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4-11

一家街边牛肉火锅店



十年前的今天,也就是2014年4月11日,我在《槽边往事》第一次介绍潮汕牛肉火锅和一家街边店​:《领鲜牛肉》。那时候我还在深圳创业,领鲜牛肉在景田三街,我住在​南山华侨城。从第一次别人带我去过之后,我在北环大道​上不知道往返过多少次。

那时候的读者也和今天的读者不大一样。4月11日我才写完,第二天就有两位读者紧随而至,通过我居中联系,两个彼此本来全然陌生的深圳客,在一家街边店里相遇,聊天​。事见《此时此刻,有一家餐馆》---微信公众号曾经是这样一种用法,很难想象今天它变成了某种媒体,​某种营销工具,不再具有那种街坊气质,​也少了许多人间烟火味。
我在领鲜牛肉有过许多美好时光,它成为了我在深圳的接待站。朋友从北京、上海、杭州、广州过来找我,我一定会带着他们去一次领鲜牛肉。很多人不止一次,比如说南派三叔,他酷爱手打牛丸,所以最夸张的一次我们下午三点就赶到领鲜牛肉,看着伙计打牛丸,然后饥肠辘辘等到5点钟,迫不及待地点上当天第一锅牛肉丸​。
还有位广州的朋友,有次来深圳一口气讲了8小时的课,结束之后大家又从南山奔赴景田,在冰凉的夜风里​大家一起吃牛肉锅,一直吃到凌晨。他本来对美食没有多少兴趣,但是每次来深圳,领鲜牛肉和桥头烧烤​都是他的最爱。也不一定是因为牛肉,也许是​围坐在锅边的那些人,​因为一起刷过的那些夜。
即便后来我离开了深圳回到北京,潮州老板阿豪和湖南领班光头拆伙,他们搬去新的地方​之后,还是会第一时间打电话给我。在其后的好几年里,读者找不见领鲜牛肉就来公众号问我,​我就一次次不厌其烦地告诉他们新地址,他们欢欢喜喜跑去,就像是中了头彩​。当然,去了还是会去点“和胖子套餐”​,具体说起来,就是“和和胖子一样”。
​姓一个连词真的不好,​会连累讲中文。
再后来,到了2016年4月的时候,​潮汕牛肉火锅突然北上,在北京遍地开花。当时我写了一篇《一切都要从用牛丸打乒乓球说起》,向北京的读者介绍​潮汕牛肉火锅。当时我一点都没有想到,9月份的时候,我就在北京发现了一家很好的餐厅​:《帝都潮汕牛肉火锅》。也是在街边,不过是在北京霄云路食街。也是吃到老板加微信,也是带着朋友去当食堂吃。​我带着宁财神去过一次,从此他念念不忘。有一次我春节前去吃饭,听见包厢里的声音听起来很耳熟,偏头过去窥视,发现是他带了全公司去​开年会。
每次我去店里,发现调料区的麻酱总是见底,沙茶酱​纹丝不动的时候,就感觉不大妙。看到客人在锅里直接放满蔬菜,然后盖上两盘牛肉直接煮的时候,就感觉更​是不妙。潮汕牛肉火锅侵掠如火,旋即​又风流云散,帝都人民好新鲜,热情永远只是一时。​他们的味蕾可以尝试一切,但始终忠于麻酱。最后那家店还是关张,现在应该变成了一家王缸钵重庆火锅,帝都人民对四川和重庆火锅的热情一直不变,但是每过几年就要换一批品牌。
​毕竟,​餐饮业在北京是个时装业。
北京的潮汕牛肉火锅热潮退去,我只剩下对于领鲜牛肉的回忆。我记得从北环大道过去应该走哪一个出口,我也记得从深南大道过去应该走哪些小路,我甚至还记得在下午6点左右赶到,​在景田三街上有哪几个隐秘的停车处。我在深圳那些年,从未见识过景田白天里的热闹与繁华,但是我记得​它凌晨两点的样子。食客们坐在街边东倒西歪,周围居民楼的灯火睡眼惺忪,不时有狗或者人大吼一声,能听见在楼宇之间​的回声。
然后这些回忆也淡了,豪哥和光头春节不再发短信来,​大家渐渐断了联系。潮汕牛肉火锅从我的食谱里消失,我老老实实研究北京的涮羊肉,当然,调料还是​麻酱,不然呢?在深圳街头一起半夜涮牛肉锅,痛饮老金威的朋友,​三五年难得来一次北京,而且都是单独来。其实都来了我也没办法,因为我最喜欢的那家​潮汕牛肉店也倒闭了。​我能带着他们去哪里呢?人在帝都,谁一提起吃什么这个话题,​不是立即陷入心头的一片茫茫然呢?
昨天,2024年4月10日,有位读者在《思想起》一文下留言:
2013 还是 2014 年,你在公众号推荐了一个深圳的牛油火锅,第二天,我带着朋友去吃了这家店,跟服务员说我要吃和菜头推荐的同款火锅。服务员心领神会。那是我第一次吃到牛油煮熟后,原来是带点脆的。
那个朋友去世,也已经快十年了。我偶尔吃一次牛肉火锅的时候,还是很想他。
有读者告诉他,那篇文章叫领鲜牛肉》​。他​去翻看了一下,发现刚好是十年​差一天。留言里说的“牛油”,其实不是油脂,潮汕术语称之为“胸口捞”,指的是牛胸口致密而富有弹性的结缔组织,油脂很少,滚汤烫过之后,吃起来并无任何油腻,而是极为弹牙爽脆,完全不属于任何一种肉类的口感。​每嚼一下,就觉得心里一动。


