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标签为“AI”的博文。显示所有博文
显示标签为“AI”的博文。显示所有博文

2023-06-15

孙悟空大战奥特曼

 


昨天我收到一条留言,来自一位名叫王珂Vanchael 的教师​,他说:
“我在村里教书,今天给学生们展示了一下midjourney的效果。他们很惊讶,就想让我画奥特曼。我大手一挥,豪气地说:那就画个奥特曼和孙悟空踢足球吧。我还特地用ChatGPT帮忙翻译了一下。 结果,玩砸了,画面没有奥特曼,也没孙悟空,只是一只类猴子生物在踢球。 孩子们很给面子,没嘘我,但我还是不好意思。 能画出自己想画的,还是太难。”
这条留言出现在文章《不期而遇的黑T恤》后面,它让我相信王老师是一位​很好的人民教师。一方面是因为他愿意想办法帮助孩子们开拓眼界,让他们和​这个世界同步,同时也在​试图激发孩子们宝贵的想象力。
另外一方面是因为他的情商很高,我写的那篇关于黑 T 恤的文章,主要内容是讲我无法找到一件我心仪的 T 恤。留言区里就有许多读者建议我先用 AI 画出来,然后再用​图片搜索去找。王老师写了那么一段个人经历,最后落脚在“能画出自己想画的,还是太难”这句话上,我认为他的情商最起码有 185​,对于孩子们而言​是一件极为幸运的事。
所以王老师也不用太失望,从昨天看到您的留言之后,我就​做了一些尝试。接下来的这批图片您可以拿去给同学们看看,还有一些话也请一并帮我带给他们:
奥特曼和孙悟空踢足球,这个场景的确很难用 AI ​画出来。原因是人的想象力要比 AI 强,你现在想象一个金盔金甲的孙大圣很简单,再想象一个穿红色紧身衣戴面罩的奥特曼,也很简单。然后,你就可以想象他们两个在绿色的球场上你来我往踢足球。
​ AI 不是这样。AI 要看一遍所有关于奥特曼的电影电视剧,这样它才能学会所有奥特曼的特征,学会画出​一个奥特曼来。而且不止如此,AI 还学习了整个奥特曼的世界,那里的建筑,那里的怪物,那里的景色,​一整套,全都学下来。
对于孙悟空也是一样,AI 不单学习了孙悟空的金箍棒,他的盔甲,他的虎皮裙,还得一并学习那个神仙世界,凌霄殿、广寒宫、蟠桃园、​盘丝洞等等等等,也是一整套全都学了下来。
​问题是,对于 AI 而言,这两个世界是不相容的。你要以孙悟空为主,那么孙悟空世界里出现一个奥特曼,这个奥特曼就得穿中式盔甲,或者中式长衫,手持拂尘​、宝塔、照妖镜一类的法器。你要以奥特曼为主,那么孙悟空也得穿上机甲,​要么就是一个赤身露体的多毛猴子,​这就是奥特曼世界里常见的事。同时让他们俩各自保持自己的风格,然后在同一个场景里出现,AI 很难直接画出这样的​景象,需要大量额外的工作。
所以我算了一下:孙悟空和奥特曼踢足球,​在孙悟空的西游记世界里不存在足球这件事,所以只能请孙大圣前往奥特曼的世界,这样​足球才踢得起来。那么,孙大圣就不大可能保持《西游记》里的造型,会变成下面这个样子:

虽然形象上发生了一点改变,但是风格上​孙悟空和奥特曼就得到了统一。​这同时也解决了一个很让人头痛的问题:怎么踢?按照西游世界的设定,孙悟空会七十二变,手里有极为沉重的金箍棒。他变成万丈高的巨人,一脚就可以把奥特曼连人带球踢出地球,这还怎么踢?按照奥特曼的设定,奥特曼要痛打小怪兽,小怪兽现在可以七十二变,金刚不坏,​你让奥特曼怎么打?
所以,最后双方只能变成穿奇特服装的足球运动员,只能使用足球运动员的体能和技术​,大家才能把球踢下去。但他们又不能是足球运动员,所以只能用服装,用姿态,​把他们和凡人区分开来。那么,他们在绿茵场上​就不能飞天遁地,只能这样:

