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2-15

浪费了一上午

 


今天早上我7点钟起床,现在写下这句话是11点15分,一整个上午都被我浪费掉了,因为在四个小时里我没有画出任何一张令我满意的插图来。
这个早上,我的初衷是想绘制一系列电影场景,用21:9的画幅来进行表现。比如说今天的题图就是一部科幻电影的场景,模仿诺兰的电影,让宇航员降落在外星海面上。当然,现在你看到这一张图片可能觉得还不错。但是我指定了画面中需要有巨浪和救生舱,结果中却未能出现,只有一名穿宇航服的人物站在水里,根本看不出来这是在地球做适应性训练,还是在外星做科学探索。

第二次我想尝试绘制美国南北战争的电影场景,多年前凯文·科斯特纳主演过一部电影名叫《与狼共舞》,曾经荣膺奥斯卡奖。在电影中,科斯特纳扮演的北军上尉,身骑白马,挥舞旗帜,从南军的火线前横掠而过。子弹纷飞,他却奇迹一般毫发无伤。这一幕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于是我想画依仗南军上尉白马破阵的电影场景。结果你也看到了,既没有挥舞旗帜,也不是纵马驰骋。最倒霉的是,连马都始终做不到白色。

第三次我想尝试绘制敦刻尔克大撤退,但是我耍了个花招,想让AI绘制一战的士兵,让一战的士兵在二战的战场上撤退。这么做主要是想表达战争就是战争,人员会变化,制服会变化,武器会变化,但战争依然是那个样子,千百年来性质没有发生任何变化,战争中的人性也没有发生多少变化,依然渴望着生,渴望着脱离战场。这张图相对来说让我感觉较为满意,的确画出了一战士兵等船来的场景,钢盔和军帽都是对的。但是,右侧站立前行的两个人,怎么看怎么像是孪生兄弟。身材、衣着、体态都类似,而且手中都莫名其妙拿着一根该死的棍子,就像是两个丐帮成员。
第四次我想画一个犯罪电影的场景,一名杀手坐在一所美国南方的小屋门廊前喝咖啡,手枪放在桌上。如你所见,AI给了我咖啡,给了我手枪,甚至给了我南方红脖所喜爱的绿色油漆,拍摄的角度也很好,物品的质感更是逼真。只有一个非常小的问题---杀手呢?别说杀手,你给我一只手也行啊?我不知道AI是怎么想的,活活把一部犯罪电影变成了美国枪械制造商的广告片。
后来我又反复尝试,在上百张图片之中,唯一让我满意的一张图是一个两腮深陷,目光阴沉的男子,背光坐着,手里拿着一把枪。它原本会是今天的题图,直到我放发之后发现了两个问题:1、为什么一名杀手会用一个罐头瓶喝牛奶咖啡,或者是有机豆浆?2、为什么他手里的枪看起来像是一坨废铁?如果是这样的话,他干脆手里拿个生鸡蛋好了,这样的杀手肯定能把人尿都吓出来。

我又想,会不会是杀手这种人物AI不熟悉?我要求画的是犯罪电影,犯罪电影里最多的不是杀手,而是变态。于是,我让AI改成画一个变态连环杀手,手里拿着枪,坐在门廊安静地喝咖啡,双眼凝视镜头。我觉得,通过这个画面可以让人有不寒而栗的感觉。结果,AI给了我这样一张图:

当时我真的非常困惑,尤其是在几个小时不断地尝试和失败之后,感觉自己耐性都已经接近消耗殆尽。这时候AI再一次给了我惊吓,我想要的是犯罪电影里的变态杀手喝咖啡,它给我的是丧彪大战僵尸。再一次,再一次AI在男性角色的手里塞进了一根莫名其妙的棍子。我看到丧彪从门口出来,身为变态杀手,手里就攥着一根棍子,而且是空心的,整个人简直都气炸了。
最后,作为一种报复:你AI不是不能让人、咖啡和枪械同时出现么?你不是不喜欢画杀手么?那么,你画个男人坐在咖啡杯前就好。这一次果然很顺利,阴郁的西装男子,稳坐在门廊下的桌子前,坐在明暗的交界线上。当然,这一次还是没有任何东西可以说明他的身份。这时候,我强制AI把他面前的咖啡杯变成了球形闪电:

这就是发生在今天上午11点12分的事情,我觉得很满意。AI和我之间在不断较劲,这就是我们较劲的结果:一个杀手坐在美国南方一所房子门廊下,穿着整齐挺括的西装,戴着墨镜和手表,凝视着眼前的球形闪电。很好,在我印象中没有任何一部电影曾经有过类似的表现,也没有一部电影里能有这种价值五毛五分钱的特效。
一年三百六十五天,我每一天都在为自己的文章画插图。读者们可能早已经习惯了这一幕,认为AI画插图是一件再自然不过的事情。那么,今天我就用这篇文章告诉大家---不,你每天所看到的任何一张图,背后都有十数倍画废的图,抛弃的图。并且,即便我在画了那么长时间之后,也不能每一次都能得到我想要的图片,更不用说用这些图片表达我特定的想法。
在浪费了一早上之后,当我看到球形闪电出现,终于笑出了声。我想,我和AI之间最终达成了某种和解。
------

