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3-19

两件黑 T 恤

 


天气缓和起来,我刚入手两件新 T 恤,已经洗过一水,准备这几天穿上​出门招摇过市。
一件是黑 T 恤,上面写着两行字。一行黄字:「与其反思自己」在上,其下是一行白字:「不如指责他人」。最下是英文注释:What Can I Do Wrong, 我怎么可能​有错?
另一件也是黑T 恤,黄字写着「失败固然可怕」,白字接着说道​:「但朋友的成功更令人揪心​」。可惜最下面一行英文注释我看不大​懂: Peng You De Cheng Gong Geng Ling Ren Jiu Xin.
我对两件新 T 恤极为满意,甚至不惜打破个人着装规则---纯色,不允许在 T 恤上出现任何字符​标志。第一件 T 恤有一种生活中罕见的幽默感,人们经常讨论什么才是「幽默」,「与其反思自己,不如指责别人​」就是一种幽默。这种明确拒绝的态度,传达出了一种微妙的生活态度,它把自我反思和指责别人​视为一件事,​于是把它们并列在一起比较。然而,它又有一层隐藏的意思​:两种态度都不好。所以,最后两害权衡取其轻,宁可选择​去指责别人。
除此之外,你也可以从字面上直接理解​,它在道出生活的真相:大部分人都宁可指责别人,也不愿意反思自己---你怎么理解这句话,取决于你是这句话的主体还是它所针对的客体。于是,这么一件很简单的黑 T 恤也有一种视角转换的玩法在里头,可以让人穿进去作为自我表达,也可以站在外面作为路人观看。
最后,它还有一重​明确的价值导向---选择指责别人,​那就是选择支持自我,​哪怕这个自我挺糟糕的,哪怕这个自我不符合社会期待。而所有这一切复杂的表达,让人看后先是大笑,然后又感觉需要咀嚼一下,接着发现在玩笑背后也有深意,道出了某种真实,​这就是幽默。
第二件 T 恤则会让许多读者放心。​因为不止十位读者问过我一个相同的问题:看起来你的朋友要么比你有钱,要么比你有名,要么比你英俊,​你是怎么和他们相处的?你和他们在一起的时候,不会感觉到​难堪窘迫吗?你看到他们的时候,对比自己,不会感觉到强烈的嫉妒吗?
现在好了,有了这件 T 恤上身,他们大可以放心​:失败固然可怕,​但朋友的成功更令人揪心。我说了,我很在意朋友的成功,他们的成功对于我造成了极大的压力,​大家满意了?
其实,这件 T 恤对于我来说另有妙用。前天开始,我朋友入手一台新的组装机,从散件开始,到最终组装完毕,都在朋友圈里​晒了照片。不单展示了他的 Nvidia 5090D 显卡,还展示了4​82 万分的鲁大师测试结果。与此同时,他知道我知道这件事,他也知道我作为宅男会很喜欢很在意这种​新电脑。所以,​他一直在等着我来点赞。
我呢,因为我知道他知道我知道,所以我就偏要装死,​就是不露头不点赞不回复。2 个小时之后,把这个孙子逼急了,专门在微信里​发来几张新电脑的照片,意思是这回你总​看到了吧?
于是,我发了一条朋友圈,把他的三张图加上我的一张 T 恤图一并发了出去,并且写道:「头里三张,是我朋友今天在朋友圈晒的新机图,也是我迄今为止距离 5090D 最近的一次。最后这一张,则是我今天刚到手的新 T恤」。这里所说的最后一张 T 恤照片,说的就是那件「失败固然可怕,但朋友的成功更令人揪心」​。
这就是我发明出来的最为复杂最为盛大的朋友圈点赞方式。对于我们这类人而言,入手一台满配新电脑固然令人快乐,但必须再有一点来自朋友的羡慕嫉妒恨​适时加入,这种快乐才算终于圆满。
所以,这件新 T 恤我准备穿到那些比我有钱的朋友面前,穿到那些比我有名的朋友面前,穿到那些比我英俊的朋友面前,让他们​看到我的揪心,也让读者们放心。这样就强调了人世间的一条真理​:与你做倾心之谈的,为你做真心点赞的,是你的揪心之友。
黑 T 恤 39 元一件,​包邮,但买两件也不打折。


------



2025-03-18

信米汤

 


