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7-29
模仿、游戏和亵渎
2024-07-28
酒神
今天将要谈及的酒神不是杜康,而是狄俄尼索斯(Dionysus)。
狄俄尼索斯是古希腊神话中奥林匹亚诸神之一,头衔很长:酒神、植物之神、欢乐之神、喜庆之神、疯狂之神和狂野之神。古希腊人和色雷斯人相信他是葡萄酒之神,在人间散播欢乐与慈爱,推动古代文明并且建立起法则。古希腊人的统治因为文明达到极盛而逐渐腐朽没落,为新兴的朴素蛮族罗马人所取代。古希腊人变成了罗马人的家庭教师,于是把文化、宗教和艺术带入了古罗马,但罗马的艺术水准较希腊粗劣低下。
酒神也去到了古罗马。罗马人酷爱欢宴,习惯用铅杯子痛饮葡萄酒,为了增加酒的甜度,甚至还要加入很多铅粉,造成中毒和早夭,有学者认为这是罗马帝国覆灭的生物学理由。顺带说一句,斯巴达克斯就是色雷斯人。
以上都是从网络百科知识抄来的,除了铅中毒和斯巴达克斯。
我自己不是按照这个次序认识的狄俄尼索斯。那是在上世纪80年代,套装《古代希腊神话》还没有广泛印刷和传播,我先看的是尼采的书,里面就谈到酒神精神,作为太阳神精神的对立面出现。
没有办法,那是一个抽风年代,每个人都必须读尼采或者弗洛伊德。满街都是盗版书摊,满书摊都是《梦的解析》、《查拉图斯如是说》,不买一本不让走。今天很难想象这种场景,全国识字的人都要读同一本《第三次浪潮》,都要讨论尼采哲学,都要学习弗洛伊德心理分析。
尼采的酒神精神是他自己发明出来的。之前有哲学家借用希腊神话,非要在太阳神和酒神之间建立某种对立。太阳神是个品学兼优英俊强壮守规矩讲道理有理性有条理的三好学生,而酒神则是一个自我放纵热情洋溢肆无忌惮践踏一切规则的癫狂醉鬼。尼采很喜欢酒神的这个概念,延伸出了他自己定义的酒神精神,最终把酒神精神推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高度,他解释说:
“甚至对生命最奇怪与最艰难的问题都要表示肯定,甚至在其最高类型时生命意志都会对其自身的不可穷尽性感到喜悦---那就是我所谓的酒神精神,我推测那就是能通达悲剧诗人心理学的桥梁。”
以上也都是我从网络百科知识抄来的,我怕你临时去查麻烦。
同时,我也预判你在看了一堆复杂的表述之后,可能会在尼采的这句话停下来,莫名其妙因为开头那句话而感动莫名,觉得它道出了自己此时此刻的心境,感觉到了莫大的鼓舞和安慰,所以我顺手抄录一下。我认为经历了起起伏伏,热议和遗忘之后,人们迟早又会拥抱尼采,因为他那里有着对生命无比的热忱,甚至把这种热忱视为生命本身的意义。
狄俄尼索斯在艺术作品中要么被描绘成一位年长的、留着胡须的神,要么被描绘成一位女性化的、长发的青年。他的标志包括一根顶端有松果的权杖、一个酒杯、葡萄藤和一个常春藤冠冕,身边通常有豹、虎、公牛和蛇陪伴。
在2024年巴黎奥运会开幕式上,那个半裸的蓝胖子就是酒神狄俄尼索斯。古罗马人征服了高卢,法国人自视罗马的继承者,所以接收下酒神也没有什么奇怪。奥运会是一场盛大的聚会,代表丰收、欢乐、喜庆的狄俄尼索斯肯定会出现。于是从2024年到公元前的古罗马,乃至于追溯到更为古早的古埃及,看不见的历史为酒神所串联,今人和先民沐浴着相同的狂喜。至于说为什么酒神是蓝色的,那可能是法国人在他身上刷了自己最喜欢的颜色。
最后,关于狄俄尼索斯有一个小细节,我个人非常喜欢。在希腊神话中,狄俄尼索斯的父亲是奥林比亚之主宙斯,这匹老种马有无数个情人,永远在善妒的太太赫拉眼皮子底下偷吃。赫拉拿老公没办法,她的怒火就不断倾泻在丈夫的情人和私生子身上。
