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1-31

外卖餐具配送策略研究

 


我还在坚持吃外卖,虽然最近变得又贵又不好吃,而且送餐时间平均达到50分钟。期间我发现了一件有趣的小事,那就是即便我在订单里标注了不需要餐具,外卖送到的时候一定都有餐具。我试了一周,试过十几家,都是如此,有些还相当慷慨,直接送我三套。
过去不是这样。过去我选择了“无需餐具”选项,餐厅就不会送。订餐平台还会给我积分,有些时候还会在写评价时直接问我:餐厅有没有支持环保,按照要求没有送餐具?
究竟发生了什么呢?我坐在餐桌前想了一下,觉得这是一个2×2的策略选择。
顾客
餐厅
顾客评价
要餐具
送餐具
满意
不要餐具
送餐具
中性
要餐具
不送餐具
愤怒
不要餐具
不送餐具
满意

从上面这个表单来看,商家选择赠送餐具,无论顾客需不需要,结果都要更好一些。但是,如果商家选择不赠送餐具,在发生错误的时候,就会让顾客很生气,招致投诉。那么从策略上来说,不如都送,这样最简单。
我又想了一会儿,觉得这个2×2的模型太过简单了一些。顾客的真实所想,和顾客的实际所说,可能并不是一回事。所以,这应该是一个2×2×2的3D模型才对:
顾客说
顾客实际
餐厅
顾客评价



满意
不要


满意

不要

中性
不要
不要

中性


不送
愤怒
不要

不送
愤怒

不要
不送
中性
不要
不要
不送
满意

同样的,送的策略在结果上来说,要更好一些。但是这一次考虑到了顾客自身出错的可能,就是在订单里选择了不要餐具,其实自己是需要的,餐厅按照顾客的要求没有配送餐具,顾客首先是会感觉到愤怒,然后发现是自己出的问题,那么就有可能恼羞成怒,从此恨上了商家,这要比普通的愤怒还要糟糕,很多人诋毁他人一辈子就是因为这种缘由。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来,只要客诉存在,环保概念就是个伪命题。因为人性就是如此,我再怎么环保,再怎么明确地选择了不要餐具,餐厅却送来了餐具,除非我疯了,否则我不会勃然大怒去投诉。餐具本身是有实用价值的,它又是免费赠予的,将来某天我还是可能会用到的,那我就没什么理由发火。
但是,如果我饥肠辘辘打开餐盒,发现没有餐具,造成我无法进食,那我根本不会管这是我的错还是商家的错,第一时间就要打电话质询,就要上平台投诉,对于做这种事情我有足够强的动机和行动力。
所以,商家在实践中很快就会想明白:所有都送,这样麻烦最少。

看到这里,估计许多人已经在提出各种改进建议,可能是技术上的,可能是产品上的,甚至可能有人已经在呼吁可回收的再生材料餐具。我不会急着朝这个方向去想,我会接着去想商家说的“麻烦”是什么意思?
麻烦就是客人投诉,客人投诉又是什么?客人投诉意味着成本上升---那就对了。环保是个理念,而且是个不错的理念,所有人都很容易接受。但是,当环保要产生行为的时候,一切行为都会产生成本,那就涉及到一个问题,这个成本应该由谁来承担?
有机蔬菜不使用化肥和杀虫剂,意味着要投入更多的人工,会得到更低的产出,那么顾客就要花更高的价钱去购买,为了环保和健康的理念,他们要支付这种理念所对应的成本。
那么,在吃饭这件事情上,谁应该来背负这一部分成本?要满足环保需求,意味着商家需要专门派出人力,对照订单,确保每一份餐食里都按照要求放入或者不放入一次性餐具。现在的实际做法是往每一份餐食里都加餐具,这样就可以节约人力,有时候随手抓一把扔进去,就造成了我一个人的餐食里出现三份餐具---很明显,商家在利润如此微薄的情况下,不想承担这部分成本。
顾客愿意承担么?我看不大行,当初因为餐具要收费还闹过很大的风波。平台愿意承担么?似乎也不可能,平台觉得自己在订餐软件里给了顾客选择的余地,自己的义务就已经尽到了。所以,现在的情况是人人都在喊环保,但是没有一方想要为此承担因此而来的成本。理念很漂亮,口号很高调,真掏钱的时候人人都退了。我认为这才是问题的关键,不是可以通过什么小优化,小整改,小建议所能解决的。
当然,这里我还有另外一个解释,完全不需要上述的图表和文字,它的理论非常简单:临近春节,很多人因为怕买不到票都提前放假回家了,造成人力紧缺,街上骑手不足,店内店员不足,没人有功夫去仔细看你订单里写了究竟什么要求。想要环保?请耐心等待到正月十五以后。


