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其实并不安全,因为作者在写作过程中会产生心魔,需要不断渡自己的心魔劫。能够渡过,就能更加精进。不能渡过,就会自我怀疑,道心退转,乃至彻底放弃。
以下,我会给出一个例子。你需要把自己代入作者的身份,去想象一下会有什么感受:这是我微信公众号的后台数据。最下面一条是一篇1800字的文章,发布于周四上午10点36分,它的阅读量是9770人次。记住这个数字,因为你是个作者,不可能不在意一篇文章的阅读数据。
然后是2个多小时之后,我又发布了一次,这次是一张照片,没有文章。需要提示一点,这是下午13点10分,大多数人已经开始上班上学,没多少人会来看文章。一张图而已,但是它的阅读量是多少呢?99328次,是上一篇文章的10倍。
前面说过了,你现在是个作者,不可能不在意一篇文章的阅读数据。所以,现在你会比较两边的数据,于是,心魔就会产生,你忍不住会去想:1、我认认真真写一篇文章,不过9000次阅读。我随手网上找一张图,却直奔10万次而去。那么,写文章还有什么意义?2、数据很清楚地显示,读者更喜欢看图,而不是读文章。之前他们愿意读,那是因为我没发图,他们没得选。如果他们可以选择,他们多半更愿意看图。那么,写文章给谁看呢?3、十几个字加一张图,这个劳动量是写一篇文章的百分之一,但是效果是10倍。所以,写作多数时间是在做无用功,那么以后是不是改成发图算了?因为感觉自己在发图上还有一些天赋,在写作上什么都不是。而且,用最少的投入获取最大的收益,这不就是聪明的人会做的事情么?这不就是正确地做事么?但是,你现在看到的只是其中一次。我从BBS写文章开始,在博客时代,在公众号时代,二十多年间经历过了无数次。仅仅是在公众号,我经历过怎么写,怎么更新都没几个人看,经历过怎么写,怎么更新阅读量都能破10万,经历过怎么写,怎么更新阅读量都在下滑读者都在流失的不同时代。
无数次在内心升起“算了吧,换点别的干”的想法,无数次在内心里听见自己说“你真的老了,人们不愿意看你写的东西了,人老了就要认命”,无数次在脑海里产生一个徘徊不去的念头---等同的时间精力才智如果投入另外一个领域而不是写作,会发生什么?自己的人生会有什么改变?但是到今天我还在更新,所以你猜当我看到上面截图里的数据时内心会是什么感受?感受就是习惯了,不意外,因为类似的事情已经发生过太多次。一篇文章比一篇文章更受欢迎,那种情况短时间内会有,但不会是生活中的常态,只存在于个人的幻想之中。生活的常态是人们更喜欢看短视频,更喜欢看图,更喜欢看短内容,而不是长文。我个人赞同还是反对,对我有利还是无益,都无法改变这一点,更不用去幻想靠自己的努力可以扭转流水的方向,奢望所谓的黄金一般的旧日子有天重来。心魔能够潜入内心,是因为内心产生了一道裂痕,上面写着:事情应该这样才对。这句话依然有一层伪装的贴纸,把它撕开,下面写着:我希望事情如我所愿发生,并且极大利益到我自己,让我用更小的代价获得更多。
于是,自己此刻面对的现实,一切都变成了自己的损失和失败,都不能接受。一旦开始计算得失利弊,人就会忘记一开始的喜欢,忘记自己起于微末,忘记自己经历过种种起伏辗转,而活在数据图表中一根红色箭头笔直向上的幻想里。
我熬过了很多轮心魔劫,因为我没有那么多幻想,也不认为事情应该按照我的想法发生,更不认为人和事一定会朝着有利于我的方向进行,并且我认为这就是世界原本的模样。对此,我完全能够接受。我之所以还在写,只是因为我喜欢。任何一篇文章不多于这点喜欢,也不少于这点喜欢,我不在上面附着任何期待、热望、幻想。
同样的,我也不去比较数据,从中去体会失望、酸楚、沮丧。就像是在周四那一天发生的事情一样,我发现人们更喜欢图片,于是我就继续追问:他们具体喜欢什么呢?我之所以会发图片,是因为那张图片里的人打动了我。那么,打动十万人的究竟是什么呢?周五的11点37分,我用文字试图给出解答。其实一整篇文章只有一句话,经过一天的思考,它一直在我脑海里回响:“通过努力,人是有可能成为金艺智的,是有可能得到那样的炫酷的,但是努力无法让人成为尤素夫,无法达成他那种随性和自在,只会适得其反。而大多数人都在追求成为前者,后者更像是很早之前就弄丢了的自己。”这篇文章有11万人次阅读,甚至超过了图片。知道我是怎么想的吗?如果没有之前那么多文章作为信用基础,我偶尔突然发图不会有人看。如果我不把那张图当做一种客观实在加以思考,而是作为自伤自怜自责的理由,那么就不会有后面一篇文章。而我能够如此分析一张图片,分析人们的内心想法,是因为长期写文章对思维进行训练的结果。心魔愿意说什么说就好了,反正它不说,有些读者也会说,我又不缺这个。而通过一段话,一张图,一件事,一个人让自己内心产生触动,想要通过文字加以表达,那种热忱,那种热望,那种想要借此和更多人的情感思考相连接相激发的想法,因为消弥了小我的缘故,足以横渡心魔劫,回到自己内心的道路上来。
------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