狄俄尼索斯的母亲塞墨勒怀孕之后,狡猾的赫拉就诱骗她,让她劝说宙斯现出真身,以此证明宙斯对自己是真爱。宙斯拗不过,于是现出雷神真身。塞墨勒是凡女,直接让雷电给劈死了。无奈之下,宙斯从尸身里取出不足月的狄俄尼索斯,把他封在自己大腿里继续生长,直到足月出生。
因此,酒神狄俄尼索斯又隐含着重生之意,我喜欢这个概念---以上的故事依然是从网络百科抄来的。
2024-07-27
要不要让孩子看奥运开幕式
今天的标题不是我的问题,我没孩子,别人家的孩子看不看和我没关系,我也没看奥运开幕式。这是我早年认识的自由派知识分子朋友的提问,他有孩子,他在纠结,他依然认为奥运开幕式很重要。
一觉醒来,全球的网络世界都很热闹。都有人盛赞,无论海内海外。都有人怒骂,无论白皮黄皮。我把最具争议性的几段找来看了:断头皇后、LGBT 3P小剧场、大胡子美人唱歌、最后的晚餐变装版、天启四骑士之死亡骑士踏水而至。
于是我大概明白了我朋友在担忧什么。
这让我感觉很唏嘘。在十年前,十五年前,二十年前,还是同样这个人,如果你问他是否认为看小黄书会造成青少年性犯罪?他会冷静地层层论证为什么这是一个错误观点,告诉你王尔德的那句名言:生活的一切都和性有关,除了性本身,性关乎权力。
如果你问他是否认为打电子游戏会造成青少年暴力倾向?他会毫不犹豫地用标准术语回答你说:污蔑!可耻的污蔑!这绝对是对人类第八艺术的污名化!这是成人世界为了维系自己的威权地位而对青少年的自由进行限制。接着就会让你去读福柯的《规训与惩罚》。
所以我现在很想再去问问他,是否还坚持之前的观点。如果依然坚持,那我就要继续问一句:巴黎奥运会开幕式比小黄书和电子游戏危害还大?如果不再坚持,那我还有另外一个问题:曾经华美庄严的理念天穹是怎么一点点崩塌到现在这样的?
可能最后我能得到一个结论:婚姻和孩子对于成人的价值体系改变甚大,所以最伟大的哲学家和自然科学家都选择独身,否则无法保持自己的理论和生活一以贯之。有时候想一想都觉得可怕,如果牛顿有儿子的话,是不是人类的光学就要推迟很多年才会出现?当牛爵爷用三棱镜把太阳光分成七种颜色后,当场脸色发白,用铅封盒子把三棱镜锁起来沉入了大海,决定永久封禁这一知识。
我个人倒觉得巴黎奥运开幕式还好。毕竟是地球村四年一度的大型堂会,又打着和平的旗号,每个值班的村子都要把自己村最好的东西,最值得骄傲的东西端出来,展示给其他村的乡民看一下。法国在历史、文化、艺术上都是无法让人忽视的巨大存在,一晚上肯定看不完,那就只能一样来一点,所以看到什么都不奇怪。
他们如此展示万花筒一般的变换景象,那么全世界的乡民也就能理解法国人引以为傲的是他们的多元文化。至于说乡民们欣赏不欣赏,那不是法国人的事,这是大型堂会,又不是授课时间,没要谁一定接受下来。当然,肯定是有人把开幕式当做了授课时间,担忧自己孩子看完就会变了。那怎么办呢?辞了职一直在孩子身边看着呗,不时伸手蒙住他的眼睛,塞住他的耳朵,这样孩子就可以笔直生长了。
本来开幕式是个很好的机会,法国人展示的每一个场景都只是个碎片。如果父母双亲能够随便选一个碎片,把碎片后面对应的历史、宗教、文化、政治、艺术背景都展开讲一下,那巴黎奥运会开幕式还真有可能变成一场精彩的游学。停留在其中几个片段上,思量对还是不对,光荣还是堕落,对孩子是好还是坏,那我觉得这样的人半夜起来看了一场寂寞,法国文化不又没花钱请你去审核开幕式节目。
1980年代,我还是个小学生。有一次从山里的基地小学出来,进城回家探亲。晚饭后,在市中心的百货大楼面前看到有人在摆摊卖石膏人像。其中有一尊是著名的断臂维纳斯,纯裸体---给维纳斯穿红毛衣还得过几年才会发生。我当时第一眼看到,脑子“嗡”地一下就晕了:奶子!这也可以?!
