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5-31
凶人当前
2024-05-30
AI所画不出来的
2024-05-29
放大镜人生
我写过一件生活小事,讲述下雨天没有外卖小哥接单,于是店家的伙计自告奋勇为我送餐。于是有人问我,为什么下雨天大雪天你们却要点外卖?为什么让他人的生命处于危险之中只是为了一份餐?
这让我想起三十多年前在《故事会》上看到的一个故事,它讲上海刚解放,解放军士兵看到有人坐黄包车,于是就拦停车辆,驱赶乘客,认为这是人在剥削人,这是人在压榨人,这是人在奴役人。上海市长陈毅听说这件事,就把战士们叫来,反问他们:如果你们不让黄包车夫拉客,他们一家老小又以何为生呢?
当然,用元帅的佚事作为回答有点欺负人,有点不让人张嘴的意思。那我可以换几个角度来谈。
比如说三十年后我再来看这个故事,和年少时候看到的又有一点不一样。一个良善的意图,想要产生一个良善的结果,就一定要发生改变。而任何改变的发生,中间一定隐藏了一份代价。问题在于,谁去支付这个代价?许多人认为自己是好人,想要做好事,所以急于做出道德批判。道德批判是容易的,但是好事要能成立,就需要有人支付代价。但是,通常好人们并不觉得自己应该支付任何代价,他们掏出放大镜检视别人就已经是莫大的社会贡献。
道德批判是容易的,也是很容易满足的,下雨天下雪天不要点外卖就可以了。于是,餐厅没有营收,食客没有得到食物,外卖小哥没有跑腿收入,只有拿着放大镜的人满足了,他们成功地做了一个好人,也成功地让社会倒退回农耕乃至原始社会---天气不好,所有人就躲在家里,躲在洞穴里,社会生产停止。
那人类发明雨伞雨衣干什么?它们很明显是对道德的伤害。
从另外一个角度上来说,外卖小哥的工作是出卖自己的体力和时间,算是所有工作中最辛苦的一种,也是最缺乏上升空间的一种。对于他们而言,最重要的莫过于速度,速度越快意味着单位时间赚钱的效率越高。然后是单价,每一单的单价越高意味着收入越高,所以餐点的时候他们在马路上狂飙,在手机上抢单。
然而,车速不能无限提升,单价也不可能随时高企。那么,雨雪天对于他们而言就很重要。平台和顾客对于时间的要求不是那么严苛,然而单价却上升了,这是他们一年里除了春节之外为数不多的机会,可以拿到高价的单子提升收入。而且,顾客在这种天气里往往也愿意给出红包作为感谢。
那么我就想问,这一笔收入如果泡汤了,谁会补贴?拿放大镜的大人先生们吗?不会的,他们会说,这样保证了行车安全,保护了骑手的生命和财产安全,这已然是极大的好处,骑手应该感谢自己才对。
我认为这的确是一种爱心,然而我又觉得这个爱心有点不足。雨雪天下地收菜的农民兄弟是不是也需要一份爱心?要不要雨雪天大家就别吃菜了?雨雪天还要送菜的司机兄弟是不是也需要一份爱心?要不要雨雪天车子就在高速上靠边休息别送了?雨雪天还要指挥交通的交警兄弟是不是也需要一份爱心?要不要他们就别上班了,在支队办公室里烤火喝茶?
