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7-21
在镜头下
2024-07-20
世界蓝屏日
2024 年 7 月 19 日,世界 Windows 10/11 蓝屏日。由于一个安全软件 Crowdstrike Falcon 发生故障,造成全球范围的 Windows 10/11 系统电脑大蓝屏。在许多国家,航班因此不得不取消,工作不得不临时中断,企业的IT工程师忙了一天---
因为这个故障非常恶毒,没有办法直接让系统重启或者回滚完成恢复,需要工程师一台台电脑手工操作,先进入安全模式,然后做删除,才能完成修复。这就导致恢复进度很缓慢,社交网络上充斥着人们面对蓝色屏幕的照片。当然,很多人在图片里都是笑逐颜开,合法摸鱼就是让人那么愉快,这一天应该作为全世界白领的劳动节才对。
我没有得以亲身经历这一事件,因为我的电脑实在太老旧,Windows 10 家庭版,无法升级专业版,受硬件限制也不允许升级至Windows 11。最重要的一点,是我作为个人用户,并不需要安装企业级的安全软件Crowdstrike。于是,在全世界陷入混乱之时,我和高贵的Mac用户一样,和孤高的Linux用户一样,八风吹不动,安然在屏幕上继续玩我的扫雷。
在我印象里,已经很久没有这种因为软件造成的全球性瘫痪了。或者我可以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自从2021年苏伊士运河堵塞以来,很久没有类似的事件发生,让人意识到全世界的人都彼此紧密联系,息息相关,而这种联系又建筑在人类自己的创造之上。它可以是如此强大,如此高效,但也可以是如此脆弱,一旦崩塌就会让所有人都牵连其中。
这一次全球大蓝屏中,除了非Windows 系统用户之外,很多人得以幸免。有些人是因为不喜欢升级,看到升级提示从来都是漠然点击关闭。这次Crowdstrike 发生故障,根据报道说是因为他们更新了一个版本,然后同时向全球所有用户推送。然后,那些致力于保持自己电脑处于最新状态的人就中招了。
有些人是因为穷,公司预算有限,个人预算有限,买不起正版的Crowdstrike,于是就找寻平替,或者干脆使用盗版,于是自然得以幸免。还有人是因为落伍,比如说我,我还在使用一台旧机器,并且按照我的习惯,没有安装任何杀毒和安全软件,一直在裸奔。
对于那些喜欢统一的,均质的世界的人来说,这次蓝屏事件是个很好的提醒。如果全世界的人都一样,都使用Windows 11系统,都更新到最新版本,都安装了Crowdstrike,那么这一次事件就无人得以幸免。
恰恰是因为世界千姿百态,存在着形形色色的人,于是在一起席卷全球的大型故障中,依然有许多人的电脑得以幸存。而这些人呢,可能是平常看不惯的人,那些总是不肯升级的懒人,那些总是使用盗版的烂人,那些只能用免费平替软件的穷人。在下一次更为糟糕和恶劣的全球性故障中,也许你的工作需要仰赖这些人,仰赖他们手头正常工作的电脑。
同样的,在Windows 系统陷入故障的时候,OSX系统并没有任何问题,Linux系统没有任何问题,它们的用户还是能正常工作。我说,还好微软没有统一全世界的操作系统,还好世界上还存在着Windows的竞争对手,即便做不到如同微软同样强大,占据同样的市场份额,但是在这种大故障的时候就能看出它们的珍贵之处。多样性让故障局限于一部分机器,一部分人那里。
许多人一听到多样性就不以为然,大蓝屏事件就是多样性价值的最好体现。存在多种操作系统,那么就不可能让所有的操作系统同时下线,世界就得以继续运转。虽然是运转不良,但是也要比完全不能运转来得更好。
最后,这次事件向我们揭示了这个世界的真实图景:微软做了个系统,Crowdstrike在这个系统基础上做个了软件,一个软件可以在工程师的一个操作之下,部署到全球无数家企业、机构的电脑上去---不管你喜欢还是不喜欢,愿意还是不愿意,世界就是通过这样的方式让所有人紧密联系在一起,这是事实,这是现状。一个故障可能会造成全球停工一天,但是在剩余的364天里,人们却得以紧密合作,让这个世界高效运转。
很难想象,如果要把这样一个世界硬生生拆分,依照疆界或者任何人为的界限加以区划,每一个地方独立其他地方单独做一套东西起来,这种无数个相互独立的系统平行存在,世界将会如何运转?所谓逆全球化,说的就是这么一回事,一个拥有数百种windows,数百个类Crowdstrike 软件存在的世界。
此刻,Windows 占据全球市场份额的72.72%,MacOS占据16.38%,剩下的是Linux、Chrome OS、FreeBSD等等操作系统。在Windows系统中,Windows 10的份额占66.45%,Windows 11 占27.83%,Windows 7占3.06%,Windows 8.1占1.74%、Windows XP 占0.57%,Windows 8 占0.26%。
你我都可以在其中找到自己的位置,有时候我们头顶的比例数字对市场无关紧要,有时候我们头顶的比例数字对世界又极端重要。
如果再换一张图表的话,在中国的网络使用者地图上,你我这种还在使用电脑的用户大概只有总上网人口的30%。大多数拿着手机上网的人,其实并不关心全世界的屏幕蓝了没有。一想到这一点,我就觉得有些许忧伤。
2024-07-19
如果可以一直旅行下去
2024-07-18
老灵通
当我还在试图找寻川普竞选副手万斯英文名的正确读音时,中文互联网上已经有很多人表达了自己对万斯的熟悉程度。我总结了一下他们给万斯起的亲昵称号:
“逆袭人生的白种凤凰男”、“锈带走出来的小镇做题家”、“反复无常的小人”、“精致的利己主义者”、“极端民粹主义者”......