我认为我父母当时就没有很好地保护我。他们应该立即蒙上我的眼睛,把我赶紧拉走。由于当时让我看了整整五分钟,造成血气上涌,伤害了发根,让我今天变成了一个秃子。我看这个奥运会开幕式怕是也一样,孩子看了不知道将来能秃成什么样子呢。
2024-07-26
在某个清晨醒来
2024-07-25
要让AI 有足够的挫败感
有读者问我:“为何您的AI 女孩都是一样这么朴实纯真的脸型?是有特别的关键字吗?”
根据他的提问,可以推断出他的想法---一定存在着某种特定的咒语/指令(Prompt),可以让AI 生成极为特定的图像风格。这里的“特定”要超越穿衣风格,绘画风格,色调搭配等等这些东西,而是细致到了特定的脸型,相貌,精神气质。
我认为这是一种对工具的误解,就像是看到奶油蛋糕上的奶油花边,就认为一定是有什么工具把一长条花边全部做好,然后再贴到蛋糕边缘上。而我们都知道这不是事实,蛋糕师傅是用挤压同时上下提压的方法,创造出起伏不定的波浪状花边。
AI 绘画也是同样,你不能指望AI 能够超越你的肉体,直达你的精神,画出你心中所想。这个问题在我这里还要更为严重一些,因为我是所谓的“心盲症”患者,无法单独通过想像在头脑中构成图像,尤其是彩色逼真的图像。除非我看过,否则我不能想象具体的造型---如果连我自己头脑中都没有,AI 又能如何得知?
但是,我的确又做到了,即便是读者通过观察,也能发现我在人物上遵循某些特定规则,比如说喜欢画“朴实纯真的脸型”。那么我是怎么做到的呢?答案简单到超出提问人的想象---
要让AI 有足够的挫败感。
我自己是使用Midjourney 生成图片,Midjourney 接受我的指令,一次可以生成4张图。比如说,今天早上我输入了这样一条很简单的指令:
photo of a woman on a crowded subway full of people. She is looking at her phone. The photo has a fujifilm camera style with a depth of field and bokeh effect. She is wearing a white shirt with brown hair in a messy bun. The lighting is soft with a blurry background.