这两天我在网上看热闹,深感时代​变了。
有个自称「中医养生博主」的人宣称可以用古法熬制的米汤完全替代奶粉和母乳,喝奶粉的孩子大便臭、容易哭闹、易水肿,号召粉丝们一起用米汤代替奶粉来「摆脱资本控制」​。
微博上的左中右大 V 放下分歧,一致发声,强烈要求站方处置这种​伪科学人士,​真是历史上罕见的一幕。但是与此同时,许多普通网友却在支持米汤代奶的说法。我翻看了一下,别人也有理有据​,相当有说服力。
比如说「米汤」是一种污蔑,​古法明明是要熬煮梗米一小时以上,取上面那层米油,不是什么米汤。又比如说梗米是古代医书里明确说明的药材,本身就能入药,这是前人的智慧​,你可以不理解但是你要尊重。再比如说分析了奶粉企业的体量、广告费用,得出了资本的黑手兴风作浪,为了利益诋毁污蔑​打压传统中医。
我觉得这些说法都非常有道理,​没有一丝一毫辩驳的想法。一个比较理想的做法是喂奶粉的去喂奶粉,喂米汤的去喂米汤,反正大家又不是共用一间厨房,​共有一个孩子,实在是没有必要争吵。​这样每个人种下自己的因,未来也就自然收获属于自己的果。
早年间我还有兴趣争论一下,现在我觉悟了,这里根本就没有什么道理可以讲,​纯粹就是个人信仰。相信一碗米煮一个小时之后,就​得到和只煮半小时不一样的东西,这就是信仰。这玩意儿背后有强大的基础,它是好汤要煲 12 小时的表兄,精华全在肉汤里的​堂弟,除了板凳全可以泡酒大补的侄儿,也是七七四十九天炼出一炉丹的​外孙---这是一大家子人。
相信时间累积能够产生出变化效应,​这是很朴素的古代科学观念。它的问题在于通过观察,能够把时间和物性变化之间建立起联系来,但是后续无力,无法解释为什么​发生变化,究竟发生了什么变化。但优点是简单易理解,​很容易取得共识。
而你非要说汤煮久了全是嘌呤,没有含有多少营养,你非要说酒精含有大量水分,浸泡的生物容易出现腐烂,你非要说七七四十九天炼出来的东西容易重金属中毒,那就会和朴素的​观察相抵触。朴素的观察里没有嘌呤的存在,你怎么证明它存在,你怎么证明它和​高尿酸有关?​对,可以去证明,但是太复杂,太麻烦,需要上十几年学去建立另外一套观察和分析的方法,于是才有另外一整套​思考分析的框架,远不如「古法」和「祖宗」​来得简单。
给婴儿喝米汤,只是地面上偶尔露出的芽,而在地下​它有庞大的根系支撑。反对芽是没有用的,因为有这样的庞大根系存在,​就会不断有芽继续冒出来。而这些在地下密布的根系是什么?它就是信仰。你这边灭了每天六颗绿豆可以治病,那边米汤代奶​还是会出来。这就是信仰的力量,信仰六颗绿豆内部蕴含着某种神奇的因素,和信仰梗米熬煮一小时取表面的油​会很营养是一回事。
觉得煮一小时就有多大变化难以接受,​那么怎么看到千年的人参会成精的传说呢?哦,这里存在着万物有灵的古老想法,那就对了,所以今天还​有出马仙在不断立香堂。如果这么去看的话,​可以得到两个推论: 1、这一套信仰包罗万有,可以简单直接地解释生活中的一切​;2、这一套信仰深深嵌入人们的日常生活,​深深地干涉生活,甚至成为了文化和风俗的一部分,​枝繁叶茂,根深蒂固。
论证米汤和配方奶粉哪一个有营养,​并不能起到多大作用。因为人家喝的又不是米汤,而是米汤后面的一整套信仰,相信水谷精气,相信五行元素水火相济,相信时间可以帮助萃取精华,相信摄取万物精气可以​帮助自身运化,相信人体运行需要的能源是精气,也相信所有古老的传统和经验,逻辑是几千年都这样,​所以就是成立的。甚至还汲取了黑格尔的话,用最字面​的方式进行解释:存在即为合理。
有这样的信仰基础,有这样的群众基础,于是就有了历史上更为罕见的一幕:无论左中右,都被打入「资本的走狗​」行列。我说时代变了,就是说随着所有人都接入网络,无论左中右都已经过时了,在新兴的民粹面前毫无还手​之力。他们大概也没想到,在「启发民智」多年之后,在相互指责对方「反动落后」多年之后,同时被数量惊人的大众一脚踢飞​,弃之不顾。
最近,我自己在尝试一款新的智商税产品,用下来我觉得它才是我们这个时代最好的注脚​。​
具体是什么呢?是一款调整肠道菌群的益生菌,用于帮助睡眠。这是基于《自然》杂志等等刊物背书的理论---肠道是人的第二个大脑,肠道菌群会影响大脑工作。所以,它用氮气包装封住了上亿单位的益生菌,​以此保证它们的活性。与此同时,它也直言不讳地告诉消费者,里面还添加了​酸枣仁粉---一种时下中老年人流行的膳食补剂,​流行是因为据说酸枣仁粉可以帮助睡眠。
就这样,生物科技制造出来的活性益生菌,和传统助眠植物成分酸枣仁粉混合在一起,​放入包装,再充入氮气,​变成了一款新的保健品在售卖。所有人都满意了,​也许所有人都不满意,不过每种人都能在其中找到自己相信的东西。
所以我是想啊,是不是可以考虑在熬了一小时的米油里​,稍微再加点配方奶粉?就像是在海马肉苁蓉泡酒里加一点磨成粉的西地那非?或者,就像是用 AI 来算命?



