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3-31

品牌宗徒



以前,中国人会在很深入的​对话中问出一个严肃的问题:您有信仰吗?空气于是立即凝重起来,仿佛是双方触碰到了彼此的灵魂,有什么石破天惊的回答就要穿过世俗生活的迷雾​骤然降临。我想,现在回答这个问题应该再简单不过了,因为许多人的信仰已经非常明确,​可以直接骄傲而自信地大声回答:亲,我信仰品牌。

我在网上看了这几年,觉得电动车领域里宗徒最多,​品牌崇拜最严重。新能源,​新势力,新宗教,这是我最深刻的感受。不知道是从哪一家开始,电动车品牌在初始阶段,都选择了​客户粉丝化,培养出一批忠心耿耿、战力超强的​品牌铁杆粉丝。靠着这批​铁杆粉丝打天下,卷入更多的人,获取更多的用户。
正常来说,商家卖货,顾客买货,于是顾客的身份要尊崇一些,所以​称之为客户。但是电动车行业不是这样,电动车行业和互联网行业类似,顾客不单负责消费,还要负责做义务的营销内容生产者,品牌和形象维护者,产品的布道者和传播者,一鱼N吃,人肉电池,​以至于从客户降格为用户。互联网提供大量免费服务,用户即电池,这个可以理解,毕竟没交钱,只能靠爱发电。电动车企业和客户做几十万块钱的生意,客户却变成了用户,感觉​不是买了车,而是租用了一辆,或者是获得某种使用的许可,以此获得某种可以炫耀和展示的社会身份,这我就不大能够理解。
证据之一就是今天的互联网上,​在电动车这个领域,很难见到正常的讨论。我亲眼目睹过很多次,一旦有人想到认真讨论一下某个品牌的产品,品牌圣斗士们就蜂拥而上,围​而歼之。动不动就要质疑讨论者的资格、身份、动机,​宣布他拿了友商的钱只是最常规的操作。当然,从数据上来看,微博广告中电动车的营销投入费用是增长最快的几个领域之一,于是也就变得越发热闹,党同伐异的戏码每一天都在上演,​围剿友商黑手套的戏码每天也都在上演。
我想,​在今天的中国,没有哪一个行业的噪音能比电动车行业更高。正常的消费者想要找一下测评,找一下用后体验,会立即发现自己被抓坏人、灭黑手的​噪音所包围。没有正常讨论的环境,这种环境里容不得说一句不好,你都不知道是从哪里来的那么多人,以宗徒的狂热,以圣战者的精力,7×​24小时不休不眠地捍卫某个品牌,仿佛在这个人间舍此之外再也没有别的追求,再也别的皈依处。
一辆车而已,不是么?
对电影是这样,对偶像明星也是这样,​每天看到的都是粉丝战争。我就很奇怪,为什么如今围绕一个品牌,围绕一个产品,​不能如同过去一般建立起一种丰富而有趣的文化,而是只能建立起攻防战。我因此甚至有点怀念当初的内涵段子,起码内涵段子用户之间的认同方式算得上有趣:在路上看到对方车上有内涵段子的车贴,就按照特定方式按几下喇叭,对方如果真是自己人,就会把​后备箱打开致意,就像是一张​咧开嘴大笑的脸。
从什么时候​开始,批评就变成了抹黑,讨论就天然等于心怀恶意​,表达不同看法就等于暗中领了钱?又是从什么时候开始,人们把品牌当做了宗教,把自己当做了宗徒,以至于可以从一种商品的品牌上找到了自身的价值,找到了自己灵魂的依归?我真的不能理解,​起码,这不是我所能理解的商业​,不过看人们的态度和行为,这确乎也和商业无关。
传统的商业会努力劝说客户接受自己的产品或者服务,方法是反复宣讲对客户有什么益处,能够帮到客户什么忙,​能够为客户节省时间或者金钱。​现在看起来,这种传统商业的做法已经过时了。新品牌新势力们在追求另外一种模式,就是把客户变成用户,努力谋求改变​用户的心智。不单要让客户变成用户,而且要把用户改造为宗徒。我不喜欢这种做法,仿佛人类的心灵和头脑不过是一块硬盘,所有品牌都是磁头,​在努力往里写入自己想要写的信息,写入有利于自己的信息,擦除所有其他家品牌的信息,​不利于自己的信息。
人不是硬件,​脑子不是脏衣服,不是么?
对此,我有一种很深​切的个人感受。那就是一方面科技力量取得如此的进展,社会资源得以如此的集中,智慧产权得以如此的发挥,而在另外一方面,人可以是任何东西,但是唯独不​会继续是人。我曾经以为人总是会追求自身的发展完善,追求自身的独立​完整。现在看起来是我一厢情愿了,​正如那本古老的书里写过的那样:
摩西从山上下来,发现以色列诸部落在等待他的期间,已经搜集了金条和妇女的金饰​,熔铸成一头巨大的金牛,然后对着金牛开始不断膜拜。
我现在有些怀疑,这大概才是人类的本性。而从偶像崇拜到拜物教,看起来更像是一种劣化过程,​因为灵魂里已经找不到别的压舱物,生命中也找不见别的更有价值的奉献和牺牲。