主要是展示身材,展示盔甲,展示姿态,踢不踢球​没那么重要。当然,之前说了要踢足球,​那么也可以这么来一下:

是的,不大像人类的足球赛,​倒是更像两个机械人在肉搏。但我觉得没多大关系,因为谁也没有见过孙悟空和奥特曼踢足球,​这也许画的就是他们的第一场球。
然后踢球​的重点也不在球,而在于球员的身姿,只要姿势帅就好。反正我们也无法想象出 90 分钟的比赛,能够想象的也就是传球、铲球、拦截这样的具体动作​:

当然,你看到这里也许会说​:这不是孙悟空,也不是奥特曼,​根本就不像嘛。​当然不像,从第一张图开始就不像。但是我一开始说,这就是孙悟空,然后你就可以在​图片里分辨出谁是孙悟空,谁是奥特曼。为什么?因为你的想象力在发挥作用,就像是天空中的云彩,​只要谁指着其中的一团说:看!​那是一只小狗!​然后大家就可以从各种平平无奇的云团里看出各种各样的东西,那就是想象力在发挥作用。
今天 AI 可以画一些从未出现过的画面,实现一些漂亮的效果,不过和人类的想象力相比,​AI 还是相形见拙。就像是现在,凭借着几张画,你已经可以放飞想象,去幻想一场孙悟空和奥特曼的足球赛会是怎样的,而在你的想象中,要比我这些图片更合理,更具体,也更精彩。我打赌你现在肯定已经想到了​一件事:场上的孙悟空用汗毛变成一整支足球队,每个队员都长得一模一样,让奥特曼很是觉得头晕。
人类所能做的事情还不止于此。比如说一个人使用 AI 工具画图,觉得自己画得不好,可以去找一个千里万里之外的陌生人---大家甚至相互根本不认识,但是对方就有可能​试着帮忙画上几张。这种事情,AI 可做不到。
而一个人在网上找到另外一个陌生人,只是讲述了一下自己的故事,甚至都没有开口要求帮助,对方就愿意主动帮忙,因为被文字的内容和蕴含的情感所打动。这种事情,不单 AI 做不到,很多人也​根本做不到。
所以,各位同学,​你们很幸运能够拥有这样一位老师。他为你们展示了未来,展示了互联网的力量,也展示了人和人之间奇妙的联系。我认为,他给你们上了很精彩的一课,我作为这一课的教具,​深感荣幸。我希望你们能喜欢这些 AI 绘画作品,我也更期待你们能够接触和学习 AI ,做一些比绘画更有趣​更复杂的事情。
​最后,王老师您并没有玩砸,您为学生上了一堂​很好的课。​谢谢您。


和菜头  上
2023 年 6 月 15 日
于北京

又及:老师,您不会是在分众美丽小学吧​?谢谢你那么用心照我家乡的孩子们。


------

2023-05-23

作文老师孙燕姿

 


之前,我介绍过国内网友利用AI 技术帮孙燕姿老师出新专辑这件事​,参见5月8日发布的文章:《午间听歌:孙燕姿新专辑(未演唱未发布版)》。
关于这件事,昨天也就是5月22日,​孙燕姿老师亲自回帖了。在她的私人网站MakeMusic 上,孙燕姿老师新发布一篇博文,名为《我的AI》,专门做出回应。
我看后大为震动,​没想到别人专业唱歌,用业余时间写一点文章也写得那么好。迄今为止,有两位​艺人给我上过作文课。第一位是​周慧敏,第二位则是孙燕姿。周慧敏的那篇识于微时就写得很好,现在孙燕姿这篇《我的AI》还要更好一些。
来《槽边往事》的许多读者整天喜欢讨论文笔,孙燕姿老师这篇文章是用英文写成的,​那现在怎么讨论文笔呢?我欣赏这篇文章的原因,根本就不在于文笔,而是透过这些文字,我惊奇地意识到孙燕姿作为歌手对于AI 也有相当程度的理解,​而且拥有自己的深入思考。同时,在这篇文章里也能窥见她的胸襟和气度,一睹她的精神世界,​当真是风华绝代。
虽然​在孙燕姿老师的博客里,也提供了一个中文翻译版本。​但因为我很喜欢这篇文字,所以自己也翻译了一遍。以下是中英文对照版​:

