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0-26

翻译练习:《隐藏的潜能》

 



2023年10月24日,沃顿商学院最年轻的终身教授​亚当·格兰特,出版了他的新书《隐藏的潜能---获得更大成就的科学》(Hidden Potential: The Science of Achieving Greater Things)。

这里,我利用deepl、GPT3.5以及google,加上我个人的努力,把这本新书的序言翻译为中文。为什么要翻译,我的想法是什么,晚些时候我会再次发布一遍文章加以​解释。序言本身故事性很强,​你不妨先看一下。

序言《从混凝土中生长出来的玫瑰》
你听说过玫瑰
从混凝土的缝隙中生长出来吗?
它证明自然法则是错误的,
它学会了没有脚但是能走路,
它看起来很好笑,但它保持着梦想,
它学会了呼吸新鲜空气。
---《从混凝土中生长出来的玫瑰》图帕克·沙库尔
那是在1991年,一个寒冷的春日的周末,一些全美国最聪明的年轻人聚集在底特律郊外的一家旅馆里。当他们走向自己指定的座位时,大厅里的谈话声嗡嗡作响。钟声响起,大厅寂然无声,只有秒针在咔嚓,咔擦,咔擦。此时,所有人的视线都锁定在一排排黑白相间的方块上---这是全美初中国际象棋锦标赛。
在当时那几年,这场锦标赛一直是由私立中学和精英学校所把持。这些学校拥有足够的资源,可以让国际象棋成为学校课程。本届锦标赛的卫冕冠军就是纽约市的一所精英预科学校,道尔顿学院,它曾经连续三次夺取全国冠军。
道尔顿学院建了一所国际象棋奥林匹克训练中心。每个幼儿园的孩子都学了一个学期的国际象棋,每个一年级的孩子都学了整整一年。最有天赋的学生有资格在课前和课后接受全国最好的国际象棋老师的指导。道尔顿皇冠上的明珠是神童乔希·韦茨金,他的人生故事在两年后成为热门电影《寻找鲍比·菲舍尔》的蓝本。尽管乔希和另一位明星队员这一年没有参加比赛,但道尔顿拥有一支强大的象棋队。
没有人认为怒火战车队(Raging Rooks,Rook在国际象棋里是棋子,又叫城堡,可以在横纵两个方向无限移动,所以根据中国象棋的习惯,一般翻译为“车”)算得上是竞争者。当他们紧张地走进酒店时,成员引人注目。孩子们与他们富有的白人对手几乎没有共同之处:怒火战车队的成员是一群贫穷的有色人种学生---六个黑人男孩,一个拉丁美洲孩子,一个亚裔美国孩子。他们居住的社区被毒品、暴力和犯罪所蹂躏。他们中的大多数在单亲家庭中长大,由母亲、阿姨或祖母抚养长大,她们的年收入都不够交道尔顿学院的学费。
怒火战车队的孩子都是八年级和九年级的学生,来自JHS 43,一所纽约市哈林区的公立中学。和来自道尔顿学院的对手不同,他们没有经过十年的训练或多年的比赛,其中一些人在六年级时才学会这个游戏。队长卡索恩·哈利在12岁时偶然学会了国际象棋,并在一个公园里和一个毒贩子一起练习。
在全国锦标赛上,每支队伍只取最好成绩,去掉低分。像道尔顿这样人才济济的队伍最多可以去掉6名队员的得分。但怒火战车队几乎没法凑齐足够的队员去参加比赛。每一个人的每一分都算数---他们没有退路。要想获胜,每一名队员都必须表现出他自己的巅峰状态。
怒火战车队一开始时表现很抢眼。早些时候,他们最弱的队员击败了一个积分比他高几百分的对手。队伍中的其他成员备受鼓舞,纷纷击败了他们经验更为丰富的对手。一共有63支队伍参赛,到了半决赛时,怒火战车队排名第三。
尽管孩子们缺乏比赛经验,但他们有一个秘密武器---他们的教练是一位年轻的国际象棋大师,名叫莫里斯·阿什利。莫里斯是一名20多岁的牙买加移民,当时,他致力于打破深色皮肤的孩子不那么聪明的刻板印象。他从个人经验出发,认为虽然天赋分布均匀,但机会却不均等。他能在别人忽略的地方看到潜力,他想要在混凝土里种出玫瑰。
但在倒数第二轮比赛中,莫里斯眼看着他的队伍开始下滑。在获得领先之后,队长卡索恩犯了个错误,差一点就没能打成平局。另一名队员正处于胜利前夜时,对手伏杀了他的皇后,并且击败了他。他泪流满面,逃出了房间。还有一场比赛开局太糟糕了,以至于莫里斯扭头走出了比赛大厅。太痛苦了,看不下去。在这轮比赛结束时,怒火战车从第三名下降到了第五名。
莫里斯提醒队员,他们只能控制自己所做的决定,而不能控制自己想要的结果。为了冠军,怒火战车队必须赢得他们的最后四场比赛,并祈祷最强的队输掉他们的比赛。但不管发生了什么,他们现在已经是全国最好的了。他们不需要赢得比赛来赢得人们的心。他们已经超越了所有的期望。
国际象棋被誉为天才的游戏。顶尖的年轻选手往往都是天才儿童,脑力超群,能记住顺序、快速分析情景,并能把棋路一直推演出许多步出去。如果你想组建一支冠军国际象棋队,最好的办法就是像道尔顿学院那样:招募一批神童,让他们从小接受高强度的训练。
莫里斯的做法正好相反:他从辅导一群中学生开始,这些孩子只是碰巧对国际象棋很感兴趣,也愿意学习。这些孩子中,有一个是班上的恶霸。他们大多是B级学生,他们选入象棋队不是因为他们拥有任何特殊的象棋天赋。莫里斯回忆道:“我们的团队里没有任何明星。”
然而,当最后一轮比赛开始时,怒火战车队还是设法保持了自己的排位。两名队员将死了对手获得完胜,而队长卡索恩在与一个等级更高的对手对战中仍然顽强地坚持着。尽管他有可能爆冷取胜,但怒火战车队知道这可能还不够。他们在那一轮的第一场比赛以平局告终。
几分钟后,莫里斯听到走廊尽头传来喊声,叫着他的名字:“阿什利先生,阿什利先生!”在最后阶段的激烈战斗中,队长卡索恩不可思议地击败了道尔顿学院的顶尖选手。这让所有人大为震惊---领先的队伍犯了错误,为怒火战车队争取并列第一名的机会开辟了道路。选手们欢呼雀跃地击掌、拥抱并庆祝。“我们赢了!我们赢了!”
在短短两年的时间里,这些来自纽约哈林区的穷孩子从国际象棋新手成长为全国冠军。但最令人惊讶的不是曾经的败犬获胜,而是他们获胜的原因---他们所努力发展出来的技能最终将为他们赢得比国际象棋冠军头衔更多的东西。
每个人都有隐藏的潜能,这本书是关于我们如何解锁潜能的介绍。人们普遍认为伟大是天生的,而不是创造出来的。这使我们在学校里庆祝有天赋的学生,在体育运动中庆祝有天赋的运动员,在音乐中庆祝天才儿童---但你不一定要成为神童才能成就伟业。我的目标是阐明我们所有这些普通人如何才能取得更大的成就。
作为一名组织管理学心理学家,我职业生涯的大部分时间都在研究推动人们进步的力量。我从中所学到的知识,可能会挑战你对个人潜能的一些基本假设。
在一项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研究中,心理学家着手调查音乐家、艺术家、科学家和运动员的非凡才能的根源。他们对120位古根海姆获奖雕塑家、国际知名音乐会钢琴家、获奖数学家、开创性的神经学研究者、奥林匹克游泳运动员和世界级网球运动员以及他们的父母、老师和教练进行了广泛的采访。他们惊讶地发现,这些高成就者中只有极少数曾是神童。
在雕塑家中,甚至没有一个被小学美术老师认定为有特殊能力。一些钢琴家在九岁之前就赢得了大型比赛,但其他人只有在与他们的兄弟姐妹或邻居相比时才显得有天赋。虽然这些数学家和神经学家在小学和中学的成绩一般都很好,但他们在班上的其他强手中并不突出。几乎没有一个游泳运动员在早期就创造了纪录;大多数人在当地比赛中获胜,但没有获得地区或全国冠军。而且大多数网球选手在第一场比赛的前几轮就输了,花了好几年的时间才成为当地的顶尖选手。如果他们被他们的教练挑选出来,那不是因为他们有非凡的才能,而是因为他们有非凡的动机。这种动机并不是天生的,它往往始于一个让学习变得有趣的教练或老师。“世界上只要是任何一个人能学会的东西,那么几乎所有的人都能学会,”项目的首席心理学家总结说,“只要提供适当的....学习的条件。”
最近的证据强调了学习条件的重要性。一个学生要想掌握数学、科学或外语中的一个新概念,通常需要七到八次练习。这一数字背后是数千名学生,从小学生一直到大学生都是如此。
当然,也有一些学生在较少的练习之后就表现得很出色。但他们并不是学得更快,他们进步的速度与同龄人相同。让他们与众不同的是:他们带着更多的基础知识参加了第一次练习。一些学生因为之前已经掌握了相关的知识而得到了提升。还有一些孩子的父母很早就开始教他们,或者是这些孩子自己先开始自学。看似天赋上的差异,往往是机会和动机上的差异。
当我们评估潜力时,我们往往会发生问题焦点错误,即过分关注起点---那些立即可见的能力。在一个痴迷于天赋的世界中,我们假设那些立即脱颖而出的人是最有潜力的人。然而,高绩效者在最初的能力上存在巨大差异。如果我们仅仅根据他们在第一天能做什么来评判一个人,他们的潜力将会一直被隐藏起来。
你不知道人们从哪里开始,又会在哪里着陆。有了正确的学习机会和动机,任何人都可以建立技能,以实现更大的成就。潜力不是你从哪里开始的问题,而是你走了多远。我们需要少关注起点,多关注走过的距离。


