槽边往事
和菜头的博客 Hecaitou's Blog
2025-05-09
网络心灵捕手
虽然我写了很多年字,每天也在网上待很长时间,但是从未注意过中文在网上其实还有另外一种用法:
破烂桌子上一份青椒肉丝盖饭,普通手机照,配上一行白色大字---
1、十块钱的盒饭都是男人在吃,二三十块的奶茶都是女人在排队,不是男人吃不起,而是男人要养家。
2、苏州真是纯美食荒漠,来玩了几天,东西都很难吃,又甜又腻,老子宁愿吃盖饭,以后再也不来了。
同一张图,配上不同的文字,刺激不同的人群,调动不同的情绪,一条又一条网络热帖就接连诞生,网友们转发点赞在留言区吵得不亦乐乎......古人说得一点没错,真的是学无止境。联想到之前我自己还反复在文章里宣称文字阅读时代已死,短视频时代全面到来,就有些面红耳赤。人家这不是文字创作?人家这不是提供文字阅读?人家不照样在短视频时代里用文字随便爆红?
现在,我终于深刻地理解了那句网络名言:「强者从不抱怨环境,他们始终低头默默努力收割」。
有人在网上出了一个合集,介绍这种「开局一张图,全靠文字编」的文案,网友看了之后惊呼:这他妈才是正儿八经的「心灵捕手」啊!看到这四个字,我觉得这个称号再合适不过了,而且,立即就闪电一般地把许多事情联想在一起:
之前我总觉得网上整天吵来吵去,感觉都是几个固定的模式:原生家庭、重男轻女、婆媳关系、男女对立、职场矛盾、夫妻异梦、贫富差距、阶级对立......看到第一句话就知道要说什么,但每天类似的内容还在产出,而且还是会源源不断地被算法系统推荐,被热搜推荐。当时我还想过,为什么模式那么有限?每天都是在不断重复类似的话题?
现在我理解了,这是实践跑出来的结果。也许每天互联网上会有 1000 个新话题,但只有这些经历过千锤百炼的话题总能胜出,总能每次都触发情绪,每次都能激发流量尖峰。这不是谁操控谁的问题,而是相互成就的关系。按照网络的流行语来说,就是所谓「双向奔赴」。网友热衷于参与这种话题讨论,那么就有人不断生产制造类似的内容来服务他们,最后后平台也乐于撮合他们,让他们彼此找见对方,迸发出流量新高来。
因此,在一轮轮残酷的优胜劣汰之后,存活下来的话题总是有限的。而被流量奖励和惩罚之后,创作者也深知该写什么,怎么去写,要避开什么,怎么避开。最终,大家在一个很浅很小的话题池里天天见面,相互用相同的姿势给对方搓泥。
从效能和投入产出比的角度来分析,我这种写法是绝对错误的,「心灵捕手」他们的写法才是王道。我写的每一个话题,即便我的读者群体基数极大,但每次好像都只有其中一小部分人感兴趣。而心灵捕手们一出手,不说是全覆盖,起码是扫射大部分人群。
而且,让读者去思考是一件吃力不讨好的事情。这一点和剧本的原则一样,别想观众去想,要让他们去感受。别让他们用理性,要让他们全感性。思考和理性都留在散场之后,否则就会出现中途退场。心灵捕手们在这一点上做得很不错---记得之前看到一个主播在直播养家糊口,中午点外卖吃。外卖到了,老婆躺在一边玩手机,并没有帮他去取。等到他直播告一段落起身去拿外卖,这时弹幕上就有心灵捕手说话:
「如果妈妈在的话,不会让你吃一口冷饭,不会让你吃一次外卖」。
结果一句话就把主播直接打崩溃了,同样的一句话在网上传播,又把许多丈夫给打崩溃了。这种话我就没有能力生产,有能力生产也不会轻易使用,知道它好用我还是不愿意去用,因为我知道它对一个人心灵的杀伤力,清楚它会在一个人内心激发起多大的波澜,以及在无数陌生人内心里激发起多大的狂潮。
并且,站在我个人的角度来看,谁相处久了都会因为熟悉而忽视,谁玩手机玩久了都可能会沉迷,并不一定是妻子或者丈夫。在一个家庭中,个人付出不大可能双方都非常公平,总有人多些,有人少些,有时候多些,有时候少些。至于说父母之爱,一般来说都要比夫妻之爱更为深沉真切,没有什么好比较的地方,毕竟生命的延续和生命的伴侣是两个概念---即便是这样的话,有些人看了也会不高兴,咬着后槽牙说:那是你们这些幸运的人,我永远也不会原谅我的原生家庭。
