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5-18

直击人心的小事

 


关于的人生的道理我们都听过太多,却少有​践行的时候。听了多少道理都是听,事到临头怎么去用​那才是你。现在,我就有一个例子,它发生在v2ex​。
v2ex是一家历史悠久的国内程序员论坛,上面聚集了全国各地的软硬件爱好者和​专业程序员。昨天,论坛里有一张截图​在网上传播。考虑到大多数人对技术并不熟悉,我​简要介绍一下前因:
一位叫做joye的程序员开发了一个浏览器小插件,​可以让人们在浏览器里压缩图片。其他程序员在观摩之后,给出了自己的​评价。当然,从截图里来看,大家普遍的态度都是泼冷水,认为这个小玩意儿在产品上不符合用户需求,未来也缺乏​商业化可能。

但是,最后joye​出来回应了一段话,却令人大为动容。他说:
感谢建议,说得很对。我会抽时间优化功能,采纳你的建议。我今年37岁了,公司面临倒闭,马上要离开职场了,只想让自己以后能留下一点技术的回忆。这个工具太小,永远不为赚钱,只为有人使用,有人记得就足够。
joye君正处于人生中相当不利的局面,在这种败局之中,他依然不忘自己的程序员本色,要用技术帮人解决​一个具体问题。他现时可能最需要的是一笔周转的钱,但是他却宁可继续优化一款注定免费的小工具,算是对自己的技术生涯​有一个交代。
从其它程序员的评价来看,他虽然有开发的技术,但可能不大会做产品,不大明白应该如何设计一样工具和用户的需求​对应上,做到实用易用。不过这种能力是可以​培养的,也可以训练的。只要有足够多次的尝试,和用户有足够多的观察,即便洞察力一时不足,​随着经验累积,最终也能做出好用的产品来。
但是,这种即便自己战败了,也要留下一点什么的想法,​却不是可以靠时间和经验来培养的。这是人的本性,​体现了一个人怎么理解世界,怎么看待自身。时局不利时,运气不站在自己一边时,​许多人最先散掉的是心气,转身拖刀就跑。然而,也有人怎么难都要坚持一下,抵抗一下,即便失败不可避免,也要在最终的时刻到来之前​尽到自己的本分。即便一切都无法挽回,一切都无从改变,依然要按照自己的本心本性去行事,哪怕​这件事里没有任何实际利益存在。
有人说无法理解海明威的小说《老人与海》,那现在这个《程序员与浏览器插件》就是它的现实版。
关于成功失败的人生道理​每个人都听过太多,那只不过是听闻和思维而已。事到临头,自己的第一念头第一选择是什么才最重要。类似joye君这样的人,他做如何想做如何选择,体现了​他自己是个怎样的人。做一个怎样的人,要​远比个人的成败更重要。因为一个人知道自己是个怎样的人,坚持做那样一个人,他就能撑能打,这世间就没有什么能够打败他。就算命运已然注定,也没有人能说他是一个失败者。
生活中永远不会缺乏深刻的理论,漂亮的话语,优美的文章,但是像joye君这样的人却很少。人们总是倾向于说,而不是倾向于践行自己的理念,​尤其是一边支付代价一边践行---这是​大多数人都在极力避免的事情。结果人就藏在话语后面,藏在幻想后面,藏在自我​安慰后面。
每天我都会在后台收到数量惊人的留言,反复诉说我想......我要......我有一个梦想......​有些人甚至是那么讲着讲着就上了瘾。但是一周过去,一个月过去,一年过去,来了依然是我想......我要......我有一个梦想......极少有人说这段时间里自己真正做了点什么,似乎他们的所有精力都用于维护心头的那一点欲望的小火苗。
我想,这就是为什么我看到joye君的回复时,会有重锤击中胸口的感觉。我希望他能通过低谷,我希望他能渡过难关,我希望他能开发出一个让他满意的作品来,命运在严厉的考验之后给于他应得的奖励。


------


2024-05-17

体感为上

 


