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记得晚上早点睡。」
看完之后,从我心头蹦出来的第一个想法是:很好,但睡不着怎么办?
不同的人面对这段话的时候反应彼此不同。一类人看完之后会觉得相当有道理,然后毫不犹豫地转发到亲友群去。也有一类人看完之后会像我这样,开始本能地质疑这一段话,要从中找出点问题来。
还有一类人看完之后立即认定这是一段营销号话术,查找上下左右有没有跟着褪黑素广告,看到之后就彻底放心,然后任其从眼前飘过。或者,看看这句话的转发点赞量,开始分析可以从什么角度学习它的写法,自己学会之后将来也好去吸引流量。当然也存在一大类人,看到那么长的一段话就觉得脑仁嗡嗡响,根本读不进去,直接叉掉才终于能喘一口气。
最后还存在一类人,他们的想法和之前几类人略有不同。同样的这段话,经过他们的视网膜变成电信号进入大脑转一圈之后,产生的想法是:那你的意思是我老?你是在说我丑?你是在说我皮肤没弹性?你是说我情绪不稳定焦虑压抑,记忆力和注意力不足,头脑运转故障,免疫系统孱弱,新陈代谢降速,老得越来越快,整天处在迷茫和冲动之中?
这些不同类型的人在你身边应该都有,你甚至可以根据上面的分类飞快地把他们一一对号入座。而我的问题是:这是同一段话,不是么?那么不同的人究竟各自看到了什么?怎么感觉大家看到的东西天差地别?
分析其他几类人等容易得罪社会大众,最近我情商高得吓死人,所以这里我就分析一下我自己这一类人好了。
我这种人多年来接受的训练就是质疑一切结论,用术语来说,那就是杠精。对于这种人来说,不假思索地接受某个结论那就是犯罪。反过来说,凡是能够接受的结论和事物,上面都有自己拷打过的痕迹。因为没有拷打过,意味着不真。
为什么被称为「杠精」?原因也就在这里,很多人会摇着头说:「你至于的么?」在拷打犯这里当然至于,因为他们拥有一颗平等心,平等拷打的心,不做任何区分。注意,这里的拷打和厌恶、敌视、仇恨没有任何关系,单纯是为了得到一个更完备,更真实,更可靠的结论。
比如说我看到这段关于早睡早起身体好的话,十几二十年前,我会立即判断它的这种简单归因的叙述本身就有问题。人体太复杂了,讲述任何单一因素对身体的影响需要很小心,而排比句不像是很小心的样子。
现在的我还是会飞快做出类似的判断,但是我不会停在这里,而是换一个角度,去考虑那些习惯于晚睡的人怎么办?因为世界上的事情不是「我不开心了---你要开心起来」这种解法。然后我会想起医学、行为学上的各种培养睡意,改变睡觉节律的办法,这也是一种训练后的本能。理工科学生受训多年之后,会本能地把一切归结为发现问题---找到方法的过程。也正因为这样,才有了「那你喝点热水」这种万能解决方案。
然后我通过多年后天的学习,好容易掌握了抑制这种解决问题的思考方式。也就是说,我终于学会了这个世界不是工地、实验室,这个世界上的人不是质点、刚体、无摩擦表面,它们需要的不总是方法、工具,见招拆招、见子打子,也并不总是需要维修、纠正、治疗,大家都要走在同一条路上。
我现在学会的思路是首先放弃早睡和晚睡之间的对立,放弃从中支持一方反对一方的冲动。你这样是错的---这种想法和说法太简单了,是另外一种不假思索,同样也是一种犯罪。我会假设晚睡本身是成立的,本身也是正常的。基于这种假设,考虑在晚睡的前提下,身体如何同样从中获益。
这样就会导致我去学习睡眠的机制,它究竟是怎样运作的。然后我就发现世界上早就有答案,比如说睡眠的周期学说。世界上也早有根据研究结果给出的方案,比如说观察统计自己的睡眠周期,依照周期计算之后找到上床睡觉的合适时间点。同样的,也存在着提升睡觉效率的诸多方法,前提是你理解并且接受某种理论,然后按照这种理论的指导去尝试。
于是,从遇见一段排比句开始,把我导引到了这段表述没有涉及到的部分,然后多了一些研究工作,最后我得到了一些新知识,新理解还有一些新方法。这时候我依然承认早睡早起身体好,但是我知道了不早睡不早起如何身体好,或者相对好的一些答案。那么,我就会认为我获得了一个更为完备,更有效,也更为接近世界真实的答案。
如果是在早年间,我会把那段排比句先放出来,紧接着放上我的新结论,这就是情商欠费者应知应会应有的做法。在他人看来,这就是莫名其妙的挑衅,别人明明说早睡早起,你非要讨论晚睡的人怎么办,这不是挑衅又是什么呢?或者,这就是莫名其妙的傲慢,非要弄出特立独行的样子,一定要和别人不一样,这样的自我简直是大到无边无际。
所以我现在的做法是简单立论,然后就开始直接论述我的想法。因为没有开头的那一部分,那我就是在正向立论---晚睡晚起者如何身体好。这样早睡早起的人看到标题就不会进来,而留言区里晚睡者也有共同话题可以讨论,减少了双方相互对立争吵的可能。
当然,即便如此也不能保证就无事发生,因为并不是只有一类人存在。同一段话,同一篇文章,不同类别的人所见到的所想到的所感受到的会完全不同。好在我从未有过可以服务所有人的奢望,从未有过可以和所有人沟通的奢望。每个人会看到什么,取决于他们如何思考。人们采取这种或者那种思维方式,是因为他们有这样或者那样的心,有这样那样的心是因为他们拥有这样或者那样的深信。有一类相信和我类似就行,这就存在着相互倾听彼此理解的可能。有部分误信误解能够达到另类的理解也行,因为那就是人和人想法碰撞的意外之喜。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