所以讲道理不讨好,讲理性得罪人,而诉诸感情简单又直接,威能惊人,心灵捕手总是无往而不利。我这里写几千字,不如别人一句耳语:「如果妈妈在的话...」,内心的负面情绪就会被刺激放大,然后顺着这心口这一刀宣泄出来。在我看来,这是不善业的一种,也许会因此引发很大的因果。
想明白这一切前因后果,我反倒是释然了。如今我知道了写什么,怎么写才能在网络上火爆起来,于是越发坚定了我现在的写法。我不想做网络心灵捕手,我还是想写那些我自己感兴趣,每一篇只有十分之一、五十分之一读者愿意点开的文章。因为换一个角度来看,对于单独的某一位读者而言,这里存在着未来大量潜在的选择。而他未必随时都情绪汹涌,未必随时都内心激荡,在那些平静的时候,总有得选,总有得看。
我也不想落入批评大众的流俗中去,虽然这样似乎是许多文章在结尾时应该做的事情。我想,并不是我自己超脱,也不是我有定力,可以免于心灵捕手的袭击。只不过是因为我的人生中避开了许多必要的角色,于是无法把自己带入事件和情景,也自然也就无法感同身受,内心共鸣。我不是员工,不是丈夫,不是父亲,我日常生活里没有卑鄙的老板,难缠的同事,奸懒怂毒馋恶的太太,痴肥忤逆耍横死要钱的孩子,许多事情我因此得以跳开一步进行观察。
对,我经常吃冷掉的外卖,因为忙着手头的事情,对着大门大喊一声「放在门口」就此彻底忘记。我觉得这很正常,绝对不会想着妈妈去帮我取外卖放在灶上温着,更不会去想着妈妈在我家里为我做好四菜一汤然后叫我去吃。这样的场景很美好,但那不是妈妈的责任,妈妈也不是用来做这些事的。照顾好自己是我的个人责任,有种东西叫微波炉,选择中小火 3 分钟,「叮」地一声,就是一份热饭菜。
吃完,我就可以从无边无际的罗网之间振翅飞走。
---
---
天主教新任宗座是 POPE LEO XIV,Leo 这边翻译为「利奥」,没有翻译为惯常的「里奥」;那边呢,直接翻译为「良」。怎会酱紫?你造吗?尿好烦呐。
关于新任宗族的决选过程,我最喜欢的一张网图如下: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
较早的博文
主页
订阅:
博文评论 (Atom)
近期热门博文
我的音乐设备
我想在这里介绍一下我的音乐设备,不过在一开始,我认为有必要先讲一下为什么是它们,这比介绍它们是什么更有意义。而且,也可以避免很多不必要的争论,省得留言区里爹们纷至沓来:这个是垃圾,你为什么不用...... 在我的五感之中,味觉最为敏锐,视觉最为孱弱,听觉位于中间偏下的...
何以遣有涯之生
刚刚数了一下,我现在有大大小小 11 个葫芦。窗台上放着 8 个,电脑桌上放着 3 个。没事站在窗前看风景的时候,顺手拿起一个搓揉一番。写字卡住了,或者等电脑处理图片,伸手拿起一个又搓揉一番。 哪怕是在两年前,如果你让我去买几个葫芦玩,我怕也会翻个白眼:难道你觉得我就...
似你这般焦虑不已的父母亲
就我自己的观察,周围那些为人父母的人,有一个算一个,就没有不焦虑孩子的。焦虑健康,焦虑成绩,焦虑就业,焦虑心理,焦虑恋爱婚姻......我又不好说什么,说了就是「你不懂」,说多了就是「你凭什么」。 但我我懂一点人,我也懂一点观察生活,碰巧情商也不算高,所以总可以口无遮拦。 ...
人到中年交友难
收到江苏读者陈先生的一条留言提问,看完我很唏嘘: 「 和叔好,从青年的时候关注你,如今也慢慢步入中年了,步入中年后,我最近有个疑惑,希望得到你的帮助。 步入中年,我感觉交友和维持老朋友关系很困难,至少对我而言。就是我是有这个意愿结交新朋友,维持老朋友关系,但是实际生活中,...
中年与绝交
我想用这篇文章作为《人到中年交友难》系列的终结篇,在这篇里我想谈谈中年和绝交。作为江湖著名的职业绝交犯,我的个人经历和背后的想法也许对你会有借鉴意义。 不是说中年就交不到新朋友,我在疫情期间就结识了一位新朋友,这段友情维系了三四年之久。我们是在一家餐厅门口躲雨的时候相识的...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