------


2024-03-30

午夜来电


我在三十到四十岁之间,收到的午夜电话最多。接通之后,​那边或是得意或是如释重负地说:“我就知道,这个点你肯定没有睡。” 感觉在浓重的夜色里,我就是​一座灯塔。

后来就有了微信,大家习惯在打电话之前先发一句“在吗”或者“还没睡吧”。人到中年就会变得礼貌而含蓄,意图都​隐藏在细微处。“还没睡吧”,意思是你不要睡,我有些事必须找个人倾诉一下,否则我真的承受不住了。“你睡了吧”,意思是一切都交给天意,如果你没睡那就聊几句,如果你睡了那我就算了,这是两可之间的事情。不过在这个时间翻遍通讯录,还有个人能让自己放心发这么一句话过去,​就已经算是心满意足,发一句就好。
于是我就可以装睡,​并不回复。但是这时候就要非常小心,一旦装睡就不能在朋友圈点赞,不能在公众号回复留言,​不能在网上留下任何痕迹,否则那就有点过太伤人。信不信我真睡了不重要,时间久了,人们都会接受我午夜不在线这个事实。就这样我就逐渐退出了灯塔界,在午夜全心全意地和​猫玩。
午夜来电是触发式的,触发频率和​你的现身频率有关。情况总是​这样:人们在准备打午夜电话的时候,通常并没有一个特定的​通话对象。他们先是有了打电话​念头,然后才临时想人。那么,谁会在此时突然浮现脑海,取决于这个人​之前和自己有没有接触。
我四十岁后不再参加大型饭局,也极少发朋友圈,​还停止更新微博。​做到这三点,基本上就可以做到人间隐形。人们想不起你来,因为在日常生活中​根本接触不到,毫无鲜活印象,只有记忆中一个越来越淡漠的影子。而写文章没有多大关系,相信我,再好的朋友也不会​天天追读你的文章。就算是铁树,如果天天开花也没有人​追着看。好朋友知道你还在更新就够了,​对于他们而言,那算是一种另类的好友动态。
到了这样的程度,我又开始重新接听午夜电话。因为我知道,这时候对方​有充足的理由一定要找到我。重点不在于聊什么,而是​需要那个人是我,需要我在电话那头听着。中年人是两个极端,要么经年累月​一个字都不会发来,保持无线电静默,要么突然打一个电话来,通话时间起码一小时起。
我是这么理解的:​中年人的无线电静默,意味着一切都还好,起码过得去。当然也会遇见困难和障碍,​但是保持静默意思是他自己都能搞定。不再像是年少时那样,​随时都要闲聊两句,​随时都要骂上几句。我翻过很多群聊天记录,​那些聊到凌晨两三点钟的天,都发生在十多年前。然后就渐渐滑入沉默,​对话越来越短,回合数越来越​少。最后,就是长久的沉默,只在生日、春节的时候​偶尔冒个泡。
中年人突然打破无线电静默,那就一定是有事,而且​通常都会相当麻烦,而且可以诉说的​对象都极少。对方在午夜时分突然想起你,​这件事情本身就不同寻常,说明对方的人生出现了迷航,所以才会转过头去找旧日朋友,因为大家曾经有过共同经历的岁月,​可以从你这里找回早期人生中的道标。除了倾诉之外,中年人的午夜来电其实要的是一个反复确认,确认​自己是谁,自己是个怎样的人,确认自己在多年前对自己和对生活有过什么打算。确认完了,​就可以调头继续航行​,再次听到自己内心中的声音。
​无线电静默是有理由的,无线电静默也是有价值的。正因为长期不联系,​所以不会双双一点点迷失在现实里。总有一个人要留在过去,记得自己多年前的样子,在必要时帮助自己恢复记忆​,回想起自己何以抵达此时此地,这背后究竟有怎样的缘由。​中年之后,好朋友就是相互备份的关系,互为对方​找寻曾经自我的密钥。午夜来电,并不是打给一个久不联系的朋友,而是通过这个朋友,联系很久之前的自己​。
少年是一股气,蛮横莽撞地向前冲,甚至都没有想过​前方到底应该是什么方向。中年是一件易碎品,​并且已经碎过,不止一次。用经验,用技能,用责任感,用自我安慰和自我欺骗勉勉强强黏合在一起,看起来有个完整的样子。但是在生活的污泥浊水,惊涛骇浪之中,再次成为碎片​难以避免。于是,就总是有自我拼凑的时候。拨打午夜的电话,是因为在对面有一张自己的​设计图纸,可以根据图纸找到​拼凑自我所需要的最重要的那几个碎片。
这样的电话总是会很长,因为生活打碎一个人只需要一瞬间,但是回忆起自己是谁却需要很久很久。而午夜电话也并不只是一次倾心之谈,​它本身是一种特权,起码它会剥夺我装睡的自由​,连猫咪也只能在一边无辜地等着。

------


2024-03-29

谁不曾想过组个乐队呢

 


