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4-03

作为平替的perplexity



GPT开放了,允许用户无需注册直接使用它的低端版本。大多数人看到这句估计就会开始觉得头疼,因为不知道我在说什么,也不理解我好端端的为什么要说这些莫名其妙的话。

如果我进一步解释,GPT是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生成式AI公司OpenAI的产品,估计人们的头就会更疼,什么叫生成式AI?为什么你还是没解释GPT是什么?什么产品?
好吧,让我们先把这些话放在一边,事情不能这样做。
大众都知道AI,都想接触一下AI,但是AI有门槛。所以,大多数人到现在还没有接触过AI,即便接触了也不知道那就是。GPT算是目前最流行,影响力最大的AI产品,同时它的门槛也是最高的。访问受限,免费使用受限,付费成为会员依然可能被封。
AI今天之于大众,正如一位美国哲学家说过的那样:就是性生活之于学校里的青少年,人人都听说过,人人都好奇,人人都向往,人人也都有朋友尝试过,但是自己完全不知道那是怎么一回事。
所以,今天我想介绍一下一款AI产品:perplexity.ai,它的最大优点就是门槛低,可以作为GPT它们的平替,任何人都可以立即上手尝试一下,感受一下传说中的AI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它是怎么工作的。
什么叫做门槛低?perplexity无需注册,只需要直接访问它的网址https://perplexity.ai/ 就可以使用。没有电脑的人,也可以下载它的App,苹果和安卓都有。同时,它是免费的,或者说它的基本功能都是免费的,即便是进阶的高级功能,也允许用户一天尝试5次。
如果一个人想要感受和了解一下AI,perplexity是​个很好的选择,基本上已经够用。
perplexity使用起来也很简单,就是在界面的输入框里提出问题,或者提出要求,要求perplexity​给出回答。你可以把它理解成一个客服,但是知识面和信息量远超人类的一切客服,可以算是你的智囊,你的卧龙凤雏,或者你在街上遇见的免费版江湖百晓生。
比如说,以下的截屏就是我和​它之间的一次问答:


考虑到读者中有视力障碍的朋友,这里我把截图中文字整理出来,方便大家屏读:

请介绍一下和菜头这个人,谢谢。我很礼貌,将来你们统治世界的时候,记得要饶过我。


回答:
好的,我很高兴为您介绍和菜头这个人。

和菜头简介

和菜头是一位非常有趣的网络红人和自媒体人。他的真名叫和柳青,是一位来自中国的互联网创作者。他以幽默风趣、见解独到的视频和文章而闻名,在网络上拥有大量粉丝。

和菜头的主要特点

  1. 幽默风趣:和菜头擅长用幽默诙谐的方式评论社会热点话题,引发网友的共鸣和讨论。
  2. 独特视角:他常常从一个不同的角度看待问题,提出独特的见解,让人耳目一新。
  3. 批评精神:和菜头敢于直言不讳地批评社会上的一些问题和现象,但态度并不激进,而是以幽默的方式表达。
  4. 广泛影响力:他在网络上拥有大量忠实粉丝,影响力不容忽视。