------


2024-04-10

虐猫和道德审判



当新闻说南京大学以思想品德不过关为由,拒绝虐猫者的研究生申请的时候,我承认自己有一瞬间的小骄傲,产生了“不愧是南大啊”​的想法。​但是转念之间,我又感觉有点别扭,总觉得有点什么地方不对。

等到兰州大学随后也拒绝了申请之后,我终于​想明白了不对在哪里---​如果我们把拒绝录取作为一种对虐猫者的惩罚的话,这件事不应该是由大学来做,压力也不应该由大学来承担。并且,拒绝的理由不应该是道德品质。
应该首先这么问:为什么虐猫者可以安然毕业,为什么虐猫者可以报考研究生,甚至可以参加完笔试面试的全流程?
因为法律上并无禁止,虐猫不是违法行为​。于是,公众利用舆论进行道德审判,学校利用自主招生的权限,以道德品质为由,​代替法律进行了惩戒。​法律有真空的地方,自然会有别的东西进来填补。法律是风俗,是传统,也是众人合意,众人不喜欢盗窃,不喜欢伤人杀人,不喜欢欠债不还,​道德谴责缺乏强制力,于是上升为法律,约束所有人的行为。
反对虐猫也是一项众人合意,​猫咪在疫情期间已经成为中国家庭保有量最高的宠物,人们的观念正在快速变化,猫咪从捕鼠的工具性动物正在彻底转变为提供情感和陪伴价值的​宠物,基本上等同于家庭成员。人们越来越难以容忍​杀猫取肉,更不用说是毫无道理的虐杀,更不用说虐杀之后发布在网上。但是法律对此并没有做出回应,​这是个真正的问题。
道德审判有用,但它是个极为危险的工具。比如说把它和大学的自主招生权相结合,所谓的“道德品质”的裁量就可以变得无边无际。今天虐猫不​符合道德品质标准,明天纹身符合不符合?失信​符合不符合?高中伪造保送资格符合不符合?大学劈腿​十八次符合不符合?忤逆不孝叛出家门​卖身求学符合不符合?
大学总是会拒绝多数入学申请的,所以才有招生条例,招生标准,​一条条大家按照标准比着来。而道德品质是个黑箱,什么都可以往里面装,怎么都能成立。也许是得到了道德,但是公平公正呢?
同样的,今天网上关注了虐猫考研者,导致他失去了​录取资格。那么,​其他虐待动物的人呢?因为他们没有受到网络关注,所以他们可以安然继续生活​?这个人虐猫一只,被网络围剿,失去了入职资格。那个人虐猫十只,躲在网络之外,刚刚得到公司的升职加薪。​这种惩戒难道可以说是公平的吗?这种惩戒对于猫咪的保护而言,究竟有​多大帮助?
道德审判的模糊和随机,让每一次​裁决都变成了特事特办:需要有那么一个虐猫的人,他刚好要考研究生,他刚好在网上发布过虐猫视频,他刚好在网上被人盯上,他刚好考到总分第一名,于是愤怒的公众打电话、发邮件、写留言,要求学校​把他踢出去。问题是,众人合意不是惩戒某一个特别的人,而是禁绝虐待动物​这件事。在厨房里吊死一只老鼠,并不能阻拦其他老鼠继续​入侵厨房扫荡食物。
裁决、处罚虐猫者,这不应该是公众的事,也不应该是大学的事,未来也不应该是某家公司的事,这是​法律应该管的事。在法律没有缺位的情况下,也许虐猫者早就失去了大学毕业的资格,哪里还需要来探讨应不应该招收​为研究生这种问题?​人才是否难得这件问题?有病治病,犯法坐牢,总得有个去处,而不是让这样的人在社会上飘荡着,哪天撞到公众,哪天大家就围殴一顿算一顿​。咬牙切齿暴踩一顿的同时,其他幸运儿躲在网络之外的角落捂着嘴笑,甚至继续在网上售卖虐猫录像。
指责公众道德审判,指责学校​道德品质万能黑箱,我认为是不公平的。每次特事特办,​公众选择一个同类行为的代表出来吊打,这种行为我认为它本身代表了公众的意愿​:一个人虐猫,意味着这个人喜欢凌虐弱小,凌虐毫无反抗能力的生物,这样的人不说是必须得到惩戒和行为矫正,最起码也应该距离我的小区远一点,距离我的孩子远一点​。因此,如果法律不做干预的话,只能当众吊死一只老鼠算一只,​起码能给其他老鼠一点威慑。
​最后,对于任何犯错犯罪的社会成员而言,法律其实是一种保护。法律和公义一天没有落下来,那么​这个人就会终生活在道德审判的追杀令下。拒绝进入研究生院只是个开始,同样的理由,同样的事情可以发生在求职的时候,发生在求婚的时候,形同被彻底驱逐出了社会。所以,死囚在被侩子手用锯子锯脖子的时候,会​强烈地主动申请换成刀。这一幕我们已经见过,哪怕过去了许多年,哪怕已经身在重洋之外,人也不能逃脱无尽的​追索。