(原书配图:国际象棋中,等级最低的棋子是兵,但是根据规则,小兵如果能抵达对方棋盘底线,就可以升级为棋盘上子力最为强大的皇后。上图英文为:你从哪里出发不重要,下图英文为:你能走多远才重要)

每出现一个莫扎特式的神童引起轰动,同时就有多个巴赫在慢慢上升,慢慢绽放。他们并不是天生就有看不见的超能力,他们的大部分天赋都是自己培养、自行发展的。取得重大进展的人很少是自然界里天生的怪物,他们通常是后天培养出来的怪物。
忽视养育的影响具有严重的后果。它导致我们低估了可能取得的进展和可以学习的各种才能。结果是,我们局限了自己和自己周围的人。我们固守着狭小的舒适区,错失了更广阔的可能性。我们没有看到他人的潜力,关闭了机会之门,我们剥夺了世界上更伟大的事物的出现。
这本书不是关于野心的。它关乎的是渴望。正如哲学家阿格尼丝·卡拉德所强调的,野心是你想要达到的结果,而渴望则是你希望成为的人。问题不在于你挣多少钱,得到多少【漂亮】的头衔,或者积累多少奖项。这些身份象征物都并不能真正代表进步。重要的不是你工作多努力,而是你成长了多少。而成长需要的不仅仅是一种心态,它始于一系列我们通常忽视了的技能---
正确的事
在20世纪80年代末,大约在同一时间,当怒火战车正在哈利区学习国际象棋时,田纳西州发起了一项大胆的实验。在79所学校(其中许多是低收入学校)中,他们随机将11000多名学生分配到从幼儿园到三年级的不同班级。最初的目标是测试小班教学是否更有利于学习。但是一位名叫拉杰·切蒂的经济学家意识到,由于学生和老师都是随机分配到教室的,他可以回过头来分析教室的其他特征是否会产生影响。
切蒂是世界上最有影响力的经济学家之一。他是麦克阿瑟天才奖的得主。他的研究表明,优秀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样依赖于我们的天赋。
田纳西州的实验包含了一个惊人的结果。切蒂仅通过观察幼儿园班级的老师就能预测学生成年后的成功。到25岁时,那些当初碰巧有更有经验的幼儿园老师的学生,此时要比同龄人赚的钱要多得多。
切蒂和他的同事计算出,从一个没有经验的幼儿园老师换成一个有经验的老师,每个学生在20多岁时的年收入会增加1000多美元。对于一个20人的班级来说,一名高于平均水平的幼儿园教师可能会带来320,000美元的额外终身收入。
幼儿园在很多方面都很重要,但我从来没有想到老师会在20年后的学生工资上留下如此明显的印记。大多数成年人甚至不记得自己五岁的时候。为什么幼儿园老师最后会留下这么长的阴影?
直观的答案是:好的教师帮助学生发展认知技能。早期教育为理解数字和单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不出预料的是,在幼儿园结束时,有更有经验老师的学生在数学和阅读测试中得分更高。但在接下来的几年里,他们的同龄人将会迎头赶上。
为了弄清楚学生从幼儿园到成年都带着什么,切蒂的团队转向了另一种可能的解释。在四年级和八年级,他们的老师对学生的一些其他品质进行了评价。下面是一个示例:
  • 主动性:他们是否经常主动提出问题,主动回答问题,从书本中寻找信息,并参与老师的课外学习?
  • 社会性:他们与同龄人的相处和协作情况如何?
  • 纪律性:他们是否有效地集中注意力,并抵制扰乱课堂秩序的冲动?
  • 意志力:他们如何始终如一地接受挑战性的问题,做比分配的工作更多的工作,并在面对障碍时坚持下去?