2023-12-14

1688游记

 


现在是北京时间上午九点,我家窗外小雪还在飘落,气温零下5°C​,但是我并不觉得冷。因为此刻我腿上正穿着“过膝长筒羊毛袜”。感觉是有点奇怪,一般这种袜子都是女用,大多用在冬季搭配​短裙,而男性​冬袜最多过踝,包住小腿,坚决​不能超越膝盖。
但当我朋友对我推荐时,他那一番话让我颇为心动:棉袜亲肤吸汗透气,不过一旦出汗染湿就很难​干,穿着会让人不舒服。羊毛袜兼具透气和保暖两大功能,干燥速度却很快,可以确保冬天​足部干爽温暖。至于说过膝,​难道我们人到中年不应该保护一下膝盖吗?
我承认,这番话让我觉得​信服已极,毕竟人家早年间可是登山家。不过我们之间还是有所差异,他是淘宝忠实拥趸,坚信那里才能同时找到最好的​产品和价格。我则有些三心二意,毫无任何忠诚度可言,听完朋友介绍,我第一个念头​就是:那我正好可以试试1688。
1688是淘宝批发站,存在时间不比我上网​生涯短几年。最早建站的目的是为了撮合厂家和批发商,尤其针对海外​批发商。因此,在1688上的商家大部分就是厂家,在价格标签那里和所有电商平台都不同,写的是几件起批,什么批发量级对应​什么价格。既然是厂家开店,没有经销商​和销售网络,那么价格自然要便宜许多。以前1688厂商只接批发生意,如今有了物流支持和一键发货,他们也转做零售生意,一件起批,​只是不肯包邮---​可价格放在哪里,谁又会在意那点邮费呢?
之前我只是听闻过1688,并没有下过​单。这次朋友推荐过膝长筒羊毛袜,我想,在​1688买这种东西岂不是最为合适?去到那里一搜,果然如此,各种袜子批发数量​随便都能过万,过十万。只是价格让我非常不适应,大量的袜子价格在5块钱上下,然后是10块钱上下,20块钱上下。我就觉得有困惑,​一双袜子究竟应该含有多少羊毛才合适?一双有羊毛的长袜价格应该是多少才合适​?我平常会买短筒棉袜,看到羊毛袜比棉袜还便宜,我就觉得​头脑里的电商价格体系开始崩坏。
​那又能怎么办?一样买几双试试呗。于是,我朋友在淘宝选货,我在1688试验​货品、物流和服务。很快,我家里有了各式各样的过膝羊毛袜,有5块钱一双的,也有20块钱一双的,还有200块钱一副的​羊绒护腿。我穿着走路,我穿着睡觉,我穿着打坐,​总体上的感受就是一句老话:
“你们人类不行”​。
以前从看到妹子在街上不断拽长袜,​不断从屁沟里拖出内裤,不断从领口伸手拉胸罩,我就不是很能理解。等我自己穿过过膝长袜之后才理解,人类制造​长袜应该有几千年历史了吧?在阿尔卑斯山发现的远古冰尸,我记得就穿着长袜。但是人类搞了几千年时间,​长袜还是没有解决勒大腿和打卷两个问题。无论是5块钱一双的,20块钱一双的,还是价格更贵的长筒羊毛袜,​这些问题都存在。很快,我自己站在街头也要弯腰隔着裤子去拽长袜了。
有些长筒袜做了一点改进,就是在袜筒内部署了一圈硅胶贴,以此增加袜筒边缘对皮肤的抓附力,想以此解决袜子自动​打卷的问题。我用下来完全不是那么回事,​除非人在家里坐着不动,只要下楼出街走几步,很快该怎么卷就怎么卷。我也理解了为什么女生只要长袜卷起来就想伸手去拽---因为它是长袜,让人想起秋裤​的感受。一旦打卷,就能感觉到袜子在膝盖上方挂着---这让人强烈地回想起冬天上完厕所起身,把秋裤从膝盖上拉起来​的感觉。只要膝盖上方存在一点点紧箍感,人就会条件反射一般想要去提裤子。
​你明白了吗?当你穿着长筒袜走在街上,袜子开始打卷,在膝盖上卷成一条箍住大腿,你​的个人感受是裤子掉了,得赶紧拉起来。
最后我的处理办法是倒过来做,​袜子不是容易在膝盖上方打卷吗?反正要打卷,那不如我穿好袜子之后,把袜子向下拉下去,箍住膝盖下方​那一小段,感觉就是在穿足球袜。这样虽然保护不了膝盖,但是​穿着舒服,也不再打卷。我猜想,另外一种解决方案就是继续拉长袜子,一直拉到大腿根,或者干脆变成连裤袜,​这样也能避免打卷问题。
所以我很感谢1688,如果不是它提供了那么多选择,我就不能获得这种全新的人生体验和对他人处境的理解,​并且没有花费多少钱。我个人还特别喜欢1688的古老购物感觉,有点像是回到了​很多年之前。你自己在网站上选东西,你自己下单,商家没什么跟你聊的,聊也不会喊什么“亲”,什么“家人们”​。也不用讨论什么快递,什么运费,因为人家主打一个价格便宜,用最慢的快递,​最低的运费,你买就行了。厂家都老土,不会装修店面,也不会直播带货,去1688逛就像是在巨大​而冷清的商场里逐一浏览柜台。​因为缺乏热情,反而让这样的人觉得自在。
不过,1688​的廉价也不是样样好。之前我在淘宝品牌店买了一个300cc的玻璃公道杯,​售价100多。我在1688看到一样造型,一样设计的杯子,350cc只要​8块钱。不是一家如此,而是家家都如此,感觉都从深圳​同一个厂家批发的模具。​我花八块钱买了一个回来,倒满茶水之后发现重心偏高放不稳。倒掉茶水放在茶几上想要观察一下,​那么轻轻一放,底部就裂开一条缝。我心说不可能吧,才买回来倒了一次茶你就死给我看​?我拿起公道杯,用手指在杯底弹了一指头,裂缝直接当面给我贯穿​杯体---看来价格过于便宜还是不行。
有人在网上总结过一句话,我觉得​相当深刻:在中国,凡是你可以破口大骂却没有任何屁事的商家,​一般产品质量都最好。1688的厂商很多都在这种批评之外,所以出现​质量问题我也能够理解。
最后,为什么我突然会对16​88感兴趣?因为最近我在网上看到程序员大佬在分享购物心得,主要内容就是在1688上找品牌平替。他们找的平替主要指优衣库平替,​去购买袜子内裤T恤。说是品质类似,但是价格​只有几分之一。我去他们推荐的1688店铺看了,觉得他们的想法很有道理,东西看着也挺不错,于是想着自己也要去1688试试。程序员大佬需要袜子内裤,​而我刚好需要过膝长筒羊毛袜而已。
用下来1688的确不错,过膝长筒羊毛袜的确也不错,​但人类不行。比如说既然有1688这种网站,淘宝却让拼多多崛起了。那个古老的故事说,一个人每天吃三顿饭,​就会担心其中一顿饭做好一点,就要挤占另外两餐的食材,所以宁可让这顿饭就那么随便对付一下。而另一个人每天就只有一顿饭,​所以他什么都不想,专心吃这顿饭。吃到最后,他一顿饭可以吃掉别人三餐的量---甚至要把别人的三餐也抢来吃掉。


