槽边往事
和菜头的博客
2023-05-15
一件值得高兴的小事
昨天深夜,一位名叫秋婉的读者留言向我表示感谢。她在自家孩子幼儿园举办的园徽设计大赛中胜出,从今而后,那家幼儿园会使用她的设计方案作为官方徽章。秋婉感谢我,说是因为我这一路走来不断分享AI 绘画方面的内容,促使她走进这个新世界,这次她的获奖作品就是她自己用AI 绘制出来的成果。
听闻这个消息,我很高兴。从去年5月18日我用AI 绘制第一张插图到现在,还不到一整年时间。在这个过程中,我经历过很多次来自读者的质疑,来自读者的打击。记得在早期的时候,不止一位读者严肃地留言劝说我放弃,并且表达了他们对AI 绘画的强烈厌恶之情。
一直到今天,每次发布文章之后,还有读者会留言挑错,不断指出画作里的人物表情有问题,手指有问题,透视有问题,以及灵魂有问题。所以,我根本没有预料到有读者会因为我的缘故而受到鼓励,真的去了解和学习AI 绘画,而且最终取得了个人成果,获得起码一家幼儿园从教师到家长的认可。
秋婉在留言中说:“您说的没错,为 AI 能不能代替人,有些人忙着打口水仗,而像我这种人,都是悄悄滴干活,学起来再说”。
我为秋婉感到高兴,也为我自己感到高兴。我喜欢她在这句留言里流露出来的那种精神气,她知道自己要什么,她也知道应该怎么去做,更知道如何巧妙地隐藏在人群之中,一步一个脚印抵达自己的目标。
不像是我,因为是公开地去做AI 绘画,因此要去面对无数迎面而来的否定和批评。如果我的精神世界稍微孱弱一些,那么可能早在去年6月份就已经放弃。为此,我在这里想再次提醒各位读者几件事:
在我们的文化里,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常年缺乏对他人的肯定,人际关系中无论是单位还是家庭,又或者是朋友圈子,基本的氛围是否定。因为空气中充斥着这种消极和负面信息,所以如果你要去做任何事情,最好别出声,别让人知道,自己径直去做,就像秋婉那样。只要你出声,只要你让人知道,就一定会有许多人不请自来,对你和你的行动做出点评,而且点评一般都是以否定为主,会让人心情不好。
同样的,这里也常年缺乏对他人的鼓励。仿佛肯定他人就已经是个人的人生失败,鼓励他人就更是一种人生耻辱一般。在鼓励和打击之间,人们更倾向于后者,也许是因为这样可以让自己觉得更有力量吧。尤其是面对新鲜事,新举措的时候,人们的态度更是如此。根据我多年来的生活经验,人们鼓励趋同,反对标新立异,这是刻在大多数人骨子里的文化基因。
你总可以把你周围的高楼大厦想象成一条小村,当大家都在弯着腰整齐划一地种水稻时,你试图引种猕猴桃改善一下收成那就是大逆不道,没有什么人会拍拍你的肩膀说:你大胆地去做,能够蹚出一条新路的话,大家都会感谢你的。你得和大家一样种完水稻之后,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家,去自己家后院里悄悄侍弄你的猕猴桃树,而且最好把它藏在许许多多杂树之间。
最后一点,那就是在这座广袤无边包罗万有的村落里,所有真正想做并且做了点什么事情的人,他们大多倾向于去做但却不说。而大多数人乐于去说,他们所说的话和事情本身没有多大关系,不会涉及到具体的方式、步骤、技巧,只会是否定和批评。他们对于事情并不关心,他们关心的是可以通过否定和批评,以此维护自己的审美,维护自己的品位,维护自己的眼光,维护自己的形象。他们甚至会非常认真严肃地投入其中,做出许多精妙严谨的论证,但无一例无会小心翼翼地避免接触任何具体的事,小心翼翼地避免一切创造和创作。
因此,在这样的生活中每个人都背负着一项相同的使命---从喧闹的话语之外,去找寻那些沉默不语但是能做成事情的人。你得关闭耳朵,你得睁大眼睛。你得把目光中人群的中心移向边缘,你得去那些暗影里找寻,在那些丛生的杂树之间小心分辨,把做事情的人找出来,然后努力生活在这样一群人中间。我认为,这是充实和幸福人生的基础。
相信在秋婉之外,也有许多读者正在默默地学习使用AI 绘画,也在其中找到了乐趣。我很高兴在这个过程中,充当那个站在前方吸引炮火的人。我想,秋婉她们可以通过对我的观察,得出一个宝贵的结论:在这样一个社会里生活,遭受否定和批评固然很糟糕,但是人们还是可以凭借着简单而顽固的信念而前进。比如说和菜头这个人,当初就是为了得到几张免费的文章插图,舍不得花钱去购买图片库会员,竟然就那么自己画了一整年。
---
---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
较新的博文
较早的博文
主页
订阅:
博文评论 (Atom)
近期热门博文
重开博客
我打算重开博客。 最近应该有一批人和我有同样的想法,而他们在当年无一例外都开设过自己的独立博客,是很早之前就开始上网的中古网友。 他们的想法我很能理解,重开的契机是网友左耳朵耗子猝然离世。本来死亡是一个终结,但是大家发现左耳朵耗子多年来坚持深耕的博客还在,还记录了他这些...
重开博客的一些技术细节
我在公众号里说我“准备重开博客”,并没说我“已经重开博客”,但还是有很多人很敏锐地已经先期抵达。所以说,并非所有人都丧失了逐字逐句阅读长文的能力。 这个博客还是基于我最熟悉的WordPress 搭建,因为我对它最熟悉,当年在上面耗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不过和我三十多岁时写博客不同...
为什么会缺乏好中文
这将是我关于孙燕姿的第三篇文章,但我坚持认为有这个必要。 其实这一次“冷门歌手”孙燕姿的再次走红,除去她的文章,除去她文章所展示的精神境界和思考深度,主要原因我认为是她的文字带来了一种陌生感。包括我在内的很多人,已经许久没有在中文世界里读过这样的问题,如此清新,如此准确,如此澄澈...
又不是斗牛
今天写了一篇《 还是戴上口罩吧 》发表在公众号之后,来了好些个天龙八部。他们见到“口罩”两个字就开始大发雷霆,就像是我犯下了什么十恶不赦的罪行一样。 我能理解,在疫情三年期间口罩已经变成了某种意识形态符号。人们坚决支持和强烈反对戴口罩,和口罩本身无关,而是人们用这种方式表达自...
写在校庆日
今天是母校生日,但如果不是校友提醒我根本想不起这件事来。太遥远的事情了,今年是我入学30周年,想起这个数字都让人心惊肉跳。 在社会上漂流的岁月里,我也曾不止一次偶尔想过一个问题:如果可以重来一次,我应该怎样度过母校里的四年时光?我知道,这就是一种病态。人生永远只能踏上一...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