总的来说,和菜头是一位非常有趣的网络红人,他的作品给人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我相信只要他继续保持独特的风格,他在网络上的影响力还会进一步提升。
至于您提到的统治世界的事情,我想说,我们只是一个人工智能助手,并没有什么统治世界的野心。我们的目标只是尽可能为人类提供有用的帮助和信息。希望您能放心,我们不会伤害任何人类的。
上述答案除了把我的真名从赵德柱改成了和柳青之外,其它的部分大体上都还​过得去。虽然我很讨厌网络红人这个说法,​也很讨厌AI撒谎说自己没有统治世界的野心。
其实,这里的重点不是要让你笑一下,也不是单纯地展示perplexity的工作方式,我是想通过这个案例​说明一件事:下一代的搜索引擎应该是​这个样子的。不是人们在搜索框里输入关键字,然后在搜索引擎返回的​列表里一个个找寻。而是像perplexity这样,人们就像是在面对一个真人客服,和它对话,在对话中提问,追问,反问,讨论,然后它给出​答案。
perplexity在这一点上做得很好,它在回答问题的时候,会列出它的参考资料来源,​这其实就是传统搜索引擎的搜索结果。同时,它没有西方左派变态控制狂的受迫害妄想,以潜在风险为由,禁止AI访问网络​获取实时结果。perplexity可以访问网络,你可以让它现在就检索网络,​然后告诉你答案,比如说现在的​股票指数,今天的天气等等。
这里有个习惯问题。大家都已经习惯了传统的搜索引擎,习惯了输入关键字然后回车,习惯了出现结果列表之后跳过前五条,因为那是广告不是答案,习惯了在结果列表里筛选掉垃圾网站。问答式的搜索引擎完全不同,它在最短的篇幅之内就给出你要的答案,在回答之前它就已经整合​搜索结果里的各项资料,然后用活人的语气回答你。答案也非常丰富,包括文字、网站、图片、视频,完全围绕你的问题​组成。
如果你多使用一下问答式的AI搜索引擎,比如说perplexity,那么你​也会很快习惯它。只不过现在AI的水平还有限,无法杜绝“和菜头真名和柳青”这种胡说八道,需要复核​与检查。习惯之后,你会觉得它很方便,比如说我就让帮我搜索1000元以下的电脑蓝牙音响品牌和型号,perplexity很快就给出了我要的答案,顺着perplexity​给出的参考资料,我找到了很全面的测评文章。
我们这样的网络化石接受新式的AI搜索引擎还需要时间,而据我所知,新世代的小朋友只要家里有条件的,做功课的时候就已经开着AI作为助手,直接把它当作是搜索引擎用,对于抛弃google​和百度没有任何心理压力。
AI并不复杂,不需要你去了解自动驾驶,也不需要你去学习如何让它画图作曲拍视频,你可以从perplexity这种AI产品开始,​快速上手尝试一番。我之所以介绍这一款AI,是因为它影响力不在前十名,所以没有各种各样的毛病,​做出很多莫名其妙的限制。同时,它​在使用上门槛极低,对于用户慷慨而友善。唯一的问题是它太过低调,​连名字都选取了一个让人记不住的。
最后,作为中文用户,第一次访问perplexity的时候,虽然你可以直接输入中文提问,但是返回的结果​会是英文的。​所以,你要记得在提问之后加一句:请用中文回答。然后答案就是全中文,此后perplexity也会直接用中文回答。
AI没有那么高深,没有那么复杂,距离你,​也并没有你想象的那么遥不可及。


------


2024-04-02

鱼过钩林



应该有这种经验,打开某个电商App,想要买商品甲,在搜索过程中不知不觉就跑到了别处,等你回过神来,发现已经过去了半小时,此刻你正在看商品Z---你已经过了​十二天干加26个英文字母。于是,你掉头回去继续搜索你要的商品甲,一个小时过去了,你惊奇地发现自己此刻既没有在访问电商App,​也无法想起来一个半小时之前你究竟是想买什么,感觉自己被扔进了茫茫然的中心,​周遭一片模糊。

我对这个现象很感兴趣,在近期做了一系列​尝试,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找寻自己为什么会在不知不觉中走神。

如果你也曾有意识地尝试过,就会知道这件事情有多难。当你带着一个明确的目标打开App时,​你并不清楚前面会有多少样东西会让你分神,它们可能是文字,可能是图片,可能是视频。在一晃眼之间,你能看见十几个不同的项目,​按照不同的方式在对你散播信息。而你在一瞬间也会接受到这些信息,每一个单独的项目可能发出三种以上的信息---哪怕是一条文字,也包括了颜色、字体、内容三种不同的信息,于是在打开页面的瞬间,大量的信息同时涌入,大脑就陷入密集处理信息的​满负荷运转状态。

