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9-30

躲爱马仕皮带哥

 


这两天上网,去哪儿都逃不过爱马仕皮带哥的各种新闻。就一天的功夫,尽管我不点开标题看内文,我也知道皮带哥和老婆离婚了,知道皮带哥和二儿子被控制了,知道皮带哥只要抖掉大衣就有人接着,知道皮带哥有个歌舞团,知道皮带哥历史上最精彩的 5 个投篮......
我就有点小疑惑:这和我有什么关系?
爱马仕皮带哥当初发家致富和我有关系么?他的发家致富经验对于我有参考借鉴作用么?他发家致富之后创造了什么社会价值直接或间接造福了我么?他发家致富之后创造了什么社会财富直接或间接让我受益了么?
答案均为否。我和他完全生活在两个平行宇宙中,他的世界和我的世界没有任何交集,他的生活和我的生活彼此不可见。但是他打篮球要通过新闻让我看见,他搞足球要通过新闻让我看见,他做慈善捐款要通过新闻让我看见,即便我逃到了书店,还有 N 多本贴着他大头照的传记让我看见。
现在,如同《桃花扇》里的唱词写的那样:“俺曾见金陵玉殿莺啼晓,秦淮水榭花开早,谁知道容易冰消!眼看他起朱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但还是那句话:这关我毛事?究竟是什么假酒给了我那么强的勇气,竟敢打开网页去看一个能欠上万亿债务的超级富豪的事情?这甲醇含量得高到了什么程度?
我是真弄不懂,这些年来为什么在富人那里总是在流行一个行动指南:有钱,并且要让人看到;有更多钱,并且要让更多人看到。而整个社会好像也很喜欢围绕财富所展开的一系列故事,总有人津津有味地讲,总有人孜孜不倦地听,一点不顾忌身边还有 2000 块砖没搬。
这个假期开始的时候,除了皮带哥的塌楼揭批文学之外,就是什么不到 30 岁财富自由的年轻人,给母校捐了 5000 万。于是真相文学又开始上场,分析他究竟有没有实现财富自由,钱究竟有没有真金白银地打给了母校,以及他父亲究竟是不是某个著名的互联网技术前辈......
关我毛事?
我是个平民,我只想看看平民的故事。比如说一个年轻人罹患罕见病于 2022 年 5 月不幸去世,生前他开了一个 3D 打印店补贴家用。在他去世之后,他的母亲根据遗嘱,捐献了自家孩子的器官。然后接手 3D 打印店,由此发现了儿子的世界。她从零开始学习了解游戏世界,去完成儿子生前没有完成的那些订单,并且准备把收到的白包和店里的收益做成一个私人小基金,用每年的利息去帮助困家庭的孩子求学。
儿子在世的时候,很喜欢玩波兰蠢驴(CDPR)的游戏《赛博朋克2077》。整个故事也传到了CDPR 公司那里,于是,在几天前最新发布的游戏附加内容(DLC) 《往日之影》里,多了一个名叫“千寺狐”的游戏角色,他的职业是义体医生,他的形貌就是那位不幸去世的年轻人---这样,他的老母亲就可以经常去游戏里探望儿子,看儿子继续做着自己生前喜欢的​事情。
​在皮带哥所带来的新闻洪水中,我左支右绌,全力闪躲,好容易发现了​这一个不一样的小故事。我觉得这个故事比什么旷世巨富、IT 巨子、绝代偶像又说了什么屁话,又做了什么屁事,又塌了什么屁楼重要得多。即便是因此带来了一瞬间的感动,或者是一瞬间的难过,都能更为强烈地提醒我自己是个人,​提醒我要热爱生活,热爱生命。也让我看到人与人之间能够建立起基于亲情、金钱之外的牢固纽带,​因而相信人性中美好的那一面。
凡人要面对柴米油盐,要面对生老病死,凡人没本事弄到千亿万亿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那就只能在这样的​人生故事里汲取勇气和希望。所以,这样的故事和我有关,值得我去花时间​了解。
这个时代的问题是凡人小事得到的关注太少,围绕金钱的闻屁新闻报道得太多。就像是此刻,皮带哥的资讯铺天盖地让我避无可避,但是它们加在一起​对于我的价值等于零。我今生今世不可能去建立什么地产帝国,也不会有机会去操作​人民币债务转美元债权。我不需要也不想知道这些事情,背着物资往营地运输的夏尔巴人,为什么要关心用直升机直接运送自己登顶的富人是​怎么飞上去的,又是怎么坠毁的呢?知道这一切,难道绳子就不会勒进肉里,还是说​背上的货物就会变轻?
在这个假期里我会全力避开关于爱马仕皮带哥​的一切消息,​以及所有皮带弟皮带妹的一切消息。管他直上云霄还是直堕九幽,都和我没关系。我只关心昨天半夜我爬起来看月亮时,鼻尖闻到的淡淡香味,​究竟是不是桂花开放?一会我要下楼,去小区院子里找寻那些米粒​大小的黄色花瓣。


