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6-23
松鼠尾巴
2024-06-22
人造前线
2024-06-21
早咖啡注意事项
1、有些人每天早上必须先喝一杯咖啡才能开始工作,这是一种个人坚固的习性,并不是不可以改变,也不是必须如此。不喝咖啡也可以开始一天的工作,觉得必须如此那是因为有瘾。成瘾的意思是被控制,人处在不自由的状态。
2、咖啡树并不长在咖啡店里,早咖啡未必需要去特定的店家购买,否则,不应该说自己喜欢咖啡,应该说自己喜欢仪式。咖啡是可以叫外卖的,可以直接买咖啡粉冲泡的,还可以自己买一套旅行咖啡器具放在办公室自己研磨过滤冲泡,而且香气可以作为一种办公室福利分享---这些都是常识。
3、所有的早晨都很忙碌。每个人都很忙碌,但总有人觉得自己要比别人更忙碌一些。因为还有5分钟就要结束打卡了,因为电梯要排队十分钟以上,所以他们在咖啡店公然索要优先权。小学老师在面对迟到的学生会说:下一次你出门时间提前半小时就没问题了。老板在面对迟到的下属会说:堵车永远都会堵车的,你不是今天第一次知道。真的很忙,可以不喝咖啡的。或者,你可以早一点出门,再早一点出门,完成你的仪式。你时间不够,那是你的问题,不需要其他顾客为你负担,更不需要咖啡店店员为你的迟到负责,他们又不帮你领工资。
4、你有压力,我有压力,他有压力,大家都有压力。压力一点都不势利眼,有势利眼的是人。只有人才会选择自认为的弱者释放自身压力,这是毫无疑问的势利眼,这是无可争议的卑鄙。处在优势地位上的人,永远都不应该忘记,处于相对弱势的人群正在承受更大的生活压力。永远都应该记得,自己现在的安稳自在有很大一部分是基于那些弱势人群的巨大忍耐之上。如果你做不到帮别人释压,那就不要去做那个增压的人。因为别人要释放身上可怕的压力时,你100%承受不了,因为你习惯了养尊处优。
5、当这个社会上大部分人都不那么快乐,都在为明天忧心忡忡时,自己最好要谨言慎行。每个人都像是要打喷嚏一样随时准备发火时,自己最好不要成为那个火山口。待人礼貌,说话客气,不单纯是古老的教养,而是如何在人群之中生存的智慧。人群如同流水,大部分时间都沉默包容柔和,但是洪水到来时,可以摧毁沿途的一切障碍物。不要因为看多了静水,就忘记了它还有洪水的那一面。
6、咖啡的作用是保持人的清醒。清醒的意思是对自己的想法,说法,行为保持全然的觉知,不要让情绪控制了自己的神志。对他人的话语,行为,感受保持正确的理解,不要随意让自我置于他人人格之上,不要让自我意志凌驾于他人意志之上。如果咖啡的作用是饲养了自我,让它变得更加膨胀,那你应该去喝早酒才对,咖啡对于你而言实在是不够劲。喜欢把喝咖啡仪式化的人,大多都有这个毛病,他们不是在喝饮料,而是通过咖啡彰显自我。
7、如果早上不能喝咖啡,人就会陷入焦躁,那么最好的办法是戒掉咖啡,先去解决焦躁的原因。这不是咖啡本身的问题,而是自己的一系列问题都没有解决好,最后在一杯咖啡上爆发。缺乏咖啡因所带来的那一点点不适,人完全可以承受,完全可以控制,否则咖啡早就会被当成是毒品而禁绝。是人自己选择了不再承受,不再控制,这是人自己的问题。一个人选择了放纵自己的情绪,那么不在这里挨上一记重击,就会在那里挨上一记,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牛顿第三定律很早就说过这件事。