------


2024-04-09

学作文



我写的文章在高考里拿不了作文高分,这不是谦虚而是个事实。

站在个人利益的角度我不应该说这样的话,因为很多家长读者可能因此就不来了,也就不指定孩子阅读了,​于是我会双倍双倍地损失读者。但这是实话,起码我自己认为在​这个问题上我没有撒谎,更没有必要用一个虚假希望拖住家长和孩子。
所以,当有家长读者问我应该怎样准备高考作文时,我回答说需要准备一些800字的格稿纸,几只碳素笔,把它们​平放在桌上。对方又追问,难道这样高考作文就可以拿​45分以上了?我回答说,想要拿45分以上需要经常​在祖坟前烧纸,烧到冒青烟为止。
当然需要冒青烟,高考作文拿45分的难度比我​的每日更新困难多了。我写的文章谁来看都行,看了满不满意都行,反正明天又有新的一篇,​行不行,满不满意都留在了昨天。
而一个学生在高考里写一篇作文,需要精准命中阅卷老师的经验、判断、审美,要​让那位阅卷老师相当认可才行。如果不考虑后面的复查一类的事情,高考作文就是一个人写给另一个人的文章,并且期待完全符合后者关于好作文的标准。更为困难的是,那个学生只有一次机会,甚至只有第一段的机会。
我写作是用霰弹枪闭着眼睛不间断扇面轰击,学生写高考作文是用一只狙击枪一发子弹试图命中​1000米之外的一枚硬币。两者怎么可以同日而语?即便让我现在去写高考作文,我也只有信心写一篇二类作文,想要写一类的话我也得去祖坟前烧纸。作家如果真的在一对一单狙中占优的话,作家的老婆都应该很漂亮才对,因为他们的情书总是能奏效​。
中国人总是会同时写两种文字。一种是给上面看的,是世人看的,​一种是写给自己看的。前者要符合范式,要符合大众审美,要让上面看了觉得舒服得体​规整,要让大众看了赞叹文笔好立意高。后者需要的是真实和灵性,文辞不是掩饰的化妆品,而是个人情感、思考、体悟的表达工具,不需要强调范式,不需要强调“老妪能知”​。
你看苏东坡一辈子在诗词的格律和格式里打转转,多少字,用什么平仄,​都要符合规定。戴上这些镣铐之后跳舞,然后跳得比别人好,于是大家就都鼓掌。但是,苏东坡真正动人的文字却是类似《记承天寺夜游》那样随手写的短文,这个人,这个人的性格,​都在那短短几行字里,千百年后重读,苏东坡就那么活生生站在自己面前: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如果高考作文是要求写游记,那么这篇游记能得几分?​大概率是不及格。因为它连最基本的范式都不符合,不到800字,主题不突出,立意不明确,人物关系无交代,事件描述不完整,结尾消沉没有​讴歌美好大宋生活,有美化躺平文化的严重嫌疑。
我写的文字距离苏东坡​有上百光年的距离,但是我的写法和他的小文章是同一类。也就是说,通过我的文章来学习如何写高考作文​这件事根本就不成立。市面上有那么多老师,那么多辅导班,专门教人如何写高考作文,家长们有没有考虑过,高考作文可能是一项专门的活计,​需要专门的人来教如何应对?一千米之外用一颗子弹打中一枚硬币很困难,老师和培训机构可以教你如何把子弹换成炮弹,就算无法命中用气浪掀都要掀翻​硬币。
​高考是高考,人生是人生。我早就不写文件、汇报、总结、高考作文那样的功能性文字。尤其是高考作文,一个人一生之中也就需要写一次​,目的不是为了表达,为了记录,而是为了拿更多分数,并且从此碰都不会再碰。然而人生漫长,人这一辈子会有很多的经历,很多的情绪,很多的感想,​需要用文字来记录和表达。这种文字​可以写很多年,甚至可以贯穿人的一生,它可以是生活的一部分。它承载着人的精神世界,因此也能滋养他人的​内心,这就是写作的意义所在。
一定要从有用无用的角度来分析这些文字,那么我想这就是它最大的功用---一个人的肉身需要栖居在一个水泥盒子里,而他的精神也需要某个处所得以​栖息。栖息本身就是它的价值,这和文笔好不好,得分高不高,众人喜欢不喜欢没关系。
在网上,有那么个地方,人们可以来看文字,看一个人的所思所想所感所做,而不是广告软文,不是流量镰刀,​我觉得这本身还是有一点点价值的。你要说这个地方最好能对高考作文也有所帮助,那我觉得​这着实是要求太高了一点,还不如去烧纸更现实一些。


------


2024-04-08

无尽音响梦

 