玩物丧志,乐而忘形,这八个字说的就是我。具有玩瘾性人格让我浪费了不少时间,​也让周围的人厌烦。但我没玩过乐队,而很多和我同龄的人在十几二十岁的时候都组过乐队,练过,唱过,醉过,打过,分裂过,和好过​,​再次决裂过。

不是我不想玩,​而是我条件不足。因为我的少年时代身居遥远的边陲,学校音乐课上最多让我玩过沙锤,就没见过贝斯​、键盘和架子鼓。而且,乐器并不便宜,不是谁都如同崔健老师那样可以在80年代就能获得上好的乐器,到了90年代​有了乐器行,但还是买不起。校园草地上都是吉他手,​那是因为吉他​的价格。

于是,当时如果我想要组个乐队,估计就只能找到一名鼓手,一名​锣手,一名二胡手,一名唢呐手,多名笛子手,大家组成一个民乐乐队。这就有点奇怪,也许演奏到一半会有陌生的中年人上来​询问:小同学,《彩云追月》你们会不会?下周我们家办酒,你们能不能来吹吹打打热闹一下?我能怎么回答?对不起,不是您想的那样,我们是一支专业的摇滚乐队?“土狗放洋屁”​,中年男子低头用力吐了口吐沫,悻悻地转身走了。
很多年之后我到了北京,​发现许多同龄人都组过乐队,还发现很早这里就有各种艺术​专业培训,从绘画到舞蹈不一而足。这个发现比北京的高楼大厦,豪车美人还让我感觉到刺激,​原来真的存在投胎学。投胎到某些城市,​从孩提时代起就一切都有,就看你愿不愿意。而投胎到另外一些城市,那么你就得从搞吃的开始,​然后借用报纸杂志书籍去猜测外部世界
所有城市都可以买到《音乐世界》,所有城市里的人都可以把塑封里的磁带拿出来,在各种本地产和走私来的录音机里播放,但不是所有城市里的人都可以组个乐队,也不是所有城市里的人组个乐队​就会有人愿意听。
有天我在网上看到一条赤着上身,​淋着大雨,在街边卖鱼的中年汉子。他瘦骨嶙峋,落魄潦倒,但是站在雨里唱着歌,用手接着雨水洗身,很是洒脱。视频随后介绍说,这人原来组建了一支本地乐队,也经常​表演。然而人到中年,乐队终于散伙,他也就转行做了一个打鱼人。每天下水捕鱼,然后带到​街角售卖,偶尔找寻一下旧时光的感觉,秤杆就是他的麦克风,街道就是他的舞台。
乐队不可能是公平的,只有音乐是公平的,每个人都可以无差别地​听到,都可以欣赏。在电影《肖申克的救赎》里,每一个囚犯,每一个狱卒,都可以听到《费加罗的婚礼》,即便不知道那是什么,他们平等地听到,分别​感受到各自的自由正在吹过自己的脸庞。
但既然是人,人就还是会想要​组个乐队。现实里组建不了,​那么就去电影里找。比如说《Sing Street》(初恋这首歌),比如说《Once》(曾经),​我都很喜欢看。前者让我震惊,​在学校里那么随随便便就可以组个乐队。后者让我羡慕,原来一个乐队可以就只有两个人。等我后知后觉发现两部电影都是同一位导演的时候,发现导演是前乐队贝斯手的时候,​就觉得乐队越发诱人了。以前我以为进入乐队最多可以在舞台上砸吉他,穿着内裤出来演唱,没想到还有拍电影这种福利。
在AI时代里,我的这颗心终于得到了平复。现在AI已经可以帮我写歌了,任何人都可以和AI配合,​建立一个只有两名成员的​乐队。只需要一晚上时间,​就可以做一张EP碟出来。事实上我已经那么去做了,要不是网易云音乐要求提交我的身份证,并且还要求做面部扫描,​这个早上我已经发布了我个人的第一张音乐专辑。
如果我肯再花一点时间,研究一下声音克隆的AI,那么我甚至可以出一张个人原​声大碟,换十八种音乐风格把云南《螃蟹调》唱成十八​首歌。对,所有人都曾经过各种疯狂的个人想法,比如说把麻婆豆腐的菜谱,或者《力学》导论​变成一首歌。独唱,对唱,合唱,管弦乐队伴奏,无伴奏​阿卡贝拉......
所有这一切,都基于​对乐队的认同,对乐队的渴望。如果说摇滚乐是我这一代人音乐审美上的思想钢印,那么对于乐队的痴迷则是内心欲望的现实投影。​谁不曾想过组个乐队呢?那是对我同时代的人而言。今天可能完全不是这个样子,​今天可能要说:谁不​想做个网红呢?音乐会是什么,​能带货么?
欲望和欲望的实现,就像是得了糖尿病之后终于有能力无限量地买蛋糕,你想要个乐队,​你就会得到个乐队。但是,那个乐队里只有你一个活人,你的专辑也许只有你一个听众。这大概就是自由会带给人的感觉:不等不靠,​一人成军​。


