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11-07

精致的,太精致的


我对于网上太精致的东西有一种本能的抗拒,这可能是因为我的本性,也可能是来自多年来上网的训练。

就像是一张人像照片,精修之后当然会很好看,一切都平复了,一切都光滑了,一切都均匀了,一切都柔和了,但是我的大脑会对我疯狂尖叫:「失真,严重失真!」而那些在游玩时在宴饮时,随手抓拍下的照片,光线、构图、人物形象都称不上好看,所有东西都带着未经修剪毛边,都处于并不完美的状态,我却很喜欢这种粗糙的,模糊的的照片,觉得这里面有一种美。

如今网络世界里的创作类型实在是太多,大部分我都参与不了。但不妨碍我去观察不同类型创作的头部账号---其实也不用特意去观察,它们一般都会花钱投流,然后内容和赞美就会一波接一波推到我面前。

同样的问题会出现,它们通常都太精致了。比如说小红书流出到我面前的内容,我就觉得普遍很精致。无论是自拍还是笔记,人的装扮衣着很精致,笔记上的线条和附注很精致,让人看了觉得压力很大,就像是在时隔多年之后再次面对班上的学习委员,又看到她那本如同手账一般的学习笔记。

我观摩过人们盛赞的视频账号,看他们赞美的画质、配乐、构图,看他们赞美的转场、剪接、叙事文本。的确很精致,就像是在摄影棚里拍摄出来的影视作品一样,有那种一看就知道很贵的质感,也就是人们所谓的「高级感」。但我看完之后只觉得心头一片茫然,忍不住要问:然后呢?

漂亮也好,精致也罢,「高级感」等等都算在内,它们是个表达形式,不是么?真正重要的是借助于这种形式,想要表达的具体内容,不是么?或者准确一点说,站在受众的角度,从这种表达里能够获得什么有价值的思考或者是信息,不是么?
但好像我看到的大部分讨论,都集中在多么精致这一点上。极少见到另外一种反馈:啊,我怎么没想到。或者:哦,这下我知道了。

像这样说,感觉像是直接指责无内涵,显得有些登味逼人。我没有任何贬低的意思,恰恰相反,我觉得这些内容也做得很精致。精致的意思是说,同样作为创作者,大厨看大厨,建筑师看建筑师,从这种精致里可以很明显地看出用意---作品形式和内容并没有割裂或者脱节,而是紧密地结合在一起,相互配合,用于控制观众。
先是控制他们的美学追求,觉得漂亮,然后控制他们的判断,觉得说得真好,最后控制他们的想法,而想法一早就已经预设为作品的主题,所有技巧和创作都围绕这个主题进行,让观众易于接受,让观众乐于传播。有点像是什么呢?像是帅哥靓女走出来,就可以告诉观众「煤炭是黑的」,然后大家就集体复颂「煤炭是黑的」。你拉住其中一个问为什么要这样做,回答是人好看,衣品不错,说话声音又好听,就感觉说什么都很有道理。

这就是我不喜欢精致的根本原因。

每个创作者都有自己的路,所有的路都有自己的理由,这一点我完全理解。所以我不讨论对错,也不讨论高下,我只说我不喜欢:不喜欢这种精致,无论是形式上还是内容上的精致。依照我的喜好,我愿意去写读者不感兴趣的话题,我也愿意和读者观点对立留言区里大吵。就像是多年来一直有读者在投诉我的排版问题一样,他们认为丑,应该做得更像别的公众号,别的博客一样,我觉得清晰、简单、易识别比好看重要,然后就继续那么排版。

同样的,我不是很关注读者的讨论热不热烈,转发积极不积极,以及所谓的影响力是不是因为每一篇文章而得到了扩大。就是说,我没有什么运营,或者说只有极为粗糙的运营。数据并不好看,事实上,按照运营的标准来说就没法看。但也可能正是因为这一系列的「不好看」,让我在网上维系着长久的活力和生命力,任何时候看起来更像是单独的活人,而不是一个专业机构,哪怕是个专业团队。

活人干活就是会糙,我很早之前就想明白了这个道理。版面是不是可以做得更漂亮一点,更精致一点?写作的时候是不是可以想得更仔细一些,算计更精巧一些,预判了读者的预判,正正好好落在他们的舒适区内?话是不是可以说得更圆滑一点,更讨巧一点,更满足方方面面形形色色的人,谁看完都觉得自己是对的都是得到了支持和肯定?我觉得可以,但我可能就没时间想写我真正想写的东西了。

所以我从来不说读者分享的照片是渣画质,来自渣相机,真实就好,他们愿意拍就好,他们愿意拍了还分享给我就好。我也从来不会点评一段读者内心真实想法对应的中文表达有什么问题,不重要,想说是一回事,说得如何则是另外一回事。

我觉得这样很公平,有一个粗糙的作者,就应该有一批不那么精致的读者。我们彼此之间抛却外相相处,就像是拿着 X 光机相互观察。谢天谢地,我还没看到有修 X 光照片的人出现,那样怕是精致到头了。



------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

近期热门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