8、早上在喝咖啡时,感受到活力沿着消化系统向大脑进发时,花一点时间想一想,一颗咖啡豆从树上摘下来,经过分级清洗烘焙分装运输,一路上经过无数双手,无数个人,无数台机器,终于变成自己面前这杯香气四溢的咖啡,因此应该心怀感激之心,对每一个环节,每一道工序上的人心怀感恩。我们每一个人都仰赖他人的劳作他人的服务而存活,别把关系想反了,觉得是自己给别人继续生活的机会,进而习惯了颐指气使,蛮横无理,毫无顾忌地势利眼。
9、菜头商城提供自用咖啡粉,用咖啡店里买一杯的钱,可以喝上一个月,欢迎选购。
2024-06-20
拒绝全世界
2024-06-19
打工人的米其林---隆江猪手饭

2024-06-18
宅人近仙
上周出门吃饭,听几位影视业朋友聊天,得知以下消息:
1、《疯狂的麦克斯》正在上映,一周下来票房只有 4000 多万,但是网上口碑很好。
2、刘亦菲演了一部新剧,口碑反转,热度上升。几个男性朋友认为剧中的男角全部去掉就好,女角就很好看了。而女性朋友宽容地认为留着也没什么,能看。
3、邓丽君的电视剧上了,但是没什么声音。
我坐在席间听他们畅谈,就像是是在听天书。如果不是他们说起,我根本不知道《疯狂的麦克斯》上映了,哪怕我自己非常喜欢上一集《狂怒之路》,看过好多遍。至于说电视剧,那我更是没有任何概念。最近一个月我唯一看过的一部电视剧是《驯鹿宝贝》,觉得很满足,它对得起“电视剧”三个字,也对得起“影视艺术”四个字。
因为我不怎么出门,所以偶尔出去见到一次活生生的朋友就已经很高兴了,至于说能不能插上话,能不能加入他们的讨论,我并不是很在意。让我更高兴的是,回来之后我上网搜索了一下他们提到的剧,发现人们正吵得凶。为了剧情好还是不好,女演员演技好还是不好,大家相当投入地在攻击和捍卫。
我完全不知情,于是可以高高兴兴看他们在吵什么,还泡了茶,买了一包炒花生边吃边看。那些遥远的日子又回来了,我看完一部电影,看完一部电视剧,写出一篇观后感,然后留言区里就开始吵,读者和我吵,读者和读者吵,读者吵不过叫人来帮着吵。在那些日子里,我一会儿是审美不行,一会儿是阅片量不够,一会儿是崇洋媚外,一会儿又是拿了资本的钱洗地或者是打黑枪。
都远去了,那些日子和人都远去了。我现在是个宅人,一个月基本不出几次门,听音乐的时间比看电视的时间长,和猫说话的机会比和人说要更多,写作的量比网上阅读帖子的量更大。我从网络世界的热闹里脱出,不清楚人们最近在看什么,在吵什么,在关注什么。却发现其实并不需要观看热门电影电视剧,并不需要了解热议话题,并不需要在饭局上热情洋溢地参加讨论,分享大家彼此都已经知道的信息---人也能照常生活。容我补充一句,我觉得这么过其实挺好,最起码没人再说我拿了资本的钱。
人因此会也变得简单一些,我就觉得我现在头脑比之前要简单。比如说我看到一个女中专生在全球数学竞赛首轮里胜出,拿到了不错的名次,如果是在之前,当我还在网上整天蹦哒的时候,在第一念我就会产生很多想法:
什么比赛,谁组织的,权威吗?公正吗?比赛的目的是什么?中专女孩是个噱头吗?是造神吗?是宣传目的吗?是自己完成的吗?批改严肃吗?有人复核吗?事情本身是过度宣传吗?是为了羞辱211、985学生吗?如果是真的,为什么这样的学生会落到中专去?有什么背景故事?偏科吗?家里穷吗?原生家庭性别歧视吗......
