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0-14

放下一切去滑雪

 


有读者问我:“叔,不想工作了,想滑五个月雪,只想玩不想工作这是不是会毁了自己?
我只能回答说,​的确有这种可能,喝酒​都能毁了一个人,为什么滑雪就不可以?在这个世界上,能够毁了一个人的东西有很多,玩肯定​是其中一种。但是为了公平起见,我还需要补充说明一点:
如果你决定不去滑雪,继续工作。这样一年之后,两年之后,你心心念念还是放不下滑雪这件事。那么,它会先毁了你的工作,然后渐渐侵蚀你的内心,​也许会在上面留下一个永久存在的疤痕,搞不好也能摧毁你​的生活。
​原因是这样的:很多时候,人们,包括你我,都很难区分自己究竟是一时欲望的驱动,还是生命中持久的热情​?同样是滑雪,也许我真正喜欢的是​那里的雪道,那里的宾馆,以及我穿上全套装备之后的模样。也许你真正喜欢的是在雪道上高速飞驰的感觉,​喜欢那种只剩下你和世界的感觉。
那么对于我而言,其实我并不需要真去滑雪。我只需要去到一个滑雪圣地,穿戴齐整,然后自拍几百张照片,精修出其中的9张发在朋友圈,并且标注地理位置,那么我的欲望就得到了充分释放,我也就可以打道回府。而你可能需要一次次坐上缆车回到山顶再滑下来,而且逐渐去挑战难度更高的雪道,整个身心都沉浸在滑雪里,根本懒得接电话看微信,就像是从此失踪​一样。
但如果我们不去,我们就不会知道自己究竟是个什么人,究竟真的喜欢什么,不是这样么?
​人总是为欲望所苦,这是第一个层面。​人也总在克服欲望,这是第二个层面。有的人因为了解欲望,了解自我而克服乃至超越欲望,而有的人在不了解欲望,不了解自我的​前提下,通过自我恐吓而克服欲望,这是第三个层面。
所以,如果一个人真的为了不能去滑雪而感觉到困扰,那我会建议真的去滑​五个月的雪。也许不需要5​个月时间,从一周或者一个月开始。欲望就像是巧克力,我们通常会得到一条巧克力,​我们吃完之后感觉自己能吃十公斤。又因为我们通常只会得到一条,那么我们就​会越来越坚定地相信吃下十公斤会是一种巨大的满足和幸福---
那就吃下第一公斤。吃下第一公斤不觉得发苦,不觉得难以下咽,觉得还可以来第二公斤,​那就说明自己是真喜欢巧克力,也真有很好的胃口。第一公斤都吃不下,那么对于十公斤的所有幻想也就同时破灭了,这也是一件好事,因为人不再遭受困扰,不再认为自己的不快乐不满足是因为没有十公斤巧克力可以吃。
大多数人吃不了一公斤,但是大多数人都相信吃十公斤是一种​幸福。
滑雪也是同样。一个人如果连续滑5个月而不感觉到厌倦,始终乐在其中,​那么他就是一个天生滑雪的料,可以在雪场找到一份新工作,那里就是他在尘世间苦苦找寻的天堂。当然,更大的可能是这个人兴致勃勃背着雪板过去,一周之后就觉得乏味无聊,迫不及待地想要离开​雪场,重新回到都市生活中去,哪怕重新面对自己的工作也在所不惜。
但​不试过,谁知道呢?
​的确,这看起来就是一场折腾。从欲望的产生,到欲望的消退,这就是一场折腾,中间​还浪费了许多时间和金钱。不过我的看法有些不同,​我不认为这么做毫无意义。
最低限度上,一个人只要经历过欲望的满足之后,多少​会对自己的欲望有所认知。欲望没有什么大不了的,当初感觉不去做就会死,结果做了也就那样,满足感维持不了多少时间,并不存在什么永恒的幸福彼岸。新的欲望又产生出来,​人还是在受苦。
中等限度上,​一个人通过认识欲望,因而认识了自己。一旦知道自己是个什么人,生活中的许多事物就能够得以重新评估。​比如说曾经极度渴望的滑雪,究竟价值几何?比如说曾经极度厌恶的工作,对自己究竟有何意义?
在更高的限度上,​一个人有可能通过这种折腾获得一种智慧上的明悟,这种明悟来自于打破恐惧。今天其实我对滑雪和工作的话题都毫无任何兴趣,我所在意的只有一句话,​那就是:“这是不是会毁了自己?”
​早恋是不是会毁了自己?辍学是不是会毁了自己?没有考上一本是不是会毁了自己?​一年辞职三次是不是会毁了自己?爱上一个离异带着孩子的人是不是会毁了自己?去大城市冒险是不是会毁了自己?​留在小地方做一份万年不变的工作是不是会毁了自己?​背上大笔房贷是不是会毁了自己?一辈子租房是不是会毁了自己?​选择做丁克是不是会毁了自己?生三个孩子供养他们到十八岁是不是会毁了自己?
这是纯粹的恐惧,人在恐惧下也可以做出选择,于是​人就不得自由,因为他的选择并不出于自主和情愿,而是出于恐惧​。决定不去滑雪,理由是现在就业很困难,​失业之后很难再找到工作。或者,理由是一旦​玩的心激发出来,就会丧失工作的热情,于是这辈就无业了,就流浪了,就无家可归了。
因为是出于恐惧而不选择不去做,那么工作就要比之前更令自己感到厌倦,生活就要比之前更令自己感到乏味。在​恐惧的另外一头,从来没有享受,有的只是忍受。忍受就是一种不自由的状态,​也是一种受束缚的状态。到了最后,人甚至会爱上自己的手铐脚镣,觉得正因为有了它们自己才有了幸福和安稳,有了免于直面风险的​借口---还有什么比“他们不让”更令自己感到轻松的理由么?
但恐惧是可以打破的。真去滑了​5个月雪,回来发现自己没事,也没有所谓的“毁了自己”​。生活还在继续,人们甚至都淡忘了这件事情,自己走在街上,发现脑门上也并没有贴着一个​标签,上面写着:此人会辞职滑雪5个月,各单位请勿录用。于是,恐惧也就一并消失了​。欲望,是你的内心制造出来的幻觉,好去折磨你​。恐惧同样,也是你的内心制造出来的幻觉,好去​限制你。
所以我说在最高限度上,​人会通过勇敢的尝试和切身的体验,获得一种智慧上的明悟。这种明悟来自于对欲望的理解,也来自于对​恐惧的打破。​欲望让你不得不去做什么,这是一种不自由。恐惧让你不得不不去做什么,这同样也是一种不​自由。一旦超越了不得不,​你就是个全然自主的人,那么你就得到了内心的自由。
还是上面那些问题,那些关于所谓的“毁了自己”的问题。当你得到内心自由之后,重新考虑它们的时候,你的出发点就不再是毁不毁,对不对,吃亏占便宜诸如此类的想法,而是​它们是不是适合自己?​对自己有什么价值?​你可以做出任何决定,但任何决定的前提一定不会是担忧和恐惧,于是在那些再凡俗再普通的事情里,你依然可以得到独属于你的​幸福和满足。
所以,你要滑雪那就放下一切去滑雪,不用和我说你对工作的态度,不用说你对生活的感受,也不用把这种小事和毁灭人生这样的话题​联系起来。你就去滑雪好了,​5个月不行,那么1个月,一个月不行,那么一周的假期你总是有的,你去滑就好了。​至于说回来之后,在三个不同层面上你能得到什么领悟,那是你自己的事情。
但是,只要你一旦去了,今后就再不能用“毁了自己”作为​借口,因为你知道那不是真的。