万斯最初以一本《乡巴佬悲歌》(Hillbilly Elegy)为世人所知,于是最近我看到了许多篇书评。和豆瓣当初评价相比,在获得提名之后,网络上对这本书的负面评价多了许多。许多人如今专门写一篇书评,只是为了说明这本书不行。看来,获得竞选提名的确会伤文气,难怪美国总统都是卸任之后才写自传。
我就有点好奇,这些人的消息怎么会那么灵通呢?万斯得到提名几个小时之后,就出现了那么多个人标签,要言之凿凿地断定他是个什么人。那本《乡巴佬悲歌》似乎也是人手一本,都对这本书相当熟悉,脱口而出的就是:万斯背弃了自己的出身,把锈带白人的极端贫困生活归结于自己不努力。我去查了一下,即便这本书现在很是火爆,PDF在各个群里流转,豆瓣上标记看过的人也只有8000多。
从逻辑上来说,美国是一个大国,参与政治的人不在少数,在2024年能够参与角逐的人也不止万斯一人。对决的两大阵营加起来,值得关注的人选可能在10人左右。如果这些人对万斯熟悉到这种程度,想必对其他人也是如此。而研究10个政客的生平,分析他们的过往,总结他们的政见,我认为这是一项相当长期且艰巨的任务。我就在想,这些人在这一件事情上投入了那么多时间精力,那他们平常指着什么吃呢?
好像在一夜之间,网上都在告诉我万斯是个什么人,都在试图给出某种总结,某种定义。问题是,这些结论有所本吗?我看到的都是言之凿凿的结论。最妙的是都使用了我熟悉的中文词汇,比如说凤凰男、小镇做题家、精致利己主义者等等。但是这些说法,和美国的屈原,埃塞俄比亚的莫扎特这种说法一样,都毫无意义。因为社会不是同一个社会,环境不是同一个环境,在类比之中只会距离真实越来越远。
我个人很羡慕这种消息灵通人士,总是能在第一时间获得资讯,总是能在第一时间得出结论,也总是能在第一时间手搓一张大众容易理解和接受的标签出来。如果我还有很多饭局的话,他们的工作能够帮我一个大忙。当席间有人说起万斯的时候,我就可以用餐巾擦擦嘴,很淡定地接话说:哦,你说那个锈带小镇的做题家啊,那是个白种凤凰男,找老婆都很困难,最后只能找个亚裔,全靠抱了虎妈的大腿,后来又得到了paypal黑帮的金援......