当我宅得足够久之后,现在我就一个想法:随喜她。哪怕是一个名义上的女中专生,参加了一场名义上的数学比赛,取得了名义上的首轮好名次,我随喜她,简单地为她感到高兴,然后就没了。我又不需要参加网上讨论,我就不需要持有观点。一个人取得了个人成就,那么我随喜这个成就就好。
如果要频繁出门,要频繁见人,要频繁聊天,要频繁参与网络讨论,我想我很难保持这种头脑简单,必须要让头脑保持复杂警觉才行。因为所有这些人和事,对于内心而言都是一种扰动。扰动足够多,足够强,人就会忍不住随之起舞,然后忘记了自我。我看他们为一部电视剧而争吵,觉得不可思议,觉得过去的自己更不可思议,老天爷,那就是一部电视剧而已,能争出个什么来?争出来能开开心心反复看一年吗?怕是不能,怕是又要换一部接着吵。那么,吵什么,为什么吵似乎不是那么重要,而是心乱了就要用他人来磨牙,来泄欲。
这一切原本可以不用发生的,不是么?还是做个宅人好,连朋友圈都不需要打开去看别人在干什么。
blogger的图片上传功能失效,Google是不是又要放弃这个产品了?
2024-06-17
因为所以,科学道理
我已经在36°C的高温里捱了一个礼拜。这么说有些矫情,因为我又不需要在户外奔波劳碌,而是躲在空调房里。更何况左邻右舍都打开空调之后,我全凭电风扇也能让室内温度保持在26°C多一点。
但今年华北的夏天的确要比往年更热一些,而且强对流天气也很多。就在上周,我亲眼看到横贯大半个夜空的闪电,壮观又骇然。所以当我看到气象专家解释为什么今年北方高温如此凶猛时,毫不犹豫地就点开想要找个答案。专家是这么说的:
“为何这轮高温过程如此强盛?王伟跃解释,近期,华北、黄淮等地被高压脊控制,气流下沉,天空云量少,太阳辐射强,加上空气干燥,白天气温容易快速上升;同时低空干暖气团东移影响华北、黄淮等地,进一步加剧了气温的升高,高温天气就愈演愈烈。”
本来看到这段话我就应该满满意意关闭页面离开,等到和朋友吃饭的时候就可以现学现卖:知道为什么这几天那么热么?因为华北上空有个高压里脊,太阳那么一辐射,里脊就滋滋冒油......
可惜我大学的专业就是气象预报,所以这个答案其实并不能让我满意。简单说,这是就现象解释现象。高温维持是个现象,大气环流形势里存在稳定的高压脊,这也是个现象。低空干暖气团东移控制华北、黄淮,这还是个现象。那为什么会维持这个高压脊,是什么阻塞了它,不让它移动?为什么低空干暖气气团会东移,为什么不继续移到海上去?
这就像是在问为什么孩子学习成绩下降了?回答是因为放学以后平板玩多了。那么,为什么孩子玩平板?一般家庭问到这里就可以打住了,因为深究下去不是什么好事,不如用“因为平板好玩”直接终结问题。
同样的,普通人知道有所谓高压脊,有所谓低空干暖气团存在也就够了。因为如果要继续一层层深究下去,那么就得写一本大学《天气学》教程,从太阳辐射,地球自转,依照四季变换而不断改变的大气环流讲起,中间还可能要探讨海洋洋流温度变化对大气运动的影响---没有人要听这个,人们需要个理由,你给他们个理由,事情就此终结。
但是知道了原因是高压脊,是干暖气团,算是知道了什么呢?嗯......相当于什么都不知道,就是一堆名词而已。这两年网上有个很流行的视频段子,它的台词很好地表达了这种知道:
“个人认为这个意大利面就应该拌42号混凝土,因为这个螺丝钉的长度,它很容易会直接影响到挖掘机的扭矩,你知道吧,你往里砸的时候,一瞬间它就会产生大量的高能蛋白,俗称UFO会严重影响经济的发展,甚至对这个太平洋以及充电器,都会造成一定的核污染。”
如果我在饭局上向朋友复诵一遍高压脊维持,低空干暖气团东移,太阳辐射强烈一类的话,其实和上面这段话没有多大的区别。哪怕我进一步解释说,因为今年是厄尔尼诺或者拉尼娜现象大年,对方听到的也相当于意大利面就应该拌42号混凝土,多知道了一些名词,但是对于理解事物帮助不大。不过人就是这样,哦,原来是厄尔尼诺啊,懂了。哦,原来是资本啊,懂了。