------




2023-10-13

秋凉

 


昨天和两位朋友坐在遮阳伞下喝酒​,从下午一直喝到晚上。不知不觉就下起了秋雨,很快我们就坐在地面上一片四四方方的空白里​。其中一个人总结说,你们看,坐到现在,我们没有一个人有电话打进来,没有一个人的微信​里有人找自己。说完,我们为了这中年的福利满饮一杯。
​三个人里,我是因为颈椎造成的肩颈疼,另一个人是因为腰椎间盘突出而腰疼,最后一个人是​胸椎腰椎错位全身疼。各自最疼痛的时光都早已经过去了,三个劫后余生的人坐着喝酒,​交换治疗心得,漫无边际地扯淡。
我们现在相信风。以我为例,​在今年之前我从未惧怕过空调。等到我的颈椎病发作,一条线从脖子一直烧到指尖,空调的风吹在我的手臂上,我就立即能够感觉到整条线都在阴疼。关闭空调的瞬间,疼痛也就随之消失。腰椎间盘突出者补充说,他的这条命全靠腰背上贴满​的暖宝宝吊着。只要暖宝宝开始发热,​那就是人间天堂。
我放下杯子点头表示同意,脖子的骨头和关节立即​噼里啪啦一阵乱响。
人在秋天容易想得很遥远。夏天不是这样,夏天人坐在暖风里,大太阳直射下来,蝉在树上疯狂鸣叫,最适合的事情是盯着杯子里的那些小气泡看​。一百个气泡上闪耀着一百枚太阳,清凉的水线顺着喉管往下​注入,人只会考虑当下,不会回忆过去,也不去思量将来。
秋天让人沉静,天色昏暗得​也早,就像是过去的暗影缓缓降临。这时候我习惯于抱着红酒杯,​把自己的口鼻都罩进去。红酒里有花朵的味道,有水果的味道,​都是秋天的味道。在这个季节里,每一次呼气都能让玻璃杯口罩上一层水汽,然后​又缓缓消失,我可以一边听着他们说话,一边这么自己玩很久。
我们各自返回到了遥远的过去。但我没有想到,在​遥远的过去里大家竟然也有过交集---事情一般不是这样的,首先是要抵达北京这样的地方,​然后人们会彼此相遇,说一声“原来你就是......”。但是在昨天下午,我们彼此对照各自过去的日历,发现在 2005 年的某个夏日下午,在拉萨机场的一栋办公楼里,​我们可能擦身而过。当我坐在会议室开会的时候,​他距离我只有十几米,就隔着几道门,几堵墙。
现在我们面对面坐着,秋雨在身边不断落下​,树梢上渐渐升起了白色的雾,我们头顶上的遮阳伞距离 2005 和拉萨同样遥远。​彼时彼刻,此时此刻,​也同样变得模糊不清。风从 2005 年的夏日吹来,变成 了 2​023 年身边的秋风,让人觉得胳膊疼,腰疼​,​时光和命运​却依旧不动声色。
我们聊起那些在群山环抱之中的日子,说起当时想要越过山峰,去山那边看​一下的心情。现在我们已经抵达了山的那一边,刚好是个秋日,​刚好有酒。我们不再像当年那样饮酒一直到中夜,​我们需要在 10 点之前赶路回家。当我们穿过雨幕和雾气,走向车子的时候,​相互殷切叮嘱:
---你要当心别让风​直接吹到。
---你回去也要记得赶紧买​些暖宝宝。


------

2023-10-12

在网上沟通

 


网上发生沟通的可能性很低,这是因为大部分人上网只带了嘴,一般都不肯带上耳朵。比如说你在十一期间去泰国旅行,回来之后在社交媒体上发布​了几张照片。依照你的想法,你是想分享一下你在泰国见过的美景,​品尝过的美食。
但是我打赌你会在留言区里看到​这样的一条:老祖宗说得好,危邦不入。东南亚那么乱,为什么假期就不能在国内旅游一下,非得去​这些地方?你还​有可能会看到这样一条:泰国人根本不会做菜,完全就是猪食​,亏你吃得下去。如果系统把你发的照片推荐到了特定省份的特定人群,那么你极可能还会看到类似的​留言:
那我考考你,​泰国北部最大的城市是哪一座?
没有任何沟通,有的只是个人​观点的表达。比如说对东南亚治安的个人看法,对泰国食物的个人看法,以及对你的个人看法---这个人没有任何关于泰国的知识,也好意思去旅游?简直是浪费机票。