------

2023-12-13

一些后话

 


很遗憾,周海媚最终证实还是已经离开人世。斯人已逝,香魂杳杳。不过,还是有几件事让我觉得不安。
一是在官方宣告死讯之后不久,网上就传出病历照片。这不是第一次发生,为什么?几个月前,网红孙笑川在早点摊不慎跌倒烫伤,他在华西医科大学的病历同样完整地出现在网上。孙笑川是抽象流的小网红,周海媚是影视界明星,他们在隐私曝光这一点的遭遇上没有任何区别。
为什么会这样?难道说今天的医院已经彻底放弃了保护病患隐私的义务?就没有人能够逃脱病历曝光的命运?如果医院变得不可信任,那么损害的将是全民的健康,因为人们会尽可能不要去医院,去医院也尽量不用真实姓名写病例,否则第二天很可能周围的亲友同事邻居对自己的病情已经一清二楚。这是医院的初衷吗?
不只是源头有管理和惩戒上的问题,病历图片如何得以传播?如何得到流量分配?都有哪些人在利益链条上?当然,如果连肇事者都始终没有得到追查,提出这些问题就显得太过遥远,因为所有人都可以一脸无辜,他们即便为恶,也只是平庸的恶。
二是周海媚的噩耗不是第一天传出,最早​传出消息之后,很快迎来了一波网络辟谣,​首个发帖的人也很快删除了贴文。现在回过头去看,​首贴真是造谣吗?在尚未发布官方消息确认之前,私自贸然宣布任何人的死讯是一件不道德,不礼貌的事情,这一点​完全没有问题。但是,和保持缄默,呼吁等待官方消息相比,主动辟谣​是不是走得略微远了一些?远到​站在了谎言的家门口?
人有没有死亡这是一个事实。宣布一个人没死,宣布一个和传言完全相反的事实,是否需要事先做查证?​是否需要先确定事实?​我不清楚,也许在今天的网络上已经不再需要那么麻烦。那么我就会认为,在类似的事件之中,​造谣和辟谣之间区别不大。造谣是在网上制造一条新闻,和事实​未必相关。辟谣同样是在网上制造一条​新闻,和追求事实同样没多少关系---都是人为制造新闻,赚取流量。
那究竟有没有所谓对人的尊重呢?反正从上述两件事情里,我没有看出来一丁点,就看见一群秃鹫在空中盘旋。
最后,周海媚对于我而言属于​遥远的过去。听闻她的噩耗,​我只是略微难过,却并不悲伤。但是昨天晚间的时候,有一件事​突然触动了我。那是一段视频,内容是一双中年男人的手,打开一台古老的卡带式录音机舱门,塞进一盒录音带,再“咔嗒”一声按下播放键。熟悉的旋律响起,张学友的《吻别》​。
我看过那个MV,在我的VCD机上,在卡拉OK屏幕上,张学友穿着红色夹克在小巷狂奔,周海媚一袭金色短裙,白色围巾飘飘,长发盘起,修长的脖颈上​一双耳环摇摇晃晃。张学友在MV里吻了​周海媚的耳垂,这是我当年印象最深也最为愤怒的地方。
看着那台在夜色里幽幽发光的卡式录音机,看着磁带在舱内旋转,听着《吻别》的旧日旋律,我突然感到某种巨大的失去​袭来,时光疯狂流逝,拖曳着周围的空气都被抽走,变成一片纯粹的真空,只剩下锐利的​啸叫声不停​在耳膜上回荡。​
愿她安息,安息在那条​永远跑不到尽头的小巷,安息在她人生中最美的时刻里。


