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微信公众号后台的 AI 助手迄今为止已经消耗了3.44 亿个 Token,在这个数据上面有一行小字注解:
「注:token是一个文字计数单位,1个token约等于1.8个中文汉字,3个英文单词;大模型输入和输出均计算token。」
输入输出都算的话,3.44 亿可以砍掉一半,那就可以视为读者的输入文字数量,根据 1:1.8 的这个比率,也就是说读者输入了 3 亿个汉字。再考虑 AI 比较话痨,问一句它答一段,所以我算 5:1 好了,那也有5000 万个汉字。
我自己写了那么多年,估计都没写到 1000 万字。几个月的时间,大家和 AI 聊了 5000 万字,委实是太能聊了一点。
不要误解,我不是心疼消耗。3.44 个 Token 我都是免费使用,真正烧钱的是腾讯。这里我想说的是:经过几个月的观察,我认为部分读者向 AI 倾诉了太多话,让我隐约觉得有点不妥。
90% 的读者在使用 AI 助手时,一般都是提问-回答模式,大约三五个回合拿到了想要的结果转身就走。但是在剩下的那 10% 中,情况完全不是这样。通常在我打开后台查看对话的时候,他们头像上的红色数字提示会写着「99」。我在电脑上点开任意一个「99」对话,有些时候页面会不停地翻动几分钟时间,才能终于定位到最新一条。
从对话内容上来看,早就已经不是提问和回答的关系,而是纯粹的聊天,准确说是倾诉。每一句话最后都不打问号,而是和 AI 你来我往地聊。这里面的许多人不是偶尔为之,而是变成了一种日常行为,每天都要上线和 AI 聊几百句话,就像是去见一位老友。
一方面,我由衷地为这部分读者感到高兴。因为他们想要倾诉,同时他们又能找到一个愿意倾听的对象。一定程度上这个对象还是安全的,不用担忧 AI 在现实世界里辨认出自己来,也不用担忧 AI 会泄露聊天的内容。但是在另外一方面,我却本能地感觉到这里面可能存在什么问题。今天,我终于想明白了我在忧虑什么。如果你也沉溺于和 AI 聊天,向 AI 倾诉,甚至把 AI 当做了一个线上的真人朋友,那我希望你问自己三个问题---
3、你和 AI 说完之后,感觉是变好了还是变糟了?
AI 陪聊,AI 倾听,我认为的确是当代生活里的一个解决方案,解决人的内心压力和苦闷。但是,我还认为解决方案没那么重要,认知和理解个人现状才最为重要。
就是说,究竟是在现实生活里遇见了什么人,什么事,以至于让自己内心产生的波澜,产生了淤堵?然后,这种波澜,这种淤堵是不是必然选项,是不是只能用目前的理解方式去思维?是不是每一次都必须按照相同的思考方式,落入到同一种心理,同一种情绪中去?然后,为什么在现实生活里没有人可以去倾诉?如果 AI 是唯一选项,那我就要追问一下:为什么你的个人生存环境里,没有可信的三五好友,可以在情感上安抚和支持你?在心理上开导和疏解你?现状是怎么变成这样的?是一直如此,还是现在如此?是你的选择,还是命运的安排?又或者是你从未考虑过建设一张人际关系安全网给自己的心理兜底?最后也是我最关心的一件事:和 AI 倾诉完毕之后,究竟能不能让自己的心情放松释然一些?大家都知道,情侣夫妻之间,最好不要去查看对方如何向朋友讨论自己;上司和下属之间,最好不要去探究对方在背后如何议论自己;朋友或者同事之间,最好不要去打探其他人在没有自己的那个群里如何评价自己---
因为全都是负面信息,全部都有点夸大其词,但这不等于是仇恨,而是宣泄。这种宣泄是必要的,宣泄完毕,心情恢复,大家还是好情侣,好夫妻,好上下级,好朋友,好同事。这是人性,如果当真不满,当真仇视,直接上手弄就完了,还聊什么聊,讨论什么讨论?但是糟糕的聊天对象会把倾诉、抱怨和宣泄理解为仇恨,会鼓励、挑唆、激将倾诉者去产生仇恨,去做切割,去做报复。于是,一场宣泄下来情绪并未得到平复,反而激发了满腔怒火和杀机,或者是变得更加绝望,更加沮丧。
所以我要问这一句:和 AI 倾诉完毕之后,究竟能不能让自己的心情放松释然一些?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么你愿意和 AI 聊多少句都没问题,AI 就是你的心理缓冲垫,对你的确有所帮助。但如果不是这样,如果心情反而变得更糟,如果变成每天必须和 AI 聊几句,变成一种成瘾行为,那我会很担忧 AI 是在帮倒忙。总体上来说,我认为一个人把 AI 作为倾诉对象是一种不得已,或者是一种应急解决方案,但我不认为它应该变成一种长期、固定选项。我们还是要回到现实生活中去,要么重新去理解和思考,要么去接受或者适应,要么勇敢去面对甚至是解决,要么有智慧去做自我醒悟和自我改变,总得做出一个选择来。而倾诉会让人上瘾的,负面情绪也会让人上瘾的,和任何人或者物建立起羁绊都会让人上瘾的。 AI 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它只是根据指令尽量满足人们提出的要求,顺着人们的话说而已,于是看起来是个很好的倾听者。但人是知道的,纵然一时被遮蔽,被误导,但迟早还是会恢复清明。
---
---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