槽边往事
和菜头的博客 Hecaitou's Blog
2024-10-06
请照顾好你的船
2024-10-05
错的是全世界
2024-10-04
生活这场大电影
假期里不断有读者给我下观影任务:《XXXX》 你看了没有?你有何评价?所有这些问题现在我都可以很开心地回答:最近这几年你什么时候看到我进电影院了?算下来怕有三四年之久,我就去电影博物馆看了一部《沙丘 2》。所以你问我,我是真的不知道啊。
来问我观后感,是因为自己觉得某部电影很重要,想听听别人的看法,最好和自己站在一边。问题是我不进电影院,我就不觉得有什么档期,有什么头部电影、热门电影、现象级电影,也就不觉得有哪部电影重要,值得专门讨论一番。
又有人会问,你这样不会觉得无聊吗?哪里无聊,简直精彩得不得了。当我不赶档期,不进影院之后,我才看到了最为精彩的大电影。每年这个时候和春节,从放假第一天开始,我就可以在社交媒体上各路人马把几部片子吹得天上有地下无的,换着花样挑唆大家进电影院看。
第一天过去,票房数据一出来,撤档的撤档,谩骂的谩骂。传统老三样一样不能少:宣称竞争对手出动水军黑粉、宣称遭遇盗窃票房、宣称院线歧视不给排片。本来还有指控豆瓣评分有黑幕和指控院线安排幽灵场两项,去年开始少了,前者是因为都去关注抖音和小红书,豆瓣不再是主战场;后者大概是因为观众人数下降,幽不幽灵的已经没有那么重要。
第三天开始,主创就要开始正面接触批评意见,给出解释/找寻借口。也是传统老三样:在线直怼、在线喊穷、在线求放过。总结下来就是:观众不懂、情怀万岁和总有贱婢想害朕。当然,这时候观众的初步反馈已经有了,观众究竟喜欢或者不喜欢电影里的哪几个点也都清楚了。
你就会在社交媒体上看到无数条内容在放大那几个亮点,无数条图文,无数条视频切片,就像是社交媒体上的第二轮预告片一样。你也会在社交媒体上看到无数条内容在放大那几个缺点,哦,不对,一般不止几个,不过也是优中选优,本着神农尝百草的精神,以身试影,泣血劝告世人免毒。
到了第四天,差不多可以发律师函了,警告“蓄意抹黑、刻意丑化、歪曲事实、造谣生事”的人,说是要“保留一切法律手段”。与此同时,粉圈的斗争也进入了白热化:你家 Gigi 糊了,我家蒸煮担起票房,你家全靠资本,我家永远一番......如果我还去电影院,去了回来还在写观后感,那么我就能收获来自各方的相同发言:我知道你也不想那么写的,但是人家实在是给的太多了。
参与这个过程的人可能感知不到,我这种离开电影院的人看得就比较清楚。哪里有什么春节档,哪里有什么国庆档,一年就那么两部电影,年头一部,年尾一部,剧本都是固定的,情节都是固定的,台词都是固定的,连时间点都是固定的。年复一年,无限循环。
这才是电影,这才是戏。每一方都有角色要认领,每一方都有台词需要念出,每一方都有规定动作要完成。在这种无限循环中,每一方都乐此不疲,一点都不觉得重复。感觉我有天成为了导演,也需要在固定的时间点喊一嗓子:他们就是在黑我。否则,我就不像是个真正的导演,不配。
一部电影作为一项作品,最后能达到怎样的程度其实需要各方配合。投资方、主创方、制作方、发行方、评论界、观众群体,所有各方合作,他们的水准,他们的配合,最终决定了作品最后的成就。换句话来说,有怎样的电影群体,决定了最后会有怎样的电影。
那么再来看看每年这两部固定发行的电影,每次都是同样的戏码,每次都是同样的套路,说明这两个档期本身就不怎么样。各方相互成就出来的档期,下限就是上限,所以用规定动作就够了。别看片方骂,能挤进去一次档期就够了。别看观众骂,档期有电影看就够了。再看院线从来不骂,因为左右都能挣到钱,为什么要骂?
