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8-15

童年报复性补偿



刚学到一个新词:童年报复性补偿。具体词解如下:

童年报复性补偿,是指个体在成年后,对童年时期未被满足的情感、物质或心理需求进行过度补偿的行为现象。这种心理机制源于童年时期需求长期得不到满足而产生的匮乏感,在成年后经济或心理条件允许时,通过报复性行为寻求心理平衡。

看起来还是似模似样挺唬人的,就是如果能调整一下词序的话,可能更符合中文术语的构词方式,比如说:报复性童年补偿,这才像「获得性免疫缺损」一类的术语嘛。现在这个构词方式让人读起来有误解,感觉是童年时候太丑太近视太肥胖,所以用恶意学习恶性提升成绩的方式作为相貌的补偿。嗯?我怎么突然感觉耳朵发热?

最近我在报复性补偿随身听,根据数据统计,我在一周时间内已经浏览了 1000 多个二手随身听页面---童年时买不起索尼,爱华入门款也不行,只能用家里的单卡录音机。那时候只有流氓阿飞才会拎着一整台闪闪发光的进口双卡录音机出街,如果是单卡录音机,那么瞬间会失去在流氓圈里的地位。

而正经的初中生都是带着随身听去学校,机器背后有个夹子,要把机器别在裤带上,耳机在外套里,从裤带绕到后腰,从后腰穿过领子最后戴在耳朵上。这样,一个初中生在校园里的地位可以从耳后有没有两根线就能一望而知。毕竟时代保守,校园抢劫猖獗,做人强制低调,没法和今天的小朋友比。如今小朋友们可以直接戴耳机,比如AirPods Max,一公里之外就能认出来,并且立即可以换算为 4000 块钱人民币,每只耳朵上挂着 2000 块。

说实话,一开始我的确是打算报复性补偿一下童年的。想法很自信,态度很轻浮:三四十年前我买不起全新的名牌随身听,三四十年后我还买不起这些即将报废的电子垃圾?然后我就遭到了生活的暴击,明白了人生的底色其实是悲凉---

我当年买不起的,如今更买不起。

一台品相完好,配件齐全,全金属超薄机身的品牌随身听,在出厂30 年后价格过万。当年我看着小伙伴从腰上摘下那么一个闪闪发亮的小玩意,金属按键让它看上去像是艺术品,我的想法是:等我长大工作了,我也搞一个。现在我早就长大工作了,但还是搞不动。以前起码还可以在校园里伸手摸一摸,现在连摸一摸的机会都没有。

童年的报复性补偿?呵呵,想多了。

能补偿的只有无限量吃方便面这一类的事情,但凡当初想法狂野一点,比如说三层生日蛋糕,今天照样补不动,也不知道从何补起。即便真要补,具体的补法和当初也相差无几。当初想要一台山地自行车,那就只能去城里几处专门销赃的市场去买一台二手车,说不定还能在那里遇见你之前被窃的3 号车。现在想要你一台山地车,那也只能等到今年或者明年,骑行热开始快速退烧之后,去二手市场捡那些退坑二手货。等真正拥有一台之后,很大可能是你的前列腺很激烈地发言反对骑车,造成你在每次起夜时要在马桶前罚站半小时。

宋代词人蒋捷在《虞美人·听雨》里写得真好:「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这两天我想明白一个道理:怀旧这件事,保持单纯的情感震颤就好,不要去涉及具体的人和物。一旦涉及到具体人,尤其是具体的物,尤其是想着要补偿一番,自己身上就会开始散发浓烈的韭菜味,就会吸引成片的镰刀飞舞而来。你觉得可以通过自由市场买卖,用购买并且占有的方式去补偿所谓的童年缺失,那么你在市场上遇见的人只有大割、小割、老割的区别,总之都是你割哥。


我最后买了一台爱华的入门款随声听,非常厚,当年人称「面包机」。我记得在 1995 年的时候大概要人民币 500元,现在成色极好的要 200 多,普通货色一百出头。算上通胀的话,相当于当年的二三十块?回到当初,我说「等我长大工作了,我也搞一个」的时候,应该说的是这个意思---

等我工作之后,以前很昂贵的东西会随着时代、技术和产能进步而普及,普及之后价格会跌到我买起来不心疼的程度;而不是反过来,我提升个人经验、技能、收入,就是为了成为一根合格的韭菜,好让各位割哥利用我的怀旧情结,补偿心理大割而特割。

世界应该是往头里去的,这就是我现在的想法。小时候谁家有一台 14 英寸彩电都珍贵得不得了,现在 40 寸的电视也没有多少人会当回事。小时候一盒磁带就要一周的早点钱,现在我订阅一个月的音乐流媒体,在几百万首曲子里随便选,也不需要一周的早点钱。回头看是个人情怀,但当年的那种日子应该没人想要真正再次体会,当年的那些物件在今天也很难说是什么了不得的东西。50 年前的法拉利,无论当时如何傲视群雄,今天它还是一台旧车,只有 50 年前的性能,可能连一部现在的电车都比不过。

然后缺憾这种事情总是会有。30 年前,全金属超薄带杜比音效线控耳机的随身听如果说是一种缺憾,那么今天类似的缺憾照样存在。而且,因为三十年来的社会进步,买不起的好东西只会比过去更多。那是不是也要报复性青年补偿,报复性中年补偿,报复性老年补偿,报复性骨灰补偿?比如说十年后,每人买个 10 套 20 套房?

没有什么要补偿的。我在今天一口气吃掉 20 包方便面,吃够吃顶没意义。我在今天把当年所有的随身听「机皇」都买一台回来,买够买爽也没意义。如果当年可以补偿,那么现时中的缺憾怕是会成倍刺痛。所以我给了自己一个预算:我认为,我的情怀,我的怀旧的上限大概是 500 块---1997 年我第一个月的工资加补助。在这个价格内,买什么怀旧一下都可以。超出这个价格,我认为我的情怀,我的怀旧不值这个价,否则当初我不可能只拿 500 块工资。

说到底,我不能拿当初别人手上的东西,作为自己当时的缺憾,那像是职业盗贼和强盗的想法。也不能用现在的购买力,试图去弥合所谓的缺憾,那未免也有点过于韭性大发,以至于贪欲穿上怀旧的马甲窜出来,我就认不出它来,总在用现在和过去较劲。



------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

近期热门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