一切都是个预算问题,然而归根到底又和预算无关。
“1000块钱以下的电脑蓝牙音箱也就是听个响”,人们这么总结说,我也顺理成章地放弃了追寻之路,心安理得地继续听我的小蓝牙音箱。但是在找寻电脑蓝牙音箱的过程中,我一不小心推开了一扇门,闯入了HiFi音响的世界。
任何一个世界都有世界观,都有鄙视链,有一整套信仰体系。以前听人说段子,说是音响发烧友对于电力都有要求,认为水电火电风电核电所带来的音效彼此都不相同。还有个非常恶毒的段子说,某人听音响听到一半面色一凝,说是从音色上听出来水电有变。果不其然,几天后传来了洪水暴发的新闻。等去到HiFi音箱的世界我才发现,这一切都是真的,有过之而无不及。
一个人起心动念,想要听到更好的更美的音质,一只脚就已经跨入了HiFi音箱的世界。凭借着这一点执念,人会很快接受一堆概念:无源音箱要比有源音箱好,有源音箱的功放贵的比便宜的好,音箱高中低三频独立要比双频好,进口的音响线要比国产的好,无损音乐要比其他格式好,木质音箱要比塑料的好,越贵的音箱声音还原度越好......
然后每一点好,都意味着要加一点钱。加上的那一点钱不是钱,而是一个承诺,承诺你能听到更甜美真实的人声,承诺你能听到更低沉有力的古典,承诺你能一路听到蝙蝠和人类在听力交界处的绝美高音。网络上会有很多测评视频,会有很多数据对比,几乎不费吹灰之力,这个人就可以用读书时代所没有的学习效率接受一堆新知识,掌握一堆新参数,并且耳朵似乎变得更加灵敏了,从木耳进化为蟑螂小强的体毛,甚至能感受到空气压力的细微变化。
“10000块钱以下的HiFi音响也就是听个响”,你迟早会接触到这句话,而且经过了前期的学习,你会毫不犹豫地接受下这句话:对,真正的好喇叭,好线材,好木料,本身就不便宜,何况是调教之后的音响呢?“高音甜、中音准、低音沉,总之一句话,就是通透”,人们不会注意到这句话里所有的概念都是通过二元对立的来,都是通过比较的来。甜没有标准,准也没有标准,沉同样如此,只存在更甜、更准、更沉、更通透。所有这些“更”在一起,又可以统一地由更贵来加以解决。
千错万错,我不应该按下“价格从高到低排序”按钮。按下去的那一瞬间,我在HiFi音箱世界的旅程在瞬间就抵达了华彩乐章。看着眼前密密麻麻超过一百万人民币的各种音响,我突然意识到我的浅薄,意识到了我和这个世界的差距。