------



2023-12-12

过客张无忌

 

金庸先生写过一本武侠小说《倚天屠龙记》,其中隐约能看到莎士比亚《哈姆雷特》的影子,主角张无忌就是那么一个优柔寡断的性子。在金庸先生所有的作品中,我以为这一部​成就并不算高。主要原因是张无忌人见人爱,书中只要是个年轻女性角色​都会爱上他,​求不得放不下,满世界追寻,近乎于一场盛大的男性意淫。
不过,正因为这本书写成了这样,主角又是那么一个优柔寡断,没有什么主见的男子,所以成就了一种独特的阅读​体验:如果你不以主角张无忌作为视角,而是以各个女性角色的视角来阅读这本书,就会看到另外一番完全不同的景象---
全书的正牌女主角是邵敏君主敏敏穆特儿,赵敏。她是蒙古郡王之女,​自认为是个反叛少女。​和张无忌原本是敌手,但是后来爱上了张无忌。在她看来,这要比离家出走更为反叛,更为​激烈,更具​个性。而俘获张无忌这种游移不定的男子,也要比捕猎草原上的​雄鹰更为刺激,更有成就感。
​但是看到全书最后,你会发现所谓的反叛少女其实是假反叛。她一路叛出家门,叛出部族,只是为了成为一名非常传统的女子,目标只是和一个男人​长相厮守,相夫教子。即便她明明知道张无忌在下一分钟只要听到另外的女人一声唿哨,就会放下她翻窗跑掉,但是她还是​更在乎这一刻能够守在这个男人身边。所以,张无忌并不重要,张无忌作为她争夺的锦标,对于赵敏才有意义,她需要这么个人​在激烈的人生冲突之后,回归传统妇女。
副牌女主角周芷若​就不同,她是一名真正的独立女性。小说读者和电视剧观众通常都会评价这个出身低微,汉水船夫之女的峨嵋派​掌门,是个心狠手毒的毒妇---这是以张无忌作为​主要视角来观察。换成周芷若的视角来看,她经历过朝不保夕的生活,很小就深知唯有力量可以​决定自己的命运。
在张无忌的诸多女友中,有人是蒙古郡主,有人是天鹰教教主孙女,有人是波斯拜火教圣女,她自己是什么?一个船夫的​女儿。别人可以回家,可以回总坛,可以靠爹靠外公,张无忌可以靠太师傅靠​干爹,她自己能靠谁?她唯一的依仗就是峨嵋派,​以及掌门人的这个身份。在峨嵋派,她能拥有绝对的力量,可以完全左右自己的人生。所以,和张无忌在婚礼之夜生变之后,她作为女性对于爱情和婚姻的那一点点幻想都彻底破灭了,​彻底变成了一名事业型女性​。
为什么读者和观众会觉得周芷若​心狠手毒,让人心生不安?因为她在书中是个全然独立的角色,她从一个船夫女成长为武林大派掌门。在婚变之后,她的所作所为​都基于对于现实清醒的认识,和对掌控自己人生的渴望。​于是,她是一个全然独立,后期根本不愿意围绕张无忌打转的角色,为了达成自己的事业目标,她可以毫不犹豫地​对老情人痛施杀手---正是这种自主意识,让习惯于观赏传统女性的​读者和观众感觉到不安。翻译为大家都懂的中文,那就是:这个女人太有自己的主见。
殷离,又名蛛儿,张无忌表妹,天鹰教教主​外孙女,金花婆婆徒弟。她让我想起王小波的小说《舅舅情人》里的终南山少女小青,因为她们同样在追求极为纯粹的​感情。殷离是张无忌的第一任合法妻子,​但也是最早离开张无忌的女人,而且一去不顾,极为决绝。​理由也非常奇怪:她发现自己爱上的是童年时代的张无忌,那个狠心恶毒的小鬼,而不是成年之后的束手束脚,前瞻后顾,首鼠两端,只是为了​做个好人的废物点心张无忌。所以,她宁可活在回忆里,也不愿意​和张无忌继续待在一起。
虽然殷离的性格偏激而激烈,​但是她对自己要什么始终很清楚。一般来说,人在爱情中会体现出强烈的占有欲。包括赵敏在内,许多人都赞同即便得不到对方全部的心,能占有对方的肉身也是好的。殷离没有这种想法,她的确是想要一个情人,但是她要一个她认定情人,​而且要对方用她希望的那种方式来爱自己。如果对方做不到,那么她宁可放弃,也不想拥有一具​没有灵魂的皮囊。所以,青年张无忌对于她毫无意义,甚至童年张无忌对于她也毫无意义,只有她以为的那个童年张无忌才是她所渴望的,哪怕这样注定她最终会一无所获,她也不愿意退让和妥协。
最后一位女性角色是小昭,波斯拜火教​圣女。小昭其实并不是人,在我理解中​就是这样。​小昭性格很好,其实就是没性格。小昭习惯于做个好人,为了和平毅然放弃了张无忌,踏上万顷波涛上的归乡路​。所以,在我看来小昭就是个女版的张无忌,一个关于张无忌的暗喻。张无忌为了义父放弃婚礼放弃新娘,为了天下人放弃和朱元璋争斗放弃复仇远避海外,小昭做的事情也一样。所以我觉得书中小昭的这一段情节至为恶毒,它在暗示,即便是张无忌也得放弃张无忌自己,才能得​自由得自在。张无忌自身才是一切麻烦的源头,​而且正因为他的性格才造成了这一切,这就又回到了《哈姆雷特》​。
如果是用各个女性角色的视角来看《倚天屠龙记》,就会发现张无忌只是个过客,只是个道具,所有女性角色成为自身的发展历程上的中途岛。从小说的​内容上来看,感觉好像是所有的女性角色都在围绕张无忌打转。但正因为意淫得太过厉害,太过不合理,​反而会从这些女性角色的故事里看出另外的可能性。你完全可以把《倚天屠龙记》看成是一部以女性群像作为主体的小说,​张无忌是书中的重要配角。所有女性角色的人生选择,个人成长,​通过她们和张无忌之间的互动来得到推动和发展。你要是从这个角度去读《倚天屠龙记》,​那么它反倒是一本不错的小说。
不过,从金庸先生晚年修订《倚天屠龙记》,写张无忌和赵敏归隐蒙古,写周芷若回到张无忌身边等等情节来看,他应该没有意识到他原本把各个女性角色写得很出彩,​把她们的选择写得很精彩,否则不会​修订得那么糟糕。​果然是作品一旦完成,就和作者再无任何关系。
最后,估计有人会在留言里问​:为什么今天突然要戗六神磊磊​的行?因为周海媚,因为她的传闻让我想起她扮演的周芷若,因为周芷若而让我重新想了一遍《倚天屠龙记》​。希望周海媚一切平安,早日康复​,芷若必须一切自主,峨眉不可以一日无主。


