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9-15

还是得排队



出去吃饭,还是得排队,这是我现在的结论。

既要好吃,上菜还得快,食材还得安全绿色,最好价格也不贵,我认为没有什么餐厅能同时满足以上四点,能同时满足其中两点就已经算是很不错了。

因此,最容易去掉的两个选项就是上菜快和价格便宜。那么最为合理的选择一是街边苍蝇馆子或者夫妻小店,明厨明灶,菜在架子上你自己看了现点,人就在你面前端着锅火光四射直接炒。

另外一个就是没本事开全国连锁,只能开个三五家,各分店出品勉勉强强能够做到一致的那种餐厅。但是名声在外,以炒菜为主,吃了都说手艺不错,然后价格很高但是依然整天排长队,好容易排上了进去还得饿着肚子等很久。

苍蝇馆子味道好要排长队,名菜名餐厅同样要排长队。去掉效率这个选项之后,好像中餐就恢复了正常,进入了可食、好食状态。

我还是个孩子的时候,人们就在讨论中餐能不能标准化这个问题。几十年过去了,我已经见识过种种探索,结论是请继续探索,但我不想听,也不想试,只想去街上领号排队。

因为实际看下来,问题根本就不是能不能标准化的事,从来都不是。唯一的真实命题是:中餐能不能像麦当劳肯德基那样开几百几千家连锁,海量赚钱。出发点是海量赚钱,高效赚钱,这么一路做下去,自然就到了今天这种局面。一切都和美味、健康无关,只和高效赚钱有关。

当然,这不能单独责怪餐饮业,各行各业这些年都是如此,必须做大做强,必须创造辉煌。你开一两家店,味道再好,评价再高,那是不行的。你得拿投资,你得推连锁,你得一年报一个更大的数字,才有江湖地位。理论上来说,如果不是这个数字游戏里刚好需要有活人吃饭,其实完全可以省略这个环节,不吃饭,不到店,直接交钱就好。人要吃饭这件事不重要,人交钱支撑坪效,支撑开分店,支撑年度财报,支撑企业规模才重要。

标准化?标准化本身并不重要,甚至标准也不重要,只是它刚巧能够服务做大做强的目标,所以是历史选择了标准化。这导致我不大相信标准化,也不大相信标准的执行。现在我已经想明白了,中餐标不标准化和我没关系,这个游戏玩到今天即便是大型玩家也就那种水准。并不奇怪,出发点就有问题。

那我自己选择非标餐厅行吗?没有人规定不可以吧?我选街边苍蝇馆子,夫妻老婆店,它们没拿投资,没有上市压力,不需要做大做强,不需要建立自己的供应链,它们都不碰这些名词,它们只有来自街坊的压力。味道不好,街坊就走。价格提升,街坊就走。食材不新鲜,街坊就走。能活下来,经年累月活下来,说明的确有一手。我吃这一手就好,也没指望能评上星,美味到流泪的程度。

我选择能力有限的名餐厅,最多开三五家分店,就那样了。没有什么雄心壮志,没有什么远大理想。做得好一点,收费贵一些,方便老板三五年换辆车,换套房,小富即安,我觉得这样的餐厅也行,老板没野心,食客就能吃着放心。

标准化不了,每天做出来的东西都不大一样,全看凌晨从菜场能买到什么。也不能无限量供应,卖完就是没有了,下次请早,要么约定。这样的餐厅,极度低效率,极度不方便,而且可能排队极长,上菜极慢,甚至能吃出厨子今天的心情高低,从头到尾根本不符合现代都市人的需求,但我觉得就这种老土的馆子能吃。

现在我认为自己可以忍受苍蝇馆子的卫生条件和就餐环境,我也能忍受名餐厅的高企价格和恶劣脾气,只要还有队可以排就行。我不是那么急了,不需要我走进店面就有空台,坐下来喝一杯茶就开始上菜。我可以等的,过去我在很多地方吃饭,坐下来店家先上一盘炒瓜子,意思就是要等,因为菜要现做现炒。这几天我去吃饭,看到炒瓜子先上,就觉得心安。看到是一份份小炒接踵而来,即便炒得再奇形怪状,我也觉得心安。

很多很多年前,我就听见食客和餐厅老板有过一种对话:老板,如果你敢再多开一家分店,那我就不来了。如今回想起来,这帮吃货什么经济学不懂,什么商业逻辑都不懂,但是靠本能就可以问出关键问题,真的让人佩服不已。




---
---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

近期热门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