------


2023-09-29

月是故乡明

 


漂泊多年,今年我难得在​家乡过一次中秋​,还刚巧碰上个冷雨天。昆明就有那么任性,我还在家乡时,不记得有多少个中秋夜准备好毛豆月饼等着月亮出来,结果却是​明年再见。好日子也有,我们驱车前往滇池边,顺着盘山公路一直开到西山山顶,看一轮满月朗照在一片灯火海上,​禁不住沉迷其中,不知今夕何夕。

北京怕过中秋。本地朋友担心我佳节思亲,每年都会邀约我​去家里过节。有些是一大家子人,热热闹闹,就越发让我觉得​月光清冷。有些则是中年夫妇,子女远飞,独守空巢,三人六目相对,​顿觉时光森然,连醇酒也渐渐不是滋味。中秋夜安宁沉静,容易让人慢下来。在北京万万不能慢下来。一旦慢下来,人就容易从万丈红尘里掉将出去,觉得一切都是​流水,不过是流水。

说起来我在昆明不到三十年,回家过中秋​却不止一个地方。最早是在五华山三棵树巷,然后是五一路、景星街,再后来向南搬迁,又在白马庙、滇池路,如今折返向北来到北市区,在第六个家里​过中秋。家在昆明城中辗转不已,我自己不过是在昆明、香格里拉、丽江、深圳、北京五个城市各自定居过些时日,​就算是在北京十年,一共也就搬过五次家。

我在中国漂泊,家在故乡流转,​这个时代似乎就是如此,变化太快,没有​多少人可以始终得到安定。

昆明曾经是个小城。我家住在景星街那些年,大部分同学家​相距不超过三条街,走路上学,走路回家,中午可以回家吃午饭。现在昆明是个大城,许多地方我都不曾去过,旧日风景也模糊到难以辨认。在某一个新区里,我就认识一条街。在一条街上我就知道一个小区,​在一个小区里我就知道一户人家。那户人家我有一把钥匙,我可以用钥匙打开家门。

回到昆明,​我还是会一次次回到老城区。我在那里漫步,我在那里聚会,因为那里才有旧日风景,那里才有旧时街坊。我有许多回忆,密密麻麻埋在大街小巷,埋在石板下,埋在绿苔中。日影依旧熟悉,老街上人来人往,那些面庞充满年轻朝气,步履轻盈,仿佛看见我自己当年正从面前经过,觉得眼前一切都理所应当,都会​永续存在。他一定不知道在多年以后,回家过次中秋​居然都是如此难得。能有多难呢?​家就在几条街外。

家里人问我​,要不要出去吃饭?要不要出去游玩,​我只是坐在沙发上摇头。在等待那么长时间之后,我哪里都不想去,就想待在家里。此刻我能够坐在这个沙发上,为此我已经等待 2 年半时光,我已经飞越大半个中国​。哪怕这个中秋节下着雨,我也要坐着一直等到 1​2 点,等月亮出来。没错,我是在跟故乡较劲,​我赌她依然爱我。就像是小时候一样,只要我背着书包出门,她就要把过山雨全部收掉。

就在我写下这句话时,一束阳光突然刺破云层,整个阳台照得​通明透亮,转瞬间却又​消失不见,仿佛什么都不曾发生过。但我已经明白,​全然明白,​和许多年前一模一样。

祝你中秋快乐,​阖家团圆!



------

2023-09-28

在起点的形式

 


许多人不肯开始,理由是​担忧自己做得不够好看。关于这方面的道理我可以讲很多,但是我​一直觉得不够生动直观​。今天,我终于找到了一个上佳的例子,它就是 1886 年的​奔驰初代汽车。我们先来看看它的​样子:


