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9-03

准备做一次全菌宴


这个周末我打算在北京朋友家里开一次全菌宴。之前是想去找滇菜馆子来着,但是好餐厅忙到根本没时间做这种事情,有大把时间的餐厅又不能让人相信。这就很矛盾,最后就只能和朋友一起下厨房自己做。

其实我心里一点底都没有。「全菌宴」一直是我的执念,我是云南人,我很喜欢野生菌,我也在云南各地吃过不同的做法。所以我很自然地想:如果有一餐饭,桌上全是各种各样的云南野生菌,煎炒烹炸刚好能够做出一席来,这应该是一件很好的事情。

但是我在云南那么多年,就没有遇见过类似的主题宴席。唯一有点类似的是云南野山菌火锅,但那是用来涮外地人的做法。一个正常的云南人肯定会希望每一种菌都用上最适合的烹饪方式,发挥出它自己最有特色的味道,而不是用鸡汤一锅煮了,什么味道都分辨不出来。只有外地佬图多、图全,又不爱吃辣椒,七古八杂煮一大锅出来最能满足他们的眼睛和胃。

就这样,关于「全菌宴」我嚷嚷了很多年。今年终于被朋友逼到墙角,赶上架子,不做都不行,否则这些嫉妒凶残且饿痨的精神云南人就会褫夺我的籍贯,不再允许我自称云南人。

接下来的事情你也能想象得到:从来都是嘴一件事情容易,做一件事情难。真正要开始做全菌宴了,我马上理解了那些餐厅为什么不做。问题很简单:做什么?

在云南,炒个菌从来都很简单。但是,全用菌子做个席完全是两个概念。我就问我自己,按照席面的标准,冷菜是什么,前菜是什么,热炒是什么,主菜是是什么,汤点是什么,收尾的甜点又是什么?总不能像是在云南时候那样,一盘又一盘小炒端上来,大家一路小炒到底---那就不是宴席,缺乏真正的丰富和真正的味道,就是一餐饭而已。

逼急眼了,我也想过让 ChatGPT 一类的 AI 帮助设计个菜单。后来发现,它们 AI 还是缺乏吃菌中毒看见小人的经验,并没有真正一手的感受,设计出来的菜单创意是有了,但依照我的厨艺经验,都是一望而知的难吃,很多食材是不能那样搭配的。就像是在中国,没有人会用大葱蘸蜂蜜吃一样。

朋友一再催促,什么时候开席?雨季马上要过去了,再不做大家吃毛线啊?我一再隐忍,有理有据,不卑不亢地抗争,尽量把时间向后拖延,同时竭尽全力保持权威的社会形象。但是今年无论如何是逃不过绕不动了,只能硬着头皮赶鸭子上架。

昨天终于勉勉强强确定了菜单。虽然号称是全菌宴,比较有把握的菌类其实就选出了 6 种:青头菌、松茸菌、鸡枞菌、干巴菌、虎掌菌、牛肝菌。好在云南存在一菌多吃的选项,比如说松茸一种菌,就可以做刺身、碳烤、黄油煎和炖鸡汤,覆盖了冷菜、热菜和汤点。鸡枞菌也可以做成手撕凉拌烧辣椒、清炒和炖鸡汤,鸡汤本身又可以做成汽锅鸡、火腿鸡。总之,有有限品种的菌类自己有丝分裂,身兼数职,似乎也能膨胀出十几道菜的一席来。

当然,精神云南人屁话多,这是跑不了的。为了堵嘴,我决定冒险,牛肝菌不用黄牛肝白牛肝黑牛肝美味牛肝,而是选择红葱牛肝菌,也就是江湖上大名鼎鼎的「见手青」。反正这玩意儿恶名昭著,是云南人的河豚,一旦上桌,他们内心恐惧好奇之情相互纠结,就没有时间计较为什么菌子就那么几种这种问题。如果这些精神云南人竟然对见手青免疫,那么还有一道云南火腿丁青辣椒香葱脆哨干巴菌炒饭,直接全香昏迷过去算逑。

以上就是我本次也是初次全菌宴的全部计划,究竟最后效果如何现在还不好说。反正我也想过了备案,实在不行带着手机去。如果厨房都炸了,那就立即打开订餐软件,来两大桶麦当劳,大家临时改吃老北京风味。并且,我可以很深沉地跳出来说:大家都到了黄土埋到腰杆的年纪了,重点在于聚,而不在于吃,大家吃得还少还不够好吗?如果嗓音能再稍微颤抖湿润一点,也许能对付得过去。

现在,我要点下「发送键」了---这是最后一个环节,一旦公布消息就再也没有回头路,再怎么难这个周末都必须要做出一席全菌宴来---真正的云南人对自己就有那么凶残。 



------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

近期热门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