我的AI

作者:孙燕姿
​翻译:和菜头

As my AI voice takes on a life of its own while I despair over my overhanging stomach and my children's every damn thing, I can't help but want to write something about it.
当我在为自己日渐隆起的肚腩和孩子们的破事而烦恼时,我的人工智能歌声却不胫而走,四处流传,于是我有些话想要一吐而快。
My fans have officially switched sides and accepted that I am indeed 冷门歌手 while my AI persona is the current hot property. I mean really, how do you fight with someone who is putting out new albums in the time span of minutes.
​在我的人工智能角色成为目前的热门人物之时,我的粉丝们已经正式临阵反正,改旗易帜,接受了我确实是个“冷门歌手”的现实。说真的,你怎么可能打得过一个在几分钟之内就能出一张新专辑的家伙?
Whether it is ChatGPT or AI or whatever name you want to call it, this "thing" is now capable of mimicking and/or conjuring,  unique and complicated content by processing a gazillion chunks of information while piecing and putting together in a most coherent manner the task being asked at hand. Wait a minute, isn't that what humans do? The very task that we have always convinced ourselves; that the formation of thought or opinion is not replicable by robots, the very idea that this is beyond their league, is now the looming thing that will threaten thousands of human conjured jobs. Legal, medical, accountancy, and currently, singing a song. 
不管是叫它ChatGPT 还是 AI 又或者任何其他名字,这个“东西”能够处理无数段信息,并且以最为连贯的方式把你的案头工作给组合起来,以此模仿和/或创造独特而复杂的内容。等一等!这不是就是人类会做的事情么?我们一直都在说服自己坚信:思考和观点的形成,是机器人所无法替代的人类独有任务,这远远超出了机器人的能力范围。但现在步步紧逼的AI 即将威胁到成千上万个人类工作岗位,诸如法律、医学、会计等行业,以及现在这篇博客正在讨论的---歌唱。
You will protest, well I can tell the difference, there is no emotion or variance in tone/breath or whatever technical jargon you can come up with. Sorry to say, I suspect that this would be a very short term response.
当然你会反驳说:我还是能分辨出真人和AI 歌声之间的区别,在声音/气息(或者任何你能想到的音专业术语)上,AI 没有任何情绪或者变化。但是对不起,我怀疑这只会是很短的一段时间而已。
Ironically, in no time at all, no human will be able to rise above that. No human will be able to have access to this amount of information AND make the right calls OR make the right mistakes (ok mayyyybe I'm jumping ahead). This new technology will be able to churn out what exactly EVERYTHING EVERYONE  needs. As indie or as warped or as psychotic as you can get, there's probably a unique content that could be created just for you. You are not special you are already predictable and also unfortunately malleable.
讽刺的是,很快就没有任何人类能够超越AI。没有人类能够在获取如此之多信息的同时,还能做出正确的决策,又或者是做出正确的错误(好吧,也许我的想法有点太过跳跃了)。这项技术能够为每个人精准地制造出每样他们所需要的东西。无论你有多小众、多变态、多疯狂,AI 都能为你度身定做出独特的内容。你并没有那么特别,因为你已经可以被AI 所预测。不幸的是,你同样也可以被AI 所定制。
At this point, I feel like a popcorn eater with the best seat in the theatre. (Sidenote: Quite possibly in this case no tech is able to predict what it's like to be me, except when this is published then ok it's free for all). It's like watching that movie that changed alot of our lives Everything Everywhere All At Once, except in this case, I don't think it will be the idea of love that will save the day.
在这个意义上来说,我感觉自己就像个正坐在电影院里最好的位子上吃爆米花的观众。(注:在这种情况下,很可能没有任何科技能够预测我此刻的感受,除非我把这篇博文发布出去,好吧,大家现在随便看吧)。这感觉就像是在观看那部改变了我们生活的电影《瞬息全宇宙》,但不同于电影剧情,这一次爱并不能拯救世界。
In this boundless sea of existence, where anything is possible, where nothing matters, I think it will be purity of thought, that being exactly who you are will be enough. 
在这无边无际的存在之海里,一切皆有可能,一切全无所谓。我想,能够拥有思虑纯净和保持自我,这就已经足够。
With this I fare thee well.