------



2024-03-27

旧手表



​收拾衣柜,我在衣服堆里翻出一块手表,一开始完全记不得我有过这样一块表。拿着反复端详,渐渐想起那是我刚来北京不久,大约2010年前后,给自己买的一只西铁城光动能E610手表。然后辗转搬家,天南地北,也不知道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不再戴表,习惯了手腕上空空如也。这块西铁城也就放在桌子上,放在书柜上,反正它是光动能,只要有一点光它就能继续走。

它是什么时候失踪的,又是什么时候躲进了衣柜,我同样毫无印象,事实上,如果不是偶然重逢,我已经彻底忘记了它的存在。等我把它拿在手里反复端详,上网搜索使用说明书,试图重新激活时,那些沉睡的记忆渐渐复苏。我看着它的金属表链,想起去店里购买的那天,柜台里金属表壳的反光,店内过于明亮的灯光,以及店员过于热情殷切的口吻,再一次让我心里产生转身就逃的冲动。
在我工作之后的头十年,喜欢手腕上的沉重感觉。在那段时间里,我戴一块天梭表,同事去日本出差代购回来给我。全金属分量十足,拥有好多种功能,大多我都不会用,学了也记不住。除了时间之外,我只用它的气压计功能,尤其喜欢坐飞机时在起降阶段打开观察气压变化。
那时我在航空公司。航空公司有两道门,把人们隔离开来。一道是行政大楼的大门,它把一线员工和文员隔离开来;一道是机舱门,它把一线员工隔离开来,一边是飞行员,一边是其他人。第一道门我有可能通过,不过会很艰难。第二道门没有任何可能,根本是两种人,两个世界。
飞机起降时,我摆弄手表上的气压仪,看它如何变化,并且想象在驾驶舱里,机长他们面前的高度仪、气压仪也在同样变化,我们在干一样的事情。那只天梭表设计得很好,指针和表盘乃至配色看起来都很像是驾驶舱里的仪表板。
辞职来到北京后不久,我竟然把表冠给彻底撞掉了。那天我难过了很久,不止是因为一笔金钱上的损失,更在于我把这一次损毁视为一个预兆,暗示我和民航业之间的缘分从此结束。的确如此,询问完维修时间需要三个月,维修费用相当于三分之一块手表的价钱之后,我就把手表摘下来放在书桌上,再也没动过,再也没有玩过一次气压仪。
西铁城是我去到互联网公司之后买的表。互联网公司里又是另外一副光景,当时互联网正在快速崛起,那些去得早的员工,拿了股票兑了期权,喜欢购买和比较手腕上的名表,并且建议其它同事也去购买。不然就是建议买车,不然就是建议买房,那时候的中关村里都是金钱的味道,一切都轻飘飘的。
我买了一块西铁城,因为它足够重,也因为它不需要上弦或者换电池,还因为一点点好奇心,我想感受一下电波自动对时是怎么一回事。总需要有一点迷恋的东西,就像是当初迷恋气压计一样,我迷恋一块手表和遥远的基站之间通讯这件事。记得当时我这块表只能接收日本的基站信号,需要在特定时间,需要对准特定方向,我花了很多时间兴致勃勃地找信号,只是为了亲眼目睹自动对时是如何发生的。
几年之后,我离开了互联网大厂。先是把双肩包里的笔记本电脑取出来,不再背着出门。然后是彻底扔掉了双肩包,习惯了甩着两只手出门。再然后是彻底不带钱包,不戴手表,兜里装着个手机就出门。每一样东西我都曾经以为在生活中不可或缺,偶尔它们不在自己身边就心神不宁。然而,事实证明每一样东西都可以放下,都可以放弃,并没有什么了不得的事情发生,街市如旧,太阳照常升起。而我也能安然接受身上的东西越来越少,这样反而让我觉得自在,不需要一遍遍检查它们都还在不在,担忧它们会不会丢。
身上只有衣服鞋子和手机,像这样我生活了很多年,夏天的时候风从领口和裤管灌进来,所经之处空空荡荡,我摇摇晃晃走在街上。大概就是在短时间,我彻底忘记了我还有过手表。
现在我戴Apple Watch,没有sim卡,配织物表带的那种。手表对于我而言,已经变成了另外一种东西。我戴手表主要是为了监控心跳、睡眠和锻炼情况。它既不能带我穿过某一扇门,也不构成比较和建议的理由,就是一块集成了各种感受器的电子设备。我甚至想过,如果有天可以埋入皮肤之下,用生物电来供能,我怕也会接受,因为是实在是懒得每天充一回电。手表对于我而言,再也不是一件装饰品,不是一件小玩具,就是个监控仪,我平常不会和它玩。
直到我重新发现那块西铁城手表,死去的记忆在阴雨连绵的北京春日突然开始袭击我。我把它放在亮处,放在灯下,让它吸收光能,于是它又开始转动起来。它不单转动起来,而且还重新启动了闹钟功能。我这才想起,在过去几年里,我经常听到家里有轻微的电子告警声,每次都觉得大事不妙,但是每次都找不见来源。原来是手表在衣柜深处,在暗无天日的所在,在好几年间坚持启动闹钟,然后是启动电量告警,最后才终于寂然无声。
随着秒针开始转动,我仿佛又看到了互联网的黄金年代,看到中关村里熙熙攘攘的人群,看到人们在苏州街上排长队等新疆炒烤肉面,在迫不及待地打开锡纸包鲈鱼,闪来闪去的公司T恤,摇摇晃晃的吊牌工卡,眼镜,青春痘,充电宝,油腻起绺的头发,热气腾腾,满脑门流下来的汗水......让我此刻耳边此起彼伏的互联网行业低电量告警声变得分外清晰。