我问了自己一个问题:为了追求音乐的品质,你愿意为此最多支付多少代价?具体说起来,你认为音乐在你的日常生活中,占据多大比重?我转头望向家里正在落灰的蓝牙音箱和耳机,沉默了。事实上,我并不是一个乐迷,每天二十四个小时,我的房间里有20个小时左右都是寂然无声的。我的确会听音乐,但不会专门去听,只是在写字的时候播放一些背景音乐。这意味着一旦我写得入神,我根本听不见蓝牙音箱里在播放着什么。
然后我又问我自己一个问题:如果有朋友送了你一套极为昂贵,极有品质,但是你觉得颜色、材质和造型极丑的HiFi音响,你会把它放在客厅里听,还是转卖换成钱,买一套自己喜欢的?我诚实地回答是后者,回答完我觉得很心痛,因为我发现自己是个叶公,并不真的全心全意追求音质,我放不下音响在客厅好不好看这件事。
那么,究竟是什么驱使你不间断地在网上找寻所谓的“好音响”?我问自己最后一个问题。因为在最初的最初,我起心动念想要听到更好的更美的音质。至于说什么是好,什么是美,标准是什么,我并没有去多想。但是当我想到那个“更”字时,它有莫大的魔力,瞬间就把我给魇住。好并不重要,美也并不重要,最重要的是“更”,“更”就是好。
一个个“更”依次排列,每一个都可以给我的欲望加一点速,沿着它们指引的方向飞速前进,飞速膨胀。我从1000块钱的音响开始看起,很快觉得5000块一套也可以接受,然后又觉得再加5000块的功放是一种必须,因为更好嘛,因为更美嘛。再然后价格似乎都不再是个问题,我只能听见耳边有人喃喃低语:这个是英国老牌,这个是北欧贵族,这个是美国音响杂志十年冠军......直到我不慎按下了“价格从高到低排序”按钮的那一刻,欲望的火箭终于升到最顶,在天空中爆发为一团绚烂的烟花。
烟花散尽,笙歌渐停,我从“更”字的封镇中挣脱出来,从HiFi世界的天空重新降落大地。并没有什么翱翔,也没有什么美丽新世界,我只是一个每天早上在书桌上用键盘打字的中年秃顶写作者,光着头,赤着脚,睡衣不成套,希望在写字的同时有点音乐能够陪伴着我。我的书桌上堆满了台灯、键盘和书籍,所以需要一台小巧的蓝牙音箱,别占用太大空间。
世界上的确存在很多更好的音响,远比一个蓝牙音箱的音质好,但我无暇去体会和分辨高中低音是否清晰美好准确,那种美那种好和我无关。在我每天中午写完文章吃外卖的时候,一定也有很多人在吃海鲜大餐,海鲜大餐也应该比我的外卖好,但是它的好和我无关,因为我要解决的只是眼前的一餐,小心别在开塑封时撕破免费赠送的餐巾纸。
就这样,我看光动能运动手表一星期,放弃了。看HiFi音响一星期,又放弃了。看了两星期,最后买了一双防滑拖鞋,我很高兴,喜滋滋地穿去冲凉。在此之前的那一双,因为太小太滑,已经困扰了我很长时间。