很丰富的谈资,不是么?一桌人都会停下筷子,听我讲锈带小镇做题家的发家史。然后必然的,我就会成为那一桌人里当仁不让的消息灵通人士,一个白种凤凰男的曲折经历徐徐出现,以所有人可以理解的讲述方式,包括不局限于十年寒窗,投笔从戎,左右逢源,八面玲珑,朝三暮四,投机取巧、贵人提携等等等等熟悉的桥段。最后万斯基本就是老万,来自铁西区,喜欢唱粤语卡拉OK,并且抢着买单。
怎么讲?这一套嗑唠下来,我感觉怎么有点熟悉?颜值最能打的00后小生,一年减去一半体重的女演员,靠资本上位的小鲜肉......对哦,好像这都娱乐新闻的路数嘛。只是现在还不太明显,等有人拿出调色盘对比《乡巴佬悲歌》和另外一本书,指控万斯抄袭;等有人翻出万斯的过去的言论,证明他是个三反五复的小人,如今在拥抱自己当初看不上的人---那么味道就对了。最好能有人宣称他是“三家姓奴”,那么留言区里就立即都是欢乐的笑声。
至于说万斯究竟是谁,他究竟做了什么,他是如何走到今天的?答案依然悬在半空中。但是这不重要,已经有了足够多的资讯,足够多的花边,足以让每一个人都轻松便当地参与进讨论来。于是,每一个人年少是小灵通,中年时是中灵通,老年时则是老灵通。
2024-07-17
读脸
在十多年前,那时候的互联网还千奇百怪得相当参差不齐,千姿百态,不像今天这般千奇百怪得齐齐整整,相互克隆,我在网上做过一套测试,测试结果对我打击很大。
这个测试很简单,记得是美国人搞的,内容是每一题给我几张人脸的照片,根据提示词给出的表情,从中找出相对应的一张。我的得分很惨,结论是我很难从其他人类的面部表情中辨识正确的情绪。在此之前,我还以为我很善于察言观色呢。
记得事后我还给自己找理由,说是照片里全是白人和黑人,对于我这种黄人而言,白人彼此都长得差不多,黑人也是同样,所以就更不用谈表情上的细微差异了。后来我通过学习才知道,我这种说法算是“种族主义”,不能公开去讲。所以,我连这个理由也失去了。
人和人的差异很大。的确存在可以精准读脸的人,但我不在其中。让我难过的是,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我认为人和人都差不多,都具备相同的读脸能力,我自己同样拥有平均水平。做过测试之后,我深受打击,感觉就像是一早被开除了会籍,或者被踢出了群组,但是之前我居然一直没发现。
读脸能力很重要,因为人是一种社会化动物。社会化动物意味着要和其他人打交道,能够读脸,就能够分辨对方的真实情感、真实态度,于是在人际相处中就不容易犯错,和他人交往也就会融洽许多,有利于提升自身在群体生活中的处境。意识到我没什么读脸能力之后,耳边开始回响起朋友们无数次对我说过的低语:你别再说了,他脸色都变了。
的确没发现,我能清楚看到每一个粉刺,每一个黑头,但是我觉察不了所谓的“脸色变了”。有段时间我甚至怀疑,我那些善于读脸的朋友大概是有X光眼,能透过对方的面部皮肤和肌肉,看到下面情绪的流动。所以能从各种面无表情的大饼脸、瓜子脸、国字脸、猪腰子脸上看出我看不到的东西来。
我很是花了一段时间去训练自己的读脸能力,学习所谓的“微表情”识别。这个过程很是艰难,因为知道自己没有读脸能力,所以眼睛就变得不可信了。无论对方说什么,我都试图把那张面皮放在一边,探究对方心里究竟在想什么。他们正在讲述的话语,是否就是他们内心的真实所想?如果不是,那么他们的真实想法又是什么?以及,为什么他们的真实想法和表达之间有这么大的差距?
理科生的想法是这样的:如果不能理解现象的话,那么就去探究现象后面的真实存在。拿到真实存在,回来和现象做对比,于是就可以定义每一个现象,也就理解或者解码了每一个现象,也就是理解了每一种表情。
这是可行的,但是最终我还是放弃了。原因很简单,虽然这件事可以去做,也能做到,但是功耗太高。我发现人和人的不同,很大程度上体现在大脑的工作模式差异上。
我大脑的工作模式是逻辑模块全功率运转,把话语变成概念,然后运算这些概念,重点放在理解话语和话语背后的想法上。而那些善于读脸的人,他们的大脑工作模式是图形分辨处理模块满负荷运转,他们先不去解读话语,而是用眼睛不断扫描和读取对方的面部图像,对这些图像进行运算,分析对方的情绪、想法和真实意图。
我用逻辑模块去做图像分辨和处理可不可以?当然可以。但是我的功耗太高。简单说,就是我强行用图像处理模式工作时间稍微长一点,我就觉得精疲力竭,觉得心神耗到油干灯尽。而人家的模块天生就是干这个的,运算一整晚也依然神采奕奕,大家笑语盈盈,相处愉悦,说不定这种愉悦还能给大脑供能呢。
一旦想明白这一点,我就放弃了。其实就是个加微信的暗号问题而已,人们在加微信的时候会说一句约定的暗语:你扫我,还是我扫你?既然我大脑里没有面部扫描分辨模块,或者说这个模块很弱,那我就老老实实坐着别动,让别人扫描我的脸好了。我不能解读对方的真实情绪,那么对方解读我也一样。
至于说我怎么理解对方?这也很简单。我管你在我面前说什么,怎么说,我都按照字面意思理解。你说“最近胖了,手上的这块江诗丹顿要放松一扣才能戴得上”,我回答“那你要加强锻炼去减肥啊”。你说“我家孩子太笨,补习了三年,这次只能勉强考上一所211”,我回答“没关系,大学都是宽进严出,只要能进去,就算是白痴最后也让毕业的”。
这样会让人失望吗?会不小心得罪人吗?当然会,但是这不重要。我知道正确的回答吗?当然知道,我只是图像运算能力弱,不是傻。我当然知道第一个对话的正确答案是:哇!江诗丹顿啊!能不能让我摸摸?我当然知道第二个对话的正确答案是:哇!是哪一所?哦,那是名校啊,全球排名在XXX位,父母付出,孩子努力,大家现在得偿所愿,来,我们干一杯祝贺小朋友!