当学生是由更有经验的幼儿园老师教的时候,他们的四年级老师在这四个属性上给他们的评价更高。他们的八年级老师也是。主动性、社会性、纪律性和意志力比早期的数学和阅读技能在学生身上持续的时间更长,最终被证明更强大。当切蒂和他的同事们根据四年级的分数预测成年后的收入时,这些行为的评分是标准化考试中数学和阅读成绩的2.4倍。
想想这有多令人惊讶。如果你想预测四年级学生的收入潜力,你应该更关注他们的老师对他们行为模式的主观看法,而不是他们客观的数学和语言成绩。虽然很多人认为这些行为是天生的,但它们是在幼儿园里被教导的。不管学生们从哪里开始,学习这些行为会让他们在几十年后取得成功。
品格之力
当亚里士多德写到像自律和社会性这样的品质时,他称之为品格的美德。他把品格描述为人们通过纯粹的意志力获得和制定的一系列原则。我以前也是这样看待品格的---我认为这是一个对于明确的道德准则的承诺问题。但我的工作是检验和提炼哲学家们热衷辩论的各种观点。在过去的二十年里,我收集到的证据促使我重新思考这个观点。我现在不再把品格看作是一种意志力,而更多地把它看作是一套技能。
品格不仅仅是拥有原则。它是一种学会按照原则生活的能力。品格技能使得一个长期拖延者能够在一个对他们非常重要的人面前按时完成任务,使得一个害羞的内向者能够勇敢地对抗不公正,使得一个班级恶霸能够在重要比赛前避免与队友打架。这些是伟大的幼儿园教师培养的技能,也是伟大的教练培育的。
当莫里斯·阿什利组建他的国际象棋队参加全国锦标赛时,一个名叫弗朗西斯·伊德汉的学生并不是最好的八名棋手之一。莫里斯还是选择了他,因为他的品格技能。““另一个孩子是一个优秀的棋手,”弗朗西斯告诉我,“但他没有培养出莫里斯认为重要的情绪自我调节能力。”
当怒火战车队在全国锦标赛倒数第二轮落后时,莫里斯·阿什利没有拿出一本秘密战术书。他根本不跟他们谈战略。“我提醒他们要遵守纪律,”他说----这是他们在一起练习了两年的技能。
他们的品格技巧引起了传奇国际象棋教练布鲁斯·潘多菲尼的注意,他曾指导多名学生参加过全国和世界锦标赛。在观看了“怒火战车”走向胜利后,潘多菲尼惊叹说:
“没有什么能让他们感到困惑。大多数在压力下的孩子会开始有些匆忙或表现出他们的情绪,但他们不是。他们耐心地花时间,在棋盘前面一点表情都没有。我从未见过这个年纪的孩子如此冷静。他们就像专业人士一样。”
如果棋盘上的一颗马是特洛伊木马,那么莫里斯在里面偷偷带来了一支品格技能的军队。它们帮助怒火战车在面对对手手足无措时迅速崛起。“他总是在不给人压力的情况下传授生活的教训。”弗朗西斯说。“这与其说是在执行一个棋局的策略,倒不如说是对自我的理解和自我的掌握。这对我的人生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莫里斯在自己的生活中看到了品格技能的价值。在他成长的过程中,他看到了母亲为了移民美国而牺牲了一切,而他的祖母则留在牙买加抚养他和他的兄弟姐妹。当他们十年后终于来到纽约时,他们知道机会不会自动降临,他们必须自己创造机会。
在高中图书馆偶然发现一本关于国际象棋的书后,莫里斯决定加入校队。但他很快发现自己不够好。他全身心地投入到提高自己的水平上,后来成为了大学校队的队长。当他得到一个在哈林区学校教国际象棋,每小时50美元的工作机会时,他欣然接受了邀请。
今天,如果你问国际象棋界的任何人关于莫里斯的事情,他们会告诉你他是个杰出的战略家。在游戏中,如果你移动你的象而不是城堡,他可以告诉你他会在几步之后把你你将死,以及你是否会在这个过程中失去你的皇后。他同时和十个不同的对手打了十场比赛,而且都是蒙着眼睛赢的。但他认为品格比天赋更重要。
有证据表明,尽管儿童和初学者如果更聪明,学国际象棋会更快,但智力在预测成年人和高级棋手的表现时几乎是无关紧要的。在幼儿园的国际象棋比赛中,认知技能的早期优势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消散。成为国际象棋大师平均需要20,000多个小时,达到特级大师需要30,000多个小时。为了保持进步,你需要主动性、纪律性和决心去研究旧的游戏和新的策略。
品格技能不仅能帮助你达到巅峰状态,还能推动你达到更高的巅峰。正如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詹姆斯·赫克曼在一篇研究综述中总结的那样,品格技能 "预测并造就人生的成功"。但它们不会在真空中成长。你需要机会和动力来培养它们。
如果你建造了脚手架,他们就能攀援而上
当人们谈论养育时,通常指的是父母和教师在培养和支持孩子和学生方面持续的投入。但要帮助他们充分发挥潜力,就需要不同的东西。这是一种更专注、更短暂的支持形式,让他们能够引导自己的学习和成长。心理学家将其称为脚手架。
在建筑中,脚手架是一个临时结构,使工作人员能够攀登超出他们能够触及的高度。一旦建筑完成,支撑就会被移除。从那时起,建筑物就能独立矗立。
在学习中,搭建手脚架起到了类似的作用。教师或教练提供最初的指导,然后移除支持。目标是将责任转移到你身上,这样你就可以发展自己独立的学习方法。这就是莫里斯·阿什利为怒火战车所做的。他建立了临时结构,为他们提供学习的机会和动力。
当莫里斯开始教授国际象棋时,他看到其他教练会排列好所有的棋子,教授标准的开局走法:国王的兵向前移动两步,接着骑士向上移动一步和斜对角移动一步。但他知道学习规则可能会很无聊,他不想让孩子们失去兴趣。因此,当他第一次向一群六年级学生介绍这个游戏时,他采取了相反的方式---他在棋盘上放了一些棋子,并从终局开始讲解。他教导学生们不同的将军方式,让他们理解如何在国际象棋中取得胜利---这就是它的第一个脚手架。
人们常常说,有志者事竟成。但我们忽略了一个事实,当人们看不到前进的道路时,他们就不再梦想目的地。为了激发他们的意愿,我们需要向他们展示道路。这就是搭建支架所能做到的。
通过倒过来教这个游戏,莫里斯点燃了决心之火。一旦学生们知道如何将国王逼入绝境,他们就有了一条通往胜利的道路。一旦他们有了获胜的方法,他们就有学习的意愿。“你不会告诉孩子,‘好吧,你要学会耐心、决心和毅力,’因为他们马上就会睡着。”他大笑。“你这样说:‘这个游戏很好玩。走吧,我会打败你的激发他们的精神,他们的竞争之火。他们坐下来,开始学习游戏,当他们迷上了游戏,当他们输掉了游戏,他们就会想要去赢。”没过多久,卡索恩·哈利就会每晚上躺在床上,想象天花板上有64个方格,然后在脑子里下国际象棋。