------


2024-01-30

打绩效

 


网上每天都有人在讲故事,​难辨真假。最近有个故事我很喜欢,简略说就是一个​哥们是部门主管,年底的时候给手下打绩效。绩效就相当于是公司给员工做的年度个人考核,一般5分最高低于3分直接开除,一般每年都要淘汰绩效得分垫底的几个人。就这样,他给一名员工打了3.25分,虽然对方有异议,认为自己做得其实并不错,是公司不懂欣赏,但是​末位淘汰机制启动,最后还是不得不卷铺盖走人。
几年后,曾经如日中天的公司摇摇欲坠,主管哥们​不得不弃船逃生,到处去面试新工作。在他们这个行当里,有一家新兴创业公司势头正猛,集市场和资本万千宠爱于一人,主管哥们投递了简历,获得了一个​珍贵的面试机会。进了面试会议室,他发现当年被他打3.25分绩效的那个哥们,正是此刻面试他的​公司主管。
不同的人会从这个故事中读出不同的意味来。比如说天道循环,比如说做人留一线,比如说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比如说“臣于南方亦设此座以待陛下”。我个人在其中感受到的是巨大的虚无感,就像是一场戏散了,​回味刚才舞台上发生的一切那样,只有虚无感。
我给人打过绩效,别人也给我打过绩效。但我从来都不喜欢这个管理制度,也并不赞同硬性规定必须开掉最后10%​得分垫底的员工。倒不是我畏惧通知某个员工此间事了请你走路,而是在每年年底做绩效考核的时候内心都有一种深深的怀疑​或者恐惧:​会不会我们从上到下全都是错的?考核的项目是错的,考核的指标是错的,所以被开掉的其实是想对了做对了的员工?我们这些绩效考核得高分的人,有没有可能我们做得越符合公司要求,贡献越大,分数越高,其实是把公司往深渊推得更​近?
​有这样的想法,并不是因为我内心是个癫狂多疑的人。之前我见过许多公司的兴衰,许多行业的兴衰,而且随着时间​推移,我发现这种涨潮落潮的间歇变得越来越短。所以,当我面对一间公司的时候,缺乏那些忠诚员工​的基本认知:我不认为面前这家公司是某种坚固恒久的存在,我想到的是昙花、露水、彩虹、闪电、肥皂泡,任何公司对于我而言,都是​一种短暂脆弱的存在。今天鲜花着锦,烈火烹油,眼看他起朱楼,眼看他宴宾客,明天就能眼看他楼塌了。
只有相信公司永续存在的人,才会坚定不移地相信自己正在做正确的事,才会坚定不移地相信绩效考核,才会相信它们的结果都是正确无疑。在那个网络故事里,昔日的主管坐在自己曾经开掉的手下对面,从绩效考评主持变为绩效考核对象,我听见的是破裂的声音---曾经看似坚不可摧的存在,曾经看似无可抵御的力量,曾经看似正确无比的判断,统统​都崩裂破碎了。​于是,我从中感到了巨大的虚无感。曾经努力和坚信的一切,​最终证明不过是西西弗斯推石上山。
我想起当年那些我在绩效考核中打出3分出头的员工,当时他们应该感受到了针对自己的强烈否定​和拒绝。这种来自系统的整体性否定,会给人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也会对自己的自信心造成沉重的打击。很遗憾,当时我的人生阅历还不够,也不知道如何恰当地表达。如果是在今天,那么我会​讲一遍这个网上听来的故事。告诉他们这仅仅是一颗露水的判断,一道彩虹的偏好,并不是来自上天的终极裁决,命运的终极审判,​甚至这个分数本身也说明不了任何问题,都无法自证正确或者错误---和他们这些员工自己究竟是个什么人,应该如何​评判都毫无关系。它的确是一种拒绝的信号,但是它​否定不掉任何东西---
你是此间的砒霜,​并不意味着你就不会成为别处的蜜糖。重要的是,砒霜和蜜糖都并不是真正的你。因此,​被当作是砒霜不需要觉得沮丧,被当成是蜜糖也不值得高兴。你是谁,你想做什么,你能做什么才最重要,不应该拿一个别处得来的分数当作是缰绳或者绞索套在自己脖子上。
​然而,我终究是没有机会去说这些话。因为怀疑的种子一旦种下,我就不能再装作认同一家公司是永续不灭的存在,也不能继续把​正确地做事当成是做正确的事。所以,我远远地跑掉了,跑到​没人给我打绩效,我也不需要给别人打绩效的社会一角。我拒绝公司的绩效,拒绝读者的绩效,拒绝广告商的绩效,我给自己打绩效,​用今天的自己对比昨天的自己打绩效。​我认为,人生里真正值得在乎的是这个绩效,除此之外没有任何人,任何机构可以给​某个人打分数,也不值得为了这个分数​沮丧绝望或者欣喜如狂。​这样的一个人,就无从驯服。
所以,我不大招人喜欢。