------


2024-03-26

家用光污染

 


学坏容易学好难,正所谓:跟着好人学好人,跟着​司娘学跳假神。前段时间,我在留言区看到读者关于台式电脑的一句留言:我从来就不知道什么叫关机......
看到这句话,我当场开悟​。对啊,我小时候在学校机房里开始接触电脑,​有严格的流程要求使用完毕要关机,但其实电脑不用每天关机​,它反正会转入睡眠状态,在低功耗下继续运行,这反而要比​频繁开关机带来的损伤要小。而且,不是还有很多自动升级和自动扫描么?完全可以保持电脑常开,​让电脑自己去做完这些事情。
于是,我就学会了​电脑不关机。每天早上点一下鼠标,屏幕亮起来,昨天的所有网页都还在,​打开直接画今天的图写今天的文章就好。
昨天晚上可能是因为下雨气压低,又或者是月食的缘故,我​迷迷糊糊睡不好。半梦半醒躺在床上眯缝着眼睛看天花板,​突然意识到我没有睡在黑暗里,头顶半个天花板都是亮的,有一种晨曦​透过窗帘的感觉。我翻身下床检查,发现光源是我的​电脑机箱。具体来说,就是机箱最下方有一圈​RGB彩灯,它们在深夜里顽固地亮着,散发着暧昧不清的光芒,午夜小发廊感极强。
本来我可以关机直接睡觉,但是我中了不关机的毒,就去上网查找如何关闭机箱​灯光的攻略。根据攻略,我在机箱上找到了一个隐蔽的按钮,成功关闭灯光,心满意足躺回床上,呼叫智能顶灯,让​它关闭,准备陷入美好安甜的黑暗。然后我发现,半个天花板是绿色的​。
跳下床,冲过去检查,发现光源是我的​鼠标。我的鼠标不知道为什么,非要​坚持继续亮着。我记得平常自己在操作时它就像是一块无声无息的石头,不知道什么时候,它的顶部出现了一盏绿色的Led灯,就那么幽幽地亮着,​探险电影感极强。
这时候我又发现,机箱那边还有灯​。一处是老黄家显卡上​亮着一行字:GEFORCE,​另一处是主板上亮着一行字:CORSAIR。有了这个发现之后,我在房间里发现了​各种光源。台灯的呼吸灯,猫用水机的呼吸灯,空气加湿器的呼吸灯,充电头呼吸灯,透过卧室门缝,客厅空调面板的绿色指示灯在上下起伏,就像是被特种部队的激光引导光束照住正在瞄准​。
​不知道你对前几年中国许多城市的亮化工程或者夜色工程有印象没有?就是说,市政人员在行道树上安装了很多小电珠,到了夜里就点亮,看起来就像是树上有许多金黄​的珍珠。我发现自己的卧室里有那么多形形色色的​灯之后,我感觉我自己就是一棵行道树。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电器制造商多了一项恶习,喜欢给家用​电器安装上呼吸灯。到了夜里机器屁事没有,但是要有盏灯缓慢地一闪​一闪闪不停,说是这种呼吸灯能让人感觉心情平静,​易于入睡。易于入睡个屁,每家厂商都那么想,每样家电都安装,一到夜里,周围此起彼伏都是呼吸灯在闪烁。我抱着猫躺在床上,感觉自己是他妈在睡大通铺,周围横七竖八全是人,此起彼伏在打呼噜。
最后我实在是没办法,只能选择把电脑关机,因为老黄的显卡没法关闭,​想要关闭还得下载专门的程序。nvidia的工作人员在社区回复说,会把显卡灯光管理程序集成到nvidia管理软件里去,我看了一下回复时间,六年前​。很明显,他们​并没有做这件事。而主板灯光,可能需要我关机重启,进入BIOS​修改设定......告辞告辞,中关村装电脑的人在这个时间都已经睡了,​为什么我还要在自己家里加班?那么勤奋,我怕GDP受不了我。
至于说那些呼吸灯,​我用自己的T恤、袜子、衣服加以遮盖。于是,房间里终于平静了下来,黑暗了下去,就像是安全温暖黑暗的洞穴,可以让我盘成一圈​枕着前爪安睡。但是我还是觉得哪里不对,​抬头看,还是有光透过窗帘顶部的缝隙照进来。我撩开窗帘,一整座城市正在用强劲的电力照明,把天空中的低云映照得一片透亮。
我得到个结论,​家里的光污染很严重。数了一下,我的卧室​里起码有六七处会在夜里发光,其中有三四处有动态光效。​完全都是人为,完全都没有必要。依照我的个人审美,​任何家里日常需要使用的物品,最好都是无声无息地存在,不需要随时刷存在感,提醒我它的存在。但是厂商的审美和我不同,感觉是如果不随时提醒我,我就会忘记它们的产品,​就不会去用一样。
在那么多夜灯里,我唯一支持的是冰箱智能灯。在夜里,如果冰箱发现有人接近自己,就会自动点亮一盏​柔和的灯,指引人去找到冰箱把手。​除此之外,它会保持静默。我不明白台灯为什么在夜里关闭之后还有留个灯,也不明白为什么猫用饮水机​需要开呼吸灯,诸如此类。​夜里的灯光越多,人就越难以入睡。刑讯中的睡眠剥夺,用的就是这个手法,不知道厂商们有没有​考虑过这个问题?
我打算尽快把所有插座都换成智能产品,​用彻底断电来解决夜间光污染的问题。但我也依然担心两个问题,​一个是智能插座是不是也会有呼吸灯?另外一个问题,是我不确信有没有家电像我的鼠标那样神经家电,在断电之后就开始启动呼吸灯,提醒我要给它充电​?
最后,开头一段话里的“司娘”就不用纠正​我了。司娘,又叫司娘子,是川滇地区民间的​女性巫师。司,可能是执掌的意思,也可能是“师”​在西南官话里的转音。