莫里斯还引入了其他脚手架来支持玩家之间的相互发展。他教导他们创造性地分享技巧的方法:他们画了有关棋路的卡通,写了关于棋局的科幻故事,还录制了关于控制棋盘中心的说唱歌曲。他们学会了将一个孤独的游戏视为一项社会化的团队合作练习。当一个队员在全国锦标赛中哭泣时,并不是因为他输了,而是他为自己辜负了队友感到心碎。
随着他们逐渐成为一个团队,玩家们开始将学习的动力和机会掌握在自己手中。他们相互要求,在比赛中记录每一步棋,以便整个团队能够从个人的错误中学习。他们并不担心别人成为房间里最聪明的玩家,他们的目标是使整个房间变得更聪明。
在前一年的全国比赛中,由于预算限制,怒火战车在参赛选手数量不足的情况下仍然获得了前10%的名次。当莫里斯为他们设定了在接下来一年中获胜的目标时,是队员们主动制定了计划。现在,他们有了技巧,也有了意愿。他们自己组建了一个临时的国际象棋训练营,整个夏天都在练习和阅读相关书籍。他们哄骗莫里斯投入他们的训练,并让他放弃自己的暑假。他们已经自己坐到了战车驾驶座上。
在理想的世界中,学生不需要依赖一个教练来获得这些机会。莫里斯创建的脚手架代替了一个破碎的系统。一个家长告诉莫里斯,当她看到她的儿子下棋时,她意识到自己之前从未相信过孩子可以。莫里斯不仅帮助他的队员挥潜力,还帮助他们的父母和教师认识到这一点。
我们很少有幸拥有像莫里斯·阿什利这样的教练。我们并不总是能够接触到理想的导师,我们的父母和教师也并不总是能够为我们提供正确的支持和引导。我写这本书的目的就是希望它成为那个脚手架。
本书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探讨了推动我们走向更高境界的具体品格技能。你将从一个自学成才的职业拳击手身上了解这些技能,他自学了建筑;你还将会了解一个通过如饥似渴学习而逃离贫困的女性的故事;以及两个在学校中在某个特定科目中遇到困难的人,但现在却在跻身全球一流人才行列。
第二部分讲述了创建支撑动力的结构。即使具备强大的个人能力,没有人能免于疲劳、怀疑或停滞。但是发展取得显著成就并不需要你成为一个工作狂,也不必将你推至精疲力尽的边缘。为了阐明保持动力的脚手架,我将介绍一位音乐家,他建立了一个临时结构来克服永久性残疾;一位教练,帮助将一个平庸的运动员培养成巨星;还有一群被忽视的军官候选人,他们证明了所有人都错了。你将会发现,在没有真实参与的情况下,实践就是不完整的;打转或许是前进的最佳方式;而鞋带不是只能一个人来拉。
第三部分专注于建立系统来扩大机会。社会应该向具有巨大潜力的人敞开大门,但往往对那些面临最大障碍的人错误地关闭了门户。对于每一个被低估或被忽视后突破困境的人,都有成千上万的人没有机会。你将学习如何设计培养潜力而不浪费潜力的学校、团队和机构。通过参观一个建立了世界上最成功教育系统之一的小国,你将看到我们如何帮助每个孩子取得进步。研究人类历史上最奇迹般的救援之一将揭示如何使群体超越其个体之和。为了找出我们如何修复破损的选拔过程,我将带你走进NASA的宇航员选拔流程和常青藤盟校的招生幕后。通过改变那些过早拒之门外的制度,我们有可能提高弱势和后发者的几率。
我关心释放潜力,因为我亲身经历过。我最有意义的成就都是在我最初才能严重缺乏的领域取得的。多亏了出色的教练,我从学校最差的跳水运动员成长为全国最佳选手,从在小型讲座中惨败到在TED舞台上获得起立鼓掌。如果我根据早期的失败来判断我的潜力,我就会放弃。在这个过程中,我学到的东西帮助我为未来的飞跃建立自己的支撑结构。这让我下定决心揭开我们如何超越我们所谓的极限的神秘面纱。
作为一名社会科学家,我从数据入手:随机实验、纵向研究和荟萃分析(对研究的研究),以量化累积结果。然后,我才开始进行个人反思,并寻找故事以将研究活灵活现地呈现出来。我遇到了那些在各种环境中远远超越起点并发掘出他们隐藏潜力的人——从水下和地下到山顶和外太空。我希望了解他们通过改变自己、他人,有时甚至是周围的世界来走过漫长的道路。
这就是怒火战车所做的。他们的成功在改变国际象棋的面貌中起到了作用。教练估计,自从他们闯入国际象棋界以来,全国锦标赛上的少数族裔比例已经增加了四倍。莫里斯已经成为国际象棋的代言人,将其视为培养个人品格的工具,他助力的运动现在在美国的低收入学校中开展国际象棋计划。一个国际象棋非营利组织已经独自教授了超过五十万名孩子。
没有理由相信这种魔力仅仅局限于国际象棋。如果辩论恰巧是莫里斯的热情所在,他将引导学生们预见对方的反驳,并帮助他们一起完善回应。重要的不是活动本身,而是你所学到的教训。正如莫里斯所说,“成就在于成长。”
由于莫里斯提供的机会和动力,怒火战车在国际象棋之外应用了他们的品格技能。他们在对抗诱惑下出短浅棋路时所展现的自律对于抵制帮派和毒品也很有帮助。他们为记忆图案和预测棋步而发动的决心和积极性同样适用于备考。他们通过共同练习和互相批评而培养的亲社会技能帮助他们成为出色的合作者和导师。
大多数选手设法超越了他们的环境。乔纳森·诺克来自一个犯罪率较高的社区,当他在一个成功的赛季里,经过一个篮球场时曾被抢劫,但如今他是一名软件工程师和一家云解决方案公司的创始人。弗朗西斯·伊登曾在上学路上躲过刺伤和枪击,但他最终获得了耶鲁大学的经济学学位,哈佛大学的工商管理硕士学位,并担任美国最大的公共事业公司的财务主管和一家投资公司的首席运营官。卡索恩·亨利曾经无家可归,并被一个黑帮成员招募,但如今却获得了三个硕士学位,并成为一位获奖的电影制片人和作曲家。“国际象棋培养了我的品格,” 卡索恩回忆道。“国际象棋提高了我的专注力和注意力……国际象棋点燃了我。有人点燃了一颗星星,它将在我活着的每一刻继续燃烧下去。”
在1994年,在JHS 43公立学校三个街区之外的另一所学校的校长恳求莫里斯来指导他们的黑暗骑士队。接下来的两年里,他们的男队和女队都连续赢得了全国冠军。到那时,莫里斯已经准备好迈出下一个历史使命的步伐。他暂停了教练工作,开始致力于提升自己的象棋水平。1999年,莫里斯成为首位美国非裔象棋大师。
那一年,在一位新教练的带领下,黑暗骑士队赢得了他们的第三个全国冠军。他们的助理教练是查鲁·罗宾逊,之后她在城市各个学校教授国际象棋,为无数孩子播下了种子。怒火战车不仅仅是混凝土缝隙中生长的孤芳自赏。他们耕耘土地,为更多的花朵绽放铺平了道路。
当我们钦佩于伟大的思想家、实干家和领袖时,我们经常只关注他们的表现。这导致我们推崇那些取得最大成就的人,却忽视了那些用最少成就最多的人。你潜在能力的真正衡量标准不是你达到的高峰的高度,而是你为了到达那里而攀登了多远