这两部电影最感动我的一点,就是人人都知道,各方都知道,清楚地知道这是怎么一回事。明明都是老流氓,但是每到这时候都装作是天真无邪、懵懂无知的初哥,站在那里念白:你怎么可以偷我票房?你怎么可以用水军黑我?你怎么可以可以没有演技?你怎么可以不给我排片?你怎么可以写那么烂的剧本?你怎么可以写那么假的推荐?你怎么好意思收我 60 块钱一张票?
一次两次没什么,年年岁岁,次次如此,都是如此真挚而受伤的无辜表情,在套路的剧情里,我就深深感动。舞台剧才是真伟大,因为每一场都需要在同样的剧目里演出一点不一样来,这是用灵魂在表演。观众最伟大,一年两次了那么多年,每次还是会泪光闪闪,嘴唇激烈颤抖:你为什么要骗我?你怎么能这么对我?
问我有没有去看《XXXX》的人,我认为是入戏太深。我站在一边都要赞叹他们的演技,演出可一个受苦受难但是九死而不改初心的痴心恋人,演出了那一份深情和爱恋,演出了那一份灵魂唏嘘与命运坎坷,演出了一个后现代观众的茫然失落和自我放逐。
我给 5 星!
2024-10-03
头等舱演唱会
2024-10-02
居里夫人发现了铀
小镇做题家都是活得很努力的人,但是小镇做题家对小镇做题家最不宽容,总喜欢挑错。就像是一群螃蟹篓里的螃蟹,都在努力往出口爬,但是谁爬在上面,其他螃蟹就会被它抓挠下来,所以没人费心给螃蟹篓再编个盖子。
董宇辉就到了属于他的抓挠时刻。
当然,大背景是整个直播行业流量增长下降,你之所失就是我之所得,所以头部大主播都在轮流出事。这又有点像是拱槽,把其他家挤开打倒自己就能多吃几口,结果是自己距离出栏反而更近了。也许并不是不知道这一点,就是一旦开拱就停不下来。你要那么想的话,倒有点希腊悲剧的味道。
也有喜剧的部分,比如说董宇辉在直播里说居里夫人发现了铀。这句话不构成喜剧,后续才是。
粉丝说这是口误,小镇做题家说这是严重基本常识错误。当然不是口误,居里夫人发现锂才是口误。当然也不是常识错误,这里就没有知识,居里夫人发现了什么元素和宋朝始于哪一年一样,可以在搜索引擎第一页找到答案的都不是知识。
居里夫人在沥青铀矿中发现比铀还强的放射性,因此猜测其中存在着比铀元素放射性更强的存在---这是知识。居里夫人和她同时代的人为什么会对发现元素如此有兴趣,她们的地图是怎么来的,她们发现的目的是什么---这是知识。
老师不那么教,教科书不那么写,是因为学校教育里这些知识不方便考察。“居里夫人发现了镭和钋”,这很容易做成填空题或者是选择题,很方便出题老师在其中加入“钚”这种迷惑项。然而在生活中,在历史里,从来没有这样一个时刻,HR会问面试者居里夫人发现了什么,答对就入职,答错就滚蛋。也没有任何一个困境,人在面对的时候只需要说出“居里夫人发现了镭”,问题就迎刃而解。如果你认为这就是知识,为什么这种知识并不能解决任何实际问题呢?
然而,居里夫人如何猜测存在着镭,这种方法你可以用在很多地方。面对未知,猜测答案,这是人人都需要的知识,不考而已。当年教科书也用楷体小字写过,你当那是背景,因为不考而跳过。写教材的糟老头子们坏得很,他们认为该写的自己都写了,你看不看学不学那是你的事。都用同一本教材,这叫机会均等。从同一本教材里看出什么来,叫做自由竞争。你可以看不出来,但是你不能说我没写,我没说,都摊开放在你面前了,你怪谁?
真正没有写的知识是隐形的,可能比科学发现还重要,但是不会写在教材里,你得自己去找。比如说19世纪末的一位女性,是怎么进入学术界的?一位波兰女性,是怎么在法国生活的?她如何平衡家庭和学术之间的关系?她如何处理她和丈夫之间的关系,无论是家庭里还是学术上?作为首位女性诺贝尔奖获得者,而且是双料诺奖,她在一个男性主导的环境里如何工作?有什么处境,有什么困难,她是如何解决的?