在网上看到一条很有趣的​发言:请问​让我们本科生写论文究竟有什么意义?
除了那些在学术有天资的学生,本科生的确写不出什么上乘的论文。但它的意义就是让一个人在接受四年大学教育之后,完整地走完一次学习的流程。最后一个步骤就是学以致用,锁定一个问题,研究一个方法,然后试图去解决这个问题,​用论文总结出来。人人都知道你会写得很屎,但你依然要亲自做​一次,获得研究分析解决一个问题的真实体感。论文本身可能毫无价值,但是​个人真实体感极为珍贵,这是母校对你最后的加持。
一个人一旦受了点教育,有了一点文化,就有可能过于看重思维​的力量,过于看重符号的意义,​因而忽略了最重要的体感。在我的公众号,乃至过去的个人博客,我都需要​选择留言进行回复。而我的选择存在一个隐形的标准,那就是读者最好在一段话里说一件具体的事,具体的感受,而不是和我摆弄概念,​讨论玄思,我对后者没有多少兴趣,因为​里面只有空泛的想,而没有真实的行为,也就谈不上真实的感受。
前几天我收到这样一条留言​:“菜头叔,如果一个人个性不够社会化、圆滑,但不喜欢小城市的安定和生活环境。他是不是不适合漂泊定居在大城市。毕竟在中国一个人的社会化程度会影响制约其发展,如果社会化程度不足,发展受限,然后会影响他在当地的工作生活的归属感和舒适感?
​什么是社会化,什么是归属感,什么是舒适感,我完全不知道它们对于一个特定的人而言,究竟意味着什么。但是它们看起来的确是一些漂亮的词汇,煞有介事的,正襟危坐的。正因为这样的空泛,我也回答不了适合不适合的问题,所以我​在回复里开了个玩笑:
侄女儿,考虑到边界条件的刚性约束,和社会化规训的强制性,想要以原子态的个人生活在现代大都市内寻找自我指涉的意义,就要规划好系统性降低人际摩擦的行动化方案,并且内化为可被小共同体通约的行为代码。
我也不知道我究竟写了些什么,但是看起来的确也用了很多漂亮的词,也煞有介事,也正襟危坐​。顽皮这种毛病,我看怕是终生都难以治愈啊,也许这就是很多人讨厌我的原因吧。
但如果换一个人,ta真的鼓起勇气去到了大城市,真的遇见了人际问题,​ta就不会用这套语言来提问。​ta会说:菜头叔,我发现我下了班之后没什么朋友,和同事也没有什么往来,​我在这城里感觉到很孤独,像我这样没什么人缘将来个人的发展也会很有限,你说我是不是不适合继续待下去?
这样的问题我愿意回答,不是好为人师,​而是这个人有真实的生活,有真实的感受,所以ta问了一个真实的问题,真实的问题值得回答。而不是和我讨论什么“社会化”。一个人​不够社会化在童年时代就已经挂了,怎么可能活着来问我这种问题?
​不要误解,我不是反对思考,鼓吹用肉身先硬上,我并没有这个意思。我认为一个人最好按照三步循环的方式对待具体的人和事,首先是思考它们是什么,得出某个自己的见解;然后根据这个见解,自己去亲身实践,根据实践得出结论​;最后,根据这个结论,看它能不能变成自己的定见,也就是个人认知,自己可以在今后按照这个定见​去做。但是,这个定见其实并不牢靠,所以需要继续循环,一次次重来,一次次验证,​一次次得出更进一步的定见,于是认识得以深入,智慧得以增长。
许多人只有第一步,然后在第一步就喜欢到处去问,更糟糕的是跳过第二步,直接靠思维就得出了定见。你什么都没做,怎么知道你的想法究竟有没有​实效呢?怎么知道你的想法究竟能不能成立呢?当然,这个游戏很​诱人。在思考的阶段,可以遇见很多漂亮的名词和煞有介事的术语,​这是最容易去鹦鹉学舌的。一旦学会熟练使用它们,人就会误以为自己已经深入理解​它们背后的意义。然后就可以拿着这些漂亮的名字和煞有介事的术语,自己搭建起语言的迷宫,在这种流沙一般,烟雾一般的基础上,做出种种分析、推论,然后还觉得自己下了很大的苦功,获得了​极大的进展,得到了极为深刻且真实的结论。
没有体感,这些玩意儿什么都不是。有一个经典而恶毒的互联网比喻来形容这种人,即便现在我只是复述都觉得自己的功德正​在刷刷刷往下掉:处男写的黄色小说最好看。
如果停留在好看的层次上,​那么很多所谓的“思考”的确是足够了。如果想要​达到能用的层次,甚至是好用的层次,怕是需要加入一些体感才成。这也是我这些年来对于网络上的理念之争没有任何兴趣的原因,​因为理念是一种思考,可能很多人连思考都没有,而是背诵。背诵一些中文词汇,背诵一些概念和术语,甚至背诵某些​具体的表述和论证。然后,就可以在网上流利地复述,反复​言说。​
但是你要问他们,你究竟为了你的理念付出过多少代价?支付过多少汗水和​血泪?​他们恐怕就回答不上来,因为他们的打算是自己保持言说,保持正确,然后别人听了他们的话去践行,​别人去支付代价,别人去流汗流泪流血,最后他们喜欢的理念就能变成为现实,而自己在这个过程中只是耗费了一点口水而已​。
所以​对于个人而言,再怎么强调体感都不为过,体感能避免自我欺骗,自我麻痹。对于他人而言,它又是分辨一个人最好的工具,没有体感谈任何问题,无论对方是什么人都不值得自己浪费时间去听,因为那只是​玩弄名词的游戏。
​现在你知道为什么记录生活的作家大家都会觉得亲切一些了吧?