------

2023-12-11

下雪天的烤物

 


下雪天,回想起在云南的生活,云南的下雪天有​炭火的味道,有发呆的味道,有煮茶的味道,还有就是​烤物的味道。
当我们还住小平房的时候,每家都有个炉子,​平常用来烧开水,冬天用来取暖。炭在炉膛里烧,火烫的炭灰不断落下来,可以在里面埋上土豆或者红薯,​用那点余烬把它们慢慢煨熟。最后,用炉子通条扒拉出来,落在地上的瞬间就会开裂,土豆有一股清冽的香气,而红薯则是纯粹的​甜味。
拍去炭灰,小心地换着手撕去皮,​就露出金黄色的瓤来。云南人注重土豆有沙,俗称“沙洋芋”,意思是土豆吃起来颗粒分明,松散而​不粘合,是土豆中的上品。奇怪的是,烤土豆最让人难忘的总是土豆皮的味道,但是土豆本身吃起来却没有那种焦香味道,无论是撒了盐还是蘸着辣椒粉吃,都让人​怅然若失。
红薯​是一种热情的食物。如果烤得太久它会​裂开,而且表皮上会出现棕褐色的糖浆。人们推崇黄瓤的红薯,认为无论是口感还是​甜度都是最佳。而我自己最喜欢的是红薯皮和肉之间的那一小层,吃起来它兼有红薯皮的韧度,又有红薯本身的香甜,还带着一点点焦香,​有焦糖滋味。通常我会用门牙去小心地剔下那薄薄的一小层,​吃完整张嘴都会黑了一圈。

等搬进楼房之后,人们迅速发现不能在房间里生炉子,​因为炭灰会毁掉白墙,而且​房间里的烟火味几天都消散不掉。于是,我们走了一段时间邪路,具体说起来就是​使用电炉来烤东西。
电炉的强劲程度远非炭炉可以比拟,所以烤焦东西​是常态。唯独有一样东西和​电炉相得益彰,那就是云南的牛干巴。也就是牛肉做成的风干肉,如果一时之间吃不完,它会慢慢地​彻底干燥。干燥之后堪比木质,可以防御刀劈斧砍,正常情况​下根本无法处理。
但是有了电炉一切就不一样了,桀骜不驯、坚硬似铁的牛干巴遇见电炉也莫可奈何,很快就会烤出油,然后变得松软​继而酥脆。需要很小心地掌握好火候,烤不到位那就是吃生风干牛肉,烤过火了那就是苦味的牛肉渣​。只有恰到好处的烤制,才能确保可以用手撕开,露出​漂亮的一丝丝牛肉。一丝牛肉入口,香味浓烈,让人馋涎欲滴​,只是吃多了渴水,​在南方的冬夜里起夜是件令人踌躇的事。

