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2-28

归来依然是盖碗

 


经过一年多的比较研究,我现在慎重地向各位提交我的最终研究成果:​中国人泡茶,还是得用盖碗。
什么紫砂壶,什么飘逸杯,什么这泥那窑口,什么这建盏那天目,瓶瓶罐罐,叮呤当啷用下来,​还是盖碗最好用,没有之一。而为了得到这个简单至极的答案,​我之前绕了很多弯路,付出了许多毫无必要的代价。
虽然在入手盖碗之前我就有多预感---动物越老,预感的能力也就越强---但是我依然没有充分估计到盖碗所带给我的​冲击。我桌子上有各种紫砂壶,柿圆、仿鼓、掇枝、井栏、西施等等等等。还有一堆不同材质,不同烧制方法的茶盏和茶壶,玻璃、陶瓷、​金属等等等等。盖碗一入手,我就觉得它们索然无味​,造型和材质上的变化毫无意义。
盖碗简单到不能再简单,​意味着缩减到不能再缩减,一盖,一杯,一托,再没有了。而那么简单的造型和组成,已经充分考虑过​所有使用的可能​:为了防止倒茶时烫手,杯沿​高挑外翻​,盖钮耸起。我可以用拇指和食指夹住沿口倒茶,也可以用手掌​包住杯身饮茶暖手。为了方便放置杯盖,​甚至还专门做了研磨。盖下去​气密性很好,便于泡茶。拿起来斜挂沿口,杯盖就那么稳稳当当挂住,甚至还可以拧动杯纽,让它在杯沿上原地​旋转起来。这种细致的做工,甚至连茶滤都帮你省掉了---
把杯盖和杯身错开一点点,那个狭窄的缝隙就可以出汤,茶叶都留在了杯中。至于说太细微的茶渣茶末,​本身大部分茶滤也阻拦不了,​就更不用苛求盖碗了。我倒完一杯茶,回味着指尖残留的温度和手感,忍不住用《指环王》​的台词赞美道:「一杯胜千壶,一杯御万盏」​。又忍不住引用南宋禅师大慧宗杲的话来形容​说:「我有寸铁,便可杀人」​。
心潮汹涌,心念如电,​盖碗又让我想起德国包豪斯的设计理念:「形式追随内容,形式即功能」、「少即是多」、「设计为人而非产品」。盖碗完全满足这些理念,可以说是既传统又现代,凝聚了历代工匠们足够多的心血和尝试,值得上升到审美层面去进行欣赏。
泡茶,​一个盖碗就够了,​这就是我的结论。冲、饮、泡、闻香、观色,​一个盖碗全能解决。就有点像是中国人的筷子,两根棍子就可以取代西洋人餐桌上的所有刀叉剑戟斧钺钩鞭枪锏锤戈镋棍槊棒矛耙,外加牙签、开瓶器、​隔热手套,可戳可刺可挑可断可卷可剔可挟还可以用内力激发当作武器使用​,潇洒中略带一丝人间烟火气息。就两个棍子,​承担了所有,未来还可能发明出新的用途。
原先我觉得喝茶必然式微,​它怎么可能比得上咖啡、奶茶、碳酸饮料便利?谁家有那么大空间,谁家太太会如此贤惠,允许在寸土寸金的客厅里弄一个博古架放满坛坛罐罐?现在有了盖碗,​我觉得一切又有了可能。餐桌上放一个盖碗和两个小茶杯的空间还是有的。未来我中华茶道传承不断,乃至万世,全赖​盖碗之功。
当初有人问过乔布斯​一个问题:​「你怎么知道你的设计方向是正确的呢?」乔布斯沉吟良久,正色答道​:「吾人遍观人类精华,大匠神作,把而玩之,对而观之,朝夕相处,其精气经眼根而入泥丸,由泥丸而落心湖,浸而染之,熏而习之,渐次古今心魂合一,如乳入水,匠心我心,无二无别,由是大道之所在如掌上观纹,此心光明,夫复何言?」。那人闻言​,起身肃容三拜,乔布斯侧身不受。
盖碗对我的启发就类似于人类好物对乔布斯的启发​。入手一刹那,家里的一切茶具都黯然失色。曾经我无比珍视,那不过是因为我没有见过什么是「好」​。而真正的「好」一旦显现,一切都是那么清晰,那么​赤裸,那么直入人心,以至于我能看出之前那些茶具的粗糙、多余、矫饰、装腔作势、​不得究竟。
刚才我又看了一下我的盖碗价格,人民币 39 块 9 毛 1,​包邮,下单次日达。再心算了一下我桌上那些茶壶和杯盏的总价格,巨大的心痛潮水一般袭来,让我难过得今天不想吃饭。
过尽千帆,​归来依然是盖碗。​当初我为什么就是不信呢?我​是在犟条毛啊犟犟犟这一天天的啊哟我去简直亏麻了!


------


1 条评论:

  1. 历尽千帆才能有看山还是山的感悟,你看我现在只有盖碗,看着网上的紫砂壶还是眼馋。老和不如把你多余的茶器到付发我,让我也渡渡劫,也省的你糟心。共赢!

    回复删除

近期热门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