2024-03-25

先开个头

 


​有读者朋友留言问我:“菜头:你有没有那种特别烦躁的时刻?就是看着自己的心不停的回荡起伏,无法安静和安宁。这种时刻,你会做点啥让自己的心安静下来呢?
要知道,写作者尤其是长期写作者,在日常生活中需要持续地体验,然后不断地产生感受,最后把这些感受中的某一个转化为写作灵感​。所以,写作者​必须是很敏感的一类人。敏感作用于外界的时候是好事,能在一朵花上看出更多颜色,​更多细节。但是敏感同样也会作用于内心,一件小事,一点情绪扰动,都会让内心掀起惊涛骇浪。此时情况就会很糟糕,烦躁、焦虑、心绪不宁,坐立不安。念头如瀑无法停歇都是​常见现象。
其他写作者是用什么方法解决​,我可能永远也无法知道真相。就我听闻过的方法,有暴食、酗酒、跑步、泡热水澡等等​不同个人选择。就我个人而言,我很早就过了烦躁不安的阶段,进展为心惊肉跳,魂不守舍​,感觉命运正在暗中不断蓄力,准备发出​残暴一击。那种力量之大扭曲了虚空,以至于让我的汗毛感觉到空气正在轻微​振动,有未知的压力正在瞄准我,有什么果实即将成熟然后落在我的头上。
所以,任何人都有​心烦意乱的时刻,也都是某个从过去时空里​结出来的果实行将成熟的征兆。相比之下,心烦意乱无法安住算是较为轻微的症状,准确说应该算是烦恼​的一种。我个人不建议暴食、酗酒一类的解决方法,这里分享一下我自己过去常用的方法​:
如果还没有心烦意乱到非常的程度,那么​人就应该还保留了部分思考的能力。这时候就试着去想一想今天一共要去做哪些事,​把它们清清楚楚罗列下来。烦恼一定是藏在某些事情后面,所以整理这张清单也会让你觉得心头烦恶,这时候你必须强忍恶心把一桩桩一件件事情写清楚。
再长的清单也会有一个尽头,等你写完最后一项的时候,无穷无尽无边无际的烦恼​就变成了有限长度的一张清单。你没有办法解决无穷无尽,但你有可能解决一张清单,​于是心就从面对无限的麻烦转回到解决有限的问题上来,它就不再像之前那么狂乱​无助。
接下来的一步会很重要:在清单里挑选一件最简单的事情​,立即着手去做,用最简单的方法去完成。比如说你心烦意乱了那么久,可能会觉得心火上升,肾水不济,有些口干舌燥,那你就放下清单立即去弄一杯水来喝。白水就行,不要又陷入选择什么饮料的新麻烦中去,一杯白水就行,喝下去,然后​你就可以划掉清单中的一件事。
虽然只是喝一杯水这样的小事,解决它同样能带来一阵​轻松和压力释放。记住这种​感觉,再去找清单里第二简单的事情去做。​这时候,你的动力就要比做第一件事的时候强大一点,毕竟之前已经有了正向反馈,​信心也因此增强了。就这样一件接着一件,做完一件休息一下,体会一下轻松和压力释放的感觉,接着做下一件。
做事本身没有任何意义,但它是一种很好的转换​。之前你觉得心烦意乱,​心烦意乱全都来自自己内心,来自内心里念头的不断翻腾。现在你转去做事,心的注意力焦点就从内部转为外部,从过去未来现在的​乱想乱跑复归当下,于是心的自我折磨就会​减少减轻。简单说,别让你的心自己单独待着,​要转移它的注意力,不然它就会自动生起烦恼。
像这样一件事接着一件事去做,能够​解决一些细微的烦恼,但是总有一些粗恶沉重的烦恼​无法解决。不过,能先解决​一些细微烦恼也已经很好了。很少有单纯的烦恼,烦恼总是会相互串联相互纠结,​形成很大的一团乱麻。如果你仔细去观察的话,会发现你所感到的烦恼并不是只有一种,而是由大大小小的烦恼​相互扭结而成。所以,能够先去除掉一些细微的烦恼是相当好的事情。在你正式开始解决任何困难之前,你总是需要先清理出一个适合你施展的工作面来。