也不要因此而沮丧,因为世界就是这么运转的。公司业务会讨论为什么利润下降,因为销售下降了30%,现象解释现象。为什么销售下降了30%,因为公司没有做直播,竞争对手都在直播,现象继续解释现象。于是就有了结论:立即开始直播。
学校也是一样,为什么黄冈学生高考成绩好,因为军事化管理,所以封闭校园,军事化管理起来,早晚自习搞起来,密集刷题刷起来。这些结论,或许有用,或许无用,或许部分有用,但是不重要,因为看起看来大家得到了一个解释,得出了一个结论,拥有了行动的方向。如果有了效果,那么就证明之前的分析是正确的。如果没有效果,那么就再来一次,再找点新的现象,再得出个结论。
站远一点看,似乎的确有的公司因此而崛起了,有些学校因此而出成绩了。当然,也有公司和学校做了相同的事情反而陨落了。不过总体上有升有降,世界依然是在前进的。我们就抹去那些陨落的,继续在成功的样例里找合理性,找现象之间的关联。如果时间拉得足够长,那么迟早可以得出一些有实用价值有操作意义的结论来。届时,我们依然不知道最根本的原因是什么,但是已经足够用了。
无论如何,高压脊这个理由要比意大利面拌42号混凝土要强很多。为了得到高压脊这个概念,人类还是做了很多工作,一次次发明了各种理论去验证。无非是这个概念好用与否的问题,以我个人的工作经验,判断高压脊形成是相对容易的事情,但是判断高压脊何时移动,何时崩坏,那就需要很多运气才成---这并不妨碍判断高压脊形成之后,就可以宣布高温天气到来,而高温天气的确也真的到来了。
整个世界是个巨大的草台班子,网上是那么说的,每个人主要靠运气活着,应该补上这一句。最后还应该加上一句废话:每多有一天,那么我们就能多知道一点,于是距离有效有用就更进了一步。别总是问为什么,问就是因为所以,科学道理。
近期热门博文
-
我想在这里介绍一下我的音乐设备,不过在一开始,我认为有必要先讲一下为什么是它们,这比介绍它们是什么更有意义。而且,也可以避免很多不必要的争论,省得留言区里爹们纷至沓来:这个是垃圾,你为什么不用...... 在我的五感之中,味觉最为敏锐,视觉最为孱弱,听觉位于中间偏下的...
-
刚刚数了一下,我现在有大大小小 11 个葫芦。窗台上放着 8 个,电脑桌上放着 3 个。没事站在窗前看风景的时候,顺手拿起一个搓揉一番。写字卡住了,或者等电脑处理图片,伸手拿起一个又搓揉一番。 哪怕是在两年前,如果你让我去买几个葫芦玩,我怕也会翻个白眼:难道你觉得我就...
-
就我自己的观察,周围那些为人父母的人,有一个算一个,就没有不焦虑孩子的。焦虑健康,焦虑成绩,焦虑就业,焦虑心理,焦虑恋爱婚姻......我又不好说什么,说了就是「你不懂」,说多了就是「你凭什么」。 但我我懂一点人,我也懂一点观察生活,碰巧情商也不算高,所以总可以口无遮拦。 ...
-
收到江苏读者陈先生的一条留言提问,看完我很唏嘘: 「 和叔好,从青年的时候关注你,如今也慢慢步入中年了,步入中年后,我最近有个疑惑,希望得到你的帮助。 步入中年,我感觉交友和维持老朋友关系很困难,至少对我而言。就是我是有这个意愿结交新朋友,维持老朋友关系,但是实际生活中,...
-
我打算重开博客。 最近应该有一批人和我有同样的想法,而他们在当年无一例外都开设过自己的独立博客,是很早之前就开始上网的中古网友。 他们的想法我很能理解,重开的契机是网友左耳朵耗子猝然离世。本来死亡是一个终结,但是大家发现左耳朵耗子多年来坚持深耕的博客还在,还记录了他这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