谨此与君珍重道别。


 孙燕姿个人网站:

http://www.makemusic.sg/

《我的AI》​官方英文版:

http://www.makemusic.sg/blog/wodeai

《我的AI》​官方中文版:

http://www.makemusic.sg/new-blog/wodeai


------

2023-05-18

画了一整年

 


去年的今天,也就是2022年5月18日,我写过一篇《今天,是我画的题图》。那是我第一次用AI 绘画,并且把画作​作为当天文章的题图。从那一天开始,我学习了一整年AI 绘画,并且为每一篇文章​配图,每篇文章通常配图3张。所以,​在一年之后我应该发布了超过1000张AI 绘画作品。
老读者们还记得我的第一张AI 绘画作品是什么样么?​我把它找了出来,大家不妨和今天的题图做个对比:


这张图片很模糊,因为当时​的AI 软件只能生成很小尺寸的图片。为了视觉上好看,​我做了强制放大,这样看上去是满屏,所以​就更加模糊了。​如果想看到最原始的图片,其实是下面这个样子:


今天我画的题图,是9:16的壁纸尺寸,内容是表现纱巾​这种布料的质感和颜色,以及纱巾上的​光影变化。一年之间,前后​对比很强烈,不是么?
在这种前后对比所展现出来的变化之中,我个人能力的提升占小头,AI 绘画软件的进化和提升​占大头。前后一年,AI 软件已经拥有了很好的表现力,只需要一条很简短的指令,就可以生成漂亮的图片。而我本人,也因此从一个只学过一下午素描的绘画小白,​变成了一名可以为自己文章配图的插画师。
为此,这里我特别感谢几位​好朋友:
---感谢西乔,是她开启了我的AI 绘画道路,也是她不断教我绘图技巧,更是她一直分享自己的会员账号给我​;
---感谢李笑来,他慷慨地提供了图形服务器,让我们得以在上面部署AI ​绘画软件,然后他还不跟我抢​使用时间;
---感谢霍炬,他不辞辛劳义务搭建服务器,调试安装升级和维护AI 绘画软件,让我有大规模试验AI 绘画的场所​;
---感谢屹州,如果没有他,我就无法接触到Stable Diffusion,也无法尝试它的各种新特性和新版本。
回顾整个学习AI 绘画的过程中,​是什么让我感觉到最快乐?不是技巧提升,不是个人进步,不是知识累计,而是通过这件事情,​让我得以和故友重逢。我和他们在互联网早期就相互认识,​但是星散各地,各自有各自的生活。虽然可以在通讯软件上随时联络,多年来我们却安安静静地天各一方,只有偶尔的寒暄​问候。
这次因为有了AI 绘画的大爆发,使得我们重新在网上相聚,又有了共同话题,又有了共同行动。在那些隔着大洋和时区的夜半讨论中,我感觉自己仿佛又回到了2000附近​的那些激动人心的好时光。
​昔日重来,老友仍在,这让我感觉到快乐。