你​的第一观感是什么?​我猜是四个字:不像汽车。的确,它看起来像一辆古怪的三轮车,但是又没有脚踏板和龙头。不过它的确是一辆汽车,你可以在车身后面看到发动机和动力传输​结构。
你觉得不像汽车,你觉得造型奇怪,原因很简单---现在是 2023 年,你已经熟悉了各式各样的汽车,​这一辆明显不在其中。而回到1886 年的时候,人们在生活中没有见过任何一辆现代意义上的汽车,他们最熟悉的​交通工具是马车。所以,当人们决定要用发动机替代马匹的时候,最先想到的形式​,依然是马车的形式。
这辆奔驰汽车拥有很高的座位---马车夫就是这么驾驭马车的,配置两个巨大的轮子---马车就是这样的结构。如果你熟悉旧时代的马车,那么你会觉得它很亲切,​并且很容易理解。如果你接受了早期汽车是仿照马车的形式而制造这一点,那你也很容易接受它没有挡风玻璃,没有车厢等等这一切,因为当时的汽油发动机的力量那么小,时速只有 16 公里,完全没有办法和后来的内燃机相比,自然也就不需要那么多​保护装置。
现在我再来问你,按照你对汽车设计的理解,奔驰的1886年款汽车​好看吗?
当然不好看,​说到底它就是个三轮车,和四轮汽车相去甚远,形式上保留了太多旧时代马车的特点,并不是一款面向未来的产品。而且,这样的敞开式的汽油动力三轮车只是个过渡形态,很快就会有沙发驾驶椅,安装上车篷,接下来会有挡风玻璃、方向盘等等​你熟悉的一切,然后这种​马车式的汽车就会被彻底废弃。
站在 2023 年我们来看这辆奔驰汽车,​你会觉得在形式上它过于高了一些,因为在你的想法​里汽车应该偏平一些好像才对。这个感觉是对的,马车之所以高,不是为了威风或者舒适,而是因为马车前面有马,马车夫坐在马身后,要求他的位置远远高于马身,这样他才能居高临下观察前面的路况,驾驭马匹完成避让、转向​、停止等等动作。
汽车不需要这样,​汽车不需要马,驾驶员也就不需要坐那么高。和马车相比,汽车的功能发生了改变,不再是畜力拉动而是汽油的化学能驱动,那么在它的形式上也就需要发生​对应的改变。你熟悉汽车的功能,自然就会发现1886 款奔驰在形式上的​不协调。
​在英文中对此有一个解释,叫做:Form follows function---形式即功能,或者​形式追随功能。​它有可能来自德国包豪斯的设计理念,我不确定,但是现在懒得翻资料。
这个说法可以解释为什么后来的汽车会有挡风玻璃,为什么会有强大的 A 柱,为什么会有​硕大的车头,为什么会有宽大的轮胎,为什么会有流线型的车身等等等等。功能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形式也就随之发生改变以适应​这种新变化。
这些新形式是设计出来的,​但是这里的设计不同于一般人认为的那种设计。一般人认为的那种设计,是上帝创造世界的那种设计,说一句“要有光”于是就有了光。这里说的设计,是根据现实需求,想出一个满足​需求的解决方案。比如说安全气囊,它满足的是高速汽车发生碰撞时挽救​生命的需求。在1886 年的时候,没有任何一个汽车设计师会想到这件事,也没有技术手段去​制造一个安全气囊。
回到我们今天一开始的话题:许多人不肯开始,理由是担忧自己做得不够好看。表白也好,写作也好,启动项目也好,​人们都有这样的担忧。​那么,不妨再看看 1886 年款的奔驰车,再问自己一句:它好看吗?​的确不好看。依照当时的技术条件,工程师对发动机的理解,以及当时人们对自行机械的想象,​汽车做出来就只能是那个样子。
所谓的担心“不够好看”,等于是在要求奔驰工程师在 1886 年就设计出一款AMG---9 档自动变速4.0L 双涡轮增压前置四驱​。不可能的事情,​在 1886 年只会出现一款类似马车的汽车。
但是,后世的汽车产业​就是从这种类似马车的汽车开始的。对机械和动力了解越多越深入,​工程师们做出的发明、革新和创造就越多,于是汽车的形式也就一点点发生变化,​达到今天人们所认为的所谓“好看”。其实没有什么好看或者不好看,​有的只是合适,形式有多贴合功能---不是说汽车加上尾翼才美,​是因为汽车需要平衡重心才加上的尾翼。
在任何一个起点,以个人的资源、能力,对过去的理解力和对未来的想象力,大概率做出来的只会是 1886 年的奔驰​汽车。你在 2023 年动手去做汽车,​也差不多就是这个水平,好一点大概可以达到福特 T 型车的​水准。对比满街的​好车,你当然会觉得不开心。你不开心是因为你在比较形式,你觉得自己在形式上不如​他人,于是就要放弃。
但是,你永远不动手,你就永远不可能​了解功能。你永远不了解功能,也就断绝了任何形式上​发生变化的可能。第一次表白会很糟糕,但是第十次表白的时候,因为你已经了解了恋爱是怎么回事,那么你的表白也就会自然​流畅动人得多。第一次写作、第一次执行任务、第一次创业都是如此,​全看你要什么,觉得什么最重要。
​迷恋形式是一种病。事情看起来如何,你在别人眼中看起来如何,美丑高低强弱成败牛屄傻屄,​都只是形式。人真正需要学习掌握的是功能,了解人的想法和理解事物的规律。为了得到功能,在形式上的再多失败​都是值得的。
任何人在起点上都是柔弱的,对应的形式​自然也不会太好。​但作为前进的代价,这一点完全可以接受。当你觉得对自己没信心,想要退缩,想要放弃的时候,​可以回到这里再来看看这辆1886 款奔驰汽车。再来想一想,这辆车的关键是在于它的造型?还是在车尾部分的发动机、铰链和连杆?


