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8-10

再谈一次动态血糖仪



关于动态血糖仪,我之前已经写过好几篇文章:

第一责任人
修正一个观点

还有更多文章直接或者间接提到,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现在旧话重提,是因为情况发生了新变化。最早市场上只有雅培瞬感一款动态血糖仪产品,一个探头需要四五百块钱,能用十五天,也就是一个月就将近一千块钱的花销。对于大多数读者而言,这样的价格实在是有点难于承受。

不过最近一两年,从鱼跃开始,国产动态血糖仪在技术上逐渐追赶上来,现在还有硅基动态、三诺、欧态等等品牌。与此同时,它们的每个探头的价格已经下降到不足百元。那么,一个月花 200 块钱监控自己的血糖,这件事情就是可行的。再考虑到可以采取一个月连续监测 2 周,然后调整 2 周的策略,那么每个月连 100 块钱都不到。

我能够理解,很多人不喜欢讨论这个话题,看到血糖仪就想到糖尿病,想到糖尿病就想到疾病、虚弱,自己离这种话题越远越好。但我还是打算再写一点文字,万一谁哪天需要呢?虽然现在不讨喜,但未来要找的话总是能够来这里找到。

在 2025 年,我个人对血糖监控的看法如下:

我看到那么多人整天在调整饮食,去找所谓「健康食品」或者是营养补剂;我看到那么多人一年到头在减肥,不停地换方法,不停地换药剂,不停地辗转于不同教练之间。我还看到那么多人找食品,找偏方,试图找到能够阻止自己糖尿病前期的进程,或者是找到治愈糖尿病的方法。

大家花了那么多时间精力和金钱,为什么就不能简单直接地监控一下自己身体的数据呢?智能手表现在可以监控心跳、呼吸和睡眠,但是很少有人主动去监控自己的代谢系统。

问题是:没有一个具体的数据的话,你怎么知道你调整饮食是有效的?你怎么知道你减肥是有效的?你怎么知道你的胰岛素抵抗缓解或者是你的高血糖得到了有效控制?

我是说,既然那么多金钱、时间、精力你都花了,那你为什么做事只肯做一半呢?
每个人作为一个生命体,每天都要进食,食物会通过消化系统进入身体,对身体发生作用。在诸多的负面影响中,过量摄入碳水和糖(其实是一回事,但太多人天然认为碳水不是糖,我只能那么写),会导致体内血糖过高,胰腺过劳,体重增加,以及体内发炎,最终指向糖尿病。

动态血糖仪存在的意义,我个人认为不是只为了服务糖尿病患者,而是更为普惠地照顾到非糖尿病患者。通过监控血糖变化,帮助这些目前依然处于健康或者亚健康状态的人群,去建立起食物和血糖变化之间的关联,建立起运动、睡眠和血糖变化之间的关联。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不需要学习精深的营养学和运动学知识,只需要吃对东西,就能够大体上维护好自己的健康。



而所谓吃对吃错,最直观的观察方式就是观测血糖。看到血糖突然起尖峰,人就知道应该吃什么,怎么吃。看到运动半小时就削平血糖高峰,看到不熬夜睡足,血糖就维持平稳,人也就知道应该怎么动,怎么睡。也就是说,不需要你去学,也不需要你去猜,你有一个 24 小时连续的数据可以帮助你调整自己的饮食习惯和生活习惯。无论你吃什么,动什么,睡什么,马上就会有数据上的直观反映,你可以很容易地找到一套适合自己的膳食结构,和一套锻炼和作息方式。

我想,如果一个人能动态监控自己的血糖两周,那么在买奶茶前可能会想一想这一杯下去之后,尖峰会有多高。同样的,在吃饭的时候可能也终于会试着先吃蔬菜,再吃肉类,最后用尽可能少的米饭或者面条收尾,而不是上来先下三碗饭,或者一盆面条。

不止如此,如果能够通过调整维持三个月血糖平稳,数值正常,也许这个人会发现自己皮肤变好了,脾气变好了,睡眠变好了,不再随时会饿到心慌,甚至体重也得到了控制---于是理解了糖和身体炎症,身体炎症和皮肤质量、睡眠质量、脂肪堆积之间的关系。

这是一个良性循环,现在你可以很轻松地建立起来。而不用发展到胰岛素抵抗,糖尿病前期,乃至是糖尿病确诊之后,倒回来再去想办法。很难回来,但是趁现在,你可以做到不过去。你调整了膳食习惯和生活习惯,你就是可以做到不过去。而且,现在就去做,要比病了之后才去做成效更显著,代价也更低。

我很清楚,现在我说这些话大多数读者只会觉得烦。我也很清楚,想要人们接受这些说法,并且采取行动非常困难。之前我已经遭遇过惨败---在最需要监控血糖的僧侣团体中游说,希望他们能够去观察因为纯素食不得不大量摄取米饭和面条之后,自身血糖的变化,意识到素食更需要营养均衡,但是成效甚微。

这是现实,也是人性。现实就是人们只要不生病就默认一切都是对的,人性就是怕任何麻烦,第一个想法就是避免或者逃避。于是,我的行为不但讨人厌,而且很难产生成效。所以,我唯一能用的方法就是重复,希望在每一次重复之后,能有三五十个人听进去,在这三五十个人里有一两个真正去做。那么重复一百次,也许能改变一百人,这已经是好得不得了了,我实在是不敢奢望更多。

这一次重复就到这里,能看到这里的请「吱」一声。



------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

近期热门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