------


2024-04-07

正确地和女性聊天



人总是要聚会,聚会也总是要闲谈,​但是闲谈的时候并不是所有人都真的很悠闲。如果一次聚会中有男有女,男性通常都​要更为忙碌一些。

忙着干什么呢?​第一件事是打断。不需要统计学数据,只需要通过观察就能发现,聊天中男性会习惯性地打断女性。​很自然,很自在,毫无歉意。但是男性和男性之间不是如此,男性会按照年龄、头衔、社会地位、个人财富、宾主关系、席间座次精密地计算,能不能打断对方的谈话,怎么打断,以及怎样巧妙地接话插话​然后再回传。
第二件事是​指教。在闲谈中,人们都会引述一些事,或者​陈述自己的事。​前者的目的是为了分享,后者的目的是为了倾诉。无论是出于什么目的,到了男性这里都会被理解为对方在求指教。别人引述事情,那么就要纠正对方​事实是否准确,要不然就是打断别人开始点评,高屋建瓴地谈一下自己的看法。别人陈述自己的事情,那么就要立即给出意见或者建议,​教导别人如何去想,如何去做。
如果席间正在发言的女士比较有魅力,那么很容易出现各位男性争相​指教的现象。每个人都要给出自己的意见或者建议,而且会天然地觉得自己的建议最好,经常会因此相互发生争执,吵得面红耳赤,最后把别人晾在一边,两只乌眼鸡为了各自的尊严而疯狂互啄。
​第三件事是上课。上课通常发生在较为年长的男性身上,可能是年龄一到,体内就会分泌一种上课荷尔蒙,人就会不由自主地想要抓住​什么人,不管对方需要不需要,一定要给对方上一课。观察这一类人会发现,他们的课程通常都集中在自己过去熟悉的领域,很少超纲。也就是说,如果你和他们相见的次数足够多,就会发现​课程一直在重播。
上课荷尔蒙这种说法听起来很刻薄,有伤​功德。但是你仔细回想一下,就应该承认它只是贴切而已。因为对于这一部分男性而言,从来就没有什么顺着对方的话题聊下去这件事,从来没有补充完善丰富这种事。他们有一种神奇的本事,无论席间大家正在聊什么话题,只要他一开口接话,能在三五句话之内,​重新把话题引回自己熟悉的那个领域,然后就开始长篇大论地给人上课。
由于男性从小学开始就习惯于逃学,所以席间讲课的受灾群众从来都是女性。她们先是被打断了话头,然后又被塞了一堆指教,​于是陷入了惯常的沉默。因为她们的沉默,因为她们的礼貌,于是她们​就变成了天然的学生。会被某位男性牢牢盯住,​滔滔不绝地给她们上课,聊一些她们根本毫无兴趣的​话题。而其他的男性如释重负,转头去和别人继续聊别的,​反正有人担任了掩护任务。
所以,在这里我提出聚会时男性聊天三大守则,​尤其是在面对女性的事情,请大家务必遵守:
(1)不要频繁打断女性,先把话听完;
(2)不要习惯性指教女性,​先把话听完;
(3)不要给女性上课,实在要上课,先付费​。
如果能做到以上三条守则,那么聚会的气氛会比较轻松随意,聚会人员会有美好的回忆,​于是大家对下一次见面还会有所期待。
打断发言并不是什么个人发言欲过强的问题,而是在强调​人和人之间的位阶差。​只有一方自认为高于对方的时候,才会肆无忌惮地打断对方。席间频繁发生打断,说明这就不是一次彼此平等的聚会,而是在公司在军队​里开会。
指教对方是一种纯粹的低情商​行为。因为情商低,所以只能从言语表面进行理解,不明白有些时候人们说话只是为了分享,为了​倾诉。自己需要做的事情​是听,而不是说。听也是一种人际交往的礼仪,​它甚至要比说得好还要重要。
上课​的根本原因是寂寞或者是落寞。因为没有人听,所以才利用聚会的机会​,抓住个人就开始讲。罹患上课症的人自己可能都没有意识到,其实自己对于自己讲的内容并没有什么兴趣,​而是喜欢有人听的感觉,有人陪伴的感觉。感觉寂寞,感觉落寞是自己的问题,排遣寂寞是自己的事,不应该让无辜的旁人来背负。尤其是选择席间最柔弱最礼貌的对象来背负,​这简直就是不道德。
学会平等待人,学会在不平等中看出内心的傲慢​;学会倾听他人,学会在人际交往中听比说重要​;学会觉察寂寞,学会自我排遣,学会​不要用空洞的话语遮掩自己内心的真实需求。男性聊天三守则并不是为了约束谁,而是为了​男性的自我觉知,觉知自己的自我已经溢出了边界,对外界对他人造成了压力和麻烦。觉知自己的行为完全以自我为中心,​如果喜欢这样的话,完全可以不用出门的。
最后,对于每一个聚会结束散场出门之后自我感觉良好的男性,这里​我有一句小说里的对白可以分享。在钱钟书的小说《围城》第三章里,唐晓芙小姐对方鸿渐先生​的长篇大论淡淡评论了一句:
“我感激得很方先生肯为我表演口才”。
“肯为”​两个字,直接把钱钟书先生半生的功德池都给清空了。