------



2023-09-27

网络大合唱

 


蘑菇究竟有什么好吃?为什么云南人要冒着中毒的风险去吃蘑菇---这些年我遇见这个问题的频率越来越高。

提出类似问题的人没有意识到自己已经被网络大合唱所控制,基本上已经不再动用自己的大脑。以云南的野生菌为例,每年夏季网络上就会一轮又一轮地传播食菌中毒的新闻和所谓知识,一次又一次地强调中毒后看到小人满天飞的神异。于是,有些人就会把食用野生菌和中毒联系起来,认为那是一件风险很高的事情。
问题是,大部分流入菜市场的野生菌都是无毒的,99.99%的食客吃完都没有发生任何事,这是个事实。只是说这个事实没有办法在网络上传播,没有新闻和话题价值。能够流行的永远是见小人、躺板板和全村吃席,这就跟斯蒂芬·金的恐怖小说精髓是一样的:在日常生活中隐藏着的恐怖事件。问题他写的是小说,而有的人把小说当成了现实,造成认知比例失当,把小概率事件当成了大概率。
不是说网络大合唱各个声部重复次数多,合唱声量高,它就是正确的。
还记得五仁月饼么?多少年来网上一直在唱衰五仁月饼,认为它是月饼中的败类,中华料理的暗面,多少人在网上换着各种方式表达自己对五仁月饼的反感、抗拒和鄙夷。等我自己开始售卖五仁月饼的时候,发现销量其实好得很,爱吃五仁月饼的人多得是,他们只是不在网上嚷嚷而已。
反感五仁月饼的人只是人群中很小一部分,但是相对于大多数而言,他们在网上有更高的发言动机---他们需要用这种抗拒的姿态,表现自己的特别。于是,有类似需求的人很快就聚合在一起,重复他们的观点,逐渐形成了网络大合唱。网络大合唱一旦成为流行,人们也就信以为真,真以为五仁月饼人人厌弃。但可以自己去市场上走一走,哪一年会少了五仁月饼?
当然,肯定也会有被网络大合唱洗了脑的小朋友天真地跑来问:五仁月饼那么难吃的东西,怎么会有人喜欢?
吃不吃菌,吃不吃五仁月饼,这些都是无关紧要的小事。但的确有些网络大合唱,对人们的真实生活造成了严重影响。比如说从我刚刚上网开始,网上就流行房价崩溃论,论证房价偏离正常价值太高,论证房产本身不具备价值,赞同者数量众多。后来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20 多年来房价一直在上涨,直到最近为止。
站在今天回头去看,所谓的房价崩溃论是怎么一回事呢?当初上网的那批年轻人,他们当时是想要房还是不想要房?答案是大多数想要。那么,他们当时是买得起房还是买不起房呢?答案是大多数买不起,起码买不起他们想要的房。结果就是大家一起大合唱:房价一定跌。因为要是跌了,他们就能买得起了。
要是 15 年前听信了这种网络大合唱,连自用房都拒绝购买,那么结果会是什么?结果就是越不买越买不起,房价并没有如同网络大合唱那样下跌,而是一日高过一日。
再想一想前几天流行的网络大合唱“逃离北上广”,再查一查这几个地方的人口流量,年轻人是真的逃离了,还是发泄一下情绪而已?网上参加大合唱没有任何成本,会敲键盘就可以,会用手机就可以。但是,那些听信了这些话转身离开的人,却要在真实生活里支付真实成本。
对此我的看法是网络大合唱去唱它的,自己怎么想要靠自己的头脑。网上的热闹都是一时的,网上的热闹都是言辞,自己的生活却是长久的,为了自己的生活人要付诸行动,付出代价。那么,行动的理由最好是自己的想法,而不是大合唱的说法。这样即便要支付代价,自己也心甘情愿,而不是最后变成自我责备。
进一步我还可以这么说:一个人对你宣扬什么观点,前提条件是他自己先那么做过,他才有资格说出口。老公孩子一大堆,却要教育其它女性别做“婚驴”;自己加杠杆买了一堆房子,却要教育其他人买不如租;自己内卷到秃顶肾亏,却要教育其他人不妨躺平---这样的人和事在网上简直数不胜数,而这样的人往往又是网上合唱团的领队。
网络大合唱之所以能够合唱得起来,不是因为它正确,而是因为它汇聚了很多人内心的欲望。而欲望往往不是真实的,它只是一种期待,而且会以扭曲的形式表现出来。每一个表现为恐惧菌子中毒的人,内心的真实欲望恐怕是想要见一次小人的渴望。就像是每一个唱跌房价的人内心是想要买房,每一个恐婚恐育的人内心深处渴望的是爱与包容---
玫瑰花在长出花蕾之前,会先让浑身长满了刺。于是,有人放眼看去,认为自己看到的是一片荆棘林,而有人在这荆棘林上,却看到了花海。