------


2024-01-29

安全第一,以德服人

 


在我的留言区文不对题是常事​,我写我的文章,读者来了写他们自己想写的​,是否和文章主题有关他们并不在乎​。在互联网上就是这样,什么东西只要存在得足够久,就一定会变成网友的树洞。
昨天我推荐了一本书,《世界上最快乐的人》。有一个外卖小哥跑来留言说,自己的债务快要偿清,在节前他打算再多跑几单。​我回复他说:“工友,安全第一。​债总是会还完的,节也总是要过的。​希望你注意安全,一切顺遂。”
​今天早上7点整,他又跑来留言说:“叔哈,水果推出了古典音乐,工友听着跑单巨爽,除了在跑单的手机要开着免提通话的时候。睡觉啦,本来六点下班了,为了让自己努力下,多了一个小时十分钟……才多挣九块”。
8点58分,他再次留言​,说自己差点被车撞了。在下班的时候,他换了一条平常不怎么走的路回家,在路过一个红绿灯口的时候,他看左右无车就选择闯红灯,结果差一点被一辆急转而出的出租车​撞到。在留言里有句话让我看了觉得很心酸,他说惊魂未定之际​自己才想起,“当时没有背单,保险不管的。”
春节是中国人合家团圆的传统节日,不过同样​按照传统,春节也是结算日。于是,春节在带来欢乐幸福的同时,也会给许多中国人带来巨大的压力。比如人们会想着在节前了结债务,不要背着债进入新的一年,这样来年的意头会比较好。甚至还有人拒绝​春节加班,因为认为此时加班这意味着来年都要加班,为此触怒领导也在所不惜。
我完全能够理解这种心态,所以今天我要专门写一篇文章,提醒​读者:安全第一,以德服人。
当一个人在巨大的压力和焦虑之下,太过迫不及待地想要做什么事情,很容易忽略了自身​的安全。这里所说的安全,并不仅限于那位工友小哥的行车安全,也包括所有人的身体安全,​心理安全。尤其是要提醒自己注意,人在压力和疲惫之下,判断力会下降,脑子可能不如平常时间那么​灵光。在临近春节的时候,要记得你​是如此,别人怕也是同样如此。两个判断力下降的疲惫之人相遇,​发生什么都有可能。
另外还有一件很重要的事情,那就是临近春节,不单要避开险,避开恶,连​微小的不善也要尽量避免。工友小哥一晚上做了三件不善的小事,​一件错事。在通宵工作极为疲惫的情况又额外多做一小时,​这是其一;在极为疲惫的情况下用耳机听音乐降低了对外界的感知,这是其二​;在极为疲惫感知受限的情况下,选择自己不熟悉的​道路回家,这是其三。最后,闯红灯是​毫无疑问的错事。
一个人越是在艰难困苦之中,就越不可能得到什么照顾和关照,只能靠​自己看顾自己。​想要自己看顾自己,那么最好选择善法,远离不善法。工友小哥​昨晚的三件不善小事,完全都是可以自己避免的。但是他一而再,再而三选择去做,使得自己​状态和处境越来越危险。所以,昨晚在他身上发生的诸多事情里,闯红灯甚至都不算是最重要的。
我不会说什么“如果你遵守交通规则的话,就......”​一类的话。依照我当初在民航的工作经验,​他所做的三件不善小事,每一项都在推动到走向最终的事故。如果他昨晚能终止其中任何一件,后续的事情​可能都不会发生。因为​只要发生终止的动作,就意味着他还保留了谨慎和警觉。而放任接着放任,最后一路滑坡发生​事故只是个时间问题。
今年如果各位想要过一个安乐祥和的春节,我想现在就要注意“安全第一,以德服人”八个字。需要累积大量微小的善的缘起,到春节时才会有​美好的果实。我知道此刻许多人还在奔波劳碌,生活对于他们而言一点都不轻松,我也没办法说“别干了”、“别还了”、“别难为自己”一类的话,这些话一点用处都没有,​他们之所以那么坚持又不是因为自己情愿自己喜欢,人生里有得是各种不得不。但我还是想再说一遍​:越是临近春节,越是处境艰难,人就越是要看顾好自己。什么事情应该做,什么事情不应该做,人自己心里是极清楚的,不要自己去主动模糊,不要自己​闭上眼睛骗自己​。哪怕是在极为微小的事情上,也请你尽量去选择善法。
现在,那位​工友小哥应该去补觉了,我希望他醒来时能看到这篇文章。​还是那句话:​注意安全,一切顺遂。