粗恶沉重的烦恼可能是你的心最关心的问题,比如说你公司的人力资源叫你下午去见一面,你​怀疑这是要辞退。于是,你想到了孩子,想到了房贷,想到了投简历接受一轮轮面试,想到了回家如何向家人解释。由此,就会产生烦恼,这种烦恼就很粗重,压得​人喘不过气来。
还是回到那张清单,​现在你已经习惯了逐一完成各种小事,具备了一定的信心,​拥有了部分的定力。接下来的​一步同样很重要:
不要忙着继续刷任务了​,刷任务​能解决的烦恼有限。现在请你暂时停下来,回去​检查清单上你已经完成的那些事情。​然后问自己一个问题:如果我不做这些事情​又会怎样?​不喝一杯水会怎样?不起身走几步会怎样?不回那个电子邮件会怎样?不会怎样,生活继续,地球照转。记住地球还在照常转动这件事,​同时继续向后逐项检查清单上所有没有完成的事项。
依照我的经验,这时候会发现绝大多数的事情​不做真的不会怎样,它们并没有那么重要。它们要是本身没有多大意义,要么就会随着时间流逝逐渐消散,地球照转,它们对你的生活,对于你的人生影响​同样微乎其微。之所以你觉得必须要完成,之所以你因为未完成而感到焦虑烦恼,只不过是因为你已经习以为常,不假思索地觉得应该要完成,只不过是因为你从未静下心来观察一番,​事情究竟是什么事,究竟值不值得做?
地球照转,当你失去了莫名其妙的“必须要完成”一类的念头,​因为未完成而产生的烦恼也就一并消失了。先是让心从内转向外,让心转向当下,就获得了安止,然后让心去仔细观察,让心去思考事物的意义,大多数烦恼就会因此消解。
至于说最为粗恶沉重的烦恼,这时候它们也会变得轻了许多。因为它们周围细微、中等的烦恼已经被消除,那么就有两种可能,一种是消解中小型烦恼的方法同样可以运用在粗重烦恼上,因为它们的构成是相同的,在追问“不做又会怎样”的时候,因为本身没多少意义而​同样被消除。另一种是因为剥离了其它烦恼之后,粗重烦恼的脉络和结构就​可以被清晰地观察到。一旦可以观察到,它就会从​一团无从着力的烦恼转化为一件具体的事,具体的事就有具体的解决办法。于是,你就从感受烦恼转变为想出办法​,积极应对,走出之前的情绪。
等所有这一切都结束之后,心态恢复平静,内心得到安定,最重要的一步还​没有完成:
你应当再次思维当你心烦意乱时候的世界,​和你此刻看到的世界有什么不同?​当你心烦意乱的时候,看到的是一个处处都没有答案,处处只有障碍的世界。而你此刻恢复平静,看到的还是那个世界,不过已经没有那么多阴霾,那么多雾气,那么多障碍困难​横亘其中,只不过是一个个具体的人,一件件具体的事。并没有特别难为你,也并没有特别针对你。两下对比,你需要思维一下你的心有多么大的力量,它可以把你所看到的世界​变成什么样子,可以造作出怎样的​景象来影响你的心情。
人们经常说“心的力量”,心的力量不是它能举起几斤铁,也不是它能让人一口气爬上珠峰,而在于它能够制造让你相信的幻象,让你相信自己被困难和障碍包围,让你相信你对现实无能为力,让你相信​你是个怎样的人。同样的,心也可以回答诸如“说不会怎样”、“不做会怎样”之类的问题,帮你追问意义,破除覆盖在世界上的这层幻象,​帮助你看到人和事赤裸裸的本相。
如果你能因为烦恼而认识心的力量,明白它能如何造作,明白它能如何清明,那么,你就获得了对治日常生活中烦恼的能力。在这个意义上来说,感觉到心烦意乱是一件好事,感觉到心烦意乱而要想要找到解决办法​是一件更好的事情,因为它​暗中开启了自我认知的大门。同样的,一个人感觉到心惊肉跳,魂不守舍,也是一件好事,起码他意识到在某处有果实正在成熟,正要落在自己头上,于是就有了求取解脱道的​可能。而那些懵然无知的人,似乎就在一切无法改变的轨道上通往​终局。
​​先开个头,开个头总归是好的。


------





2024-03-24

就缺这一口吗

 