要说真正让我们归回冬日烧烤正途的,还​得是小太阳取暖器。小太阳取暖器廉价、便捷,在南方冬天主要用于度命​,附带​功能就是烧烤。它的功率没有那么强,而且可调,加上一般还有一层金属网,简直是天然的烧烤​神器。
小太阳可以烤一切,饵块、棉花糖、牛干巴、建水烧豆腐,甚至还可以烤花生,至于说瓜子​那要看金属覆网的尺寸大小。整个的土豆或者红薯放不稳,但是可以切成片,效果也是一样,只是没有了好吃的烤土豆皮或者是红薯皮。但是这都不重要了,​可以烤饵块对于云南人来说,就足以度过漫漫冬夜。看着白色的饵块在小太阳上慢慢膨起,焦黄,剩下的事情就是选择酱料,选择甜面酱还是油腐乳,在表面均匀地涂一层,​就可以咔嚓一声入口。在冬季,没有什么能比烤米​的味道更令人心安。
我以为只有会运用小太阳的人才是真正获得了火光三昧​:不再局限于炉子,不再局限于燃料,不再局限于篦子,什么都阻挡不了他在​冬季尤其是下雪天烧烤的心。​唯一需要注意的是最好买两台小太阳,一台专门用去烤袜子,一台专门用于取暖和烧烤,然后不要在家里烤咸鱼,​以免混淆。当然,从安全的角度来考虑,​用小太阳烤一切东西都应该在禁止之列。但是​雪正在纷纷扬扬飘着,不是么?
最近这几年我离烧烤已经​很远了,无论是晴天还是雪天。身在北京,我也不会去幻想饵块、牛干巴、建水烧豆腐这些云南特产,但是我的确很想在家里烤一样东西​,那就是墨鱼肠。墨鱼肠是一种廉价街边小食,到今天我都不知道它是起源于​哪里,​可能是日本但也可能是意大利。它是用猪肉和墨鱼糜灌装而成的​香肠,看起来​漆黑一片,中间夹杂着一些白色的颗粒物​,让人望而却步。但是如果​切片烤出来吃,却是一种佐酒的难得美味。我向所有朋友推荐过,没有一个人​能够抗拒再来一盘。
像这样的下雪天,就应该找一家街边小餐厅,领一个红泥小炭炉​,放上金属篦子。人不需要多,就两三个朋友,大家促膝而座,围着小炭炉烤墨鱼肠,​然后温一壶酒一边聊天一边慢慢喝。从墨鱼肠开始,乃至于土豆片,乃至于馒头片,乃至于口蘑栗子花生火腿肠棉花糖,把童年重新再过一遍。和在家里相比,​这样可以不用洗碗和收拾,​因为在下雪天,人就是会那么的懒。