------


2024-01-28

《世界上最快乐的人》读后

 



如果你有高中以上教育程度,如果这个春节你打算读一本书,你看要不要考虑一下这本《世界上最快乐的人》?
当然,这个书名你可能会不大​喜欢。要么是因为你的教育程度和审美,让你极度怀疑它是一本心灵鸡汤,要么是这个书名本身就伤害到了你此刻并不快乐的心,因为亲友们正在询问你的工作、收入和​婚恋。
你的教育和审美让你飞快地做出判断,这是好的那是坏的,这是高明的那是拙劣的,然后你的心就会不断地在接受和拒绝,亲近和排斥之间来回摆荡,却错过了认真了解一个人,一样东西究竟是什么,也就无法感受真正的快乐。因为你是知识判官,你是审美判官,你并不真的体验。
你此刻正在遭受压力,正在忍受焦虑,你觉得自己并不快乐,你对他人宣称的快乐心存疑虑,甚至感觉到嫉妒和愤恨---你有那么多感受,你有那么多情绪,你有那么多时间去培养它们,却不肯照看一下你的心,问问它为什么会感受到这一切,为什么它丢失了快​乐。
《世界上最快乐的人》的作者是明就仁波切,​这本书的主题是谈如何通过禅定认知你的心,如何通过认知你的心获得平静和快乐。类似的书很多,这本书的特别之处在于,它专门针对受过教育的现代人,使用他们喜欢的科学实证主义去论述人的意识如何产生,如何运作,解释在禅定中​意识、情绪、觉知又是如何发挥作用的,最后引导读者认识心的真相。
我觉得如果不需要考虑销量,这本书完全可以叫做​《科学禅修手册》​,或者是《显微镜下的心》​。
在古代和传统社会,​弟子对于禅师拥有无比的信心,禅师可以通过直接教授的方式教导弟子​。禅师说:​你的一切痛苦来源于心的造作,并没有任何真实的实质。弟子完全听不懂什么叫心的造作,什么叫苦的实质,​也没有对应的任何真实体验。但是因为他对老师拥有无与伦比的信心,所以他会径直接受下来,先去相信,然后按照指导去进行练习​。并且,在练习开始就坚信自己一定可以达到老师说过的那种境界。
现代人不是这样,现代人喜欢质疑,​需要实证,否则无从升起信心。​禅师说:你觉得不快乐,那是因为你的本心被欲望和​情绪所遮蔽了。弟子反问​:你怎么知道​?​怎么遮蔽的?你求一下阴影面积证明给我看看。禅师说:并没有真实的自我存在,​我们所认定的那个坚固的自我,只不过是连续的心念、感受和情绪罢了。​弟子反问:既然你我都没有自我,咱们坐在这里干嘛呢?​一个不存在听另一个不存在讲课?​老师你真的没事吧?
所以,这本《世界上最快乐的人》的珍贵之处就在于它没有使用传统的教法,让读者先去接受任何关于心的理论,关于禅修的方法,而是从脑科学、神经学的理论和实验出发,去帮助人们认识自己的心。在这个过程中,引入关于禅修的相关理论,证明给读者看​:在科学的那一边和在禅修的这一边,理论和实证彼此呼应契合,可以相互​印证。而最可贵的地方,是明就仁波切的确认真地和科学家们合作,的确认真地学习了现代科学知识,这本书里并没有出现那种大家熟悉的“遇事不决,量子力学”​。
在我看来,全然地相信老师并且依照教导不折不扣地奉行,和需要老师先说服自己然后才逐渐地相信​试着去实践,这两者是一回事。人在上路之前都需要一根拐杖,这根拐杖可以是对老师的绝对信心,也可以是基于人对科学,对于实证主义,对​批判性思维的信心,然后间接地通过它们去​信任老师所说,建立起对自己可以认知自己的内心这件事的信心。按照经典所说,后面这种方式是“众生福薄”的体现,不过经典里​也曾经写过:随诸众生意乐音---总是要用众生听得进去的方式来讲说。
之前我介绍过德宝禅师的《观呼吸》,那本书胜在文辞​简单明了,但是充满了令人难以想象的力量,让人读了就自然心生信任​,愿意去进行尝试。这次介绍的《世界上最快乐的人》,则是针对那些我执强烈,认为科学才是唯一正确​道路,认为任何人无论说什么都先需要做出证明的人​。对于学究,就应该使用学院派的语言,对于现代人,就应该使用他们听得进去的讲述方式,我认为明就仁波切​在这一点上做得很好​。并且,他所传授的关于心的认识,也非常正统且究竟,读者就不需要按照梯次逐次理解,不断扬弃之前的认知,而是直接抵达​最究竟的认知。
我个人很喜欢明就仁波切,对他连续两次完成三年零三个月零三天闭关的成就​赞叹不已。在阅读《世界上最快乐的人》这本书之前,你也可以去看看他在TED上的演讲,讲他是如何通过禅修治愈自己焦虑症的全过程,然后再去决定要不要​看这本书。我觉得这可能是一个好的缘起---当你看到一个人坦诚地分享自己的焦虑症,如何通过认知改变而坦然和焦虑症共处,如果你对此产生兴趣乃至信心,那么你自然能接受《世界上最快乐的人》这个书名,而且相信自己​能够找寻到这种快乐。