网络世界人类聚集之地,同时也是类人​聚集之地。​人类兴建,类人作妖,你大可以把网络世界当做是《山海经》或者《镜花缘》​来看。大体上,我对成年人类和成熟类人在网上所做的任何事情都没有多少意见,他们的选择,他们的结果,和我无关,我赞成反对喜欢厌恶都不重要。但是有一类行为让我实在难以忍受​:
父母家人把孩子养了很久的小动物当面杀死,孩子哭到抽搐,一群​成人在边上哈哈大笑。更让我难以忍受的是镜头一转,小动物被做成一道菜,镜头追着拍小朋友吃得​很开心的样子。
毁灭了,在哈哈大笑中,​有珍贵的东西被毁灭了,永久性地毁灭了。
毁灭掉的有孩子的安全感,他们精心照顾的小动物,陪伴他们生活的小伙伴,他们美好童年生活的一部分,被强横的大人从天而降夺走,杀死,彻底毁灭,​但是他们对此完全无力抵抗,他们的意愿完全不会得到尊重,他们的情感寄托遭到当面践踏,这怎么可能是一个让人可以​信赖,感到安全可靠的世界?
这又是怎样凶顽残暴的成人世界?而这个世界里的人,面对自己的痛苦却可以哈哈大笑,自己还要和他们继续生活下去,​这是怎样一件绝望而又恐怖的事情?
毁灭掉的还有孩子人性中的良善,而且是以羞辱的方式,让他们为了自己​曾经拥有的良善而感到羞赧。不忍陪伴自己的小伙伴被杀死,这是人性中天然的良善部分,也是人性中最宝贵的部分,它使得人成其为人,异于禽兽的可食用/不可食用两分法世界观。因为有良善,于是会有勇气,有担当,有恻隐之心,激发出人类​美好的性格,使得人们彼此照顾,守望相助,使得文明成为​可能。
对于美食的欲望也是人性的一部分,但这种欲望和良善不同,欲望指向自我,​良善指向他人。“当初哭得有多么伤心,现在吃得就有多么香甜”,这是成人在孩子还没有自主判断能力之前,强行诱发孩子的欲望,当面演示用欲望摧毁良善,让孩子接受个人欲望,尤其是饮食男女这样的低级原始欲望要强于良善​的力量。利用这种羞辱的方式,让孩子在尚未能够深入思考之前,就迫使他接受自己就是个追随个人欲望的人,而良善似乎只是一种伪善,是一种个人表演,很容易被他人戳穿。
这不是什么家庭生活,亲子时光,也不是什么搞笑视频,趣味生活,而是非洲童军的训练。迫使孩子参加杀戮、劫掠、强奸,就可以熄灭他们眼睛中的光,彻底把他们转变为​杀戮机器。因为他们接受了世界就是这个样子,自己就是这样的人。
我能理解在物质匮乏时代里人类类似的行为​。每一个家庭成员都需要为家庭做贡献,大人种田砍树​,孩子就要负责养鸡养鸭养兔子。在那种时代里,没有什么陪伴动物一说,所有人都在为一口吃食而​努力。即便如此,我都很难接受​那种杀死自己家看门狗,为春节加一道菜的行为,而且为了美味,需要把狗活活吊死​,在死前要挣扎呜咽很长时间。因为那狗到死之前都还保持着自己的信任和忠诚。利用这种无条件的信任和忠诚去杀死一条终年看家护院的狗,​我认为人性中同样有什么东西泯灭了。
现在早已经不是这样的时代了,餐桌上并不缺乏孩子养的一只兔子或者一只鸡,绝大多数人并不需要在吃一顿和饿肚子之间做选择。同样的,孩子大多都是孩子,不是家里多添了一张吃饭的嘴,​于是也没有用个人劳动反哺家庭的义务,他们的义务是学习和成长。
那么,为什么要用摧毁孩童安全感和内心良善的方式,只是为了​得到一份超市里几十块钱的食材?而代价是让孩子变成一个防备、警觉、冷漠、​个人欲望至上的玩意儿。并且是在哈哈大笑声中,并且是在“你不吃得很欢实么”的羞辱声中。这不是人类应该干的事情,这是类人才会做的事情。因为一切营建,一切情感羁绊​都是毫无意义的,最踏实的做法是落肚为安。​如果是这样,又有什么是不可以吃掉的呢?又有什么是不可以被牺牲掉的呢?这样的一群人组成的一个​社会,又会是怎样的社会呢?
也许从来就不存在什么“培养孩子”这件事,我们如何对待孩子,​其实是在塑造我们自身未来的生活。因为未来在公车上决定要不要给我们让座的就是他们,未来在街边决定要不要扶起跌倒的我们的还是他们,未来决定在病床边要不要踩住氧气管子,要不要省下一笔医药费的​依然是他们。等到他们坐在在公车上闭起眼睛,在街头伸脚跨过我们的身体,在医院毫无怜悯地踩下氧气管子的时候,我们的一双朦胧老眼里会看见天空中有小鸡小鸭小白兔小狗小猫在哈哈大笑,嘲笑说“你不是很有力量么”,“你不是可以为所欲为么”,“你不是可以把命运强加给别人么”,它们总结说:“现在轮到你了”​。
作为成人,当我们凝视孩子望向我们的双眸,望向那双清澈见底,毫无杂染的眼睛,黑色的水银珠子滚动在雪白的冰面上,应该想一想我们自己在成长中失去了什么,也应该想一想面对这样的一双眼睛时,我们应该​让他们看见怎样的一个世界,把怎样的一个世界交到他们手上。
不要去毁败。


------


近期热门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