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2-13

遥远的票房大战

 


​由于疫情的缘故,我连续好几年都没有去电影院,春节档也是如此。今年春节期间我乘坐飞机往返时,机舱里都是此起彼伏的咳嗽声,就更是绝了我去​电影的念想。​24小时待在家里,和家人待在一起,我一点都不觉得腻,不觉得自己需要出门干点什么。
隔得远一些,再来看春节档,观感就​会大不一样。当年我曾经很投入,猫眼App专门买了专业版,看大战爆发,硝烟四起,根据实时销售数据、排片占比变化、网上观众观后反馈和讨论,我去猜谁会是冠军,谁会是黑马,​谁是初一一日游,是我的一大乐趣。发展到后来,我自己不去电影院,但是我乐此不疲地分析和预测春节票房,就像是香港人​赌马,精神相当振奋。
​今年我只是偶然在网上看​春节档的营销---经过这么多年之后,虽然我很笨但是也咂摸出一点味道来---所谓的口碑,其实就是引导,通过很多人的密集发言发帖,把观众的注意力集中到​片方希望宣传的点上。所以,我看网上的热闹,发现虽然人声鼎沸,但是都在某几个特定的点上沸腾,​就大概能够明白后面的用意。人家不像我那么蠢,多年来在豆瓣上无论是写观后感​还是读后感,都是写自己的真实所感,而且莫名其妙地给自己增加了一条规则:
如果别人已经用某种方式​写过,那么我一定要换一种别的方式来写。如果别人已经写了作品中的某个点,那么我一定要换一个新的​点来写。最近的例子是《过客张无忌》,点落在周芷若身上。
当我看到今年春节档的群雄逐鹿时,看到一位英雄的口碑是第二部比第一部好,一位英雄的口碑是集中在减肥的毅力和为艺术的牺牲上,一位英雄的口碑是大师晚年依然关心社会问题,还有一位英雄的口碑是主打大明星这一次演自己这一点,说实话,我一部都不想看。即便我愿意再去电影院里待一晚上,它们也不会是我​想看的片单。因为所有这些噱头,这些卖点,都指向引发网络讨论,​网络传播,没有任何一个点涉及电影本身的质量。
​我是什么?我是因疫情影响而流失的​电影观众。如果现在要召唤我这样的人重返电影院,​这样的片单肯定是不行的。在我看来,春节档电影越来越像是某种定制产品,专门为春节期间的观众定制,目的是​提供不同的情绪价值,和网络营销号做的事情没有什么两样。而传统的电影不是这样的,电影首先是要讲故事,要触动人心人性,​要产生对于生命和生活的新感悟。我的标准很简单,如果一部电影当真好,当真强,人们会集中讨论故事情节和人物,而不是导演是谁,导演多努力,​演员是谁,演员多努力,​特效是什么,特效花了多少钱。
有几个人能不用搜索引擎,直接说出《肖申克的救赎》导演是谁?但是,几乎所有人都记得剧情,记得屋顶上的冰啤酒,监狱上空回荡的歌剧,牢房墙上的招贴画,​荒原上倾颓的石墙,还有那一片没有记忆的海。因为那是一个好故事,​里面有好演员。
而那些为了销售而构造出来的电影,精准计算过人们的情感点的电影,​纵然有热闹,但都是过眼云烟。因为它们的着眼点不是讲故事,而是通过故事去挠。因为没故事,所以一再强调抓挠人心的那个点。什么男人至死是少年,什么女性的身材焦虑,什么自我认同上的障碍,包装成貌似关注社会现实的​一个故事。然后你说,要不咱们按照莎士比亚的路数来写个有人间烟火气的喜剧,主题是彩礼​怎么样?那边马上说,​你这样就过了。
当然,我并不重要。在春节的​票房大战里,并不缺我的那一张电影票,也不缺乏一个摇旗呐喊的我。不过同样的,我也不关心多少个亿,不关心自己应该站在哪一杆大旗下,甚至都不用费事去想什么主题、思想、剧情结构、人物塑造​。我很高兴每餐饭都在自己家里吃,有美味的滇式火腿和腊肉,血豆腐和腊肠,小刀鸭和​苦菜汤。我的春节一点都不热闹,一点都不亢奋,​但是我个人很满意,因为它们背后都有足够的用心,有好人,​有好菜,于是有好时光。
​除此之外,一切都距离我很遥远。


------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

近期热门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