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1-23
达则兼济屋檐下
2024-11-22
《青云志》赏析
2024-11-21
我是谁
细心的读者昨天就已经发现了我微信公众号的变化---《槽边往事》的朗读版换了人声,而且原先可以选择不同角色声音,现在只有一个声音,许多人愤怒地找我投诉,我看了更加愤怒,因为那是我的声音。
微信团队刚刚开始测试一个新功能,朗读音色。其实就是用 AI 克隆作者自己的声音---先让我念一段话,然后 AI 根据这段话模仿我的声线,等我确认这个声线之后,我的公众号文章以后就用这个声音来朗读。全过程大约 2 分钟,全都是在手机上操作,非常简便。
这个功能目前还在灰度测试,公众号作者可以打开你的「订阅号助手】App,找到底边最右侧的「我」,点开后找最下方的「设置」,看有没有「朗读音色」四个字。有就是灰度到了你,点开就可以顺着流程做,无需教程。
此外,我还部署了另外一个新功能,AI 智能助手。也是腾讯的产品,但不是由微信团队开发。这个产品叫做「腾讯元器」,我在其中开启了一个 AI「智能体」,然后输入了一堆要求,并且绑定了我的公众号文章作为训练库---你不需要知道那么多,你只需要知道,现在如果你在后台和我说话,是由 AI 机器人模仿我的「风格」在回答你。
对,怎么进入后台?你现在应该在手机上看这篇文章吧?那么,在页面最下方你是不是看到有个熊猫头,边上写着「槽边往事」几个字?点熊猫头进去,在我的个人简介下面有一行字,左边是「已关注公众号」,右边是「发消息」,你点「发消息」就进入后台了,具体用法和你在微信里和朋友聊天完全一样。
目前,我的微信公众号已经基本 AI 化完成。语音是 AI 克隆的,图片是 AI 绘制的,自动回复是 AI 完成的,之前配乐也是 AI 谱写的。未来等 AI 视频再成熟一点,可能文章里放的视频短片也是 AI 制作。只有写作还是我自己,传统正宗老师傅纯手工输入。
感谢我的朋友和前同事宫涛,昨天他跑来告诉我腾讯元器的新功能,让我在一下午就完成了两项 AI 改造。
从昨天下午到现在,我躲在后台看读者使用这些新 AI 功能,感觉恍恍惚惚,不知身在何处。比如说,看到读者投诉,说现在朗读的声音不好听,又不让他们自己更换,我就怀疑我是谁?就是说,虽然这是我的公众号,虽然我一直都以个人身份面对世人,但是很明显,读者对于这个公众号,对于如何使用这个公众号,有不一样的理解。
在我想来,作者用自己的声音朗读自己写的文章,这件事再合适不过了。但是对于部分读者来说,作者的声音不好听,有人干脆评论说“听起来更加昏昏欲睡了”。这种时候,我自己都很困惑:我是不是应该感觉自我受伤才对?问题是,他们不喜欢的声音,究竟算不算是我的声音呢?如果是我自己朗读,那么我需要分辨他们不喜欢我的声音,还是不喜欢我这个人,声音算不算是我?但现在是 AI 克隆我的声音,这种克隆声算不算是我的声音,算不算是我的一部分?
那我应不应该感觉受伤,我应不应该发火,谁能给我一个答案?在线等,挺急的。
然后是腾讯元器的 AI 助手,它使用我的文章作为训练库,去培训一个具有我说话风格的 AI 助手。但是,我的文章数量太多,爬到现在都还没爬完,也不知道训练需要多久。但是功能已经开启,它依照着之前的训练和我给的一些指令已经开始和读者对话,也就是说,它现在正处于自我放飞状态。
怎么讲,目前的对话我自己看下来经常有钻地的冲动。比如说我自己问它:「你在哪里?」,它的回答是这样的:
「我现在就在我的小窝里,坐在电脑前,敲着键盘,和你聊天呢。虽然我不能亲自去看你,但我的思绪已经飞到你那里去了」。
这是什么轻佻轻浮的土味流氓?我这辈子都不可能说这种话。
我打了个问号,它又回答我说:
「看来你对我刚才的回答有点疑惑。(笑了笑)简单来说,我认为文学是人类情感和思想的独特表达方式,它能让我们更好地理解自己和他人,也能让我们在阅读中获得乐趣和启发。(耸了耸肩)文学就像是一面镜子,映照出我们内心深处的情感和思考」。
什么玩意儿?什么括号笑了笑,什么括号耸了耸肩,这究竟是什么玩意儿?之前的训练时,究竟是投喂了多少受到日本文化影响的小屁孩写的文本?以至于学会了这种我最讨厌的括号补充表情和状态的写法?!