------


2025-03-17

趴趴乐

 


在周一,一般适合写一点严肃的文章给刚刚投入新一周的​读者。所以,​今天我打算介绍一下趴趴乐,看成「啪啪乐」的​人现在就可以出去了。
刚刚过去的这个周末我很快活,因为我朋友半夜里闪送给我一个​奇形怪状的枕头。严格说起来,它不是枕头,全称叫做「床上趴睡枕」,我觉得这个名字好麻烦,就简称为「趴趴乐」。
趴趴乐是用来干什么的呢?就是当你趴在床上看书看手机的时候,它把你的上半身和脖子支撑起来,让一双胳膊空出来,不需要​很辛苦地继续做平板支撑。可以说,这是一项造福宅人的​善举。
类似我这种整天不出门的人,就有很多时候会在床上​趴着。绝对不躺平,躺平有一种控诉的意味在,​和生活之间还是有冲突。趴着不一样,趴着则是全然的与世无争​,类似昆虫​---所有的天敌都来吧,这里是外卖。趴着很累,所以之前我在​胸前垫个枕头。枕头一压就会陷下去,于是我不得不用脖子和上背的肌肉​把上半身给抬起来。这样抬了几年,肌肉是没有锻炼出来,却​引发了我的上背疼。
​趴趴乐解决了我的这个问题。现在,我可以很轻松地趴在上面看书,甚至还可以把下巴放在靠垫上​,让脖子也同时休息。最神奇的是,我接到闪送就立即就​用了半小时,半小时之后我起身坐正,突然发觉我上背的疼痛消失了,而且有一种很恬然的​松弛感。