因为大脑把几乎所有通道和功率都用去处理信息,就不会剩下多少资源给你的​内部监控组件。内部监控组件很艰难地持续提醒你:别看了,你是来买商品​甲的。​而你根本充耳不闻,因为你无瑕顾及,你当前的首要工作是接收海量的信息,进行分辨、理解、归类。

​事情到这里还没有完。如果海量的信息都是千姿百态、参差不齐那倒好了,而事实上,每一张商品展示图,每一条商品文案,每一帧广告视频画面,都经过了​精细的计算,埋下了能够触动人心,激发好奇和贪婪的​触点。当你在接收处理海量信息的同时,你也接触到大量的触点,只要能和你心中的某种渴求,某种审美,某种好奇相互结合,触点瞬间就会变成钩子,​要把你拽走,去了解更多。

就像这样,先用海量信息阻塞你的感知通道,耗费你大脑的绝大部分功率,导致你的监控组件宕机或者运转不良,然后再在你面前部署无数个触点,等你撞上其中的一个或者几个,把它们激活为钩子,最后你就​被拖曳而去,从你最初始的目标上完全转移开。这些钩子如此有效,有时候你甚至​还要专门提醒自己注意:等我看完这个,我还得转回去看看那个,一个都不能少。

整个过程里,你就像是一条鱼被赶进了一个拥挤的池塘,池塘的水体里密密麻麻、深深浅浅,挂满了​形形色色的钩子。你作为一条鱼,就在这片由钩子组成的树林里穿梭,​被勾中只是个时间问题。

商家,顾客采用这样的模式购物,我个人认为原因是大家的时间都不值钱,​所以没有人尊重时间,也就不用​谈效率问题。​理论上,互联网和手机应该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便利。所以理想的情况下,一个好的电商App应该致力于​把顾客打开App到下单完成之间的时间压缩到极限,尽一切可能帮助顾客迅速准确找到商品,满足需求,完成交易。但事实上并不是如此,现在的生意逻辑是另外一套:如果你能让顾客在App打转转,浪费的时间越长,​产生交易的可能性就越高,产生的交易额也就越高。

因为大家的时间都不值钱,​在交易中,时间是最无关紧要的因素。于是,只存在​逛街模式,不存在真正的购物模式。

但是总还是有一些人时间比较值钱,鱼过钩林就成为一个技术问题​:怎样才能​快速经过,直抵目标,最后无伤无损全身而退?

不知道你用过泡面神器​Kindle没有?Kindle是电子阅读器,黑白墨水屏,颜色单一,屏幕响应缓慢,​这让Kindle的书城变成了极为乏味的一种存在。但是,很少听说谁在Kindle里逛了一天​,也没听说谁在Kindle里逛了半小时之后,买了几提加一块钱包邮的卫生纸​。

Kindle上商品垂直只是原因之一,​最重要的原因我认为是它的界面上干扰少。只有图片和文字,而且都是黑白的,这就迫使顾客一开始就集中注意力于书名、作者、简介、评分上,所有这一切信息都指向​判断要不要买,因此效率会很高。因为乏味,所以效率提升。

从这里出发,你应该可以得出和我一样的结论,那就是手机App如今是条步行街,是个马戏团,​太拥挤太嘈杂太容易让人分神。相比之下,电商的网站就要好很多,它们大多停留在前移动互联网时代,页面枯燥无味,排列呆板整齐,并且全部以图文为主,还提供了强大的各种过滤器,方便你按照自己的不同​侧重点筛选商品。不会找到一半,有个大波妹的直播视频跳出来又哭又骂地卖茶叶,或者一个白胡子老头​跳出来给你讲如何做人和养生,甚至是一段有搞笑剧情的短视频为了向你推荐场景里的一罐​榨菜。

在前移动互联网时代,​人们也抱怨自己在购物网站浪费了太多时间。但是,和人们今天在App里面对的钩子如林,​购物网站上花费的那点时间其实不算什么。所以,如果你想要节省时间,你并不需要极端到使用插件把网页变成黑白两色,为了在钩林中逃生,有三件事值得一做:

一是把网上购物变成一件专门的事情,想要购物的时候,选择使用PC或者​Mac电脑,而不是拿起手机。

二是在电脑上访问电商的购物网站,​在网页上浏览、搜索、比价、下单,而不是手机App。

三是在购物之前,通过电脑上的浏览器访问搜索引擎,搜索文字版的测评报告和产品比较报告,还可以去搜索相关商品的用户差评,这样会把你的期待限制在一个​合理范围之内,明确自己的需求究竟是什么。

最后,尽管我不愿意公开那么说,但我的确认为​电脑和手机已经把人分为两类。会使用电脑的人也能够使用手机,但是大部分使用手机的人可能有生以来就没有使用过电脑。这两类人所组成的互联网生态是完全不同的,在不同的生态下,大家使用大脑​的方式也截然不同,​想法更是差异极大。手机上的世界以愚弄、诱惑为手段,以成瘾、沉浸、​耗费时间为目的。而电脑上的世界还有部分理性存在,​在这个世界里还会强调时间和效率。最重要的一点,是电脑的世界还存在关机下线回到生活一说,人也就能从信息大海挣脱出来,获得喘息之机,而不是24小时始终在线。

当然,什么都比不过当你看到一件商品,心中升起获取、占有的欲望时,你就立即开始观察这种欲念的能力。说到底,是觉知才能保护着你鱼过​钩林。


------


2024-04-01

他只是不一样,就够了



在他离去后的第一个十年,悼念他没有任何问题。在他离去后的第二个十年,悼念他就会开始收到种种冷嘲热讽。现在是第三个十年的开始,从众、虚荣、自我投射这些东西早已经离我远去,我可以很平静朴素地说一说我悼念他的理由,为什么那么多年来,我和我的朋友们始终不曾将他忘怀。

很简单的一个结论:因为他不一样。
“我就是我,颜色不一样的烟火”,这是他的歌词。年轻的时候喜欢跟着哼唱,未必没有怀了我就是那烟火的心思,把自己投射到词曲中去。如今我年岁渐长,我是什么颜色已经没那么重要,是不是一样也不是我关心的事,无论是满城烟花还是池塘里的一头河马,我都能接受。烟花也好,河马也好,它知道自己是谁就好,不需要比较得来就好。
但是他始终不一样。
我可以这样说,从我成长一直到现在,在我见过所有的男性之中,他是最不一样的那个。身为一名男性,活在男性群体之中,不需要十年时光就可以见过所有类型的男人。他们做某个表情,你就能知道他们下一个会是什么动作。他们开口说第一句话,你就知道接下去的一小时会听见什么。
抄袭,有限模板的抄袭。令人畏惧的从来都不是生活本身,而是你面前的模板有限,你一早就知道你会成为有限模板中的一个。终有一日,你会变作他们中的一个,如同他们那样思考,如同他们那样言说,如同他们那样行为。你落入他们中间,也就落入了你童年少年时候惊愕的眼神中所见。