------


2024-05-16

缠斗

 


苹果碾压一切美好事物的广告触雷,不得不撤下。三星在昨天以《创意永远不被碾碎》放出一条自己的广告,完全针对苹果,相当于给苹果的广告拍了一段后续:
女孩走进满是碎片的房间,从地上捡起一把破烂的吉他,打开三星设备显示五线谱,然后就用那把破吉他,对着谱子开始弹奏。

说实话,我对于这段广告的个人观感也不怎么样,原因是它距离苹果太近了。苹果自己在泥坑里打滚,三星跳下泥坑按住苹果的头暴打,未见得有什么高妙之处,而且自己身上也全是泥浆。
泥浆在这里不是一个修辞。三星这段广告谈的是创意,三星的官方号发布视频时给出的文案是:We would never crush creativity/我们永远不会践踏创意。问题是,三星在历史上本身体现过多少创意?翻一翻历史会很有趣。
单就这条广告来说,又体现了多少创意?还是苹果先给出命题,苹果自己做完一遍,三星看完又跟着做一遍,苹果之影这个套路好熟悉。我认为这个广告的糟糕之处在于虽然没有一个镜头和苹果有关,但是每一秒都让人想起苹果,那这条广告花费了那么多人力物力,感觉却像是给苹果做广告一样。并不能让人得出苹果邪恶,三星光明的结论来。
以前我在文章中说过很多次,要很小心地拣选你的对手,因为对手的下限很可能决定了你自己的上限。这次的三星广告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三星一直选择苹果作为自己的对手,亦步亦趋地跟随着打。就算是想要利用难得的机会反击一下苹果,出手也依然在苹果划定的框架之内---如同广告内容显示的那样,人物始终没有走出苹果碾压一切的那间仓库。
类似的事情如果交给乌克兰人,乌克兰人估计会拍摄女孩重访自己被战火摧毁的老宅,比照着手机里的照片,把损毁的家具、装饰、照片一样样恢复回原位,最后在残垣断壁的家里,打开手机的视频通话功能,请逃难到别处的亲友看她在家里演奏一曲。
乌克兰人干过这样的事情,他们拍摄学生回到炸成废墟的高中前举办毕业典礼,非常动人。战争的残酷和文明的坚韧,知识传承的一豆灯火虽然微弱但坚持不灭,民族遭受创伤但是年轻人依然是未来的希望,诸如此类的感觉在人心头翻涌不已。
我的意思是说,找一间仓库,找一台液压机,专门把乐器、颜料、书籍、玩具压碎,这本身就是扯淡。在这一仓库残骸中,找出一把破吉他弹奏,这更是扯淡。不需要那么麻烦,这个世界此时此刻就有美好正在被摧毁,就有创意被碾碎,就有人们在为此而受苦,科技产品现在就能够帮助到他们,电动假肢和手机相册都是一样的。
世界那么大,三星只看得见苹果,只看得见苹果的那间仓库。这就是长期缠斗的结果,斗来斗去,忘了自己是谁。三星原本可以做得更好,只要跳出苹果的命题作文,去讨论科技如何帮助人们实现创意,科技如何抚慰人心,科技如何留存美好,那么会有无穷无尽的新创意选项,有无穷无尽的新鲜表达可能。苹果并没有把三星的创意部门锁在那间仓库里,所以,不能走出那间仓库就是三星自己的问题,为对手拍广告续集怨不得任何人。
We would never crush creativity/我们永远不会践踏创意,这种说法已经达到了可悲的程度。有什么正经人会用否定语气去表达自己的企业理念?我们餐厅永远不会殴打顾客---这究竟是想表达什么?这构成食客选择餐厅的理由吗?
当然,你我谁也不是苹果的总裁,谁也不是三星的老板。它们之间愿意怎么攻防是它们之间的事情。不过对于我们来说,这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提醒我们一旦确立了对手,虽然短时间内是得到了目标,然而代价是同时也得到了一个无形的框架,限制了自己怎么想,限制了自己怎么做。
人们总是喜欢背小说《三体》里的名言“毁灭你,又与你何干”。最新的例子是OpenAI放出了自己的新模型GPT-4.o,因为流畅的对话和快速的翻译能力,导致语言教学软件多邻国的股价下跌。OpenAI 从来没有以打败多邻国作为自己的目标,否则到今天它依然是个翻译软件,它想要做的是服务全球所有人的通用型人工智能。
所以,“毁灭你,又与你何干”在我的理解里,就是在不确立对手的情况下,不在同一个框架里,不在一个层面上,甚至连接触都没有,完成自己想要做的事情,因此才会有摧枯拉朽的毁灭和焕然一新的新生。
附:苹果原始广告