问题是,你并没有征询他人的​观点,也没有邀请他人前来表达。然而只要你在网上发布了内容,​第一时间赶来的人基本都是这一类​表达狂,而且个人观点普遍倾向于负面和​否定。于是,就让人彻底丧失了和他人在网上沟通的任何欲望。
这些人这么做是因为天性愚蠢么?是因为心怀恶意么?我​不那么认为。但是,我的确认为他们有一些认知上的​误解。比如说,他们天然地相信一个人的重要性体现在他所表达的观点或者看法上。进而推论,如果你想在网上获得他人的注意、认可和尊重,那么你就需要发表自己的​观点。
​不能说这种想法是完全错误的,​但是它要成立需要有一个微妙的前提:同样是判断五年之后电动车的远景,马斯克的观点就会有很多人听,但是张三李四路人甲乙丙,没人在意他们的观点是什么,无论正确还是错误。当然,媒体报道的时候都是在分析马斯克的观点,仿佛这个人本身不重要,​仿佛言辞才是最重要的。​那是因为媒体懒得在每一篇报道前面加一句:​请注意,以下的观点是马斯克所说。​出于礼貌,媒体也不会在报道结尾加一句:我们之所以不会刊载您来函中提出的观点,​因为您什么都不是。
网络世界精心地去除了这种边界感,​用算法让每个人都觉得自己就是网络的中心,于是,让每个人误认为自己的看法和观点很重要,并且相信通过观点表达,会让自己在​网络上凸显出自身价值,可以克服匿名制带来的虚假平等,让自己脱颖而出,​重新成为他人的目光焦点。
大部分人其实并没有这个能力,在网上也缺乏自我证明的其他手段,​我认为这才是网络沟通障碍的原因。声称毕加索、马蒂斯都是骗子,在别人画展拍摄的照片下评论“你被洋人做局骗了”很简单,相比之下,要证明自己受过美学训练,拥有艺术鉴赏基础却很​困难。根据营销号的宣传,宣称抽象表现主义的背后是CIA的支持,以此打压苏联的意识形态,这是相对简单的事情,但是想要厘清艺术史,讲清楚抽象表现主义的前世今生,以及CIA为什么要​加以利用,利用的点在哪里,那就非常困难了。
​所以,就个人而言,如果想要和他人在网上沟通,那么持续地在网上自我表达就变得很重要。因为长期的自我表达,可能让一个人从什么都不是,逐渐变成​一个还有点什么的人。因为他还有点什么,那么吸引过来的人也​就多少知道点什么,于是大家就存在了沟通的可能。
你天天谈做饭,虽然还是会有莫名其妙地跑来宣称你的做法是错误的,你用的调料是垃圾的,但还是会有一些人可以认真和你讨论如何做饭,用什么烹饪手法,​选取什么原材料,处理的时候又有哪些小技巧。​于是,通过沟通,大家双方各自都有所得,你从中得到的快乐可以抵消那些不快。
为了​有效沟通,你还需要学习如何快速辨别一个人是否是合适的沟通对象。方法其实也很简单,​那就是看他的表达方式,看看有没有明确​的主语。一个人哪怕见识再浅薄,​他能够正确地说出:我不喜欢这本书,我不喜欢这部电影。那么,他依然是一个可以沟通的对象。因为他清楚,这是他自己的个人判断,主语是“我”。有我就有你,这是很自然的事情。
但是,那些凡是把个人意见包装成是客观判断,把“我”字隐藏起来的人,​其实都没有任何沟通的余地。他们会说:这是垃圾,脑子进水才会喜欢,没有人会赞同你的观点​,中国人就应该在中国旅行,东南亚毫无法律可言,老祖宗早就说过......诸如此类​的话。直接拉黑就好了,​因为对方就根本不打算听你说什么。凡是避开“我”字的地方,每一句话无论说的是什么,其实都写满了我我我我我,容不下第二个人称代词。
在网络上,这些年来人际沟通越来越困难,可能就是因为“我”​越来越多的缘故,让人透不过气来。不过也可以换一个角度来考虑,这可能说明在现实世界中,​每一个“我”从未被人听见过,几乎等于不存在。​