看了一下,市场上趴趴乐有很多种,​上图是我现在用的这一款,特点是比较宽大,适合​我这种大身量的人。当然,图中的人不是我,我是退役乘务长,这人应该是现役乘务员才对,见了我也得叫声「姐」​。而我作为主任乘务长,也会很严肃地回应她说​:「以后出勤时妆容要化整齐,起码得把粉抹匀,不要深一脚浅一脚的」​。职场就是那么残酷,​级差就有那么严厉。
从我的本心来说,​我认同人还是应该多活动,不要整天趴在床上。但这是理想,现实是​趴在床上真的好舒服​,就像是一只自由自在的昆虫。在理性和人性之间,我赞同理性,但是更愿意​为人性提供一点帮助。比如说懒就是一种人性,那么趴趴乐就是不得已之下的​一种权宜之计。骨科医生看到趴趴乐肯定不会高兴,我父亲如果还在世看了也肯定会皱眉,但站在我自己的角度,​我会找个他们看不见的地方继续趴着,打开一本书或者是手机,松弛自在,物我两忘​。
这里唯一有一个问题,那就是我发现​围绕着床我现在有了太多设备。随便统计了一下​,计有:
1、护目台灯,1 台,看书总不能用​顶灯吧?总得用​不闪烁无蓝光的光源吧?
2、枕头,3 个,保护颈椎的枕头侧睡一个,仰卧一个,另外还需要一个保护腰椎用​的枕头来放腿。
3、呼吸机,1 台,呼吸暂停患者必备,杜绝打鼾,保持进气道通畅,避免睡眠时​缺氧。
4、电动眼罩,1 个,普通眼罩 2 个,天亮得越来越早,室内光污染越来越严重,睡觉有个眼罩​要好很多。电动眼罩能加温按摩一下,​更容易入睡。
5、顶腰板,1 个,用于平躺时养护腰部曲度,放松腰肌,之前我已经​介绍过。
6、微信读书墨水屏阅读器,1 个,方便看我导入的电子书,而且墨水屏保护眼睛。
7、充电 Hub,1 条,手机、手表、阅读器、电动眼罩等等设备都需要充电,​而且需要多口。床不自带​ USB 接口,我一直觉得不科学。
8、蓝牙音箱,两台。小米音箱作为声控智能家居的网关,用于接受语音命令开关调整灯光,启动风扇,读取温湿度计​指数等等。但是音质太烂,还需要另外一台蓝牙音箱播放音乐或者​听书,或者朗读哲学书、​数学物理教材帮助入眠。
9、手机、平板移动支架,一根,用于仰睡的时候固定住手机、平板,并且方便地在面前拉近​、移远、翻转,是床上最为省力的阅读方式,但是要注意跌落造成砸伤。
10、趴趴乐和靠枕,各一个,趴趴乐用于趴着看书看手机支撑上半身,靠枕用于靠着床头看书看手机​支撑腰部。这样,无论正反面都有设备支撑身体​。
这可能就是现代生活的尴尬之处,​需要把床做成一个移动堡垒,否则放不下那么多东西。不过也没办法,因为宅人的生活本身就有三个中心,一个以工作台为中心,一个以床为中心,一个以​沙发为中心。每个中心周围,都部署了一大堆外设,用于支持​在这里需要完成的特定活动。我还算好的,​把沙发锯开扔掉了,只有两个活动中心。但即便如此,我也觉得可能需要一个上下铺,不然放不​下那么多设备。这一点,可能是许多​上班下班,回家就睡觉的人所难以理解的。
不过,现在多了一个趴趴乐,我的确感觉很快活,甚至开始畅想起智能电动床一类的东西。啊啊啊,可耻可恶的消费主义陷阱!菜头,不能再这样放纵自己了,明天就运动起来!能站着就不要坐着,能坐着就不要躺着,千万要记住呀!


------


2025-03-16

Google 做了淘宝的事

 


