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1-28

《世界上最快乐的人》读后

 



如果你有高中以上教育程度,如果这个春节你打算读一本书,你看要不要考虑一下这本《世界上最快乐的人》?
当然,这个书名你可能会不大​喜欢。要么是因为你的教育程度和审美,让你极度怀疑它是一本心灵鸡汤,要么是这个书名本身就伤害到了你此刻并不快乐的心,因为亲友们正在询问你的工作、收入和​婚恋。
你的教育和审美让你飞快地做出判断,这是好的那是坏的,这是高明的那是拙劣的,然后你的心就会不断地在接受和拒绝,亲近和排斥之间来回摆荡,却错过了认真了解一个人,一样东西究竟是什么,也就无法感受真正的快乐。因为你是知识判官,你是审美判官,你并不真的体验。
你此刻正在遭受压力,正在忍受焦虑,你觉得自己并不快乐,你对他人宣称的快乐心存疑虑,甚至感觉到嫉妒和愤恨---你有那么多感受,你有那么多情绪,你有那么多时间去培养它们,却不肯照看一下你的心,问问它为什么会感受到这一切,为什么它丢失了快​乐。
《世界上最快乐的人》的作者是明就仁波切,​这本书的主题是谈如何通过禅定认知你的心,如何通过认知你的心获得平静和快乐。类似的书很多,这本书的特别之处在于,它专门针对受过教育的现代人,使用他们喜欢的科学实证主义去论述人的意识如何产生,如何运作,解释在禅定中​意识、情绪、觉知又是如何发挥作用的,最后引导读者认识心的真相。
我觉得如果不需要考虑销量,这本书完全可以叫做​《科学禅修手册》​,或者是《显微镜下的心》​。
在古代和传统社会,​弟子对于禅师拥有无比的信心,禅师可以通过直接教授的方式教导弟子​。禅师说:​你的一切痛苦来源于心的造作,并没有任何真实的实质。弟子完全听不懂什么叫心的造作,什么叫苦的实质,​也没有对应的任何真实体验。但是因为他对老师拥有无与伦比的信心,所以他会径直接受下来,先去相信,然后按照指导去进行练习​。并且,在练习开始就坚信自己一定可以达到老师说过的那种境界。
现代人不是这样,现代人喜欢质疑,​需要实证,否则无从升起信心。​禅师说:你觉得不快乐,那是因为你的本心被欲望和​情绪所遮蔽了。弟子反问​:你怎么知道​?​怎么遮蔽的?你求一下阴影面积证明给我看看。禅师说:并没有真实的自我存在,​我们所认定的那个坚固的自我,只不过是连续的心念、感受和情绪罢了。​弟子反问:既然你我都没有自我,咱们坐在这里干嘛呢?​一个不存在听另一个不存在讲课?​老师你真的没事吧?
所以,这本《世界上最快乐的人》的珍贵之处就在于它没有使用传统的教法,让读者先去接受任何关于心的理论,关于禅修的方法,而是从脑科学、神经学的理论和实验出发,去帮助人们认识自己的心。在这个过程中,引入关于禅修的相关理论,证明给读者看​:在科学的那一边和在禅修的这一边,理论和实证彼此呼应契合,可以相互​印证。而最可贵的地方,是明就仁波切的确认真地和科学家们合作,的确认真地学习了现代科学知识,这本书里并没有出现那种大家熟悉的“遇事不决,量子力学”​。
在我看来,全然地相信老师并且依照教导不折不扣地奉行,和需要老师先说服自己然后才逐渐地相信​试着去实践,这两者是一回事。人在上路之前都需要一根拐杖,这根拐杖可以是对老师的绝对信心,也可以是基于人对科学,对于实证主义,对​批判性思维的信心,然后间接地通过它们去​信任老师所说,建立起对自己可以认知自己的内心这件事的信心。按照经典所说,后面这种方式是“众生福薄”的体现,不过经典里​也曾经写过:随诸众生意乐音---总是要用众生听得进去的方式来讲说。
之前我介绍过德宝禅师的《观呼吸》,那本书胜在文辞​简单明了,但是充满了令人难以想象的力量,让人读了就自然心生信任​,愿意去进行尝试。这次介绍的《世界上最快乐的人》,则是针对那些我执强烈,认为科学才是唯一正确​道路,认为任何人无论说什么都先需要做出证明的人​。对于学究,就应该使用学院派的语言,对于现代人,就应该使用他们听得进去的讲述方式,我认为明就仁波切​在这一点上做得很好​。并且,他所传授的关于心的认识,也非常正统且究竟,读者就不需要按照梯次逐次理解,不断扬弃之前的认知,而是直接抵达​最究竟的认知。
我个人很喜欢明就仁波切,对他连续两次完成三年零三个月零三天闭关的成就​赞叹不已。在阅读《世界上最快乐的人》这本书之前,你也可以去看看他在TED上的演讲,讲他是如何通过禅修治愈自己焦虑症的全过程,然后再去决定要不要​看这本书。我觉得这可能是一个好的缘起---当你看到一个人坦诚地分享自己的焦虑症,如何通过认知改变而坦然和焦虑症共处,如果你对此产生兴趣乃至信心,那么你自然能接受《世界上最快乐的人》这个书名,而且相信自己​能够找寻到这种快乐。


------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

近期热门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