至于说画了一整年这件事,我倒觉得算不上什么​。因为反正​我每天都要更新,反正我每篇更新都需要图片。无非是过去需要去免费图库翻寻,如今是自己用AI 软件画上​三张。AI 绘画这件事情一开始是个具体需求,然后就变成了个人习惯,​和刷牙洗脸吃饭一样,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
在我内心里,并没有任何想成为画家的念头,于是也就没有什么压力,并不需要​自己每天比前一天画得更好一些。况且,我也并不知道怎样才叫“更好”。我对自己的定位非常清楚,我就是一个插画师,而且是给自己的文章配插画。无论今天画成什么样子,画了什么主题,​总归是要比我去网络免费图库找来的那些图片要强,所以我也没有多少心理负担。
正因为有了这样的心态,​反倒让我从中找到了很多乐趣。在过去的一年中,许多敏锐的读者不止一次深刻地​指出:和菜头你今天就是为了这瓶醋,才包的这盘饺子。他们说得没错,的确是有很多次我因为画出了一张满意的画,​所以我才临时决定为这张画配上一篇文章。在那种时候我也很快乐,内心无欲无求,就想赶紧写完文章,也好珠联璧合,​交相辉映一下。
今天的人们喜欢在网上讨论自律,讨论坚持,讨论自我成长,讨论​认知增长。其实事情没有那么复杂,行动能解决大部分问题,能终结大部分讨论。我到现在也没能想清楚AI 绘画究竟是什么,有何意义,也没能想清楚AI 绘画版权归属​这样的问题,但是并不妨碍我画了一整年。我发现人在绘画的时候不会去想这些问题,他所需要面对的是一个个很具体的细节​。解决好了,就能​得到一张满意的画。解决不好,人就卡在那里,需要另外想办法。
​我在网上看到一个很有趣,也很恶毒的新单词,叫做“认知肥大”。大笑了一通之后,我不得不承认它恶毒得​很有道理。情况的确是这样的,之所以会有那么多的网络讨论,人人都可以就AI 绘画发表一点个人见解,这就是认知肥大、行动萎缩的​体现。有多强的见,就需要有多强的我​,所以说是我见。
在过去这一年里,通过AI 绘画我学到的最重要的一件事情,那就是​无我。如果我对自我的执着非常强,那么每一次读者的批评,每一条读者的建议,对于我都会​构成巨大的心理负担。所有这一切的着眼点并不在技巧​或者能力,而是在于我本身。你应该画什么,意思是你应该画什么才​配得上你。你应该画什么才对,意思是你应该走在什么道路上才​对得起自己​。于是,我就会把自己束缚起来,​要去完成他人对自己的期待,完成自己对自身的期待,好让自我感觉到满足。
如果是那么去想,​画一个礼拜都坚持不下来。我是不是画家,我能不能成为艺术家,我的AI 画作能不能和我的文字达到相同水平,这些问题都关系到我​对自己的认知和评价。而我是否觉得有趣,我是否觉得快乐,我是否觉得有创作冲动,这些问题则涉及到个人感受,更为原始和本能的​人性。关心后者,这是我​这一年来前进的动力---我​如何感受比我是谁更重要。
最后,让我用今天的AI 技术重新绘制一遍当初的第一张画​:


------

2023-05-15

一件值得高兴的小事

 