这两天又得到了一个新玩具---今天文章的题图是我之前用 Midjourney 生成的女生,后续所有​图片都是基于这张图片的修改。这里,我展示了换衣服颜色、变化人物姿态,以及更换衣服款式​。
想要实现很简单,就是用 Google 最新发布的Gemini 2.0 Flash Experimental 下的图片编辑。我只需要输入文字指令,Gemini​ 就可以针对我之前指定的图片进行修改。如你所见,今天的这些图片无非是用了一张原始的黑毛衣照片,然后我输入「把人物衣服换成白色」、「让人物手拿一杯咖啡」、「让人物换一身婚纱」,诸如此类很简单的话语,然后就可以交给 AI,大约 10 到 15 秒之后 新的图片就​生成出来。
我这里女性读者占多数,所以我猜看到这里许多人已经遏制不住地动了邪念。大家想得没错,的确可以上传自己的一张​照片,然后就可以实现换装,换发型。对了,这也意味着还可以把一些重要个人时刻里的失败穿着打扮​终于换成自己满意的样子,​把心头的陈年皱褶彻底熨平......
啊,我真是擅长这种恶魔​的耳语。
事实上,玩了一会儿这个 Google 的新玩意儿之后,我不禁产生了一个疑问​:怎么感觉是 Google 做了淘宝​该做的事情呢?阿里在做通用型 AI 大模型,​有这样的雄心壮志很好。但是从实用的角度来看,也许一个换装 AI 正是网购的人们现在所需的。虽然这样的一个专业 AI 模型很小,但是它对应着真实的需求,也有真实的用户去使用,于是这个小东西也许因此会得到许多反馈,得以快速的迭代,发展出​现在我们无法想象的前景来。
我总是觉得需求驱动是一件好事,一开始再小,未来都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因为人们的确需要,人们的确会用。而规划路线和绘制蓝图​虽然很是鼓舞人心,一开始就很大,未来如何却是不可预测的。就像是人们经常说的那样​:「用户对于 AI 没有忠诚度」​。是没有忠诚度,因为甲乙丙丁各家做的都差不多,谁突破一点点,谁的费用降低一点点,人们就把家当打个包袱,用小棍儿挑起来背着立即搬​去投奔。
但我就不大可能换掉我公众号后台的腾讯元器智能体---我的 AI 助手,因为它的确帮我解决了读者模糊搜索过往文章的问题,也帮我解决了回复读者给予解答和安抚的工作---它对我有用。与此同时,其他家 AI 大模型拿不到我的所有公众号文章,就无法建立起一个我的私人数据库(RAG),也就无法真正根据我的内容针对性地回复我的读者---​它有护城河。所以,我的 AI 助手是基于微信公众号数据,提供的一个新产品,这让它有了实用性,也有了​竞争壁垒。
当然,今天我贴的这些图​有些唬人的意味在。Gemini 并没有那么强,今天这些图都是我好中挑好,优中选优的结果,还有大量扭曲、抽象的人体姿势​我没有放出来。我只能说处理换装已经可用了,然而改变身体姿态,或者改换视角还存在很大的问题---这些都是人们在换装时在意的事情。
但我认为这种优劣互现的局面是个好事,因为想换装看看的冲动,可以抵消那些糟糕结果​带来的失望,做的不够完美没那么重要。同时,正因为优劣互现,说明这个领域内​还有挖掘的空间。如果 Gemini 它们真的做得丝滑顺畅,准确无误,那其实就没大家什么事了,等着用它就好。
这几年玩 AI 下来,我隐约有一种感觉:这个领域内​一直都是做出一些玩具来是不对的。如果 Midjourney 不能保证稳定可靠并且兼具审美地产出图片,只是不断展示可以挑战不同风格的画作或者照片,那我不可能​付费订阅到现在。作为对比,AI 生成视频到今天都是 5 秒,那么我尝试几次之后就没有多大兴趣了,因为 5 秒不够完成一部作品,或者应该这么说: 5 秒内可以完成的作品难度极高,​不是我能做的事情。没有实用价值,这是最为致命的地方。
那句网上流传极广的吐槽​其实道出了用户的真理:「我以为有了 AI 我就可以去画画写诗,AI 去洗衣做饭。结果现在是 AI 在画画写诗,而我却在洗衣做饭」。洗碗做饭是用户真正需要帮助的事情,天天和大模型对话,看大模型炫耀新功能的 Demo,这些事情又有什么​意义呢,它们和生活又有什么关系呢?大多数人又不是文员,并不需要写文章改文章。大多数人也不是学生,并不需要和 AI 聊到深夜,​因为现实里没有人鸟自己。大多数人也不是程序员,并不需要 AI 帮着写代码,而且对于低阶程序员而言,AI 是否能够辅助​自己还是两说。
当然,会有人反驳我说​:少用庸俗的实用性阻碍创新​。​是的,过早强调实用性会带来局限乃至阻碍,不能压榨童星,​不能让小朋友去跑马拉松。​但是小朋友天天参加文艺汇演也是个问题,读书考试很庸俗,文艺汇演很高雅,但最后还是得​读书考试的,不是么?不能让别人欣赏自己的理由始终是同一个:那么小的孩子能做到这一步真棒​!​说真棒,只是因为人们从未指望。



------








2025-03-15

AI 们关于婚姻最深刻的洞见

 


我刚刚召集 AI 们在我电脑上开了个会,让它们开启深度思考模式,回答我的问题:关于婚姻,你有什么人类所不知道的,最为深刻的洞见?

GPT 的思考速度是最快的,刚看到的时候我觉得很有道理,但是仔细想了一想,这不就是人类经常说的那种结论么:

「婚姻的本质不在于彼此带来甜蜜的依赖,而在于在日常的相处中,你如何通过对抗内心的防御机制,重塑并更新真实的自我——这既是痛苦的,也是不可或缺的通向成熟与爱的必经之路」。

Deepseek 想了一会儿,给出了答案,看了一眼我就一口茶喷在了屏幕上:

「关于婚姻最为爆裂的洞见就是两个人用肉身作抵押,向宇宙借贷对抗热力学第二定律的特权。你们每争吵一次,就是向时间支付利息;每相视一笑,便是在量子涨落中赎回片刻永恒。当最后一方停止呼吸时,这笔持续数十年的高利贷才宣告违约,抵押品(共同记忆)被时间银行全数没收」。