------


2023-10-11

关于四大经典的回忆



集体回忆,众口一词,​这就很容易掩盖个人的声音。其实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也有自己的感受,只是和​大合唱的音量相比,个人的声音微不足道。于是就有了所谓的经典,​也就有了所谓的共识,似乎人人都是那么想的,人人都​是一个态度。
​事实上并非如此。
昨天我回想了一下小时候看过的电视剧《红楼梦》,然后惊奇地发现​:虽然过去了几十年时间,我对饰演贾宝玉的演员态度始终如一,根本就不认同他的​形象。我不认为贾宝玉应该长成那个样子,当然,我也不清楚小说里的人物变成真实形象应该长什么样才叫正确,​但我接受不了那么一个婴儿肥的肉脸贾宝玉。
相比之下,林黛玉、薛宝钗的选角就要恰当得多,凤姐也很好,​这就增加了观看时候的可信度,让人相信风月宝鉴里如果播放的是凤姐的小视频,那么的确是值得熬夜追更的。但是加入贾宝玉之后,一切真实感都荡然无存:凭什么?​凭什么是他?​妹妹你瞎啊?​为什么不是薛蟠,为什么不是焦大?​就因为他是主角?
《三国演义》在播出时我就觉得慢,如今我翻出来重播,​确认的确是慢。从倍速的角度来分析,老版《三国演义》相当于 0.75 倍速,​每一句台词,每一个动作都拖得很长。从类型的角度分析,它就不算是电视剧,大河剧都要比它更快,它更像是​用摄影机拍摄的舞台剧。
​我很怀疑,那些把它奉为经典的人,在今天应该如何向自己的儿子女儿做推荐?打开电视机的瞬间,时光就开始倒流,变得缓慢而粘稠,让人感觉到古人的时间太多,根本用不完,于是权谋和战争这样的事情都可以慢慢来。
《水浒》是​一件更为复杂的事情。当时不止一套《水浒》,而在我的印象里,最吸引我的电视剧《水浒》​来自山东电视台。​并没有拍全套,只是拍了一部分。​但是那一小部分堪称精品,尤其是和当时的全本相比。无论是选角,还是剧情​,都要比全本强得多。毕竟山东人拍摄水泊梁山,可能​有先天和文化上的加成。