------

2023-10-25

第一念升起

 


今年我没有看《乐队的夏天》,甚至连视频剪辑或者乐评都没有​看过一眼。然而,前几季我一集没落,甚至还专门写过《野孩子没说的话》这样的文章。这里并不涉及我个人对节目的评判,我并不知道今年《乐队的夏天》究竟是好还是坏,​只是单纯地不关心。不关心的原因是今年我对它升不起第一念,无关它的制作和品质。
前几季我有第一念​:啊,好久没有看乐队表演了。​或者​:啊,​好久没有认真听音乐了。有了这个第一念,才会打开电视观看节目,才要去分别哪一个乐队强一些,哪一个乐队弱一些,哪一个乐队的哪一场表现最佳,诸如此类的念头没完没了,然后就乐在其中,​觉得自己忙不过来,甚至​连最后马东请吃饭的花絮都不肯放过,因为那里面也能提供很多额外的信息。
一旦失去了第一念,所有这些事情都不会发生。在社交媒体上,今年还是不断有各种报道,有各种分析,有各种​适合传播的热点事件。但是因为我没有第一念,遇见也就像是没遇见,一滑而过,和看到一条介绍采矿技术新进展​的新闻没什么区别,就那么一滑而过。
​许多事情都与此类似。一次旅行,一次阅读,一次下厨,一次锻炼,​它们之所以会发生,都需要第一念。第一念升起,​那么事情就有可能发生。无法升起,那么事情就会擦肩而过。​有些时候,我们希望他人去做什么事情。比如说希望对方认真复习,希望对方考个驾照,希望对方去看医生,又或者是简简单单尝试一下什么新事物,最困难的部分不是你去讲清楚价值和意义,因为你讲清楚了对方也不会去做,最困难的部分是​你得找到让对方升起第一念的方法。
剩下的事情都简单,​只要第一念升起,对方走出去一步,剩下的事情你就不用管了。因为所有的第一念之下,都隐藏着一个无比丰富的小世界,里面有无穷无尽的花样​可以吸引一个人持续深入下去。一个人不想学书法就是不想学,而一旦想要试一试,他很快就会发现关于笔墨纸砚字帖字体都有大量的资讯可以了解,自己也可以去验证。只要他想玩,那么可以​一直玩很久。而在他不想学的时候,所有这一切等于是不存在。同样的一块砚台,​之前和之后放在他面前,完全是两种不同的存在​。原先就是一块磨过的石头,如今则是​一整个世界的道标。
所以,凡是能激发你升起第一年的人和事,​都值得反复观察和学习。从实用层面来看,它们都具有一种宝贵的能力,这种能力能够帮助你促成许多事情。而你学习和练习这种能力的同时,也就增强了你对他人的理解,对人性的理解,自己因此不大容易和世界较劲,和他人较劲。可以用较为柔和顺畅的方式,​让他人接受你的想法,产生你希望的行动。如果你需要带着一帮人去共同完成什么事情,那么你就需要这种能力,遗憾的是,它并不会写在教科书里,大概也没有什么人能够教授,只能靠你自己去摸索。
从个人的层面上来看,观察和分析自己的第一念,​也能帮助一个人了解他自己。为什么会在某一类事情上动念,为什么会对另外一类事情无动于衷,这种差异就是个人的特性。分析具体为了什么而动念,那么也就可以了解在那么多种欲望之中,自己究竟是对哪几类更为敏感,​更为在意。​分析为什么敏感,为什么在意,那么就可以挖掘出自己内心深处的需求。一旦了解了深层的真实需求,​一个人也就可以看清楚哪些是有效努力,哪些是无效努力。
许多人问过我,想写作但是担心找不到灵感怎么办?想锻炼但是担心​伤害关节怎么办?​回答类似的问题时,我显得非常不客气。原因是我不认为他们是真的在提问,虽然他们表演得好像是真正在关注什么技术问题一样,​但他们明显没有升起第一念。也就是说,他们并不真的想去写,他们并不真的想去锻炼。没有第一念,无论我怎么回答,无论我给出多么详尽的分析和答案,他们​看完之后不会真正去做,​这就是在浪费我的时间。
我会直截了当地回答说:别问了,​放心,你知道了也不会去做的。​这么说是为了保留万分之一的希望:如果这个人的自尊心很强,如果这个人的性格很执拗,那么听了我的回答大概率会非常不高兴,然后产生“我偏要”​的念头。那么,这种“我偏要”未尝不是好事,对方只要真正开始行动,​后续的事情就会自然发生。
同样的,如果我希望一位朋友读某本书,用某样物品,单是嘴上说说是没有用的。他礼貌地点完头,转脸就会忘记,因为每天他不知道会得到​多少次推荐,收到多少条建议。他们甚至会当着你的面,表演欢呼雀跃惊喜莫名和赞不绝口,​发出虚假的承诺:我一定会,我马上就。​但一定不会,也没有马上。
所以,正确的方法是直接​买好,当面塞到他们的手里。因为唯有你体现了足够多的慎重,体现了真实的行动,表达了愿意为此而支付代价,​才有可能激发起足够强的第一念,让他们翻开第一页,或者按下启动键。​他们不想出发进入那个小世界,那你就只能把小世界拖到他们面前,然后当面打开大门,把他们一脚踢进去。剩下的事情,无论对方是深入探索,还是扭头就跑,​都和你再没有任何关系。
盯住你自己的第一念,这是​了解自己和他人的开始。



