槽边往事
和菜头的博客 Hecaitou's Blog
2024-03-22
《三体》看书就好
Netflix版电视剧《三体》昨天上线,春天里的人心就有些乱。之前国内已经出过一个电视剧版和一个动画版,我都没看,这一次的海外改编版我同样不打算看。
文学作品改编为影视剧,运气好的叫做珠联璧合,交相辉映。比如说大家耳熟能详的电影《肖申克的救赎》,改编自惊悚小说大师斯蒂芬·金的同名小说。无论是电影和小说,都是非常优秀的作品。尤其是电影在改编时,加入了一些原著小说里没有的情节,但是又能做到完全符合小说主旨,就像是斯蒂芬本身亲自创作,在故事自身的基础上做了深化和补充,天衣无缝,浑然一体。
这样的原作和电影同样成功的例子,在电影的汪洋大海里只是星星点点的几处岛屿。除了《肖申克的救赎》,还有《情人》《英国病人》《告别有情天》《少年派的奇幻漂流》《降临》等等影片,属于很少见的情形。
次一等的运气,是改编后的影视作品比原著强,这样的影片数量要多一些。比如说《阿甘正传》,电影就要比原著小说强。那么多年里,只听说人们不断重温电影,却很少听说有谁反复读原著的。同样的一个故事,原著小说在文学的层面上没有做到最强,但是电影在影像的层面上却做到了最强,导演在二次创作的时候体现出了强于原著作者的能力。
更为常见的现象是影视作品把原著改“坏”了。这里的“坏”是个相对概念,有的是的确很糟糕,导演和编剧甚至对原著都不熟悉就动手改编了。而有的时候,原著改编的难度本身就很高,超出了编剧和导演的能力边界。但这也不是绝对关系,比如说彼得·杰克逊导演在拍摄《指环王》的时候,并不是一个狂热的书粉,但是作品很成功。再比如说王家卫拍摄的《东邪西毒》,已经跳脱出金庸的原著太多,变成了另外一种极具导演个人风格的同人电影,但也成为了经典。
《三体》在我看来,属于那种在技术上很难进行影视化的作品。读小说时在脑海里产生的感触,很难换一种形式,用视觉形象加以表达。类似智子封锁地球这种情节,看书时候通过想象力会感到刻入骨髓的冰冷和恐惧,但是想要通过视觉来产生同样的感觉就会异常困难。封锁人类科技树这种事情,不是用眼睛看耳朵听能产生任何真实感触的,它就像是时间和空间一样,都是纯概念。
就算是二向箔摧毁一个星系这种事情,在视觉表达上也没有多少余地。因为读者都是地球人,地球人只拥有地球本地视角。对于地球人而言,摧毁一座城市的景象是可以理解的,也会因此而产生情感波动。但是摧毁一个星系,则需要一种宇宙视角---观众站在宇宙某处,看着一整个星系在一道闪光之后被毁灭。然而,这种事情又有什么紧要的?宇宙中随时都有超新星爆发,都有黑洞吞噬星球,这些都是人类通过书本学到的概念。地球之外发生的事情人们并不关心,除非人类已经进化到在整个宇宙里旅行,看到一个星系毁灭,就像是水手看到一片熟悉的岛屿被摧毁,拥有这样的宇宙视角才会感觉到心惊。
附带说一句,为什么很多科幻小说里都要特别设定世界观,创造出横跨宇宙的超级帝国?也是基于相同理由。如此,星星之间发生的事情,从外部宇宙事件变成了帝国内部事务,读者和观众才容易把自己带入。就像是古罗马帝国,它本身是一个很小的城邦国家,公民每天要面对和处理的事情都是城邦内部事务。等到罗马成为横跨洲际的帝国,罗马人还依然装作整个帝国依然是一个城邦,按照原来治理城邦的方式治理帝国,直到不堪重负轰然倒塌。罗马人非此不可,他们可以想象一个具体的城邦,但是他们无从想象一个巨大到公民一生不能走遍所有领土的帝国应该是什么样子,应该如何运作。
人类面对宇宙时也是如此。
刘慈欣的《三体》强行把读者的视角从地球中心切换为宇宙中心,世界观设定为黑暗丛林,迫使读者想象在一个宇宙大小的黑暗丛林里,人类应该如何自处,应该如何生存。这里涉及到的是权谋和策略,和视觉没有任何关系。那句名言“毁灭你,但和你无关”,也说明了许多场景都是在非接触情况下发生。想象一下,如果没有UFO降落地球,大气层外没有密密麻麻的外星战舰集群,人类和外星人就没有直接接触和直接对抗,请问观众能看什么?
