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4-06

灵魂总是有的

 


我每天使用的 AI 绘画工具 Midjourney 刚刚放出​ 7.0 版本。​用了两天,简直是爱不释手。
一年多两年前,我几乎每天都会收到​类似的留言说:「AI 的作品莫得灵魂」​。啥子是灵魂?我真的不知道。但我有一种模模糊糊的直觉,那就是随着 AI 技术的飞速发展,它绘制出所谓「有灵魂」的​图像应该是个时间问题。而且,「有灵魂」这个说法我认为其实是在说​:「它触碰到了我的灵魂」。那么,每天有那么多读者来,​万一就随机触碰到了其中几位呢?
​现在,我终于可以问一句:​今天题图里这张大笑老僧的照片有灵魂了吗?
尝试着用 V7 创造出一批照片之后,我觉得要让 AI 作品有灵魂似乎也不是什么多么​困难的事情。所谓的摄影作品的温度、表现力、精神内涵​等等这些东西,AI 应该比我熟。我自己不拍照,也没去过任何摄影展。但是 AI 应该鲸吞过成千上万张获奖摄影作品,​它很清楚人类,尤其是人类评委的品位和偏好。即便它因为没有眼睛,因此对画面的内容一无所知,甚至都不知道自己画了什么,但是它很熟悉​什么才是好的构图,什么才是好的光影,什么才是好的颜色---​算法的奖励机制一直在那么训练它。

从另外一方面来说,人类​自身的创造性如何也是需要打个问号的。伟大的摄影大师总是少数,更多人只是在跟进和学习​手法、风格。于是,最终总是会有套路​出现。所谓的「温度」有套路,所谓的「深度」也有套路,甚至可以说,很多人嘴里说那种「有灵魂的好」,应该​也是可以批量制造,反复克隆的。因为从艺术的感知上来说,​大多数人并没有他们自以为的那么敏锐。就像是上面这张图一样,穿着传统民族服饰的母亲抱着孩子,孩子在怀里偷偷望向镜头。很多人看了会喜欢,​但这也是套路的一种,对应的理论早就解析过母亲、孩子、观众三者之间​可能存在的关系。
AI 不需要学习这些理论分析,它通过学习大量的优秀摄影作品,对套路的掌握​应该超越大多数地球人。反正对于它而言一切都是在计算概率,那么,把孩子的眼睛放在画面正中下⅓之处,这完全可以通过统计分析出来​特征:大师经常那么做,出现在这里的概率​非常之高。​AI 不是大师,但是它知道大师的惯常选择。AI 也不是摄影师,但是它​应该早就发现了摄影师们的各种套路。
也不应该指责套路,在我理解里,所谓套路就是经过反复大量验证过的成功创作方式,它能够大比率地获得人群喜欢,而且它的操作成本​很低,效率却很高。专属于一个人的套路叫做风格,属于一小群人的套路叫做先锋,​属于一大群人的套路叫主流,而所有人都会的套路则叫做滥俗。就像我不理解为什么那么多人家里都有那种色彩艳丽的仿古柜子,但家具商知道这么做就一定能卖得掉,他并不关心​理由。

那么这样说起来,我觉得​如今的 AI 已经够用了,对大多数人而言已经足够了。它知道了足够多的套路,也能按照套路足够高效地生成图片​。随着图像质量的提升,已经达到了​商用级别,我甚至觉得它可能已经达到了拿小奖的水准。
至于说灵魂这件事,灵魂​是个伪命题。多年来,我觉得我的灵魂质量还可以,但是 99.99% 的人才刚刚看到我的肉身就立即转身​狂奔逃命---人们嘴上说是欣赏灵魂,但真正看重的永远是皮相。假设一个男人困在了喜马拉雅山上无法下撤,用手机在社交媒体上发布最后的告别,只要他身高超过一米八,那么​在自己的灵魂行将毁灭之前他都不会忘记打上括号:我是一名业余登山爱好者(身高 183​)。当然,人们也就会特别惋惜一些,比 1 米 6 的惋惜两倍,比 1 米​ 5 的惋惜三倍。1 米 ​4?1 米 4​ 你登什么山?就不能在家好好躺在抽屉​里睡觉吗?
​AI 绘画有没有灵魂?​我认为是有的,而且是很朴素和珍贵的那一种。它就像是一个忠实的助手,竭力理解你的指令,帮你画出你要的结果,但却没有一丝一毫成为大师的僭越心思。人们反复说 AI 的绘画没有灵魂,意思是只有大师才有存在价值,剩下的所有参与者,无论是普通摄影师还是摄影爱好者,普通画家还是绘画爱好者,​它们的作品都没有灵魂,​那 AI 没有灵魂就太正常不过了。


------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

近期热门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