------

2023-10-24

聊聊直播电商

 


很久没有严肃地扯淡​了,今天我想扯一下直播电商。除了紫砂壶,我基本上没在直播电商里消费过​什么商品。而且,现在我去的电商直播间一般都是家庭作坊,去那里是为了看别人现场做东西,相当于是去看纪录片频道,或者是​生活真人秀,和消费没多大关系。
​在电商直播间购物的经验当然不是很愉快,我买的紫砂壶还行,但是价格​明显偏高。主播胡说八道,你要​和他们稍微理论一下,那你就是黑粉,当场就要拉黑。还遇见过一个奇葩老板,半夜亲自上线直播,但是你询问具体某一款壶的信息,他根本就不回答,而是沉溺于​2个小时的演讲之中不能自拔。
有时候我忍不住去想,普通老板半夜睡不着​,要去夜店请小姐陪着喝酒,最后出一大笔钱。电商直播老板半夜睡不着,可以让几千个网友陪着他,瞻仰他面对镜头讲演的风采,而且还不用出钱,反而​可以卖东西给网友,顺便赚点钱。
关于直播电商,最近人们在讨论直播电商对实体经济的损害。之前,我也有朋友谈过头部主播对于电商行业的​损害。我对生意不是很懂,​所以并不能判断这些讨论是对是错。不过,我是个消费者,同时懂一点互联网,所以我也有我自己的看法。通过我自己的亲身体验,同意我的个人学习,​我的个人看法是:直播电商是个电商平台的过渡形态,不会持续火爆多长时间。
理由也并不复杂:今天主播们能够捞到盘满钵满,这是电商平台算法工程师​的责任,他们的算法做得不好,不能为消费者提供有效有针对性的推荐​服务。
直播电商的优势之一当然是价格,但是除了价格之外,​它在我看来还是个媒体,通过现场试用,现场直播的方式,向消费者推介他们原本不知道的商品,用节目内容说服消费者相信​这是他们的生活所需。媒体干的是一样的事情,他们向受众销售新闻、资讯、故事、​道义、真理和情绪价值,让受众相信这是他们的头脑所需。
到今天为止,人们上网学习了解和自己收入水平和阶级地位相衬的生活方式,是​许多人上网的重要主题。比如说90年代时​,我路过苏南,看到农村里都是小洋楼,楼顶上都要顶个球,不明白​人们为什么要那么做。到了今天,等到云南中部的农村地区发达起来,我看他们纷纷起楼,清一色的罗马式立柱,我就理解了当年房顶的​那个球---人们的生活改变了,他们要找寻和自己目前生活相衬的生活方式,这里面包括了起小洋楼。至于说是顶个球,还是立个罗马柱,​都是对外学习的结果。
直播电商在这个过程中,​担负起了教学任务,告诉人们​应该如何生活。比如说告诉小姑娘,应该用什么色号的口红才好看。​告诉都市白领,应该用什么枕头什么床垫才能保证睡眠。告诉年轻又没有多少钱的世代,手冲咖啡是一种彰显个人品味的​便宜方式......都是顶个球,都是罗马柱​。
但其实并没有那么多种生活,没有那么多重层次。世界上有一百亿种商品,但它们并非彼此独立,需要人们全部都接触一遍。而是组成了一个个套件组,每个套件组服务于一类的人一类人生活​,人们只需要找寻他那个阶层,他那种偏好下,应该采用的套件组​就好。
简单说,如果一个人购买了OLED​电视,那么他接下来购买音响棒或者回音壁的可能性就很高。或者,如果一个人购买了紫砂壶,那么他同时消费手串的可能性就很高。你可以说这是商品之间的高相关性,就像是润滑油和避孕套,空气炸锅和减肥药,但也可以理解为它们​隶属于同一个生活套件组。
所以在理想情况下,电商平台应该来做​推荐生活套件组这件事。你买了一台OLED电视,算法就应该向你推荐回音壁---你对色彩和画质的要求已经那么高了,​难道你对音效就没有要求么---这其实是贩卖了一整套生活方式给你,生活的套件组。当然,推荐你防蓝光的眼镜也是应有之意,推荐你万能遥控器也是一种​贴心关照。而不是几个主播,对着镜头狂呼​:今天只要12999,家人们,123​,上车!
无论今天直播们再怎么热闹,他们对于整合信息的能力都是低效的。上一秒钟在买口红,下一秒钟在卖鸭舌,这是分散的,原子化的信息,​世界上有一百亿种商品,他们就会把一百亿种商品逐一直播上架一次。但消费者的目的不是为了浏览一百亿种商品,而是根据消费主义的精神指导,从一百亿商品里挑选出适合身份地位品位的套件组。很明显,​主播做不到这一点。
套件组一定是有限的,而且套件组一定是可以被算法归纳的。同时,一个人学习自己的生活套件组所需,一定是有限的物品组合,​一定可以维持很长一段时间。所以,他们不需要主播的无限量介绍,无​差别推荐。消费者会学会自己需要什么套件组的,​就像所有的小洋楼要么会顶上个球,要么会立上罗马柱。而且,一旦顶上一旦立起,​许多年就不会改变,不需要球上加球,​柱上立柱。
所以,主播们每天都很欢实,​电商平台更加欢实。因为直播们只是得到提成和坑位费,但是电商平台们拿到了活跃消费者的信息,而且在后台可以分析他们同时还共同消费了什么别的商品,可以归纳为几类,于是套件组推荐算法距离​浮出水面就越来越近了。
​在未来的某一天,人们不再需要主播声嘶力竭地介绍和推荐。当他们在电商平台下单的时候,也许电商平台会提供“也许你也想要”​功能。而且,这个功能会非常精准,让消费者产生一种“虽然我不大理解为什么要推荐给我,但是我觉得似乎我真的很需要耶”的感觉。​有些时候甚至会大为惊奇:为什么平台会知道我养了狗​?因为这是计算的结果,如果你们同时都购买了某几样商品,那么你​拥有一条狗的概率就超过了98%,哪怕你之前购买的所有商品和狗全无关系。
基于这样的考虑,我​说直播电商就是个过渡形态。人们需要电商平台上的媒体,进行商品介绍和推介,但​并不真的需要那么多,他们迟早会学会的,也不需要都买一遍。直播电商在信息的处理上,效率和密度极低,未来不可能是算法的对手,算法推荐的不是​商品,而是生活方式本身。算法推荐是一种互联网产品,直播电商不是,严格说起来,它是媒体,而且是电视购物的借尸还魂,没有创造什么额外的价值。
未来,直播电商还是会存在,不过​人们可能会和我一样,把它当作真人生活秀来看。这个很容易理解,花两个小时看人用竹篾如何编织出一把篮子,这是现代都市人的​美好时光。