------


2024-05-15

网上时间不值钱

 


最近的网购让我很是光火,原因是商家经常玩一个小把戏​:
如果一件商品的市场均价是2000块钱,它的配件是​400​元。商家把商品和配件放在一起上架,这样我搜索商品名称时,就会在商品图片和名称的下面,​显示配件的价格。​当我大喜过望点进去之后,发现完全不是那么一回事,有一种受骗上当的感觉。
我懂一点产品,我也略懂一点技术,这种事情在我看来不是什么难题,​就是平台纯粹地放任,任由商家胡搞,用低价诱骗点击,浪费​用户时间。商品归商品,配件归配件,大家不要算在一个类目下,不同时进入搜索结果,这是​多么困难的事情?在搜索结果列表里,如果商品标价偏离市场均价20%就直接降权,不予显示,​我看谁还敢那么玩?
前段时间某互联网电商大厂突然做反思状,宣布重启网页版开发和优化,说是之前只照顾App用户,忽略了​网页用户云云。我看这个反思的深度大概是纳米级别的,买卖商品这种有几千年历史的事情,价格是最基本最基本的​信息。这种信息都不能准确提供,网页响应速度达到毫秒级又有什么意义?连菜市场的菜贩子都不会做这种事---他在市场里高喊“小白菜2毛”,你过去问,他回答你说,2毛是塑料袋​的钱。都是这种菜贩子,菜市场有多整洁多卫生谁会关心?
我只能说,​网上的时间不值钱。
​商品价格陷阱只是一个小问题。看看各大电商平台的产品,当你​搜索什么商品名称的时候,返回的结果页面都是什么样子?只要商家给了钱,平台管你合适不合适,匹配不匹配,把​付费商家的产品直接塞了进来。于是,我作为用户,想要搜索一双拖鞋,结果看到一堆马桶、牙刷、洗涤液。需要一行行看,在缝隙里去找我要的拖鞋。搜索结果页都变成了广告页,商家做个价格陷阱这种事情又算得了什么呢?难说双方一见面,​怕是要互道倾慕之情,纳头便拜,结为异姓兄弟---感叹对方欺诈​用户的手段让自己如此心折,竟然不是一母所生,也是天道无眼,命运弄人。
以前互联网上有一句口号,​我觉得它道出了互联网服务的实质:以用户利益为依归,全力为用户创造价值。这两年我越看​这句口号,越觉得和现实无关。忍不住去把口号摘了下来,翻过来一看,发现后面用马克笔写了一行大字:以KPI为导向,榨干用户为股价​提供支撑。
我觉得​背面这句话才是真心话。说什么为用户创造价值,​这都算是奢望了。我作为用户,只敢想一下​互联网服务为我省点时间,省点金钱那就已经谢天谢地。而现实是许多互联网服务让我耗费更多时间,​就为了省一点点钱,很多时候甚至根本不省。我并没有在最短时间内找到我需要的商品,但是我额外耗费了几倍十几倍时间去浏览,​然后买了一堆可买可不买的东西,为平台为商家创造了销售量,​这里面的人肉电池感就很强烈。
直播和直播带货,我就不说了。当街胸口碎大石卖大力丸居然成为了主流销售模式,​那说明大家的时间真的一文不值。
谁能想到在2024年,互联网发展已经超过40年的今天,我做为一只上网接近30年的老网虫,现在要买点什么东西,需要先去问买过的朋友,请他们甩给我个链接,而不是直接去电商平台搜索。我觉得值,就算是在微信里发出消息然后等回复,也要比直接搜索​强。朋友给我的链接,那才是直通车,​点开了就可以直接买,不用多想。因为这是他们自己用肉身先接受折磨,支付了所有代价之后给出的​优质答案。
虽然说可能中国互联网用户的时间的确不值钱,​但是因果这种东西很是玄妙。觉得用户的时间不值钱,于是自己的时间也就慢慢变得不值钱,别人一天能做到的事情,自己这里也许需要半年。不单自己的时间也变得不值钱,自己的赚钱时间也逐渐减少到岌岌可危的程度。长期做没有价值的事情,于是让自己失去价值,谁能说因果和业报是虚假的呢?