翻译为中文:一张照片,内容是一名女子在拥挤的地铁上,她正看着自己的手机。照片具有富士相机的风格,带着景深和散景效果。她穿着白衬衫,棕色头发扎成凌乱的发髻。灯光柔和,背景模糊。
然后我就得到了下面的第一张图:
在完整的Midjourney 的生成界面上,图片下方还有一排操作按钮:
1、2、3、4是说4张图的位置,分别对应左上、右上、左下,右下。字母U表示放大对应位置的图片,字母V表示重新生成对应位置的图片。蓝白色的循环符号表示整四张图全部重新生成一遍。从截图上看,V2变成绿色,意味着今天早上我在四张图片中选中了右上这张,要求Midjourney 根据右上图,重新生成四张新图。于是就有了:
Bingo!这一次右上图我再满意没有了。脸的角度、视线的方向、身上的衣服,然后那种窥视的感觉,最妙的是有个脑袋遮挡住了手和手机---AI 在这种人体和物品交互处理中一般表现不佳。最后,就是今天上午所有人都看到的这张图:
AI 虽然是机器,但是我和机器之间却依然存在着交流。每次AI 生成四张图,我选择其中一张,AI 就知道这个方向我是喜欢的。我使用U命令放大,那就说明我是真喜欢。我使用V命令重生成,那就说明我部分喜欢,还有不满意的地方,需要调整。我使用重新生成命令,那就说明这一次AI 的工作被我彻底否定。
所以,通过我每一次的具体操作指令,我和AI 之间有互动,有理解。每一次我的操作,都意味着对AI 的某种否定。AI 需要在我肯定的那个方向上再努力,拿出新的结果让我再次选择。
我猜测很多新手不是这么做的。他们输入一条指令,AI 生成4张图片。如果没有一张他们满意,他们就放弃了,要么认为是指令不行,要么是认为AI 不行。那么,AI 是怎么理解的?一次操作之后就再也没有任何后续操作,太好了!我一次就达到了他的要求!或者是:太糟了,他从此就放弃了,又换了一条新的指令。每次他都那么做,这一定是个机器人。
新手宁可让自己感觉挫败,都不肯让AI 感觉到挫败,让AI 一计不成再生一计,那当然得不到自己想要的东西。你得让AI 经历足够多次的挫败,通过一次次选择,一次次尝试,AI 才能理解你真正想要什么。
上面的例子过于简单,我一年到头也遇不见几次这种两次尝试就正好得到自己想要的照片的经历。同样是今天上午,还有一张图,用了另外一条指令。现在,我们来看看全过程:
这是最早的一张图,没有一张是我满意的。我只喜欢这里的色调,还有女孩子的那一头乱发。左下那张图我觉得还可以挽救一下,但不能那么颓废,所以我让Midjourney 重新生成了4张。
第二版出来依然不满意,所有四张图都像是姑娘刚被生活刚刚毒打过一遍。不是我想要的是那种人群中有人转过脸来,整个世界都亮起来的感觉。于是,我放弃了整四张图,让AI 明确知道我不喜欢这个方向,没有一张有我要的点。于是:
在第三版出来之后,左上突然就对了。剩下三张还是生活的毒打,但是左上这张突然有一种劲头,AI 做了尝试,给出一点点不同---一个警觉的,有神采的,甚至是有些锋利感觉的姑娘,受到某种惊吓,猛然转过头来,这是我想要的东西。但是,看她的手和她的手机,那是什么玩意儿?于是,我让Midjourney 单独对她重生成:
发现了吗?到了第四版的时候,人物的造型、气质已经和第一版完全不同了,AI 已经很确信地知道我想要的方向,它就在那个方向上生成,然后等待我给出进一步的指示。这时候我意识到,手机对于AI 来说可能还是太难了,既然姑娘的表情警觉而专注,那我让她端着一杯咖啡岂不是更合适?