------

2023-10-23

和自己相处

 



有这么一句话:人总是把最多关心,最多耐心,最多善意释放给了远方的陌生人,但对于自己的身边人却总是过于苛刻,有太多责难,太多​压力。假设这里的远近关系是成立的,那么就必然可以推导出一个结果:人往往对于自己最为苛刻,有最多责难,释加了最大压力。

人们总是在问​,如何能够改善自己和身边人,周围人的关系?认为一定存在某种人际关系技巧,或者把一切归结为所谓的情商问题。但这么去想,最终往往​不会有任何成效,不会有任何结果。因为问题是一个链条,想要解决需要解开第一扣,也就是改善一个人和他自己之间的关系。除此之外,自己和任何他人的关系,只是因为这个问题没解决好而产生的外溢而已。

​这同样可以解释一开始的问题:为什么人对自己亲近的人,周边的人反而不好?​因为他们之所以会在你身边,是因为他们身上一定有一部分很像你自己。所以,你不是对他们严苛,你是在他们身上想起了自己,你是在对你自己严苛。同样的,你没有责难他们,你是在责难自己。

从最基础的层面来说,​如果你不爱自己,那么你当然也就会对周围的人冷漠。也因为你不爱自己,所以你​会认为爱不可能在近前,它只能在远方,在陌生人处。所以,你会对远方的陌生人热情友好。不是因为他们当真可亲可爱,是你的心一早认定了​温暖只可能在远方,只存在于陌生人身上。

但是你依然对自己有所期待,因为​那不是别人,那就是你自己。于是,你又要给自己定下许多难以达成的高标准,难以完成的大目标。这也很好理解---既然不存在一个可爱的自我,那么起码应该有个伟大的自我,值得他人​赞美、肯定、崇拜的自我。压力就那么产生了,这种压力一旦外溢,​那就是望子成龙的父母。

而且,这样的父母对于子女任何小进步,小成就都不屑一顾。这样的人对亲人对好友的任何小进步,​小成就都不屑一顾。因为这不符合自己的高标准,也不是自己想要达成的大目标。于是,他们就总是会去鄙薄,​去贬低,去否定。他们不是对别人不满意,​他们真正不满意的是自己。

​不出预料的话,大部分的高标准都无法达成,所有的大目标都会失败。这时候自己和自己​的关系就达到了最糟:早就知道你是个废物!早就知道你根本就不可能做到!这样的糟糕关系也需要得到和解,于是人就会开始接受自己是个废物,自己的确无能,自己缺乏勇气,自己没有判断,自己没有运气,​或者像很多人经常说的那样:我就是会在最后那一下出问题,我控制不了。

在这样的和解基础上,人就会认定这个我不合适,这个我无法达成,这个我不是那块材料,这个我无法坚持到底,或者,“这个它就不是我的菜”​。同样的,这样的心态也会外泄,​于是就有了我们所有人都熟悉的那些说法:你别弄了,你别试了,想都别想,绝对不可能,你做不到的,没希望的,​别浪费时间了,我看你还是算了吧​......

人们不觉得这是对于他人的一种否定,不认为这种否定会带来伤害​,这是因为他们熟悉。他们在内心里已经对自己说过无数次类似的话,​现在只是对他人重复一遍而已。在他们看来,这些话语根本不能称之为一种伤害,恰恰相反,这些话语表达所要的是自己的关心---因为自己已经尝试过了,​想着让别人省点气力,别走弯路。但他们不会想到,这些想法的基础是​他们一早接受了自己是个废物的这个观点,于是,讲这些话的时候对方能感受到这些话语下隐藏的​那句话:你就是个废物。这就带来了伤害,并且对方会把这些话理解为一种​贬低或者仇视。

所以,首要的问题是​一个人应该如何和自己相处。比如说一个人不爱自己,这就是件很麻烦的事情,几乎和太爱自己等同麻烦。不爱自己的理由往往是认为自己不值得爱,​不值得喜欢,不值得欣赏,那么这里就涉及到自我评价的问题。自我评价也是一种评价,那么重点就是不偏不倚的目光,和诚实​勇敢的态度。

如何获得不偏不倚的目光?这就回到了老问题上:需要一个人对于自己的想法、情绪和行动随时保持觉知。这样人就对自己会有足够长足够多的观察,​基于这种观察,得出的结论就要更接近真实一些。只有在人生巅峰才会打开觉知,感觉到自己的英明神武,或者只有在人生低谷才会打开觉知,感觉到自己的弱小无助,这样观察的结果只会是扭曲的,要么过度放大自我,要么过度贬​抑自我。无论是哪一种,​人和自己的关系都不会是很好。