------


2024-05-14

机械父母

 


昨晚,OpenAI 开了一场25分钟的发布会,推出新产品AI模型GPT-4o。当全世界的家长用户们缓缓意识到巨大的惊喜已然降临时,发布会已经结束。
这是因为新模型GPT-4o 可以阅读文字,观看图片,聆听声音,理解问题,进行推理演绎,然后用延误时间极低的响应速度用语音给出回应或者答案。因为间隔时间极短,和新模型的机器人对话​就像是和真人对话一样​。和人类不同,OpenAI 的机器人声音动听,语气生动,极富耐心,循循善诱,于是父母们看到了​辅导孩子功课这一苦差的光明未来。
之前人们普遍猜测,​OpenAI 可能会在发布会上推出搜索引擎,遭到了​断然否定。看过GPT-4o 之后,​我认为发布不发布新的AI 搜索引擎已经不重要了。因为人类从来就不需要搜索引擎,人类需要的是自己提问,然后有人给出回答,至于说回答的那个“人”​究竟是真人还是机器人,​大概没有多少人会真正关心。如果可能的话,人们更愿意有一段持续的对话,可以​继续追问下去,得到更为详细的解释。
所以,理想的搜索引擎不是人们在搜索框里输入一行字,然后在搜索返回的结果里一条条找寻自己需要的​答案。理想的搜索引擎应该是人们直接用说话的方式提问,搜索引擎理解问题,然后去找寻答案,​直接告诉人们答案是什么。人们可以就这个答案提出更多问题,搜索引擎继续用语音进行回答和解释,就像是两个人在聊天,或者找一个​专家进行一对一咨询。
现在的GPT-4o 已经有点这个意思了,大众并不喜欢OpenAI 的这些古怪产品编号,但是大众很容易理解GPT-4o 可以辅导孩子功课这件事,无论是哪一个国家,哪一种文化。OpenAI 给了用户一个具体的使用场景,用户并不关心这后面有什么模型,是什么原理,他们知道新模型可以辅导孩子功课,可以作为私人助理,可以做实时同声翻译就够了,他们​会直接去用。用户习惯了在OpenAI 的产品里提问和得到回答,新一代的搜索引擎也就确定了下来。人们并不关心什么是什么,他们只需要有用。
尤其是辅导孩子这件事,挽救了许多家庭里岌岌可危的​亲子关系。OpenAI 的机器人用语音和孩子沟通,永远不会发火,永远都充满耐心,永远都循循善诱,永远都不断给出肯定和赞美。如果说以前父母对自己扔给孩子一块Pad,好让自己有一两个小时清闲这样的事情心存愧疚的话,对现在把孩子扔给AI ,让AI 指导孩子完成每天的功课这件事,应该毫无心理负担,而且​会在心底里默默点赞。因为传统搜索引擎是直接给出可能的答案列表,让人去选,而AI 机器人却是一步步引导孩子去自己得出答案​,就像是个​月薪10美金的私人家庭教师。
我个人对这件事情真正感兴趣的点并不在于搜索,私人助理,实时语音交互这些问题​。有人会很在意,会写很长的分析文章,并不需要我来多事。我感兴趣的是,人类为什么会热衷于做​父母?比如说义务教育,义务教育就是国家要做所有民众的父母,所以怎么教育孩子不是父母的事,国家要求适龄儿童去学校​接受教育,否则就是违法。又比如说婚姻,婚姻是两个人的私事,最多是两个家族之间的内部事务,但是国家要做超级父母,规定了谁可以结婚,几岁可以结婚,小情侣不去专门的民政部门拿到两张证书,​就不是婚姻而是同居。
现在有了AI ,​AI 同样要做父母。类似陪伴孩子,辅导孩子功课这样的事,我看很快就会落入​AI 机器人的手里。于是,在学校孩子受到国家父母的照看,回到家孩子受到AI 父母的​照看。前者的结果我们都已经看到了,它让小朋友逐渐体制化,逐渐社会化。但是后者的结果现在我们还不知道,机械父母,或者是机械保姆、机械家教,在漫长的相处之后,和孩子之间究竟是什么关系,​现在还很难以预料。
想象一下,未来孩子的导师就是AI,导师的肉身就是手机或者平板,​导师用声音陪伴孩子几十年乃至一生,AI 了解这个孩子的一切,彼此之间建立起深厚的羁绊。​那么也许可以反过来问一句:这个孩子是什么?还可以追问一句:那孩子的生物学父母究竟​有什么用?制造工具?
​好像趋势就是如此,人类在一点点远离所谓的自然状态,不断用自己发明创造出来的东西来改造自己,逐渐朝着非人化的方向演进,人和人的创造物之间的界限变得越来越模糊。当然,此刻没有多少人会关心这件事,父母们正在盘算,如何让自己的iPhone安装上OpenAI 最新的App,然后把辅导功课这件事彻底交出去,自己终于可以在晚上8点坐在沙发上戴上耳机看一部​电视剧。