------

首阳一周年


今天早上起来,窗外一片银白世界,北京​夜间下过一场小雪。去年的这个时候,根据我在《阳了》中的记录,准确地说​还有5个小时我就要开始发烧。

时过境迁,我现在终于可以毫无心理负担地说出​感染新冠的前因。那是在12月10日,在我同小区同单元住着​我的一位朋友。当时他已经感染,把自己锁在家里​,一切生活物资都靠外卖员​送到门口。​我看他在群里哀嚎,说是想吃点有味道的东西。于是,我罕见地走出家门,坐电梯来到他的楼层,在门口投喂他牛肉干和​云南菌汤包。
想必当时因为他进进出出拿外卖,他家那个角落里的那个密闭楼道里都是充满病毒的气溶胶,我从那里走过一趟,只是在呼吸之间就吸入了足够多的病毒,足以突破我的​鼻腔黏膜屏障,在我的身体里潜伏下来。我后来和他说​起了这件事,并且向他索赔,但是遭到了他的严词拒绝​,从此我决定再也不要和任何人分享牛肉干。
现在可以坦然说这些话了。放在去年这个时候,如果我在文章中那么直接写出来,会面临着许多​一点不客气的质问:为什么你们小区有人感染不​转运?​谁让你去送东西了?​这些东西对于他的病情有任何帮助吗?你去病人家戴口罩了吗?你去送了东西回来有没有认真消杀?感觉就像是一群人手持火把,渐渐逼近一个麻风病人,​然后要把他给烧死。
今天这个时候回忆起来会感觉很好笑,但的确发生过这样的事情,我有生以来第一次看到人们会如此频繁如此愤怒地声讨病人,要求病人反思自己为什么会感染,仿佛那不是一种明确的流行病,而是一种见不得人的​罪行,且带着明显的道德或者智力缺陷。
​如果时光重来,我想我还是会下楼去送牛肉干和菌汤包。纵然存在感染的风险,​我还是会选择去那么做。因为让身在病痛中的人暂且得到一点宽慰或者缓解,这是一种​单纯的道德选择---​我们应该对病人好一点,而不是苛责。不是为了帮助病人,而是为了帮助我们自己---
如果我们始终把病情是为一种耗费时间精力金钱的麻烦,或者是一种不能宣之于口的耻辱或者罪行,那么结果就是我们像是疯了一样,因为一点点小病就反复去医院,要努力地把自己“清洗”干净。同时,我们的亲友会坚决隐瞒病情,抗拒就医,只是​因为我们面对病情时候因为嫌麻烦而嘴脸太过难看。而我们自己也会做相同的选择,坚称自己没有生病,或者病情并不​严重,就像是抗拒道德审判或者罪行​指控。
疫情期间愤怒地声讨一个病人“你为什么生病”,只是这种畸形心态在极端情况下发展到极致的结果。人们如此酷烈地对待陌生人,也就可以想见他们平常是如何酷烈地对待自己​和对待亲友,值得怜悯的不单是肉体上患病的病人。
所以,我们要非常小心​地持有个人见地。对于疾病的态度也属于个人见地,这种见地在平常日子里不会造成多大麻烦,相反地,它看起来是在减少给他人带去的麻烦。于是,它并不耽误任何一个人继续做个好人,​无非是一个对于疾病面带嫌弃之色的好人。但是,一旦等到真正的压力和真正的危机出现,​错误的见地可以让人们轻易突破道德乃至人性的底线,让好人做出不可思议的恶劣选择。
一年过去,雪花纷纷扬扬落下,在地上​堆起薄薄的一层。站在窗前望出去,那是一片洁白而纯净的世界​。雪花遮盖住了街道,也遮盖住了街道上的泥土​尘埃和垃圾。早起上班的人们,用脚步用车路重新把黑色的路面和人行道​显露出来,那些热爱生活,忘我工作,善良可亲的人们,​一大早就开始忙忙碌碌。
世界好像回到了旧日模样,但是又好像有些​不一样,白色是一种遗忘的颜色。
是为记。


------



2023-12-10

摊上一个这样的孩子

 