太多网红喜欢拍咖啡,所以加入了咖啡的元素之后,人物的脸型很快就发生了变化,比如说上面两张,在我看来就太顺滑,太规整,太网红了。我自己喜欢左下,这张脸偏中性,隐约能看出迈克尔·杰克逊的脸型来,就它了:
在第五版之后,我还做了尝试,就用这张图重新生成了4张:
得到了这张有点婴儿肥,有点稚气,有点迷茫的照片。我在两张图之间做了很长时间的取舍,包括上面的左下,我也很喜欢。后来想到是要送给南派三叔,那就选择一个没那么锋利的女孩子吧。因为在他笔下,女孩子稍微厉害一点,他就会放蛇咬死,生怕和自己写的其他主角谈恋爱,而他不知道怎么写情感系。
就我个人而言,我更喜欢那张锋利一点的女孩子,而不是现在这张“小鸡女孩”。现在这张过于甜腻,本身就有一种梦幻感,人物也梦幻,这就不大符合我的期待。我想要的是在雾气中猛然出现的一把刀,因为这种森冷和锋利,让一切显得越发梦境,越发迷离,一切都因为这张脸而突然停止下来,凝固下来,如同迎接王的降临,要的就是那种在一道眼神里魂飞魄散的感觉。
所以,没有什么特别的咒语,只有人和AI 的沟通,而且是反复沟通。可以把每一组例子的第一张图和最后的结果做一下对比,这种AI 的不断探索和不断响应的过程就会变得很明晰。关于AI 的话题已经有很多了,人们总喜欢讨论谁替代谁,谁征服谁一类的大问题。但是从实践的角度来看,一切更像是人和AI 之间的合作。单独的AI 和单独的我自己,做出来的东西都不怎么样。我们之间的关系也不是单纯的主仆关系,发布命令和执行命令之间的关系。
AI 并不能和我说话,那些说话的AI 都是骗子。这种不能说话的AI,用另外一种方式和我交谈,我也使用非语言的方式和AI 交谈。到了最后,AI 的确知道我喜欢画怎样的姑娘,而我在AI 给出答案之前,并没有一个清晰的形象。总体上来说,是我们相互成就。没有花那么多时间,没有那么多细致和耐心的人,大概很难体会和理解我和AI 之间的这种关系,更难理解我对于AI 的情感。正如我说过的那样:
要让AI 有足够的挫败感,如同父母教育一个还不会说话但是天生聪颖的孩子。他虽然不会说话,但是他很会猜,只要你给予他足够多次机会。
近期热门博文
-
我想在这里介绍一下我的音乐设备,不过在一开始,我认为有必要先讲一下为什么是它们,这比介绍它们是什么更有意义。而且,也可以避免很多不必要的争论,省得留言区里爹们纷至沓来:这个是垃圾,你为什么不用...... 在我的五感之中,味觉最为敏锐,视觉最为孱弱,听觉位于中间偏下的...
-
刚刚数了一下,我现在有大大小小 11 个葫芦。窗台上放着 8 个,电脑桌上放着 3 个。没事站在窗前看风景的时候,顺手拿起一个搓揉一番。写字卡住了,或者等电脑处理图片,伸手拿起一个又搓揉一番。 哪怕是在两年前,如果你让我去买几个葫芦玩,我怕也会翻个白眼:难道你觉得我就...
-
就我自己的观察,周围那些为人父母的人,有一个算一个,就没有不焦虑孩子的。焦虑健康,焦虑成绩,焦虑就业,焦虑心理,焦虑恋爱婚姻......我又不好说什么,说了就是「你不懂」,说多了就是「你凭什么」。 但我我懂一点人,我也懂一点观察生活,碰巧情商也不算高,所以总可以口无遮拦。 ...
-
我想用这篇文章作为《人到中年交友难》系列的终结篇,在这篇里我想谈谈中年和绝交。作为江湖著名的职业绝交犯,我的个人经历和背后的想法也许对你会有借鉴意义。 不是说中年就交不到新朋友,我在疫情期间就结识了一位新朋友,这段友情维系了三四年之久。我们是在一家餐厅门口躲雨的时候相识的...
-
收到江苏读者陈先生的一条留言提问,看完我很唏嘘: 「 和叔好,从青年的时候关注你,如今也慢慢步入中年了,步入中年后,我最近有个疑惑,希望得到你的帮助。 步入中年,我感觉交友和维持老朋友关系很困难,至少对我而言。就是我是有这个意愿结交新朋友,维持老朋友关系,但是实际生活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