但为什么我要耗费我的能量呢,为什么要把我的功耗调到峰值呢?就为了你买了一块很贵的表向我炫耀一下?就为了你的孩子考上了211想得瑟一下?那你直接对我说就好了:这是很贵的表,这是很聪明的孩子,证明我也聪明。这很困难吗?非要让我解读你的表情,理解其实你并不是抱怨自己胖了,不是真的嫌弃孩子笨。我不解读,你就是要锻炼减肥,你孩子就是要多吃鱼脑,你自己还得多吃---既然你那么说了,我只会那么顺着你的话去解读。
我的逻辑很清楚:在人类社会中,如果大家彼此需要,那么说什么怎么理解不重要,满足需要就行。如果是对方不需要我,那么我怎么解读正确怎么理解正确都没用,别人根本就不在乎。如果是对方需要我,那么对方自然会来扫描我,解读我,理解我。如果是我需要对方,那么努力提升一下功率也是应该的,但最好不要常态化。因此,人应该尽量做到靠自己,尽量做个对社会有用的人,这样让别人扫描自己就好,自己就不需要学习如何读脸,又费马达又费电。
当然,这样的代价就是要远离人群,就是要克制自己的欲望。没有读脸能力却要幻想人人都喜欢自己,却要想得到这个想得到那个,那就是在为难自己了。不为难自己,就会让自己成为一个难以打交道的人。但是人们真想要打交道的时候,他们自然会想出办法来的,人类就有那么神奇,人类社会就有那么丰富多彩。
2024-07-16
网上骂人与被骂
近期热门博文
-
我想在这里介绍一下我的音乐设备,不过在一开始,我认为有必要先讲一下为什么是它们,这比介绍它们是什么更有意义。而且,也可以避免很多不必要的争论,省得留言区里爹们纷至沓来:这个是垃圾,你为什么不用...... 在我的五感之中,味觉最为敏锐,视觉最为孱弱,听觉位于中间偏下的...
-
刚刚数了一下,我现在有大大小小 11 个葫芦。窗台上放着 8 个,电脑桌上放着 3 个。没事站在窗前看风景的时候,顺手拿起一个搓揉一番。写字卡住了,或者等电脑处理图片,伸手拿起一个又搓揉一番。 哪怕是在两年前,如果你让我去买几个葫芦玩,我怕也会翻个白眼:难道你觉得我就...
-
就我自己的观察,周围那些为人父母的人,有一个算一个,就没有不焦虑孩子的。焦虑健康,焦虑成绩,焦虑就业,焦虑心理,焦虑恋爱婚姻......我又不好说什么,说了就是「你不懂」,说多了就是「你凭什么」。 但我我懂一点人,我也懂一点观察生活,碰巧情商也不算高,所以总可以口无遮拦。 ...
-
我想用这篇文章作为《人到中年交友难》系列的终结篇,在这篇里我想谈谈中年和绝交。作为江湖著名的职业绝交犯,我的个人经历和背后的想法也许对你会有借鉴意义。 不是说中年就交不到新朋友,我在疫情期间就结识了一位新朋友,这段友情维系了三四年之久。我们是在一家餐厅门口躲雨的时候相识的...
-
收到江苏读者陈先生的一条留言提问,看完我很唏嘘: 「 和叔好,从青年的时候关注你,如今也慢慢步入中年了,步入中年后,我最近有个疑惑,希望得到你的帮助。 步入中年,我感觉交友和维持老朋友关系很困难,至少对我而言。就是我是有这个意愿结交新朋友,维持老朋友关系,但是实际生活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