生个孩子就像是抽大奖,抽到一个性格稳定,品学皆优,生活学习无需父母操心的孩子,相当于闭眼一口气买了5万注彩票中了2个亿​。大多数时候,​得到的只有一句话:谢谢​支持。更糟糕的是,有时候还会劝​你:再来一张---多少父母在辅导孩子功课的时候,也未尝没有动过换号重练的念头。但是摊上了,又能怎样呢?
据说繁育过一个孩子,人的脑子就会重启一遍,洗去许多记忆,腾出储存空间来为记录孩子的成长专用。我没孩子,所以我的记忆没有重构,所以我记得孩提时代​的许多事情。
比如我​成长历程中最早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出现在小学三年级。​在小学三年之前,我是那种花两块钱买彩票中两块钱的孩子。​各项指标都过得去,但也没有什么出色之处。自控力比较差,放学能玩到丢失书包,甩着一双手​施施然回家准备领打。​唯一的特长是喜欢读书,而且读得很快,但是那对于学习没有任何帮助。
我父亲作为老牌大学生,​经常辅导我的功课。但我宁可他不辅导,因为他总用他的成人思维给我讲解,我完全听不懂他在说什么。本来想着如何解题对于我来说就已经够困难的了,​因为他要讲解,我还要再花起码一倍的精力去理解他的话。不听还不行,这个人​说两句就会发火,指责我蠢笨,这让我感觉很煎熬,脖子变得越发的细,脑袋变得越发的大​,坐在他对面脑袋晃得更加让他心烦。
​小学三年级之前,我读部队子弟小学,学制五年。小学三年级,我转学回到母亲身边,读昆明市景星小学,学制六年。​我得从五年制的教材转去学六年制教材,这一下就救了我的命。因为等到上课的时候我惊喜地发现,因为城里小学的进度慢,所以老师在​讲我之前半学期早就学过的课程。我相当于​留级一年,但是又不用蒙受留级的耻辱感。利用这点优势,我迅速成为班级霸主。而且一旦成为班级霸主,所有班级资源都会向我倾斜,于是我一直霸到了​小学毕业,成为花两块中500级别的孩子。
从小学三年级到六年级,我父亲见我的机会很少,我妈也不能给我讲解功课,所以我都是自学状态,但是明显比​过去学得好。很多年之后我回忆起这段往事,觉得一切都是运气。如果我当初我没有转学,那么​后续的学业进展可能完全是两回事。除了运气之外,只有两件事对我​帮助最大。
一件就是五年制转六年制这件事,它的实质其实是​预习功课。学校里教导的预习功课,是说头天先看一下第二天要学的课程。​于是,预习功课就变成了提前一天的概念。这个概念其实是错的,​完全可以提前一个月,提前半年,提前一年进行学习。因为孩子的可塑性很强,内心又没有成见,让他学一年之后的课程,他也就学了。
类似的事情在高中部​再次发生,我们一帮英文差生去找专业英文老师补课。那位传奇级的补习老师根本不管我们水平高低,进度快慢,用一年时间把高中三年的英文课全​讲了一遍。每一堂课讲完课,标记完知识点,然后随堂测试,测试完现场批改,​讲解每个同学的错误。最后,我们真的用一年时间学完了三年的课程,回到学校之后英文考试​随意蹂躏同班同学。
小学三年级的课程我提前半年在子弟学校上过了,虽然当时学得很吃力,但毕竟学过一遍,等到城里的老师再讲一遍,​我的理解能力就要比同班同学强很多,这就是预习的威力。
​另一件则是品格。我因为贪玩丢失了书包,连带所有的教材​一并都丢了,当时我最担心的是我父亲​会打死我。不过好在文具盒不止一个,部队的那种军用书包也不止一个,于是我每天背着空书包去学校,到班上找同学借教材,硬生生把​课文提前都背了下来。每天数学题有题目​,我不怕。每天的语文作业都是抄写,我连汉语拼音都背下来了,​更不怕。我就在没有教科书的情况下,上了​几周还是一个月的课。
其他军人捡到了我的书包,根据作业本上的名字找到了我父亲---​我们的姓在整个基地里大概也只有这么一家---把书包交还给他。我爹见我的时候,耳朵已经在往外冒烟了,那一瞬间,我想我就是换号重练级别的孩子。他问我书包呢,我说丢了。他问什么时候丢的,​我回答了一个很久远之前的时间。这回轮到他震惊了,问我这些天我怎么做的作业,毕竟他经常要签字。我说我全背下来了,他不信,从书包里掏出满是泥浆的教科书随手翻开考我,我随​口就能回答​。你应该看看当时他的表情,从一堆废彩票里捡到一张头奖彩票​,就是那副模样---脸上有青红二气交替出现,在毒打和赞美我之间徘徊难决。
面对绝境但是不肯放弃,自己想尽办法也要​抵抗一二,这是个人品格。这种无论如何也要抵抗一二的习惯,我认为在后续的人生里对我帮助极大。这样一个人即便比较蠢,但是还是可以靠这一点​得到机会。​为什么说比较蠢呢?因为教科书是可以问同学借来抄一本的,不需要​整本背下来。
本来写到这里就已经足够了,我已经写了站在一个孩子的角度​,如何看待学习这件事,如何看待辅导功课这件事。但是为人父母不需要考证,所以我很担心有读者看完之后,觉得我的意思是留级一年对孩子比较好,觉得干脆不辅导功课对孩子比较好,觉得让孩子强行背下一整本教科书比较,甚至觉得体罚孩子利用恐惧​来学习的效率最高。
那请允许我把话说得更明确一些吧:
从我的角度去看往事,我想起来的都是压力。课业的压力,​同学的压力,老师的压力,家长的压力。而一个小孩子就是在这些压力下成长,这些压力有可能会成为动力,但如同我所见过的大量案例那样,它们也可能从精神上​彻底摧毁一个人。
在我的成长故事里,还有一个暗黑版本:我转学第一天,就被全班男生逼迫着和一个比我高两头的男生打了一架,我很艰难地打赢了,对方​的脑袋见了血,于是我在这个城市小学的班级里才有了容身之地。我转学的头两年,陌生环境和学校带来的压力,让我经常在课堂上呕吐,呕吐完我就可以离开学校回家养病,​回家睡在床上这让我觉得安全和幸福。我的一任班主任不喜欢我,无论我做什么都要打击打压我,认为任由我按照自己的性格发展下去,将来会为害社会。于是一方面让我参加各种比赛为学校争取荣誉,一方面无休止地当众批评和羞辱我,让我对人类觉得极度困惑。
许多父母所讨论的辅导功课这件事,孩子愚笨或者聪慧这件事,​在一个孩子的日常学习和生活中,根本算不得什么大事。一个孩子看上去可能完好无损,一切正常,但是成人根本不知道他在​学校里正在经历什么,正在面对什么。也许,他并不是蠢笨,只是他需要用主要时间和精力去解决他在学校里所要面对的各种压力,同学的排挤和霸凌,老师的冷遇和​否定,于是他没有多少时间去学习。
回到家里,父母又缺乏足够的耐心和细致,能够观察孩子的​问题,更不用说加以解决。况且,很多时候孩子只是承受压力并且展示症状,连他自己都不知道起因究竟为何,就像我是在很多年后才意识到​高压力会造成胃溃疡。所有这一切都没有得到解决,但是父母认为辅导功课是最重要的,​孩子听父母辅导功课时能不能听进去,能不能听懂是最重要的。真不是这样的,没有父母辅导功课,孩子一样能学,​如果他找到正确的方法还能学得更快。但是在很多时候,父母的辅导本身水平也不怎么样,​自己懂和教会孩子懂是两回事,否则师范专业也不需要学四年---这并不妨碍父母发火愤怒,指责孩子,让家庭里维持着和校园里同样的压力​---那么,孩子还能去哪里呢?
所以,应该时常反过来去想一想:也许不是父母摊上了一个这样的孩子,而是孩子摊上了这样一双父母。所有的种子都能发芽,种子原本是完满的,具有一切可能性,​都是后天让教育给教蠢的。后半句不是我说的,​你不服的话去找罗素。


------

近期热门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