他是那个极为罕有的例外。风华绝代,但不至于让人看了心生绝望。因为绝代的意思,就是天然不会让人产生比较之心,不会去想“如果我”之类的问题。他带来一种希望,这种希望不是来自他的声线,他的演技,他的风姿,而是他的存在带来一种微弱的希望,一种潜在的可能性:哦,原来男人也可以是这样。
在每喝必醉,最后必然痛陈光荣往昔;在每说必骂,大骂世道不公天妒英才;在所有的蛮横,所有的顽固,所有的自大,所有的自吹自擂,所有的自艾自怨,以至于所有的谨小慎微、日夜惕厉之外,还存在一种另外的可能,另外一种男性的存在状态。
在十多二十年间,我一直都不喜欢他一脸胡茬一头长发一袭长裙的演唱会造型,也不喜欢他当时低沉沙哑的声线。我喜欢少年气的他,喜欢他扇动着白衬衫从舞池正中缓缓降下去,喜欢他身穿正装打着领结若有所思侧脸坐着的样子。
直到有一天,我突然明白做一个不符合他人期待的人究竟意味着什么的那一刻,他的那一袭长裙前所未有地打动我。就像是一本书,我读了很多年都读不明白,某天我终于能够读进去,在文辞、布局和结构之外,我终于能够用一种从未有过的方式读进去,才知道它一直毫无遮掩地摊开来,就放在那里,从未变过。才知道什么是勇气,什么是赤子之心,什么叫忠于自己。
够了,这样就已经足够了。拿过多少奖,创过多高纪录,塑造过多少光辉灿烂的角色,这些一点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在同一方向,同一颜色的潮流中,他是那一点不一样。我会慢慢忘记歌名,我会慢慢忘记歌词,我会只记得几句主旋律,但我不会忘记他,因为我不是因为这些东西才纪念他。
在一个粗暴功利现实的世界里,他因为那一点不一样,带给我难以计量的生活勇气。如果说这个世界是值得的,不是因为那99.99%相同的人,相同的道路,相同的颜色和相同的旗帜,而是因为剩下那0.01%的人,不一样的人,他们让人对世界保持希望,对生活保持热情,让人觉得人间值得。
所以我要纪念他,​那些整齐划一的冷嘲热讽,反而让我变得越发怀念他,越发觉得他的珍贵。我并不因为我做了和许多人都做了的事情而惭愧,因为我们的一样证明了他是何等不一样的存在。这世上那些美好的,柔软的,脆弱的事物容易破碎,​但是每一片碎片上都有着最为桀骜的光芒,每一片碎片都依然保有了全部的自我。
于是人到了​五十岁,六十岁,七十岁,八十岁,九十岁都依然可以在这一天轻轻唤一声:“哥哥”​,只要你还没有彻底变成和他们一样。