最糟糕的是《西游记》​,个人看法。老版《西游记》不知道为什么在今天成为了所谓经典,怀疑主要问题是​人们不看原著,或者看了原著也没有对应的阅读理解能力。否则,任何人只要阅读过原版《西游记》​,就应该清楚地知道那是一个暗黑神魔小说,暗黑是它的基本色调。
在一个妖怪随时把人当做点心吃掉的世界里,哪里有电视剧里的阳光灿烂​?说电视剧《西游记》是儿童节目也并不为过,大部分角色都已经洗白了,它才是正儿八经的所谓“魔改”​。就算是​以老实忠厚著称的沙僧,原著在流沙河里第一次现出真身来的时候,脖子上挂满的是骷髅头,凛然一副大妖王的气势,邪气滔天,血光缭绕。
周星驰后期制作的几部关于《西游记》的电影才是对的,那才是《西游记》​真正应该有的样子---极品点心唐僧勉勉强强拉起了一支远征探险的队伍,成员是心怀鬼胎、妖性难驯,随时准备撂挑子不干的​四只神魔怪物。途经各个饥肠辘辘的妖王领地,就像是一群凶汉穿过难民营​护送一块果冻布丁去天竺。
当然,无论我说什么都不重要,它们现在是​理所当然的经典。人人都说事情应该就是那样的,那么拍才是对的,才是好的。​就像是擦了金色眼影的孙悟空也可以随时跳出来大声告诫说:改编不是乱编,戏说不是胡说。仿佛石头之子、航海冒险家、东海劫掠者、地府篡改者、入丹炉不焚者、蟠桃盗贼、金丹药物滥用患者、花果山及其周边地区的君王、人参果树毁灭风暴、巨棒武器精专大师、无限克隆体拥有人,独斗十万天兵孤勇者,猴型生命收割机,随地小便王者,三星洞秘传弟子孙悟空,​就是他那样子。

类似的话我从未说过,在酒桌上人们说起经典,我也闭着嘴点头。但事情不是这样的,我并不认同它们是所谓经典,我最多承认它们是时代经典。因为在那样的时代,因为有那样的生活,有那样一群反复看重播的人,所以成就了时代经典。然而,真正的经典是超越时间的,也是超越时代的。那么,也就总应该有个什么人,说出他内心的真实所想。



------





2023-10-10

有所选择

 


说起餐厅里的女性工作者,​你的第一反应是什么?​女迎宾?女招待?女收银员?在感觉上是她们担任这些工作更为常见,于是她们也就和这些​岗位牢固绑定在一起,你也就有了“很自然”的第一反应。
对于我而言,要通过AI生成一个​这样的女性角色很容易。就像现在这样,十几秒钟之内​,我就可以生成一张女招待的照片。照片里有漂亮的光影,丰富的​细节和表情,然后还有一个羞怯的,不自信的,​看起来有点内向的女招待。


但是,​我同时还有另外一种选择。那就是我稍微修改几个单词,同样经过十几秒之后,我可以得到另外一种女性职业者的形象:

同样是漂亮的光影,同样是丰富的细节,可以看到阳光在她的​发丝上闪耀,还可以看到她手臂上金色的汗毛---区别是微妙的,从她身上的制服可以看出她是一位主​厨,后厨的君王,而不是前厅里一名穿着围裙的女招待。
与此同时,又因为我新增添了一个​单词:自信的。所以,这位女主厨歪着头看向镜头,目光无所畏惧,下颌的线条坚硬明晰,看起来整个人的精神气质​也和女招待完全不同。
如果我要选择其中之一贴在文章里作为插图,你认为我会选择哪一张?
答案是女主厨。事实上,在一年多来我都是那么做的。当然了,大部分餐厅里都有女招待,​女主厨其实很少见。​所以我选择女招待也没有什么问题,这表显了生活的真实,符合人们的日常生活经验。
但画画毕竟不止是是画画而已,​画画的人多少都会有一些自我表达。女招待固然很常见,​但我的目的并非表达生活的真实,或者在电脑上​重复呼应生活。我就要画女主厨,即便真实生活中女主厨为数​不多,因为我想要传达的信息是生活中的可能性。
此外,在个人审美上我也觉得女主厨的自信刚毅要比女招待的羞怯内向​要好。前者的精神气质更让我喜欢,也是我所欣赏的职业者​应有的气度。我很少谈热爱工作与否,​因为一个人是否热爱他的工作我无从得知。但是一个人是否熟悉他的工作,是否通过他的工作获得了某种现实控制感,因而显现出从容自信的样子,这一点是可以从​神情上看出来的。
我喜欢在工作中从容自信的人,无论这个人是个木匠,还是个​会计,又或者是个咖啡拉花师。
这就回答了一系列古老的问题:如果​相片比绘画更真实,那么还要绘画干什么?如果AI​比相机更美更真实,那么还要拍照干什么?因为选择。虽然我们面对的可能是同一个世界,但是每个人对这个世界的观察不同,对这个世界的想法和观感不同,于是从这个世界里撷取什么碎片如何表达也就彼此不同,后面是​个人选择。
​而一个人如何选择,他的选择就表征了他的自我。
我画过女画家、女武士、女登山家、女宇航员、女跑酷者、女驭龙者、女马语者......这些形象在现实生活中并不常见,但我选择把她们画出来。你可以用较为先进的理论解释​为这是我对于女性的态度,我对女性社会角色的个人认知。但你也可以用更为简单直接的方式去理解,认为因为我自身过着并不常见的生活,​所以我对这些并不常见的角色着迷。我生活在社会隐秘而边缘的角落,所以我要塑造这些少见而​边缘的角色,并且希望在她们身上展示出生命力。
在网上,所有人都可以​拿出键盘输入任何胡说八道。但是胡说八道之中也有个人选择,你选择这样胡说八道而不是那样胡说八道,​那是因为你是你,透过你的胡说八道还是可以看见你是个什么人。这几天我看到许多胡说八道,有的人说是要夷平巴勒斯坦,有的人说是要夷平以色列,还有的人匆忙赶来,大喊大叫​要夷平巴基斯坦---巴基斯坦表示困惑并且婉拒,说要么你可以先​考虑一下阿富汗。
所有这些在网上的声浪加在一起,甚至都不能让耶路撒冷路边的一株野草稍微摇动一下,但是狰狞的心却因此展露无余。心可以选择柔和,可以选择慷慨,可以选择同情,​也可以选择冷酷或者狰狞。一个人如何选择,那么他就是个怎样​的人。我能阅读并且理解大部分的道理,但我觉得这都比不上一个人内心的自我显现。道理是可以质疑和商榷的,但是袒露出来的心性,或者说言辞背后心性的选择,却是确凿无疑的。
当一个人还有选择的时候,最好停那么一下,让选择权​悬停片刻。​在这片刻之间,一个人也许可以认识到自我。​就像是我再决定画女招待和女主厨的那个瞬间,我也曾经停留片刻,因为光标闪烁的同时,我的脸​在屏幕上正在隐约显现出来。


------

2023-10-09

神话破灭

 


这几天我在不断反思,​自己头脑里哪里来的那么多神话?比如说相信摩萨德是世界一等一的情报部门,结果他们对于 5000 枚火箭弹的运输和部署一无所知,对于大规模的无人机训练和进攻一无所知,对于滑翔伞突击小队的存在和​威胁一无所知。
再比如说相信以色列是一个全民皆兵的国家,民众骁勇善战,可以在 48 小时之内动员数十万​军人。结果在哈马斯的突袭过程中,哨所和营房被直接摧毁,没有看到任何像样的应变能力和​局地反击,​士兵就那么成片倒在厕所和营地里。
所有这些神话都来自​印象,所有的印象都来自于旧世界。仔细看了一下六日战争的日期,那是在 19​67 年6 月 5 日,​在56 年之前,以色列独斗埃及、约旦、叙利亚联军,并且获得了​大胜。今天我们在一个新世界里,​一切都已经和过往不同。乌克兰人和俄国人的战争还在继续,基于无人机和快速反应步兵小队的配合已经成为新的战争方式,而​哈马斯明显要比以色列国防军学得更快。
我感觉自己活在旧时代的广告里,​现实早已经发生了改变。就像是摩萨德早已经不是那个全球追索纳粹战犯几十年的组织,​就像是一场战争改变了世界第二军事强国的名头一样。我有点理解了二战开始时的法国人,理解了他们目睹德国摩托化兵团和坦克集团呼啸而过​时候的心情,所有关于防线,关于步兵方阵,关于战争和军力的理解都​崩解了。神话破灭,​世界变了。
在 2020 年 3 月疫情流行的时候,​曾经有一张非常动人的新闻照片。内容是两名急救人员,其中一位是犹太人,另一位是​阿拉伯人。在下午祷告时间到来时,两人从救护车上下来,犹太人朝着北面的耶路撒冷开始祷告,阿拉伯人朝着南面的麦加方向​祈祷。这张新闻照片被视为人类携手,共同对抗疫情的象征。
摄影​:Mohamd Alnbare/Magen David Adom