------

2023-09-26

秋天,菌子开会

 


前天,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作家朋友突然在微信上联系我,第一句话就是:明天中午吃饭?我很吃惊,因为我在昆明,之前我们每一次见面都在北京,每一次见面都在吃烤羊。
我问:你在哪里?不透作友说:昆明。我一下子头大如斗,在昆明我哪里去给他找烤全羊吃?我又问:想吃啥?不透作友不确定地反问说:咱们吃点菌子?
吃点菌子!这个季节来昆明,当然是吃点菌子,不然呢?这下羊算是安全了。
我决定给不透作友安排一顿云南全菌宴,让他见识一下真正的云南风味,也让他品尝一下我小时候习惯的味道。只是有一个很小的问题:现在是 2023 年,并不是 1993 年。2023 年的昆明,愿意做全菌宴,能够做全菌宴的餐厅已经很少了。现在更流行菌子火锅,不需要大厨,也不需要滇菜风味,只需要服务员会掐表开锅盖就行。
不如请不透作友吃个菌火锅?想都不要想!那就等于是我失去了一个云南人所有的骄傲,从今往后我再也不配说自己喜欢吃菌子。真正喜欢吃菌子的人,一定要吃出每一种菌子的独特味道,而不是各种菌子混在一锅鸡汤里,混沌一团,无分彼此。
在云南,任何一朵独特的菌子,都值得为它安排一种专属的烹饪方式。
接下来的问题,就是我离开昆明已经十多年,对本地餐厅已经全然陌生,我应该去找哪家来做这次全菌宴呢?还好,虽然我离开故乡多年,但我还有老街坊。在昆明五华山的山脚,北门街边,那里的广益饭店还在营业,满头银发的钟阿姨还在忙前忙后。于是,我联系钟阿姨,请求她帮我安排这顿全菌宴。
不透作友抵达的时候是正午,我先带着他参观了一番店里的传统滇式跑马转角楼。不透作友热爱历史,看到已经包浆的柱子和窗棂,不禁眉花眼笑,指着梁上吊着的两条陈年宣威火腿问我:这是装饰还是真的能吃?我听懂了他的意思,回答说:真的能吃,但今天不吃,今天我们吃菌。
因为人少,全菌宴只安排了六种菌子。干椒牛肝菌、青椒烩青头菌、凉拌鸡枞、松茸刺身、青椒韭菜苔炒干巴菌,以及高汤鸡油菌。
干椒牛肝菌没什么好说的,全国的滇味餐厅都有这道菜,无非是大厨选择干煸或者是爆炒,牛肝菌是切片还是切条,总之牛肝菌的香气用这种做法做出来总是最为浓烈。松茸刺身也没什么好说的,松茸来来去去就是黄油煎、炖鸡汤、炭烧和刺身几种,对于松茸品质有完全的信心,那么就会选择刺身,这样可以完整保留松茸的原味。我所见到唯一的例外做法,是来自上海的傅骏傅师傅。他的做法是熬一锅牛尾汤,再把沸腾牛尾汤注入松茸碗里,直接这么汆着吃。