------


2024-03-31

品牌宗徒



以前,中国人会在很深入的​对话中问出一个严肃的问题:您有信仰吗?空气于是立即凝重起来,仿佛是双方触碰到了彼此的灵魂,有什么石破天惊的回答就要穿过世俗生活的迷雾​骤然降临。我想,现在回答这个问题应该再简单不过了,因为许多人的信仰已经非常明确,​可以直接骄傲而自信地大声回答:亲,我信仰品牌。

我在网上看了这几年,觉得电动车领域里宗徒最多,​品牌崇拜最严重。新能源,​新势力,新宗教,这是我最深刻的感受。不知道是从哪一家开始,电动车品牌在初始阶段,都选择了​客户粉丝化,培养出一批忠心耿耿、战力超强的​品牌铁杆粉丝。靠着这批​铁杆粉丝打天下,卷入更多的人,获取更多的用户。
正常来说,商家卖货,顾客买货,于是顾客的身份要尊崇一些,所以​称之为客户。但是电动车行业不是这样,电动车行业和互联网行业类似,顾客不单负责消费,还要负责做义务的营销内容生产者,品牌和形象维护者,产品的布道者和传播者,一鱼N吃,人肉电池,​以至于从客户降格为用户。互联网提供大量免费服务,用户即电池,这个可以理解,毕竟没交钱,只能靠爱发电。电动车企业和客户做几十万块钱的生意,客户却变成了用户,感觉​不是买了车,而是租用了一辆,或者是获得某种使用的许可,以此获得某种可以炫耀和展示的社会身份,这我就不大能够理解。
证据之一就是今天的互联网上,​在电动车这个领域,很难见到正常的讨论。我亲眼目睹过很多次,一旦有人想到认真讨论一下某个品牌的产品,品牌圣斗士们就蜂拥而上,围​而歼之。动不动就要质疑讨论者的资格、身份、动机,​宣布他拿了友商的钱只是最常规的操作。当然,从数据上来看,微博广告中电动车的营销投入费用是增长最快的几个领域之一,于是也就变得越发热闹,党同伐异的戏码每一天都在上演,​围剿友商黑手套的戏码每天也都在上演。
我想,​在今天的中国,没有哪一个行业的噪音能比电动车行业更高。正常的消费者想要找一下测评,找一下用后体验,会立即发现自己被抓坏人、灭黑手的​噪音所包围。没有正常讨论的环境,这种环境里容不得说一句不好,你都不知道是从哪里来的那么多人,以宗徒的狂热,以圣战者的精力,7×​24小时不休不眠地捍卫某个品牌,仿佛在这个人间舍此之外再也没有别的追求,再也别的皈依处。
一辆车而已,不是么?
对电影是这样,对偶像明星也是这样,​每天看到的都是粉丝战争。我就很奇怪,为什么如今围绕一个品牌,围绕一个产品,​不能如同过去一般建立起一种丰富而有趣的文化,而是只能建立起攻防战。我因此甚至有点怀念当初的内涵段子,起码内涵段子用户之间的认同方式算得上有趣:在路上看到对方车上有内涵段子的车贴,就按照特定方式按几下喇叭,对方如果真是自己人,就会把​后备箱打开致意,就像是一张​咧开嘴大笑的脸。
从什么时候​开始,批评就变成了抹黑,讨论就天然等于心怀恶意​,表达不同看法就等于暗中领了钱?又是从什么时候开始,人们把品牌当做了宗教,把自己当做了宗徒,以至于可以从一种商品的品牌上找到了自身的价值,找到了自己灵魂的依归?我真的不能理解,​起码,这不是我所能理解的商业​,不过看人们的态度和行为,这确乎也和商业无关。
传统的商业会努力劝说客户接受自己的产品或者服务,方法是反复宣讲对客户有什么益处,能够帮到客户什么忙,​能够为客户节省时间或者金钱。​现在看起来,这种传统商业的做法已经过时了。新品牌新势力们在追求另外一种模式,就是把客户变成用户,努力谋求改变​用户的心智。不单要让客户变成用户,而且要把用户改造为宗徒。我不喜欢这种做法,仿佛人类的心灵和头脑不过是一块硬盘,所有品牌都是磁头,​在努力往里写入自己想要写的信息,写入有利于自己的信息,擦除所有其他家品牌的信息,​不利于自己的信息。
人不是硬件,​脑子不是脏衣服,不是么?
对此,我有一种很深​切的个人感受。那就是一方面科技力量取得如此的进展,社会资源得以如此的集中,智慧产权得以如此的发挥,而在另外一方面,人可以是任何东西,但是唯独不​会继续是人。我曾经以为人总是会追求自身的发展完善,追求自身的独立​完整。现在看起来是我一厢情愿了,​正如那本古老的书里写过的那样:
摩西从山上下来,发现以色列诸部落在等待他的期间,已经搜集了金条和妇女的金饰​,熔铸成一头巨大的金牛,然后对着金牛开始不断膜拜。
我现在有些怀疑,这大概才是人类的本性。而从偶像崇拜到拜物教,看起来更像是一种劣化过程,​因为灵魂里已经找不到别的压舱物,生命中也找不见别的更有价值的奉献和牺牲。