爱心如果要足够充足的话,放大镜先生们应该去帮农民兄弟免费下地收菜,帮助司机兄弟免费在风雪中开车,帮交警兄弟站在雨雪街头指挥交通。但是这一切从未发生过,我就看见他们在道德审判雨雪天订餐的人,有一种独特的道德偏好,可能是想死后变成外卖的保护神。
知道我见过最伪善的事情是什么吗?就是放大镜先生们过着放大镜人生,从来都没有给小费的习惯。在多少个小区里,有多少人家一把葱一瓶酱油都要打个电话小超市送上门来,但是连一分钱都不会给送货的店员。然后嘴上说都是邻居,大家相互帮忙是应该的。这才是我在自己身边见过的最残酷的压榨,这和财富多少无关,和学识高低无关,这些人只会低头拿着单子一样样点数商品,对照价格做加法,而对自己面前那个汗流浃背气喘吁吁的人视而不见,不认为对方额外为了自己提供了服务,而小超市的奸商老板一早就赚了自己太多钱。
所以,我的做法很简单。下雨天,下雪天,订餐软件上的店家还在营业,那么我就会下单。因为他们还坚持开门,说明今天的确需要营收。外卖小哥愿意接单,那是他们自己衡量过风险,做出了接单的选择。外卖小哥不愿意接单,说明他们认为风险高于收益,那么就在单子里加价。加价了还是没有人愿意接,店家的店员愿意送单,那也是他自己作为成人做出的判断选择。而我所能做的,就是给出高于外卖小哥单价的小费作为感谢。
总结一下,我不愿意做拿着放大镜检视他人的人,我愿意做个下单的人,我也愿意做个给小费的人。下次还有雨雪天气,我还会下单。不是因为我全无道德,而是我知道,这时候还在接单的人的确需要这一笔钱,他和我都不会在意我是不是个好人,道德上有没有瑕疵。我给得痛快,他拿得坦然。我多给一点小费,他今天就能早一点回家。
2024-05-28
突如其来的文艺
2024-05-27
重启电风扇
今年我买下两台电扇准备过夏天。家里不是没空调,空调可以把温度稳定维持在20°C左右,然后到八月份就已经耗尽低阶电量,每月电费飙升到中百。即便这样,吹空调并不让人感觉舒适,冷空气从高处降下,并不会水平流动,于是走进厨房和洗手间就像是走进冷库,而靠近阳台时则像是步入烤箱。
去年我又罹患颈椎病,一旦发作,空调冷风吹在肩膀和手臂上,能感觉一线阴冷一路上跳着痛到指尖。以前年少轻狂无知,夏天恨不得日日坐在空调口正下方吹出一身白色蒸汽这才爽快。如今终于知道冷风如刀,轻而易举就能划破护身罡气,透肉而入,直插骨髓。
前段时间北京陡然升温,气温不尴不尬,不开空调出汗,开空调又太冷,钻进被子很快热醒,掀开被子马上手脚冰凉。我反反复复折腾就是睡不着,半夜起身坐在床边想办法。分析过程从略,总之就是当场拿出手机买下一台电风扇。第二天快递送到,自行装配完毕。从此睡前开2小时空调,临睡前关空调开电扇,设定至睡眠模式。然后电扇搅动室内空气,冷热均匀,我终于可以安然入睡。中夜之后屋外气温持续下降,电扇吹风微凉,越发让我惬意安适,全身缩入被窝,睡意汹涌而至。
以前贫人家消暑靠泼水拖地打蒲扇等天黑,中等人家吹电扇啃冰块吃西瓜,空调属于富裕人家因为不差电费,夏天当做春秋照常过。空调是阶级象征,人人都向往,风扇这些年在人家里已经逐渐销声匿迹,很难想象当年人们还会为风扇做布罩,如视珍宝这种事。
这次我重启电风扇才发现时代当真已经改变。首先是价格,当年电扇怎么也算是一样中型家电,如今价格却不到200元。然后是装配,原先一台电扇都是铁家伙,安装起来有一堆螺丝去对付,零件十几样,不是熟手需要两个人协作才能拼装。现在就是一个箱子,一个底座两根杆,两片网罩一个头,外加一个固定螺丝和一个内六角扳手,装配起来比乐高都简单。加上是塑料材质,一个人就能轻松搞定。
最后是控制,旧式电扇是物理按键,想要让风扇变速或者低头抬头需要专门走过去动手。如今电扇可以直连手机,在手机App里进行控制。甚至还可以Wi-Fi接驳智能家居管理中心,直接用语音进行控制所有功能。即便半夜被风吹醒,心头不爽,迷迷糊糊喊一声“关闭电扇”,然而就可以翻身继续睡觉。梦中想到这一整套不到200元,人都会忍不住笑。
还有额外一点:当年我看到电扇就发怵,因为铁皮壳子做不好接地,风扇就会漏电,许多年里我被麻过无数次手。现在这个问题已经不复存在,全塑料材质确保安全无虞。要是还觉得不放心,还有USB供电款电扇,有充电款风扇可供选择,什么是交流电?