如果能够不偏不倚地观察自己,诚实勇敢地面对真实的自我,那么每个人都能​认识到自己身上有可亲可爱的一部分,也有鬼憎神厌的那一部分。都能认识到自己身上有达成某些事情的能力,也有搞砸更多事情的能力。​同样的,人也能够因此知道自己潜能和边界,于是避免了过度自我贬抑,同时也避免了自大狂妄。他还清楚地知道自己的欲望,观察过欲望的生起、壮大、衰退和消亡,​观察过欲望在自己身上造成的效果,无论心灵还是肉体。那么,他对外求取的心就会不那么炽盛,没那么炽盛就对自己不会那么严苛,​不那么严苛内心就容易平和安定。​自身安定了,那么和他人的关系也就安定了。

人们在心灵鸡汤里时常会说:请你对自己好一点。这不是好与坏的问题,而是有没有清晰的自我认知,能不能和自己​良好相处的问题。如果一个人根本就不认同自己,他如何​能对自己好得起来?如果一个人对自己根本就毫无任何信心,他如何能对自己有​个好的态度?根本的问题是许多人对自己根本就不熟,对于自己的心根本不了解,也就没办法彼此相处​,连彼此相安无事都做不到,更不用说认清楚自己之后,试着​改变自己的内心,改变​自己和自己相处的方式。

从来就存在着两条路,一条路是向外探索,探索物质世界,从原子结构到股票涨落,从中研究控制​现实世界的方法。一条路是向内探索,探索心灵世界,探究“我”的构成,“我”的特性,“我”的能力,建构起对自己的认知。遗憾的是,在前一条路上人山人海,在后一条路上​却行者寥寥,而前一条路上遇见的诸多难解的问题,往往在后一条道路上才能找到答案。​



------

2023-10-22

持续性阅读和间歇性阅读

 


对于没有阅读习惯的人,我推荐​他们去培养自己持续性阅读的能力。对于拥有阅读习惯的人,我却希望他们去​培养自己间歇性阅读的习惯。
这是因为一般而言,我们说一个人没有阅读习惯,大多时候是指一个人习惯于看各种碎片化的内容,习惯于大脑进行并行处理,类似一边吃饭一边看视频,一边听音乐一边刷​微博,注意力不断在各种窗口之间进行切换。
他们最大的问题是无法长时间专注在同一件事情上,由此而来的问题是性格暴躁易怒,理解力下降,不能够进行​连贯有逻辑的思考。所以,​培养持续阅读的能力对于他们而言很重要。如果能够找到一本书,能让他们一口气读完最好,这样会有​好几个小时的专注时间。即便做不到一口气读完,能够一口气读半个小时一个钟点也是好事。
首先得让他们感觉到专注的力量,让他们相信自己有专注的潜力,​对应的能力才能渐渐培养起来。
但是对于拥有阅读习惯的人而言,​我认为持续阅读是一件相当耗神的事情。当人开始阅读的时候,的确是收束了自己的注意力,全然​投入阅读理解之中。但是在阅读过程开始之后,人的神思其实会随着内容不断发散,​不断消耗。十年前,我​连续读 800 页书会感觉到头痛欲裂。现在,这个数字变成了 400---生活中有太多的操心事,我没那么多​神思可以如此奢糜地消耗。
注意力和头脑有关,神思​则是和人的心灵有关。最近几天,我在读关于意识和脑科学的几本新书,因为内容比较艰涩的缘故,一边看一边要理解,一边理解还需要一边思考,读上一两个小时人就觉得​心力不继,神思恍惚---新鲜的内容带来了许多冲击,神思因此四散飞扬,于是心灵就很快陷入散乱​和疲惫。
通过阅读获得专注力是一件好事,有了专注力之后,保持内心的清明可能​会更重要一些。所以,宁可把每一次阅读的时间减少一些,阅读的强度降低一些,转变成每天阅读一点,然后就让内心休息,变成一种间歇性的阅读,这样不会让人感觉精疲力竭,也不会让心神荡漾,一时间无法安定下来。
有一种说法认为,人首先应该找到阅读乐趣。如果这个说法是正确的,那么沉溺于阅读的乐趣,​和沉溺于游戏的乐趣,饮酒的乐趣,赌博的乐趣之间又有什么不同呢?是不是说,追求阅读的乐趣就要高雅一些,追逐这些欲乐​则要低俗一些?我不那么认为,追求乐趣,都是耽于欲乐的一种​,而欲乐并不持久,让人浑然忘我,最终陷入心灵的迷乱。
​我想,许多有阅读习惯的人都应该有过一种共同的体验:当自己沉浸在阅读过程中的时候,内心感觉到快乐和满足,​也许还会暗自认为智慧在不断增长。等到一本书彻底读完,则很快就被巨大的空虚和无聊所淹没,想要赶紧再去找一本什么书,好让内心​的快乐和满足重新升起。
这不像是追求智慧应该有的征兆,它倒是有点像是成瘾之后的戒断反应。
回想一下这种体验,​然后麻烦你再来思考一个许多读书人喜欢问的问题:为什么我在读书的时候觉得内心充盈,无限欢喜,读完之后却觉得水过鸭背,回想起书的内容时​脑子里一场春梦了无痕?
过去我都是这么安慰​的:不,其实书本的内容已经进入了你的潜意识领域,在那里正在被大脑秘密加工处理​。在你毫无意识的情况下,它们在完成分析、重组、重新建构等等行为,​等到有一天你需要的时候,它们就会毫无预兆地跳出来,那时候它们已经准备好,​可以直接为你所用。
​这些话可能是真的,因为我们谁也不知道大脑的神秘工作机制。但这些话可能也是善意的谎言,因为持续阅读我们都清楚它本身就带着给大脑解瘾的初衷,并且阅读培养我们玩脑力震荡的游戏,暗中鼓励我们远离现实生活,​避开任何现实操作。阅读,​它的功用之一就是现实的避难所---人在阅读和思考的时候,往往觉得自己无所不能。
所以,对于有阅读习惯的人而言,把更多时间投入生活,或者我可以这样说,在更多时间里保持自己对现实的觉知​,要比阅读本身更重要。如果通过阅读获得了宝贵的专注力,那么这种专注力再投放回阅读本身,​那就变成了个内循环。如果这些专注力可以投入生活,​那么我们就有可能在生活中做出一些改变,做出一些创建。正是因为这些改变或者创建,让人接触到鲜活的人和鲜活的事,可以​丰富和滋养我们的心灵。
当然,大部分人的问题是​没有阅读习惯,​于是运用蛮力去直接生活,直接获得体验,并且有可能从中获得某种直觉的智慧。​这也是种解决方案,不过比较废时间,也比较废人。


------

近期热门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