这些也不会考,也不方便变成标准化试卷里的题目。但人活着不就是要每天面对类似的问题,解决类似的问题么?所以,关于居里夫人的生平的这些知识,你自己也可能会用到。你不认为这是知识,标准化考试已经毁了你的脑子。非常讽刺的是,教育的初衷是为了便于学生学习和掌握,把整个知识体系拆散了分章节分知识点进行教学,但是学生最后就记得了这些零散的单点,并且把这些单点当做了知识本身:
来,我考考你,居里夫人发现了什么元素?几种元素?拿了什么诺贝尔奖,拿了几次?
然后就有了一套奇异的判定标准:你连......都不知道,你的.....认知基本为零。用单点失败判定一个人,这是生活中常见的喜剧表演。然而与此同时,说着“I is”在基本英文语法上完全不过关的人走遍了全世界。《槽边往事》的读者也应该亲自目睹过写不好几十个字古文悼词的中文系系主任,却写出了关于苏轼的漂亮专著。
有一句话说得很好,结构化的知识才是知识。我认为这句话后面还可以加一句:单点知识不是知识,主要用途是在螃蟹篓里抓挠和扒拉。我不理解为什么会有那么多人喜欢董宇辉,正如我不能理解为什么有那么多人想弄死董宇辉一样。和自己的生活,自己的人生相比,一个网络主播什么都不是。但是他现在变得很重要,每一句话都要拿来分析,他什么时候倒塌变成了中文互联网上的一大悬念剧情。
我认为这都应该归咎于居里夫人和她的同行们。如果不是他们研究元素,人类不能够想到万物由元素构成,也就能人工合成,于是人类就不可能发明核能,尤其是不能发明化肥。化肥的发明简直就是万恶之源,它让粮食丰产,很容易喂饱全人类。于是太多人吃饱了饭没事干,整天在网上追逐主播,一帮人捧,一帮人毁,今天方片五脸,明天莫西干头,而一小撮人默默地收割。
居里夫人道歉!
近期热门博文
-
我打算重开博客。 最近应该有一批人和我有同样的想法,而他们在当年无一例外都开设过自己的独立博客,是很早之前就开始上网的中古网友。 他们的想法我很能理解,重开的契机是网友左耳朵耗子猝然离世。本来死亡是一个终结,但是大家发现左耳朵耗子多年来坚持深耕的博客还在,还记录了他这些...
-
最近的网购让我很是光火,原因是商家经常玩一个小把戏: 如果一件商品的市场均价是2000块钱,它的配件是400元。商家把商品和配件放在一起上架,这样我搜索商品名称时,就会在商品图片和名称的下面,显示配件的价格。当我大喜过望点进去之后,发现完全不是那么一回事,有一种受骗...
-
看到罗振宇在跨年演讲预告片里向观众坦诚自己有一只耳朵已经失聪三年,我长出了一口气,这件事他算是自己走出来了。 那年罗振宇他们在疫情期间举办了一场没有观众的跨年演讲,每个座位上用一只玩偶熊猫替代原本应该坐在这里的观众。罗振宇面对满满一场的玩偶完成了这次演讲,不久之后,我得知他...
-
午睡悲伤综合征不是真正的医学术语,它所描述的是一种个人感受。 当你在下午四五点钟因为疲倦而入睡,想着稍微眯一会儿就起身,还有事要做。但你却在不知不觉中睡过了头,一直睡到了夜里。醒来时,你不知道这是在清晨还是黄昏,也不知道自己身在何处,恍恍惚惚之间突然有巨大的孤独感袭来,感觉自...
-
这几天有一件最让我高兴的生活小事---我成功修复了因为沾染酒精而变白的茶几漆面。 我的茶几伤痕累累。红褐色的木头茶几刷了漆,放热水杯就会多出一个白圈,酒精消毒不小心飞溅几滴就会有一片白斑。这样经年累月下来,茶几的漆面看上去就惨不忍睹,给人一种破败潦倒的感觉。 前几天我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