本来我还犹豫,是不是买一台就已经足够,放在卧室就好。毕竟电扇也有一米多高,站在哪里都要占一块地方,每月也得付0.25m²租金。后来转念一想,冬天其实也可以用。冷气需要搅合均匀,难道暖气就不需要吗?在家里特定区域想要达到特定温度,如果空气没有水平流动,在各个房间串流循环,那势必就要把空调开到更高档位。加上一台电扇,所有问题瞬间都解决。
所以现在我有两台电扇,客厅一台,卧室一台。我个人很感谢风扇,不单是因为它们帮我节省下很大一笔电费,更因为它们在多年之后教会我欣赏风,学会感受风凉。不开空调是热,但是有风吹过身体时,依然会带来清凉,惬意虽然只有一瞬,但仿佛自己置身山林旷野,自然风息吹拂,时强时弱,时远时近。我能感觉到热,也能感觉到凉,不再是住在冷库里。饮热茶身上微微冒汗,夜深时就略有凉意。昼夜六时,在家里也能感觉到阴阳变化。住在最不自然里,也让我感受到一丝自然。
许多年来,我一直追求夏天身上始终干干爽爽。自从有风扇之后,我渐渐喜欢上全身微汗,以及微汗时突然有那么一丝清凉,就像是回到童年。
2024-05-26
禁食四天
2024-05-25
大公司病
近期热门博文
-
我打算重开博客。 最近应该有一批人和我有同样的想法,而他们在当年无一例外都开设过自己的独立博客,是很早之前就开始上网的中古网友。 他们的想法我很能理解,重开的契机是网友左耳朵耗子猝然离世。本来死亡是一个终结,但是大家发现左耳朵耗子多年来坚持深耕的博客还在,还记录了他这些...
-
最近的网购让我很是光火,原因是商家经常玩一个小把戏: 如果一件商品的市场均价是2000块钱,它的配件是400元。商家把商品和配件放在一起上架,这样我搜索商品名称时,就会在商品图片和名称的下面,显示配件的价格。当我大喜过望点进去之后,发现完全不是那么一回事,有一种受骗...
-
看到罗振宇在跨年演讲预告片里向观众坦诚自己有一只耳朵已经失聪三年,我长出了一口气,这件事他算是自己走出来了。 那年罗振宇他们在疫情期间举办了一场没有观众的跨年演讲,每个座位上用一只玩偶熊猫替代原本应该坐在这里的观众。罗振宇面对满满一场的玩偶完成了这次演讲,不久之后,我得知他...
-
午睡悲伤综合征不是真正的医学术语,它所描述的是一种个人感受。 当你在下午四五点钟因为疲倦而入睡,想着稍微眯一会儿就起身,还有事要做。但你却在不知不觉中睡过了头,一直睡到了夜里。醒来时,你不知道这是在清晨还是黄昏,也不知道自己身在何处,恍恍惚惚之间突然有巨大的孤独感袭来,感觉自...
-
根据碳十四检测结果,苏纳泰尔岩壁画属于史前时代人类先祖的作品,距今约2万年,其中最早的一部分可以追溯到5万年前。它们绘制在长达7.2公里的洞穴岩壁上,初步整理的结果有十二万张,内容生动翔实地纪录了人类早期先民的日常生活和周围环境,其中最多的内容为狩猎,考古学家推测这些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