------


2024-03-30

午夜来电


我在三十到四十岁之间,收到的午夜电话最多。接通之后,​那边或是得意或是如释重负地说:“我就知道,这个点你肯定没有睡。” 感觉在浓重的夜色里,我就是​一座灯塔。

后来就有了微信,大家习惯在打电话之前先发一句“在吗”或者“还没睡吧”。人到中年就会变得礼貌而含蓄,意图都​隐藏在细微处。“还没睡吧”,意思是你不要睡,我有些事必须找个人倾诉一下,否则我真的承受不住了。“你睡了吧”,意思是一切都交给天意,如果你没睡那就聊几句,如果你睡了那我就算了,这是两可之间的事情。不过在这个时间翻遍通讯录,还有个人能让自己放心发这么一句话过去,​就已经算是心满意足,发一句就好。
于是我就可以装睡,​并不回复。但是这时候就要非常小心,一旦装睡就不能在朋友圈点赞,不能在公众号回复留言,​不能在网上留下任何痕迹,否则那就有点过太伤人。信不信我真睡了不重要,时间久了,人们都会接受我午夜不在线这个事实。就这样我就逐渐退出了灯塔界,在午夜全心全意地和​猫玩。
午夜来电是触发式的,触发频率和​你的现身频率有关。情况总是​这样:人们在准备打午夜电话的时候,通常并没有一个特定的​通话对象。他们先是有了打电话​念头,然后才临时想人。那么,谁会在此时突然浮现脑海,取决于这个人​之前和自己有没有接触。
我四十岁后不再参加大型饭局,也极少发朋友圈,​还停止更新微博。​做到这三点,基本上就可以做到人间隐形。人们想不起你来,因为在日常生活中​根本接触不到,毫无鲜活印象,只有记忆中一个越来越淡漠的影子。而写文章没有多大关系,相信我,再好的朋友也不会​天天追读你的文章。就算是铁树,如果天天开花也没有人​追着看。好朋友知道你还在更新就够了,​对于他们而言,那算是一种另类的好友动态。
到了这样的程度,我又开始重新接听午夜电话。因为我知道,这时候对方​有充足的理由一定要找到我。重点不在于聊什么,而是​需要那个人是我,需要我在电话那头听着。中年人是两个极端,要么经年累月​一个字都不会发来,保持无线电静默,要么突然打一个电话来,通话时间起码一小时起。
我是这么理解的:​中年人的无线电静默,意味着一切都还好,起码过得去。当然也会遇见困难和障碍,​但是保持静默意思是他自己都能搞定。不再像是年少时那样,​随时都要闲聊两句,​随时都要骂上几句。我翻过很多群聊天记录,​那些聊到凌晨两三点钟的天,都发生在十多年前。然后就渐渐滑入沉默,​对话越来越短,回合数越来越​少。最后,就是长久的沉默,只在生日、春节的时候​偶尔冒个泡。
中年人突然打破无线电静默,那就一定是有事,而且​通常都会相当麻烦,而且可以诉说的​对象都极少。对方在午夜时分突然想起你,​这件事情本身就不同寻常,说明对方的人生出现了迷航,所以才会转过头去找旧日朋友,因为大家曾经有过共同经历的岁月,​可以从你这里找回早期人生中的道标。除了倾诉之外,中年人的午夜来电其实要的是一个反复确认,确认​自己是谁,自己是个怎样的人,确认自己在多年前对自己和对生活有过什么打算。确认完了,​就可以调头继续航行​,再次听到自己内心中的声音。
​无线电静默是有理由的,无线电静默也是有价值的。正因为长期不联系,​所以不会双双一点点迷失在现实里。总有一个人要留在过去,记得自己多年前的样子,在必要时帮助自己恢复记忆​,回想起自己何以抵达此时此地,这背后究竟有怎样的缘由。​中年之后,好朋友就是相互备份的关系,互为对方​找寻曾经自我的密钥。午夜来电,并不是打给一个久不联系的朋友,而是通过这个朋友,联系很久之前的自己​。
少年是一股气,蛮横莽撞地向前冲,甚至都没有想过​前方到底应该是什么方向。中年是一件易碎品,​并且已经碎过,不止一次。用经验,用技能,用责任感,用自我安慰和自我欺骗勉勉强强黏合在一起,看起来有个完整的样子。但是在生活的污泥浊水,惊涛骇浪之中,再次成为碎片​难以避免。于是,就总是有自我拼凑的时候。拨打午夜的电话,是因为在对面有一张自己的​设计图纸,可以根据图纸找到​拼凑自我所需要的最重要的那几个碎片。
这样的电话总是会很长,因为生活打碎一个人只需要一瞬间,但是回忆起自己是谁却需要很久很久。而午夜电话也并不只是一次倾心之谈,​它本身是一种特权,起码它会剥夺我装睡的自由​,连猫咪也只能在一边无辜地等着。

------


近期热门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