪里应该得体地鼓掌,知道哪一句是punchline可以放声大笑,就像是相声里的那一声“吁”一样。最起码最起码,要明白那是一种舞台表演,不要习惯性地对号入座,认为是针对自己。

脱口秀的观众是训练出来的,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要先学习,再适应,最后接受,承认这是一种表演形式。天生的脱口秀观众怕是没有多少,最多有点野生的,大部分都应该是人工种植出来的。所以,它天然是分众的,距离剧场更近,距离线下更近。在线上火爆并不是什么好事,你理解的冒犯,在别人那里就可能升级为侮辱,你理解的消解,在别人那里就是诲淫诲盗。没破圈,四海之内皆兄弟;一旦破圈,四海之内都是爹,何况爹们每人手里都攥着根棍子。

其实服务于分众没有什么问题,无非就是没钱而已。基础建设上的事情,可以把三代人要做的事情,一代人里就完成。但脱口秀不是基建,而是文化的一种,文化从来不能省时间。它要能嵌入社会生活,靠营销和话题肯定是不够的。想把三代人走的路,十年内走完,那最后可能要走六代人。别说文化,一个双十一购物节,花了多少年,多少钱?那还是之前有好几年真金白银给出优惠,顾客能真实在手里落好处的情况。一个微信红包,又花了多少年,才从互联网人士的自娱自乐进入日常生活?上春晚不需要耗费资源的?

我认为现在所有人都挤在同一个网站,消费同一种内容不是一件正常的事情。在人群和人群之间没有隔离带,也不是一件什么好事。本来内容具有天然的区隔能力,一个专门讨论古典音乐的论坛,不是古典音乐爱好者进去也没什么意思。但现在是所有人都挤在同一个网站上,同一个APP里,许多本来一辈子不需要打照面的人非得相逢,算法在制造话不投机的机会。

如果有一个都市青年人的自留地,那么在其中就可以保全许多不同的亚文化形态,包括脱口秀、同人文、成人漫画在内,都能找到自己的受众,自留地之外的人因为不接触,也就不会觉得受到了冒犯,也不至于看一眼就要晕厥过去。所以说来说去,说到最后还是那句话:中心化的免费互联网,在一开始就走错了路。所有人都上网,免费无门槛,而且集中在几处地方的时候,自然也就没有了路。


题图摄影:Beazy

图片授权基于:www.unsplash.com相关协议




------

近期热门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