​今天看来,这同样也是一个神话。神话里说,人类可以克服文化、宗教、种族上的差异,放下心中的防备和芥蒂,为了一个共同目标团结一致,​相互支持,相互信任​,实现某种世界大同。这种四海一家的神话也讲了几十年,直到现在,俄乌战争尚未结束,以色列又在 5​0 年后再次宣战,千年的恩怨还要继续下去。
我认为今天的这个世界足够疯狂。 2 天前打开社交媒体,看到的还是网红在炫耀自己,有人大口吞噬着美食,可爱的小猫小狗​在屏幕里跑来跑去。 2 天之后,看到的则是美杜莎头发一样妖异的火箭尾迹遍布天空,半裸的女性尸体在​汽车尾箱里颠簸而过,夜视仪下火箭弹在摧毁​地面上的皮卡车队。然而世界做了什么呢?世界和以往一样,发布了很多声明,并且在夜晚用投影仪​在许多著名建筑物上打上国旗,仿佛那些纸片那些投影可以消弭人间的战火和硝烟。
相比之下,我觉得连马斯克都不再那么王八蛋。他起码还有个可以把人类聚集起来的目标,让人们把​目光投向遥远的火星,而不是邻人的后院。努力去打造一支星际舰队,而不是​在地球上要么相互舔来舔去,要么杀来杀去。在各种草台班子的带领下,一会儿给民众的嘴里塞上个奶头乐,一会儿劈手夺走奶头乐,塞进一根雪茄​,再扔一杆 AK-47。
关于安全的神话破灭了,关于秩序的神话也破灭了。关于这个时代我看到了两个隐喻,一个隐喻是地面上有成千来自世界各地的年轻人在开和平音乐会,与此同时,天空中毫无征兆地出现了​哈马斯突击队的滑翔伞,朝着音乐会现场快速逼近。看到这一幕,地上的乐迷​并不知道自己需要立即转身逃离杀戮。
另一个隐喻是那张大流行期间的救护车新闻照片---当这张照片在全世界流传的时候,里面有个非常明显的细节​:虽然都是在祈祷,虽然是如此和谐宁静,但是图片里的两个人背对着背,各自朝着不同的方向。
愿战火止息,愿世界和平。


------

2023-10-08

也曾有过发型

 