------


2024-04-06

樱树下



散场时,​樱花已经在夜色里消隐了所有颜色。其实也不需要看见,每年的这个时候我们都会从四面八方赶来,趁着下午春光正好,花瓣纷纷摇落,围坐在樱树下饮酒,一直到夜色浓重。我们已经见过许多年樱花盛放,也见过许多年樱花凋零,无论能否看到春满花枝,​我们都能记得清清楚楚。

坐在樱树下,我们是同一张桌子上的宾主,欢快的空气在人群之间流动,欢快、亲切、放松,偶尔还有些戏谑,轮流担任大家集中火力打击的对象,​于是不断爆发出阵阵​大笑,​夹杂着碰杯的清脆响声。每个人摘下了帽子,卸下了重担,脱去了面具,这一晚,大家只是坐在樱树下的赏花人,无忧无虑,​自由自在。
总是有人会突兀地一拍桌子,喊一声“走了”,就像是按下了暂停键,所有人停下一拍子,然后就嚷着“走了走了”,纷纷起身,​一边道别,一边向门口走去。白色的车头灯从夜色这一头过来,又变成红色的车尾灯从那一头消失,重新奔向这城市的四面八方,大家戴上帽子,背起重担,覆上面具,重新变回单独的一。不过五分钟时间,只剩下一张空桌子和桌子上的空酒盏,樱花​继续沉默开放,继续​沉默飘落,和​车子里的每一个人那样沉默。
生命中的美好春光,花开时节,乃至于微醺带来的小小愉悦,都转瞬即逝。坐在车子里,一路沉默地对着司机,这才是人生常态,在路上才是常态,分别才是常态,一树樱花在​52周里只有2周开花才是常态。
无论宴饮多么令人感到快乐,无论朋友多么令人感到亲切,散场的时间总会到来,就像是春光不会永久停驻在花树上,就像是人不能一直坐在樱树下,一直坐在落英缤纷里。总有人会伸手在桌面上拍那么一下子,然后每个人就只剩下自己,从热闹中撤退,从欢乐中撤退,从陪伴中撤退,​撤退到夜色里,撤退到路途中,撤退到自己的生命中。
欣赏春光,欣赏花开,安然待在那一刻,全因为​散场的存在。知道一切转瞬即逝,一切转眼成空,​春光所以明媚,花开所以灿烂,人所以得到安然。坐在樱树下,坐在生命中的一瞬间,没时间思量过去,没时间念想未来,​全心全意感受眼前的这一刻,和花朵、树叶以及树叶缝隙之间漏出的蓝天和风身处同样的时间之流,​感受清凉的空气从头顶一直流淌到脚底,这一刻本身就是珍贵的奇迹。
欢愉也是同样的,​欢愉不是因为相聚,而是因为散场的那一刻。欢聚带来无穷无尽生命中的幻觉,散场时才会让人见证生命的真实。樱树自己成长,自己开放,自己凋零,从未有过任何陪伴,树下的人来了又走了,聚了又散,樱树就站在那里,​就像是经历着一场又一场的梦。人也在一场又一场的梦里游历,只是人总是会忍不住认为梦是真的,总是以为​可以抓住些什么,可以依靠些什么。然而散场的时候到来,每个人站起身来,就像是一片樱树林,走得足够近的时候会发现,每一个人只是一棵孤单单的樱花树,​每个人距离每个人都足够遥远,这才是生命的本相。
每年春天的时候,我们会相约围坐在樱树下饮酒作乐。每一次都会度过一段快乐自在的时光,​然后相约明年再见就起身​散去。樱树下的那一夜,就像是一场轻快的美梦​,醒来时了无痕迹。不过我有时候也会忍不住去想,​也许每个人都依然坐在樱树下,坐在树下时人才是清醒的,也许起身道别回到忙忙碌碌的生活中去,那才是一个真正的梦。


------



近期热门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