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2-04

直触生活



 网上又在传播我很久之前写过的一段话:

“书籍、电影、音乐、旅行、摄影这些东西可以让生命充盈起来,相反的,它们本身还可能是一种障碍,让你长期卡在一个人的世界里出不来。因为它们从本质上来说,只是在丰富你的个人感知。而感知越是丰富,人的情感也就越是细腻复杂。感知就像是在钥匙上开的槽,槽口越多,对应的锁也就越是复杂,谁也不能轻易打开。”
当初在写的时候我就预感到将来这段话一定会被误解,从我个人的反思变成他人的自我炫耀。果不其然,人们在引用这句话的时候,偷偷地把最后一句“谁也不能轻易打开”,改成了“泛泛之辈不能轻易打开”,对着镜子开始猛烈鞠躬。
昨天我在网上看到一句极为恶毒的话,它形容文艺青年说:“虽然这群人表达欲很强,可其中的人大多数表达能力很差劲,不会好好说话,也不会认真生活,喝多了摔个跟头脑袋里掉出来的都是豆瓣链接。”(via @Drinking29@X.com)
很恶毒,但也很精准,还很好笑,相当有画面感,不是么?不过,整件事里最微妙的地方还不在这里,而是这句话作者的签名档---在嘲讽文艺青年的同时,他的签名档写道:我在酒瓶搭成的命运之桥上如履平地---如果他也在命运之桥上醉倒,想必摔出来的豆瓣链接怕是也一点都不会少。
生活的微妙之处就体现在这里,只有你做过文艺青年,你才知道如何批评文艺青年。而在所有针对文艺青年的批评中,曾经的文艺青年的批评往往是最尖锐最残酷最具伤害性的。脱出蝉蜕展开翅膀的成蝉,最知道如何杀死那些还在蛹里的幼生体。这里你可以把“文艺青年”换成“理想主义者”一类的单词,整句话同样成立。
去掉那些复杂的表述,去掉那些言语上的精巧,剩下的东西就是赤裸裸的生活。认识生活有不同的路径,径直撞入生活,不管不顾先活下去,这是一种;避开直接接触生活,在生活上编织出一张意义之网,审美之网,自己得以诗意地栖息其上,这是另一种;选择在严格保护的情况下接触生活,委身于系统、组织、强力者,做好自己的事,在有限的范围内享受规定的生活,这也是一种。

第一种是江湖生活,第二种是文艺生活,第三种是楚门的生活。第一种生活依靠的是运气、血勇和急智,所以生猛却难以为继。第二种和生活关系不大,因为它是一种二阶生活,在生活的本体上编造出了一整套概念、审美、哲学,人并不直接和生活接触,而是在这一层包裹隔离在生活上的意义之网活动。
他们看小说,但是小说家是深入生活,汲取灵感和体验的人。他们看电影,但是编剧导演是深入生活,遍尝人间冷暖疾苦的人。他们自己并不是,他们透过小说、电影、音乐、摄影、话剧这些他人通过生活提炼出来的作品去接触生活,中间始终隔了一层,所以我说这是二阶生活。他们对生活求导,把所有具体的起起落落全部平滑掉,变成一根光滑连续的曲线。于是,他们认为这条曲线就是生活,值得玩味的是这条曲线的形状。
不是这样的,真实的生活不是一条曲线,那条曲线是生活的表征而已,并不是生活本身。真实的生活是日复一日,非常具体的起起落落,也是在分分秒秒里非常具体的汗水、泪水和血。这就像是读名人传记,比如说《丘吉尔传》,人们看到的是由他的官职和功业组成的一根连续曲线。1940年5月,丘吉尔出任英国首相---这不过是一句话而已。
而在这天到来之前,前首相张伯伦在讨论继任首相人选会议逼问丘吉尔:“丘吉尔先生是否同意参加哈利法克斯领导的政府?” 丘吉尔什么都没有说,保持了2分钟极为难堪的沉默。张伯伦无奈只能屈服,转而支持丘吉尔接任。在那两分钟的沉默里,才有一个人对生活对生命最为真实的体验。
你不能通过别人的一句话去认识生活,你需要在自己的2分钟沉默里认识生活,体会在那两分钟里就像是过了一辈子究竟是一种怎样的感觉。这种感觉所有的书籍、电影、音乐、旅行、摄影、舞台剧都无法提供。虽然后者更为安全,不会让人受折磨,而且看起来不沾人间烟火气,显得非常优雅。它们所带来的那种生命丰盈的感觉,其实是一种幻觉。画出一百万根漂亮的海浪曲线,都不如让海浪在身上拍击一次。二阶生活提供不了真实体验,所谓的丰盈是沙上筑塔,所以会在面对真实生活的时候一次次粉身碎骨。
不是因为你太特别,也不是因为你这把锁太复杂,而是因为你和生活没有正面直接接触。贾谊在《鹏鸟赋》里写过一段非常有意思的话,我觉得这段话准确地描述了一个人在这个世间应该有的状态,它是这么说的:
“且夫天地为炉兮,造化为工;阴阳为炭兮,万物为铜。”
我们就是这世间的铜,为天地所烧熔,为造化所锤击,在漫长生活中锤炼淬炼出来的一块铜。在天地洪炉之中,哪里还需要什么锁眼和钥匙?


------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

近期热门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