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作为小众群体中的一员会是怎样的一种感受?我可以分享一个亲身经历:
过去两年多,我一直在某个社交平台上随手记录生活,记录感想。十月初的某天,我写了一段话,内容是我在网上找寻Sony/CBS 经典复刻版SX68和SX74系列黑胶唱片未果的经历---你不用理会这些序号,我那么不厌其烦地写下来只是为了将来方便人们搜索,反正就是音质很好但是价格非常公道的一种黑胶唱片,适合我这种刚入门又不想烧钱的抠门选手。发出去之后,就有一位网友过来留言交流,说是他也找了,发现 B 站的一位视频博主发过相关内容。到这里都没有什么问题,但不知道为什么,这位网友手一滑,就写下了一句针对性的评论,他说那个 B 站的哥们「看起来油头滑脑的」。这其实也没什么,那是一个偏僻的网站,而我是个过气网络老登,平常发什么内容都没几个人愿意搭理我,完全就是自己在那里自娱自乐。这一次大家讨论的是黑胶这种小众话题,内容是关于两个偏门系列的黑胶唱片,而且「油头滑脑」这个评价是出现在跟贴区,藏得很深。结果让人大吃一惊。不到一个小时,这个评论的截图已经出现在那位 B 站哥们所在的微信群里。好在那个哥们看了也并不在意,只是苦笑着自嘲,说是如今的市场就是这样,坚持说实话的自己看起来的确像是个骗子。即便如此,还是把那位留言评论的网友吓得够呛,我看他的反应感觉就像是闲得无聊在一楼抠墙皮玩,结果一整栋大厦突然倒塌下来。不要觉得自己喜欢的东西很偏门,自己的同好数量稀少,就认为自己远离人群,自成孤岛。或者你身在人群之中,用类似的视角去看待小众群体。事情不是这样的。在三四十年前这些想法没问题,但是现在有了网络,有了网络社交平台,有了平台的推荐算法,世界早就变掉了。我在一个社交网络平台上记录生活,虽然没有什么人看,但我记录了很多和黑胶相关的内容,于是平台分析我的内容之后给我挂上了「黑胶爱好者」的标签。在平台上,也有其他的黑胶爱好者,发贴也没有什么人看,但同样也被打上了标签。既然都打上了标签,平台的算法就开始根据标签对同一标签下的人相互推荐内容。这很科学,也很合理,既然这帮人都拥有一个共同的小众爱好,整天也喜欢发布相关内容,并且也没有什么人愿意看,那么让他们彼此之间能看到对方的内容,那么他们因为有共同话题,发生点赞、回帖、转发的可能性就会极大提升,然后他们就会相互勾搭起来,找到乐子,不至于因为长期发帖无人回应而放弃平台。因此,我发的黑胶帖子虽然的确没几个人看。但是随着时间推移,过去的没几个人看和现在的没几个人看就不是一回事。以前是真没几个人,真不感兴趣,而现在看到帖子的那几个人却是真黑胶爱好者。事情还有另外一面:即便黑胶迷是小众,但正因为人数少,反而会通过网络彼此找到,随着时日流逝,逐渐相互认识,然后建立起紧密的人际圈子。而分散在各地的大大小小人际圈子里,都有那么几个极度活跃的人,喜欢在不同的圈子,不同的社交平台之间往复穿梭,搬运内容,为大家带来远方的消息。结果就是我作为过气老登,发了一条冷门内容,然后算法把它推荐给了高相关的其他平台用户。有一位用户不单看了主贴,还一并浏览了跟贴区。然后眼前一亮,作为信使截屏传回自己的微信群,因为这条跟贴讨论到了自己的群友,并且看似不是什么好话,传回去让大家都来乐一下。因此我说,小众也许和你想象中的存在状态完全不同。通过网络通讯工具和社交网络算法的双重加持,除非你在网上一个字都别写,否则但凡你写一点什么,你发布的内容一定会进入同类的视野,你和你同类通过类似的方式总是能相互找见。更重要的是,你们共同关心的信息会以一种和前网络时代完全不同的速度和效率在你们这一小众群体之间快速传播,使得你们始终保持信息同步,然后会带来行动同步。好像在这个时代里,一个人有了任何发现如果不加上一段实用性内容就显得不是很上路?那么我们来一个实用主义的结尾好了:很多人在网络上谋生,期待靠做内容摆脱上班的负累。紧接着,他们就要面对做号、起号一类的事情,就是把自己账号的粉丝数量做起来,把自己账号内容的浏览量做起来。接下来的事情就大同小异,他们会去分析什么人设最流行,什么内容最火爆,自己学习之后开始模仿,投身于洪水一般的主流中去。一般来说,结果是连个水花都没有---这也很好理解,因为同质化的东西太多了,不缺你这一点,况且你也做得一般。选择主流内容,选择服务主流人群,那么这是不是说一开始就要避开小众内容,避开小众人群?那么理由是什么呢?因为做不大?但根据我分享的这一段亲身经历,可以看到平台算法对于小众内容和小众人群有倾斜,为了让他们留下来,为了让他们玩得开心,平台算法其实补贴了流量,也就是说免费推荐你的小众内容给小众人群。如果事情真如我所分析的那样,先做小众内容,先服务小众人群,这样获取最初的粉丝和流量岂不是相对来说要容易一些?要知道,想做到人人都感兴趣,人人都喜欢,你得长出一张人民币的脸,这件事极度困难。最后,不考虑实用性,只考虑个人爱好,我也认为拥有一个小众爱好,然后在其中投入一点时间精力,价值也要比在网络上跟风讨论,追逐热点要好很多。一是你可以得到真正的乐趣,二是你可以得到你关注领域里真正有价值的信息,三是你可以得到相关网络社区的支持和帮助,认识一些有趣的人。只要你别被流量劫持,整天想着如何做大做强,那么作为小众会过得很快乐,一方互联网水土养一方网人,这才是上网,而不是被网上,而不是每天下线之后感觉到的只有愤怒、焦虑和空虚。当然,这里也有最为重要的一课:无论你觉得自己在网上位置多偏僻,你的发言多隐蔽,最好都不要在背后说别人,要说就直接贴着脸顶着鼻子开大,做一个粗暴而真诚的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