青椒烩青头菌是我们小时候的最爱。青头菌肥美多汁,下锅一烩就是半锅浓稠的奶白色菌汁。看着菌子在锅里咕嘟咕嘟不已,青头菌因此剧烈震颤,昆明人把这种做法称之为“笃”。小时候到了雨季,青头菌量足价廉味美,连汁带菌浇一勺在白饭上,三五下就能划下去一大碗,从尾巴尖到头顶都是满足感。
如果说青头菌是当年的家常菜,那么再高一个等级就是鸡枞。​鸡枞一般会清炒或者做汤,要的就是鸡枞的清甜味道。钟阿姨这次给我们安排了一种新的做法,更接近西双版纳​风味。她把鸡枞洗好撕成条,用微波炉打过,然后用柠檬辣椒等调料拌过,最后再用微波炉打出来的鸡枞汁液浇上去,这样,一份微酸带辣的凉拌鸡枞就​算是大功告成。我吃过所有的做法中,鸡枞的清甜味道以这种为​最。
在鸡枞之上,部分云南人爱之欲狂,部分云南人恨之入骨​的菌,就是干巴菌。我吃过的最美好的炒饭,当属干巴菌火腿炒饭,干巴菌的香气在云南所有的菌子中算是第一,浓烈、霸道、势不可挡​,一碗炒饭也能吃得​人黯然销魂。这次,钟阿姨做了最为传统的老昆明做法:在青辣椒之外,放入了韭菜苔。韭菜苔、青椒、干巴菌,味道都很冲,但是彼此又没有相互抵消,而是相得益彰,辣味的刺激在下,韭菜苔味居中,共同托举​起干巴菌的味道,让它不再那么霸道,而是变得绵长悠远,​如同远山下的一线白色雨云。
不透作友大呼过瘾,他之前来过昆明许多次签售,接待方​都会请他去各种金碧辉煌的所在,也吃过各种菌子料理,有带干冰的,有不带干冰的,有一锅烩的,有​三五片一盘的。​但是,类似这样的全菌宴,他还是第一次领略。​我对他说:贤友,汝今身在跑马转角楼,泡青头菌汁,挟牛肝菌片,品鸡枞甜松茸香,得闻无上干巴菌味,​你这次就算是真正到了昆明。不单是 2023 年的昆明,2003 年乃至 1903 年的昆明,你都一并抵达。
考虑到菌子太素,吃多了反而容易饿,钟阿姨还给不透作友安排​一份油淋干巴,一份鸡油蒸臭豆腐,​都是传统滇菜。不透作友坐下来看到第一道菜就想添白饭,一次次伸手,一次次被我​打断。​逼迫他按照我们童年时的标准方式进食:
一汤匙米饭,配两汤匙青头菌汁​;一汤匙米饭,配三汤匙​干巴菌。
全靠这样,我们才成功制止了外地人一盘菌配一盆饭一下吃​饱的危险冲动,不透作友得以品尝了每一种菌​,并且总结出了他自己最爱的吃法:青头菌汁泡米饭,再加上牛肝菌片,吃完再加一碗,把牛肝菌片换成​鸡油臭豆腐。不透作友吃完扪​腹长叹:这是我吃过的最美味的​臭豆腐。趁他感叹之际,我落筷如雨,朝着干巴菌猛扑而去。哈!外地人,不懂整。
下午两点半我们才散场,站在老街上等车,日光透过树荫落下一地​光斑​。我们身后是李公朴故居和北门书店旧址,街对面是龙云公馆,隔壁是朱德故居,一条街之外是翠湖​。我搂着不透作友​的肩膀说:看,这里才是​昆明,我真的是昆明人,​我在这里还有街坊。