------



2024-05-13

不必悔恨

 


有时候,我觉得我这里像是个告解室,许多读者会跑来写自己的心事,倾吐自己的情绪。未必期待我的回答,只是相信事情到我这里就终止。这样的话,总算是有个人可以说说心里话,却又不用担心他泄露出去。以前还有人会问我:你会看的吧?现在已经没有人那么问了,估计是默认发出来我都会读到。《槽边往事》是告解室,我是房间里悬挂的晴天娃娃。
在所有倾泻而出的话语中,有极大数量的一类都是表示自己的悔恨:本不该做什么事,本不该认识什么人,本不该去什么地方,本不该动什么念头.....于是懊恼、羞惭、愤怒、焦虑不安、自我责备这些情绪就在那些大段大段的留言中不断翻滚。
一般来说,告解室都应该用吸音材质,晴天娃娃也绝对不应该开口说话。否则,那些倾诉的人听闻有回音就会像鹿群听见响动那样一惊而散。但是这些负面情绪我见得太多,觉得有必要稍微帮忙平复一下,毕竟对于个人而言这是个折磨。
在今天的题图里,我画了一间海边的工作间。你可以看到它是全木质结构,落地玻璃窗,工作台和墙上整整齐齐放满了工具。现在我告诉你,房间里撒了一杯水,那你能找到吗?你肯定找不到,因为地面上有个摔碎的灯头,你的眼睛在图片里一圈圈搜索,但总是忍不住要回去看破灯头,以至于无法仔细观察房间里其它的部分。
你的悔恨之情对你个人的影响就类似于此。图片里有枝条摇曳身姿妖娆的树,蔚蓝的大海上白色的海鸥在盘旋,木头板材反射阳光发出温暖的光芒,或许房间里还有木头的清香味道。但是灯头碎裂,很突兀地躺在地板上,于是你就看不见这些东西,你的注意力就围绕着房间里最明显的一个问题流连不去。
当你陷入悔恨的时候,你同样也看不见别的东西,整天心思都围绕着悔恨打转。然而,无论你怎么懊恼、羞惭、愤怒、焦虑不安、自我责备,事情已经发生了,并不会有任何改变。反复思维“如果我当时没有......”这种假设性问题,对你没有任何帮助,只会一次次重新点燃悔意,继续把你反复煎熬。与此同时,你正在错过眼前的树影摇曳,群鸥翻飞,日脚在木地板上的移动,房间里微妙的光影变化,以及空气中若有若无的木头清香。它们正在此时此刻显现,它们也正在此时此刻消失,而你全部都错过。
如果你错失的不是风景,而是会给你生命带来巨大改变的人和事呢?那么,你就会因为陷入了不可变更的过去而错失了可能的变化,因为你根本没有注意到。
我并不是鼓吹厚颜无耻地活着,要告诉你什么不要脸就能成事一类的话。你看,我并没有在标题里说“不要悔恨”,因为你我都避免不了这种情绪,是人就会犯错,有犯错就会悔恨。但我说“不必悔恨”,意思是你想要悔恨大可以悔恨,但是这种情绪没有必要,稍微意思一下祭奠一番昨日的愚蠢就放下吧。
不能改变的过去就把它暂且放在一旁,然后把自己的心,自己的注意力转到眼前来,关注正在发生的事,正在见的人---这是个芝麻和西瓜之间的关系。然后,明白了这个道理但是依然做不到,还是紧紧攥着芝麻不肯撒手,事情应该是这个样子,大部分人也应该是这个样子。
