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微信开启灰度测试,在搜索功能中向部分用户提供deepseek,但是没有灰度到我---
类似的话你可能经常听到,那么「灰度」究竟是什么意思?在互联网产品领域,灰度发布是一个专有名词,又称「金丝雀发布」(Canary releas),意思是是一种渐进式发布策略。简单说,就是把新功能分阶段小范围地推送给用户,而非一次性全面上线。
所以,虽然大家都是微信用户,但是 deepseek 现在不是人人都有。只有微信选定的部分用户可以先期参加试用,剩下来的大部分人只能听个传说。附带说一句,我自己的确不在灰度测试用户名单里,目前用不了这个功能。我说「没有灰度到我」,这不是个举例,而是个事实。
那么,怎么才能成为早期的灰度用户呢?很多人可能会很关心这个问题。答案是不用费心思了,因为每一次灰度发布的策略可能都不相同。依照我以前的经验,如果要灰度发布一个付费功能,那么最好先灰度 ios 用户,因为他们的付费意愿更高一些。如果要灰度发布一个创新功能,那么最好先灰度北京上海深圳广州用户,因为他们操作更熟练,更愿意接受新鲜事物。
微信这次灰度发布 deepseek 功能,我猜应该是优先选择那些频繁使用微信搜一搜功能,位于一线城市的用户。这样一来,可以看到最好的情况下这个功能会有多少人用,怎么用。
通过这样的分析,你可能会意识到一件事:每次灰度发布的策略和具体的产品/功能有关。因此,「怎样才能成为早期灰度用户」这种问题没多少意义,灰度到你就是有,没灰度到你就是无,唯一可以做的事情就是等。
那么,为什么要做灰度发布或者灰度测试呢?你从它的另外一个名字「金丝雀发布」就能看出端倪。以前的矿工下井的时候,为了防止矿坑里有一氧化碳泄漏造成中毒死亡,就会带着金丝雀一起下去。金丝雀对一氧化碳极端敏感,稍微闻见一丝就会疯狂蹦跳尖叫,矿工们于是用金丝雀来预警。1911 年,英国矿工最先带着金丝雀下井,到今天英文里还有一句谚语:Canary in a coal mine---矿坑里的金丝雀,意思是危险的先兆。
某个产品或者功能发布这件事本身会有风险,因为产品经理并不能预先知道产品/功能本身会出现什么问题,也不能完全预测用户会怎样去使用。直接全量发布,所有用户同时都开始使用,这样的风险会很高。回想一下,在微信红包刚推出的前几年,有多少个除夕夜的零点到来时,因为大家疯狂相互发红包,把服务器都挤爆?那还是做过扩容和准备的前提下,要是之前根本没准备呢?那产品经理就相当于向用户提供了一款不可用的产品/功能,这就是个事故。
所以有了灰度发布,分批分期,逐步扩大发布的用户范围。在这个过程里,迅速发现问题,锁定问题,修复问题。这样等到最终全量发布,所有用户都可以使用的时候,就能得到一个稳定可靠的产品/功能。当然,如果灰度测试的时候发现的确事不可为,还可以回撤,大家就当无事发生,从此忘记这件事。
对于灰度用户来说,这种测试资格并不是一种特权或者是荣耀,做个金丝雀而已,先锋先烈一念间。在早年间,我作为互联网活跃用户,总是会出现在各种首批灰度用户名单里,意思是让和菜头先下矿坑看一看,没有挂大家再跟进。
现在,我作为互联网中老年用户不合适继续这种用法。因为中老年男子刚愎自用,身具花岗岩脑袋,所以先灰度年轻用户,然后默默观察我的行为。如果随着灰度测试范围扩大,我居然主动自觉地去使用新产品/功能,而且一用就不肯撒手,那就可以证明成功在望---我依然是一种指标,原先是当金丝雀探洞,现在则是小棍戳万年龟看动是不动。
你觉得很好笑是吧?嗯,有天你也会经历这种变化。别人对你的看法,对待你的方式,都会随着年岁变化而变化。而当你意识到自己不再属于互联网主流人群,不再站立在潮头,不再属于行业/事业/家庭的箭头人物,不再是中流砥柱时,我希望你也能讲一个自嘲的笑话,然后默默沉回水底继续打盹,耐心等待终有一天灰度到自己。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