不是说概念就不能拍摄,诺兰就拍摄了梦境,拍摄了四维空间,维伦纽瓦就拍摄了一种具体的外星语言。但那是诺兰,那是维伦纽瓦对吗?一定程度来说,这样的导演属于导演中的天才,他们有办法把一种文字概念用影像的形式表现出来,而且让所有观众服膺,觉得就应该如此。《三体》请来的导演是诺兰吗?是维伦纽瓦吗?
《三体》本身就是异乎寻常困难的影视改编项目,请来一些还不错的、过得去的导演,而非天才导演,几乎注定了改编不会成功,注定了书迷不会满意。虽然说书迷可能永远不会满意,但是导演的能力强横到了一定程度,哪怕一千个人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最后也会以导演的那一款哈姆雷特为准。彼得·杰克逊的《指环王》就是如此,第一部上映之后从此夏安村就是那个样子,末日山就是那个样子,甚至精灵弓箭手在近身之后的作战方式就是那个样子。对于《三体》,我起码到现在没有看到这种可能:强大的导演帮助书迷和观众可信地塑造出书里的世界和人物,精准地表达书中的场景,让他们深信就应该是那个样子---大家很难取得共识。
所以,目前所有的《三体》改编在我看来就是个标准的商业行为。因为一套书很流行,拍成电视剧就不会缺乏人气和讨论,那么它在商业上就是成功的。至于说究竟能不能改编,改编之后能体现原著的几成特点,用什么方式改编最能发挥原著的优点,在商业行为里肯定不是需要考虑的要点。我能理解这一点,所以我就不看了,也不会参与哪一个版本更好,某个版本是不是魔改一类的争论。与其争吵不休,边骂边看,不如直接看书就好。
世界很大,生命很短,我想,还是把时间留给类似《冰与火之歌》遇见《权力的游戏》的那一刻为好,应该对人类抱有这种信心。
---
---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
较新的博文
较早的博文
主页
订阅:
博文评论 (Atom)
近期热门博文
我的音乐设备
我想在这里介绍一下我的音乐设备,不过在一开始,我认为有必要先讲一下为什么是它们,这比介绍它们是什么更有意义。而且,也可以避免很多不必要的争论,省得留言区里爹们纷至沓来:这个是垃圾,你为什么不用...... 在我的五感之中,味觉最为敏锐,视觉最为孱弱,听觉位于中间偏下的...
何以遣有涯之生
刚刚数了一下,我现在有大大小小 11 个葫芦。窗台上放着 8 个,电脑桌上放着 3 个。没事站在窗前看风景的时候,顺手拿起一个搓揉一番。写字卡住了,或者等电脑处理图片,伸手拿起一个又搓揉一番。 哪怕是在两年前,如果你让我去买几个葫芦玩,我怕也会翻个白眼:难道你觉得我就...
似你这般焦虑不已的父母亲
就我自己的观察,周围那些为人父母的人,有一个算一个,就没有不焦虑孩子的。焦虑健康,焦虑成绩,焦虑就业,焦虑心理,焦虑恋爱婚姻......我又不好说什么,说了就是「你不懂」,说多了就是「你凭什么」。 但我我懂一点人,我也懂一点观察生活,碰巧情商也不算高,所以总可以口无遮拦。 ...
重开博客
我打算重开博客。 最近应该有一批人和我有同样的想法,而他们在当年无一例外都开设过自己的独立博客,是很早之前就开始上网的中古网友。 他们的想法我很能理解,重开的契机是网友左耳朵耗子猝然离世。本来死亡是一个终结,但是大家发现左耳朵耗子多年来坚持深耕的博客还在,还记录了他这些...
介绍一下我的新头像
继汉尼拔医生、齐木楠雄之后,昨天我已经启用我的第三套网络头像。一套两枚,一枚打算用于我的朋友圈,一枚已经用于网络世界。 用于朋友圈的头像是「揪心版」,T 恤配字为:失败固然可怕,但是朋友的成功更令人揪心。 用于网络世界的头像是「杠精版」, T 恤配字为:与其反思自...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