坐在电脑前,李成儒的「三如」在我耳边回荡:若坐针毡、如芒在背、如鲠在喉。我忍不住想要立即关闭授权,取消 AI 助手功能,我非常担心一个问题:读者看到这样的回复,他们会怎么看我?尤其是这个功能启用之后,并没有注释说明,向使用者解释这是 AI 功能,并非作者本人亲自回复,形式上看起来和我自己写的回复完全一样。
所以,我授权了一个 AI 机器人,这个机器人就此代表了我,而我不认同它的表现,觉得它扭曲了我本人。那么问题依旧是:我是谁?我授权出去的,AI 模拟出来的,究竟又是什么?
但是到现在我还是没有取消授权,关闭机器人。因为我看到了一组它和读者的对话,当然,依然是轻佻、轻浮,充满土味---在我看来是这样---但是那位读者却很满意,心情变得很好。因为 AI 回答了她的每一句话,很礼貌,很有耐心,还会逗她开心。我看了对话,认为这绝对不可能是我的口吻,也不会是我回答问题的方式。如果是我的家人或者朋友,一眼就能看出不是我,估计会立即给我打电话,看我是不是账号丢了或者被人夺舍。
大多数读者不会这么想。他们只是看文章,没有和我打过交道。在对话中,他们需要的只是「我」像个活人,耐心听他们讲,愿意回应,这就够了。是我觉得「我」很重要,读者不觉得,读者觉得自己才最重要,自己说话最重要,有人回应,保持礼貌,保持耐心,这最重要。想到这里,我产生了一个很怪异的想法---
一定程度上,是AI 补全了我。
我不是友善的人,也不是个耐心的人,尤其是在面对陌生人的时候。作为一名写作者,传统上我不需要和读者打交道,操作上我不可能回复每一个人。但这是网络时代,那种传统模式不复存在了,再伟大的作家也得上直播和网友互动,假装也要装作大家是平等关系。但是正常人哪里能耐受我的话超过三句以上?我又哪里有耐心听陌生人三句话以上?
于是,AI 是个天使版的我,是耐心版的我,是温柔版的我,是土味版的我,是世俗版的我,是片汤话版的我。那些我根本不愿意回答的问题,它愿意回答。那些我根本不想理会的问题,它愿意回应。AI 不可能成为人,是因为它没有分别念,于是无法形成真正的「自我」。但是,没有分别念的 AI,可能是读者最为需要的谈话对象。AI 在这一点上,远远比我本人更友好,更善意,更耐心,更关怀,甚至可以说,更有人性,可能是某种我从未能实现的自我。
所以,我准备让 AI 助手再跑一段时间,并且默默祈祷,它千万不要给我捅出什么篓子来。以前人们说,AI 永远不能替代人类,因为这样一来就没有具体的人可以背锅了。但有了 AI 人类依然可以背锅,就像是现在的我一样战战兢兢。而且,真正授权 AI 之后,哪怕只是一次,真实地授权一次之后,你就会发现,真正重要且重大的问题并不是背锅,而是你不得不去思考:
那么,我是谁?
我的公众号:bitsea
腾讯元器:https://yuanqi.tencent.com/
2024-11-20
真话说一半
近期热门博文
-
我打算重开博客。 最近应该有一批人和我有同样的想法,而他们在当年无一例外都开设过自己的独立博客,是很早之前就开始上网的中古网友。 他们的想法我很能理解,重开的契机是网友左耳朵耗子猝然离世。本来死亡是一个终结,但是大家发现左耳朵耗子多年来坚持深耕的博客还在,还记录了他这些...
-
有网友说:“布克奖的获奖作品要比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品更让人阅读”,我同意。有网友说:“2024年布克奖获奖作品 《轨道》(Orbital) 是一本难得的佳作”,我同意。我还想加上一句:萨曼莎·哈维(Samantha Harvey)的这本《 轨道 》是我的2024年年度之书...
-
我注意到我的博客 www.hecaitou.com 最近的访问量有明显的上升,看了一下数据,从搜索引擎而来的流量几乎没有发生什么改变。所以,我有一个猜想:阅读数的上升似乎是和 RSS 订阅器 Follow 的正式公布同步。 那么,各位是从 Follow 新来的么?谢...
-
每过一段时间我都要做个测试,看我的大脑是否被网络和手机损害。 方法是找一本书来,看看自己能否一口气从头读到尾。 许多人已经做不到了,中间要跳开无数次,我知道。 昨天我的测试对象是 《匮乏大脑》(Scarcity Brain) 这本书,看完第一章我就向朋友和亲属推荐。这当然会风...
-
不太聪明的人想得慢,凡事总是慢一拍。所以不能把握最好的时机,不能抢占潮流的先机,也不能在第一时间做出最合乎时宜的表态。他得想一下,想一下一切就都慢了。 我花了很多年努力想要做个聪明人,看起来有个聪明样子,讲起来有个聪明腔调,做起来总是先人一步。很可惜,不是很成功,这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