------

2023-09-25

家常菜和预制菜

 


回昆明一周,基本上都是吃自己家做的饭菜,即便是去外面餐馆,也都是吃新鲜热辣的各种菌类和​蔬菜。和北京相比,我的食量减少了许多,基本上没有饥肠辘辘的时候。
在北京时因为疫情三年,我基本放弃了自己做饭,只点外卖,想做饭一般是去朋友家​厨房实践。我就发现一件事:外卖越吃越饿,​饭量越吃越大。只要吃了早饭就会启动午饭的食欲,​午饭启动晚饭的食欲,晚饭启动宵夜的食欲。
几年时间下来,我个人的感觉是辣椒越放越多,蚝油越放越浓,滋味越来越​重。猫咪有一种小零食叫做猫条,无论猫咪是在睡觉还是生病,只要闻见猫条的味道,就会不由自主地张嘴​想要来一口。有人给我解释,说是猫条里放了诱食剂,会让猫咪产生食欲。所以我就想,外卖对于人而言是不是也有​类似的功效?把进食变成了每日三次强刺激,强到生活里没有别的东西可以​比拟?
另外一个变化是​销量。几年前,一家人气高的餐厅,如果不是买早点的话,一个月一千单外卖​已经很不得了,相当于每天 30 单。现在,随便一家热门餐厅每个月​几千单。​那么它们是有几个大师傅呢?大师傅的手速​有多快呢?有些时候我会刻意避开这样的餐厅,因为我怀疑这样的销量只能用​预制菜才能支撑。
我个人并不反对预制菜,因为这是在大城市生活​必须要面对的苦涩事实。曾经有在二线城市开夫妻小餐厅的读者留言,​分享了她们家一年的收入。看起来收入总额是一百多万,但是接近一半的钱都交给了房东。在类似北京这样的地方,地租​占了一家餐厅的大部分成本,而且不可能有​任何节省的办法。那么,唯一的选择就是节省大厨的工资,​降低人工成本,以及降低采购和制作成本。
所以,预制菜攻陷大城市只是个时间问题,不以个人的好恶而​改变。其实都不用等到今天才惊呼,当火锅和涮菜席卷全国的时候就已经是预兆。火锅和涮菜不需要大厨,只需要集中采买底料和菜码,然后​雇佣一批普通服务员就够了。​食客们自己干了大厨的活,还高高兴兴地交钱。
​但我反对不给消费者知情权。没有什么餐厅会在​菜单上写着:我们​家使用预制菜。所有的餐厅看起来都一样,感觉都是请大厨在灶火上现炒,然后预制菜的价格和先做现炒的菜​一样。每天我翻外卖软件,就感觉所有的店东​都站在一桌菜前对我摊开双手说:​你猜?
我不要猜。
回到昆明,吃了几顿家常菜,吃了几顿餐厅的小炒之后,现在我已经很清楚我在北京各家餐厅点来的外卖都是什么,谁家是现做,谁家是​预制菜。因为对比是非常明显的,新鲜热辣这四个字不需要什么专业技能​就能辨认出来。
甚至都不需要敏锐的味蕾,身体的变化就能告诉你答案---更小的食量,更轻的体重,更少的饥饿感。在昆明,我每顿饭的食量相当于在北京吃外卖的三分之一,​但我依然觉得饱足,而且饭后不需要立即灌下很多水,这间接地也提升了我的睡眠质量。
从菜品上来看,家常菜有更多小炒,更多蔬菜,同时却有更少的盐,更少的鸡精​,几乎不会碰蚝油。和餐厅相反,家常菜反而很少做红烧黄焖---因为耗时长,也很少放很多辣椒花椒---因为成本太高。没有了浓油赤酱的鼓励,没有了辣椒花椒的刺激,家常菜不那么让人“开胃”,也就不需要配着吃下去多少米饭,于是饭后也没有那种​血糖升高带来的昏沉。
疫情三年期间,我的朴素想法是大家都很艰难,为什么不多点一些餐,​别让我喜欢的餐厅都倒闭了。我的进步想法是这都什么时代了,一切生活事务都应该托付社会化生产,自己在家做饭洗衣打扫卫生那是工业时代才会做的事情,后工业时代就应该​外包,相信陌生人,相信社会协作,相信契约和法律。
​现在我的想法有所改变。我觉得社会化生产​很一般,起码在餐饮这个领域内是这个样子。预制菜在工业和商业上​是一种趋势,也可能是大城市生活的一种必然。但是商家没有做出明确标识的主动意愿,也没有做出价格区分的想法,更不用说控制调味品浓度在味道和健康间做出取舍的​必须。
​那我只能选择支持家常菜,鼓励人们下厨房。同时,我也鼓励人们去堂食,​点小炒。因为自己家开火做饭,你起码知道菜是怎么来的,​饭是怎么来的。甚至都不需要谈到这个层面的问题,你起码知道你买的李锦记就是李锦记,你买的海天就是海天---​有餐饮经验的人应该知道我在说什么。
​同时,自己家开火做饭吃家常菜,它的意思不是拒绝外包家务,外包餐饮,而是拒绝外包健康。​除非是地狱级的厨艺,自己家做菜怎么都要健康一些。​最后如果一定要上一点高度,那么我还可以加上一句:因为这是确保 30 年后中国还有大厨,还存在厨艺的唯一选项。


------

2023-09-24

iPhone15 和紫砂壶

 