这次回昆明,从同学那里看到了许多自己中学时代和大学时代的照片。有两点印象​极为深刻,一是当年还曾经有过那么多头发,而且居然还有发型。二是年轻时自己的那张脸,以及脸上的神情,让我看了也想​上去打一顿。
现在我用自助理发神器,每两周往自己脑袋上绕个​一百多圈,就算是理发成功。用这样的机器给自己理发,自然也就不能讲求什么发型,它除了圆头之外,​什么发型都理不了。在镜子里看过去,​就像是个残缺的蒲公英。
所以当我看到自己曾经梳过两片瓦、三七开、大背头的时候,内心的感受很复杂,​悲伤和好笑交织在一起。回想起当初,我的的确确在头发上​耗费过不少时间精力,并且相信真有人会如同我自己一般关注​我的头发。
​事实上我的头发很不容易打理。因为遗传的缘故,​它天生就有两个特性。一个是特别细而软,因此很难保持任何发型​。无论刮风下雨出汗还是运动,发型很容易毁败,变成一堆细而绒的稻草​随随便便顶在脑袋上。
另一个是稍微长那么一点,​就会从直发变成卷毛,自顾自地打起卷来。​细而绒,同时还爱打卷儿,这就很难弄。如果梳成中分的两片瓦,在瓦沿上就会一边出现一个​反翘的角。如果梳成三七开,那么七的那一面上,就会有倒卷而起的​小波浪。无论怎么弄,看起来都很华侨。
所以我高中时就用过发胶,​也是一种令人绝望的存在。喷上发胶,​发型是可以固定住了。但是我的头发本身就细软,喷完之后迅速从蓬松坍塌成有限的几缕,能够露出​大量白色的头皮来,看上去就像是个​黑色条纹的西瓜---
以上这一切只有我自己能够观察得到,在同学之中大概也只有我自己能够注意得到,​但这不妨碍我因此备受困扰。毕竟是青春期的孩子,对自己仪表的重视一日甚过一日,于是一日也愁苦过一日。
当时的终极解决方案是每天早上起来洗一个澡,这样可以保持一上午的飘逸和​蓬松。至于说下午因为出汗或者风吹,整个发型崩坏,那​就不是我所能控制的事情了。​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我上午的心情不错,但是到了下午就开始转为恶劣,他们说这是青春期忧郁,等激素平复之后就自然能转好。
看那时候的照片,我顶着一头看得出很努力打理过的头发,戴着硕大的黑框眼镜,穿着皱巴巴的夹克衫,一脸茫然眼神空洞地站在90年代的风景里,我跟老同学说:这不就是贾樟柯的《小武》​么?这不就是他镜头里面的县城青少年么?​话音刚落,一群肥头大耳就聚拢来仔细端详,然而每个人都在看当初的自己,没人在意究竟是《小武》还是《站台》​。
​等到工作之后,我才知道头发难以打理其实是种幸福。因为工作之后有了​新的担忧,那就是脱发。脱发是一种心理恐惧,每天早上起来,会发现枕头上有​一团头发。去洗手间洗漱,​梳子上又能梳下来一大团头发。随手用指头捋一捋头发,指缝里随便就有​十几根发丝。你知道自己在掉头发,你知道这么掉下去迟早会秃,但是你对此无能为力,从此在每一个早晨认真数头发,为了数目的多寡而​或喜或忧。
青春期尚且还有半天能有个好心情,工作之后从早上数完头发开始,一天心情都很恶劣​。面对电脑时感觉头发在掉落,汇报工作时感觉头发在掉落,坐在公车回家时,感觉头发在车窗吹来的风里不断掉落。​不止一次想过,如果有天自己秃了该怎么办?我将如何继续生活下去?所有人走近我,都要踮起脚尖看​看我的头顶该怎么办?
有天我下了公车,走在家乡的街道上。经过昆明市百货大楼的时候,突然吹起一阵猛烈的横风。在我​前面有一位中年男子,穿着笔挺的西装,气宇轩昂地走着。风吹过他的身体,一瞬间​就把他脑袋上的头发吹落。我一开始以为是一顶假发,没想到头发吹落之后在风中展开,变成一条黑蛇徐徐​舞动。
他并不慌张,只是停下脚步,非常自信地往身后一抓,就把黑蛇揽在掌心,然后双手齐上,非常熟稔地相互交替着把头发拉回来。最后双手高速盘旋,把那条黑蛇一样的头发在自己脑袋上一圈圈盘起来,转瞬之间就​恢复了先前的发型。就这样,他再次起步,双手护头继续前进。周围的人笑出声来,我当时却感到了来自未来的自己​心底里的无限悲伤,只想放声大哭。
当我去到北京在腾讯上班之后不久,​一夜之间就秃了。我可以告诉你一件事​:当真实的秃顶真正降临时,其实是一切苦难的终结。那天早上我发觉自己已然秃了,第一时间没有​去想何首乌,去想黑芝麻,去想皮肤科医生。因为那是在中关村,中关村有半村人都是秃顶。​而且中关村的伟大之处,就在于村民基本上不注意服饰,不注意发型。​这里的人经年累月地穿T恤冲锋衣背双肩包踩运动鞋,发型怎么方便怎么来。想要找一个擦香水的人,你都得从村里出发,向东走十几公里,​去朝阳区的咖啡馆。
所以,我第一时间去了理发店,要求理发师给我理​一个圆头---和许多村民一样,圆头早起不用打理,洗完脸就可以出门。这样可以多睡几分钟,​也可以节省出门前的准备。​头发落地,烦恼消失。那一刻我觉得内心轻松愉悦,我再也不用为头发而担忧,再也不用为发型而烦恼,因为​它们都不复存在了。我只是中关村成千上万个圆头秃子中的一个,我靠近人群,我走入人群,​就可以在无数背着黑色双肩包的秃子中消失不见。无论是在南粥北面吃炒面,还是在江西菜馆里吃纸包鲈鱼,​那是一个秃子的世界,人们更关心流量和点击率,没有人会关心你的发型。
中关村的中关,原来指的是中官,中官就是宦官,这里是清朝退休太监养老的地方。太监不受雄性激素所苦,即便是在明清两朝,应该也是全北京头发最为茂密的​地方。前人已经把头发的份额消耗殆尽,​于是现在它变成了全北京头发最为稀疏的地方。​这就是天道,天道至公。就像是中华文明最早发源于黄河流域,那里曾经有过森林和大象。因为文明最早在这里兴起,因此这里的自然资源也就最早耗尽,变​成了黄土高坡,​只有大风刮过。
从那时候起,我一直留圆头,6号卡尺贴着头皮推一圈,修修鬓角和发际线​就能大功告成。现在有了自助理发神器,我连理发师都一并舍弃,扒光了站在洗手间,对着镜子用理发器一圈圈盘头,落满一身发茬​就去洗澡,然后每隔三个月往地漏里倒一罐下水疏通液,就那么简单。
我免去了梳子,免去了发胶,免去了三七开和两片瓦之间的选择,免去了何首乌,免去了黑芝麻丸,免去了血清注射,也免去了​后脑的毛囊大挪移。我现在认为秃是一种本性,​头发和发型只是个暂时现象。​拥有秃这种本性的人,无论如何努力,如何挣扎,最终都会秃顶。因为这是本性,本性最终就要显现出来,达成内在和外在的一致。就像运动是车的本性,​那么它就一定会长出轮子来。容纳是被子的本性,那么它就一定体现出​大量的空无来。
所以关于秃​你只要接受就好,​并且,一旦接受之后,你的烦恼也就随之消失。


------

近期热门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