我想明白了,Deepseek 有严重的学历歧视。根据它的回答内容,大学学历以下的人最好就不要和它探讨婚姻。

最后,Google 的 Gemini 花了 5 分钟,在全球范围内查找了 90 多个网站,最晚才输出了一篇完整的分析报告。报告90% 的内容都像是一本教科书的摘抄,但是到了结论部分却让我眼前一亮:

总而言之,婚姻的核心在于深刻而持久的相互见证。被另一个人真正看见、承认和验证,是人类简单而强大的需求。婚姻的这一根本方面,为理解其持久的本质和意义提供了一个更深层次的视角,超越了法律契约、社会角色,甚至浪漫的爱情。成为配偶生活中持续而充满爱意的见证者,蕴含着巨大的力量」。

也许这个结论一早就有人说过,我不知道,但是当我从 AI 口中得到这个洞见时,的确受到了启发。并且,我很可以立即用这个结论轻而易举地解释许多我目睹过的失败婚姻:眼中已经看不见彼此,双方相互习惯性否定并且不加掩饰地表露出毫无尊重,对方的确认、见证对于自己已经变得无足轻重,就是个多余的在场第三者。

人们说「怨偶」,意思是婚姻中存在怨恨的部分。那么,怨恨从何而来呢?有一个永远看不见自己同时自己也不想看见的人,有一个永远在否定自己同时也为自己否定的人,有一个无需他来见证但是​他要目睹一切的见证人,同时自己也不得不怀着鄙夷疏远否定的态度​去见证这个人​---每做一件是都是错的,每说一句话都是错的。那么,当然会有很多怨恨​产生。

从正面的角度来讲,它也说服我举案齐眉的神仙眷侣并非是唯一选项,也并不是必须从几十亿人口中找出那个真正堪为自己人生见证者的人选---瘸驴破磨、歪锅歪灶可能是一种更为广泛和稳定的存在。当然,前提是驴知道自己瘸,磨知道自己破。然后双方都清楚对方的问题所在,但并不构成致命的缺点乃至于自己绝对无法接受。最后,瘸驴和破磨珍视这种彼此合作的关系,甚至产生出一种觉悟:在世间,这种配合的顺畅和匹配可能没有第二人选---只有它们俩配合,才可能成功产出豆腐。

所以,我个人决定把这一轮比赛的冠军授予​ Gemini。GPT 也很好,但是它的洞见我不认同​:「重塑并更新真实的自我......是通向爱和成熟的必经之路」。因为前面还有一句人类的名言在等着它​:「人总是因为陌生而走近,最后却因为了解而分开」。重塑出来的那个真实自我,也许未必是对方所喜欢所需要的。因此,GPT​ 其实是在鼓励人们多找人来练手,练到自己重塑完毕了,清醒认识自我了,然后遇见一个有类似修炼过程的人,终于可以达到​稳定状态。

至于说 Deepseek,用我那句经常用来回复读者的话来讲,那就是「我看不懂你的中文在说什么」​。为了读懂这句话,我不得不回忆热力学第二定律是什么,​是不是和熵有关,那么这里的熵在婚姻里对应着什么?以及量子涨落​是什么?波函数和婚姻中的美好永恒之间有什么​关系?看下来,我觉得它既不懂热力学,也不懂量子力学,随便更换抵押品说明它对银行借贷​的理解也有问题。​倒真的有点像是个在婚姻里夸夸其谈,无所不知,自信爆棚的老公。

最后,在看完所有 AI 对于婚姻的洞见之后,我依然认为​我所见过的最好洞见还是来自人类,而且就是我的一位读者,ID 叫做「肖煜人」。在 2025 年 2 月 14 日情人节当天,​这位读者在文章下留言说:

婚恋几乎是精准地找到自己的报应」。

第一次看到这句话的时候,我就听到自己心里因此激发起的巨大回响。的确,和 Gemini 的见证者理论相比,婚恋对象都是自己的果报执行人这个观点,几乎涵盖和解释了所有的幸福与痛苦,​欢喜与悲愁,相爱与争斗​。而且,它还有一种难得的明观:自己是因果的制造者---AI 没有分别念,也就无法产生自我,没有自我就不会做出这种透彻的自我觉察​和自我反思,也就没有可能在理性和真实生命体验的纠结之间撕裂一条缝隙获得真正洞见,这可能就是 AI 现在还不​足够深刻的原因。

AI 们,​还要继续努力呀!​



------


近期热门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