这几天朋友圈里都在晒 iPhone 15 的,消息灵通手速快的人晒订单,心急的人加钱​找黄牛买来晒新机。
我想,他们都是活在媒体之外的人。每年传媒都会报道 iPhone 风光不再,人们毫无兴趣。每年在社交媒体上流行的声音也都是在唱衰 iPhone,指出诸多缺陷和不足,并且以毫无新意作为总结。然而,事实上每年 iPhone 都还卖得不错。大概是因为那些真买的人不大愿意上网讨论,直接买​完就算。
要最新款的手机,并且要用最快的速度入手,在最私密的圈子里炫耀一下---这是一类人的​行事逻辑。我曾经也是如此,当年在深圳的时候,还要专门委托朋友过关去香港背一台回来,就为了​第一时间入手。仿佛 iPhone 是拔丝土豆或者清蒸鱼,​稍微凉一点就不好吃了。
今年我做了一件和这种行事逻辑完全相反的事情,怕也是我有生以来第一次做类似的事​:我花了一个月零十六天,为朋友定制了一把紫砂壶。
大家都知道前段时间我沉迷紫砂壶,然后又奋勇挣脱出来。在这个过程中,我只有一位朋友愿意和我聊紫砂壶,并且用自身经验反复劝说我。最后,我们达成了一个共识​:紫砂壶对于我们这类人的全部意义,​就是友谊的纽带。
什么泥料不重要,什么壶型不重要,甚至什么大师什么大匠也不重要,重要的是这把壶应该是独一无二的,在上面刻好铭文和题款,明确指定是谁送给谁,​为了什么。
为了感谢这位朋友,我在紫砂壶界金盆洗手前做了最后一件事情​:找师傅定制了一把纯手工壶,在上面刻下我们曾经一起琢磨出来的​八个字铭文,在题款里刻好我和他的名字,然后趁我朋友不注意,​悄悄地快递给他。
我一开始以为就是两周的事情,没有想到​预定期就是一个月起。没办法,这是纯手工,纯手工的速度​慢,一个师傅一个月也做不了几把。而一个能做纯手工的师傅如果还没饿死,意味着他手头应该有很多单子​,那么​我就只能排队慢慢等。
交了定金,​师傅那边就再无消息。看朋友圈,​每天都还在给别人做壶。​等到距离一个月期满还有几天的时候,我终于忍不住去问:现在是什么情况呀?​回答说,别急,很快就轮到你了。
又过去一周,这时候已经超期,师傅一把甩过来十几张图,内容是泥胚一点点​如何变成一把壶的模样。我​已经等了一个多月,当场说:就它了。没想到师傅​回答说:为了确保最后烧出来没问题,还需要一模一样再做一把出来,届时你​从中选一把你满意的。​于是,又开始等待。
等我选好了一把,事情还没有完,又要我选字体,选雕刻师​。刻好之后​送进窑里烧,前后又要烧两遍,中间还要​把壶口打磨严密齐整。就这样,前前后后花了我一个月零十六天,这把壶终于做好,此时此刻它还在快递运送的路上。无论是我还是我朋友,都还没​亲眼见到。
如果我是在一周前订的iPhone 15,那么现在它多半已经在我手里了。但是我没订 iPhone,​我订了一个紫砂壶。制作很麻烦,过程更麻烦,​而且等待了数倍时间,直到现在都不知道具体结果,更不知道我朋友收到之后喜欢不喜欢。
iPhone 15 可以随身带着上街,人人​一眼就能识别出来。而一把紫砂壶只能放在他家茶几上,​大多数人根本看不出好坏,更不用说去仔细分辨铭文。所以,iPhone 15 对于所有人都有意义,所有人都能理解,但是这把紫砂壶只对于我​和我朋友才有意义,​只有我们才能解读。
如何定义一样东西,​人和人的想法并不相同。iPhone 15 可以是一种​工具,也可以是一种身份象征,还可以是表达某种自我认同。紫砂壶也是同样,有些人认为泥料才是最重要的,有些人认为造型才是最重要的,有些人则认为大师才是最重要的​。所有这一切都是观点,我和我朋友也有我们自己的观点,我们认为一把壶就是一把壶而已,意义需要我们双方去赋予,于是​才会有有一把独一无二的壶。
所以,我们懒得去和人争论。别人说什么最重要,他相信就好​。我只是去践行我的观点---既然我们认为紫砂壶的意义体现在具体的两个人之间,所谓的文化意蕴来自人而非来自工艺和造型,那么我就按照我们的观点,耐着性子等,等到做出一把这样的壶来。
在这个过程中我理解了三件事:1、与其去和他人争论辩驳观点,不如践行自己的观点。如果认为自己是对的,不需要去说服任何人,​他人是无法说服的,但是人可以自己给自己一个交代。有了一个交代,内心也就踏实了。
2、友情这种东西,意思大概就是“为了你,我愿意去做一些麻烦事”。比如说在我的例子里,我和我朋友有一个共同观点,这是​相对容易的事情。而​践行这个观点,则属于比较麻烦的事情。​对于他而言,他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对于我而言,我给他的观点提供了实际证据。
3、即时满足塑造了人对生活的理解,​什么都要最新的,什么都要最快的。耗费漫长时日去做一把紫砂壶,​让我对生活有了一种新的理解。在我们的生活里依然存在着一些领域,里面没有限时,没有秒杀,没有次日达,没有标准制式​,只有漫长等待。在等待一把壶的过程中,人的焦虑紧张​也就随之慢慢平复。时间是个心理概念,​但是它的确会影响人的生活态度。
我想,此刻在手里把玩 iPhone 15 的人应该有一种快乐,此刻手中空无一物的我也有一种快乐。他们因为拥有而感到快乐,我因为​一无所有而感到快乐。​这两种快乐我都能理解并且感受,所以有些人的快乐乐却很快,而我的快乐却可以很慢很慢,就像是树懒的微笑。


------

近期热门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