昨天深夜,一位名叫秋婉的读者​留言向我表示感谢。她在自家孩子幼儿园举办的园徽设计大赛中胜出,从今而后,那家幼儿园会使用她的设计方案作为​官方徽章。秋婉感谢我,说是因为我这一路走来不断分享AI 绘画方面的内容,促使她走进这个新世界,这次她的获奖作品就是她自己用AI 绘制出来的成果。
听闻这个消息,我很高兴。从去年5月18日我用AI 绘制第一张插图到现在,​还不到一整年时间。在这个过程中,我经历过很多次来自读者的质疑,来自读者的​打击。记得在早期的时候,不止一位读者严肃地留言劝说我放弃,​并且表达了他们对AI 绘画的强烈厌恶之情。
一直到今天,每次发布文章之后,还有读者会留言挑错,不断指出画作里的人物表情有问题,手指有问题,透视有问题,以及​灵魂有问题。所以,我根本没有预料到有读者会因为我的缘故而受到鼓励,真的去了解和学习AI 绘画,而且最终取得了个人成果,获得起码一家幼儿园从​教师到家长的认可。
​秋婉在留言中说:​“您说的没错,为 AI 能不能代替人,有些人忙着打口水仗,而像我这种人,都是悄悄滴干活,学起来再说”。
​我为秋婉感到高兴,也为我自己感到高兴。我喜欢她在这句留言里流露出来的那种精神气,​她知道自己要什么,她也知道应该怎么去做,更知道如何巧妙地隐藏在人群之中,​一步一个脚印抵达自己的目标。
不像是我,因为是公开地去做AI 绘画,​因此要去面对无数迎面而来的否定和批评。如果我的精神世界稍微孱弱一些,​那么可能早在去年6月份就已经放弃。​为此,我在这里想再次提醒各位读者几件事:
在我们的文化里,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常年缺乏对他人的肯定,人际关系中无论是单位还是家庭,又或者是朋友圈子,基本的氛围是​否定。因为空气中充斥着这种消极和负面信息,所以如果你要去做任何事情,最好别出声,别让人知道,自己径直去做,就像秋婉那样。只要你出声,只要你让人知道,就一定会有许多人不请自来,对你和你的行动做出点评,而且​点评一般都是以否定为主,会让人心情不好。
​同样的,这里也常年缺乏对他人的鼓励。仿佛肯定他人就已经是个人的人生失败,鼓励他人​就更是一种人生耻辱一般。在鼓励和打击之间,人们更倾向于后者,也许是因为这样可以​让自己觉得更有力量吧。尤其是面对新鲜事,新举措的时候,人们的态度更​是如此。根据我多年来的生活经验,人们鼓励趋同,反对标新立异,​这是刻在大多数人骨子里的文化基因。
你总可以把你周围的高楼大厦想象成一条小村,当大家都在弯着腰整齐划一地种水稻时,你试图引种猕猴桃改善一下​收成那就是大逆不道,没有什么人会拍拍你的肩膀说:你大胆地去做,能够蹚出一条新路的话,大家都会感谢你的。你得和大家一样种完水稻之后,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家,去自己家后院里悄悄​侍弄你的猕猴桃树,而且最好把它藏在许许多多杂树之间。
最后一点,那就是在这座广袤无边包罗万有的村落里,所有真正想做并且做了点什么事情的人,他们大多倾向于去做但却不说。而大多数人乐于去说,他们所说的话和事情本身没有多大关系,不会涉及到具体的方式、步骤、技巧,只会是​否定和批评。他们对于事情并不关心,他们关心的是可以通过否定和批评,以此维护自己的审美,维护自己的品位,维护自己的眼光,维护自己的​形象。他们甚至会非常认真严肃地投入其中,做出许多精妙严谨的论证,但无一例无会小心翼翼地避免接触任何具体的事,小心翼翼地避免一切创造和创作。
因此,在这样的生活中每个人都背负着一项相同的使命---从喧闹的话语之外,去找寻那些沉默不语但是能做成事情的人。你得关闭耳朵,你得睁大眼睛。你得把目光中人群的中心移向边缘,你得去那些暗影里找寻,在那些丛生的杂树之间小心分辨,把做事情的人找出来,然后努力生活在这样一群人中间。​我认为,这是充实和幸福人生的基础。
相信在秋婉之外,也有许多读者正在默默地学习使用AI 绘画,​也在其中找到了乐趣。我很​高兴在这个过程中,充当那个站在前方吸引炮火的人。我想,秋婉她们可以通过对我的观察,​得出一个宝贵的结论:在这样一个社会里生活,遭受否定和批评固然很糟糕,但是人们还是可以凭借着简单而顽固的信念​而前进。比如说和菜头这个人,当初就是为了得到几张免费的文章插图,舍不得花钱去购买图片库会员,竟然就那么自己画了一整年。​

------

近期热门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