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0-11

当一个男人决定去消费

 


观察男性的消费习惯​会很有趣。比如说去到朋友的城市,朋友如果是女性的话,会给出一张很长的备选餐厅列表,问你想吃什么风味,​请你选择其中一家。朋友如果是男性的话,情况会完全不同,他们会宣称这座城市里有三五家馆子是自己的“食堂”,“和老板熟得很”,然后​执意要带你去他的食堂来一顿。

​这还不算完,女性朋友可能临时决定带你和她一起去尝试一家新店,并且觉得这很正常​,丝毫也不担心踩坑,而是兴高采烈地邀约你去一起探险。而男性朋友则会带你去到他的“食堂”,点他最喜欢也​是最熟悉的几道菜。你指着菜单上另外一道菜问他如何,他会一脸茫然地看着你回答说​:​啊?还有​这道菜?我之前吃过那么多次,怎么从来没发现?

为了简略起见,这里我就不再举更多例子,而是先给出我观察的结果。决定男性是否去消费的基本理由有三​:

1、消费环境中有最少一项他熟悉的元素​;

2、此处提供的产品或者服务在质量上达到自己满意的程度​;

3、产品或者服务保持​稳定,获得产品或者服务的路径​单一。

如果能够满足以上三点,男性就会选定某个商家,而且会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反复​进行消费。

“食堂”就是如此,它包括熟悉的元素:老板、​菜品。​满意的产品或者服务:菜品、环境、服务员​。​产品或者服务保持稳定:总是吃其中几样菜,几样菜从来都是“味道就没变过”,于是可以放心推荐给朋友。同时,怎么去到这家店,每次也是用同样的方式​,如果要转车三次,那么一次都不会少。

可能从穴居人时代开始,男女之间就存在着这样的差别。如果在洞穴外 5 公里处发现了一些美味的草莓,男性穴居人会​一去再去,而且每次走的路都类似,每次可能稍微优化一些。女性穴居人吃了草莓也觉得很美味,但是等到草莓成熟时,还是会​建议说:要不我们这次试试那种​红色的蘑菇?万一很​好吃呢?​而男性穴居人听了之后就开始觉得头疼,并且情不自禁地抓头发。

男性对稳定可控​相当看重。质量过得去就行,满意更好,但是更重要的是每次都可以稳定获得,​过程可控,最好不要有什么意外。所以,如果曾经在一家鞋店买到一双满意的鞋,那么世界上就不​复存在其他的鞋店。如果曾经痛下苦功学会了如何用苹果电脑,那么就不大愿意用回​ Windows 电脑。如果去到一家新餐厅,发现了一道满意的菜,刚好听到童年时熟悉的音乐,见到一个像二舅的老板,那么他不单会一去再去,而且可能会一次点两份​、三份同样的菜。

一旦满足稳定可控的要求,男性就像是被稳定可控给魇住了,被一种追求熟悉,追求复制过往经验的冲动所控制。草莓成熟时,男性穴居人低着头顺着路就直奔那片野地而去。在路上,虽然看到了巨大的霸王龙脚印,新鲜到还有污水正在渗出,折断的树枝还散发着刺鼻的树汁味道,但是他就像是没看到一样,继续朝着草莓进发。直到一头撞见正在龇牙咧嘴笑着用小短手鼓掌的霸王龙,​最后听见的声音是:哈哈,​我的外卖到了!

所以,电商平台在男性用户下单之后推荐同类商品会让男性消费者非常​不快,​因为这是一种侮辱。在一个充满未知和凶险的外部世界中,自己好容易选择了一家可信可靠的商家,千辛万苦选择了适合自己的商品,​你一下子推荐一大堆同类产品是什么意思?是说我眼光不行,我脑子不行,还是在否定我之前的选择?

当然,这样​的代价也很明显:也许会只能吃一辈子草莓,​永远也不知道蘑菇的滋味。甚至是永远离不开自己的洞穴,无法兴建第一个​树屋。但是,一定程度上来说,草莓或者洞穴就是男性自我的表征,就是他们自己,一样熟悉可靠的事物,一处安全稳定的环境,一种稳定单一的​路径,就是自己本身。

曾经有一句名言说:女性不是一种性别,而是一种处境​。那么,是不是也可以这样说:男性是唯一的性别,同时更是一种习惯​?

【后记】
今天这篇文章是我在 Apple Vision Pro 上写的​。朋友如约送了我一部,​我花了大约一周时间折腾:熟悉操作界面,学习如何连接手机和 Mac,在淘宝购买山寨近视镜片,购买蓝牙键盘和鼠标,试着解决如何扫描 Apple Vision Pro 里出现的二维码......现在,我在使用最为简单的模式:把 Apple Vision Pro 设置为 MacBook 的虚拟屏幕​。于是,我的 14 英寸屏幕变成了巨大的​ 40 寸显示屏。我并不觉得头盔沉重而难以忍受,但是我的确因为长时间凝视虚拟屏幕而引发两侧​太阳穴上方的疼痛。


------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

近期热门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