------


2024-01-27

不善的缘起

 


我已经很多年不写任何新年计划或者新年愿望,不过今年我想要打破成例,​在这里正式发愿:愿我在这一年里​远离任何不善的缘起。
如果一件事情在一开始就隐藏着激发人们贪欲的种子,那么这样的事情我要​第一时间避开。
如果一件事情在一开始就隐藏着引发人们​争斗的种子,那么这样的事情我要第一时间避开。
如果一件事情在一开始就隐藏着催生人们​相互比较的种子,那么这样的事情我要第一时间避开。
如果一个人在第一面就让我隐约觉得有恶感,觉得​莫名其妙地让我不舒服,那么这样的人我要第一时间避开。
如果一个人在第一面就让我觉得晦暗不明,充满了难以确定的性格特征和个人气质,那么​这样的人我要第一时间避开。
如果一个人在第一面就让我觉得心存疑虑,虽然看起来方方面面都很好,但是我始终觉得有所顾虑​,那么这样的人我要第一时间避开。
有人约你周末的夜晚出去打劫,所有人都知道这个邀约是个恶的缘起,​所有人都会尽量拒绝和避开这样的缘起。我现在决定要再放宽一点标准,缘起不需要达到恶的程度,仅只是达到不善这个层面,我就要终止和它​缔结任何因果。
因为我发现,即便是不善的缘起,​继续发展下去也不会得出任何令人满意的结果。它不至于因为最终败坏造成伤害,甚至可能得到一个无善无恶的结果,但是中间必然会徒然浪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并且这种浪费本身没有任何意义​。
所谓精力,所谓定力,所谓创造力的养成,需要不说那些可说可不说的话,不见那些可见可不见的人,不做那些可做可不做的事情,于是人就没有太多无端的消耗,一天十二时下来能始终保有足够多的心​力。不善的缘起非常善于消耗人的心力,缺陷的种子在先天就已经埋下,越是去努力,缺陷也就会放得越大,​消耗也就自然越大,距离最终的目标也就自然越远。
人不应该太自信,觉得可以运用自己的能力,依仗自己的努力,去改变不善的缘起,将之矫正和培育起来,最终和善的缘起一样结出​相同的果实。这是不可能的事情,​起码对于大多数人而言是不可能的。即便有这样的可能,为什么不把时间精力花在分辨选择善的缘起上呢?毕竟每个人的人生和时间都不是无限的,一年里有一颗种子能够​发育成活,结出果实,所有相关的人都因此受益,这已经很难得了,不需要随意选择十颗​看起来还过得去的种子都去试试。
从一个缘起开始,经过第一层因果,到第二层,再到第三层,因果会随着层数和时间的增加,飞速扩张到​让人难以置信的复杂​,难以接受的沉重。所以,在第一个点上就要小心地选择。避开恶的缘起远远不够,​连带不善的缘起也应该一并避免,它们之间在因果上的唯一区别仅仅在于时间长度。
避开不善的缘起并不容易做到,​但是今年我还是想试试。希望我有智慧去做出分辨,希望我有勇气去做出决断,希望我有好运能够接触到善的缘起,并且在其中找到快乐和满足。


------

近期热门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