这里存在一个很微妙的关窍:悔恨之所以会那么强大,是因为人会非常坚定地认为自己“应该”是某种正确状态,“应该”有某种正确选择,不肯接受自己可能出错出问题这种事实。这种坚持相当顽固,导致人会直接拒绝、否认出错的那个自我。又因为这种强烈的否定存在,就像是密闭的房间里充满了汽油蒸汽,​稍微一点火花,就会迸发猛烈的嗔恨心。对曾经的自己愤怒,对自己曾经的选择愤怒,对于曾经的人和事​充满愤怒。而人对愤怒有瘾,​很容易沉浸进去不能自拔。
这种剧烈而迅捷的变化不是现在才有,而是在过去的岁月中自己一次再次​地重复练习:出了问题---归因于自己---不接受这样的自己---嗔恨发生---嗔恨伪装成​反思和后悔。正因为之前有无数次重复练习,人几乎是眼睛都不眨​就可以陷入强烈的悔恨里,没有第二条路径选择,而且一旦去了就不打算出来。
之所以说不必悔恨,其实说的是不必​嗔恨,尤其是不要嗔恨自己。一个人和自己的关系紧张,一个人对自己过于严厉苛刻,才会​有这种嗔恨心。悔恨只是这种心对应的多种症状之一,​可以观察一下,喜欢悔恨的人是不是对自己周围的人也不怎么样?​是不是也对周围的人造成很大的压力?
喜欢悔恨,惯于悔恨,来我这里留言​其实帮助有限。因为说到底,这种复诵和回忆只是在反复强化悔恨,无非是可以通过倾诉发泄掉部分​嗔恨。关键问题是要打断连锁反应,不要每次以犯错起,以无穷无尽的​悔恨终,中间的速度就像是闪电​。发现自己正陷入悔恨,浑身不自在的时候,最好停下来问问自己:我在恨什么?​恨的对象是什么?恨的理由又是什么?
然后再慢慢回忆一下,从小到大,那个要做最正确的自己,最成功的自己,最可靠的自己,最稳定的自己,以及​所有类似的想法,究竟是怎么来的?是自然而然从自己心中升起的,就是自己的本来​面目,生下来就认为自己应该是这样一个人?还是说,是在后天不断被父母老师同学朋友恋人同事老板路人甲乙丙​以及社会反复驯化的结果?是外界的强制植入,植入久了以为​义体就是自己?
我个人觉得,如果一个人可以通过认识真正的自己,解决好自己和自己的关系,愿意接纳真实的自己,那么能在很大程度上消弭这种嗔恨心。嗔恨心变得​虚弱甚至消失,那么就不会习惯于自我责备,不会陷于悔恨而不能自拔。因为那就是你,​高处低处,成功失败,正确错误,得体失仪都是你,每一面都是正常的,没有哪一面是必须的,应该的​。
最后,题图的房间里并没有倾倒​一杯水。只是因为我那么说了,你那么信了,于是你就觉得在哪里一定有那么一杯水。这杯存在于信念中的水,甚至要比一杯真正的水还要真实,产生的压力不安和真有一杯水倾覆没有多少不同。​
你相信你就是你,同样也是如此。

PS.​为什么是晴天娃娃?因为晴天娃娃是秃头。



------



近期热门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