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2-12

报告:AI 目前和人类工作之间的关系

 


早上七点,李笑来发给我个链接,内容是OpenAi的强劲对手,Claude 背后的 AI 初创公司 Anthropic 刚刚发布一份38页的新报告,根据自己平台的数据,分析 AI 和人类工作之间的关系。
为了提升你的阅读效率,这里我先给出摘要:
在未来几年,人工智能系统将对人们的工作方式产生重大影响。为此,我们推出了"Anthropic经济指数",这是一项旨在长期了解人工智能对劳动市场和经济影响的计划。
该指数的首份报告基于Claude.ai平台上数百万次匿名对话,首次提供了独特的数据与分析,清晰展示了人工智能如何融入现代经济中的实际工作任务。
我们同时开源了此分析所用的数据集,以便研究者在此基础上扩展研究成果。制定应对劳动市场变革及就业与生产力影响的政策需要多视角参与,因此我们也邀请经济学家、政策专家和其他研究者对此指数提出建议。
首份研究报告的主要发现:
当前使用集中领域:人工智能使用集中于软件开发和技术写作任务。约36%的职业在至少25%的相关任务中使用AI,而约4%的职业在75%以上的任务中使用AI。
增强与自动化比例:AI使用更偏向增强人类能力(57%),而非完全自动化任务(43%)。增强场景包括验证(如复查用户工作)、学习(辅助掌握新技能)和任务迭代(帮助头脑风暴)等。
薪酬相关性:AI在中高薪酬职业(如程序员和文案撰写)中应用最多,但在最低和最高薪酬岗位中应用较少,可能反映出当前AI能力的局限性和技术应用门槛。
各职业类别AI使用对比(基于Claude对话数据):
计算机与数学类:37.2%
艺术与媒体类:10.3%
教育与图书馆类:9.3%
办公室行政类:7.9%
生命科学类:6.4%
商业与金融类:5.9% 低使用领域包括农业渔业(0.1%)和运输业(0.3%)。
研究方法:通过"Clio"工具分析约100万次Claude对话,参照美国劳工部O*NET数据库(包含2万个工作任务分类),将对话按职业任务匹配。研究聚焦任务级别分析,而非整体职业替代。
限制与展望:当前数据无法完全区分工作/非工作场景中的AI使用,且部分API用户数据未纳入。计划持续跟踪AI使用演变,未来将持续更新数据集和研究结论。
结论:
Anthropic发布首个聚焦AI经济影响的"Anthropic经济指数",基于Claude.ai平台百万次对话数据得出关键结论:
应用现状:AI已在36%职业的25%+任务中应用,但深度渗透(75%+任务)仅占4%。软件开发(37.2%)和创意写作(10.3%)是主要应用场景。
功能模式:57%的AI使用属于"能力增强"(协作迭代/知识学习),43%为任务自动化。
收入相关性:中高收入岗位(如程序员)应用最多,而体力劳动岗(农业)和高专业性岗(产科医生)使用率最低。
开放合作:研究数据集已开源,并邀请学界参与后续分析,以追踪AI对劳动市场的长期影响。
研究揭示了当前AI渗透更倾向于任务协同而非职业替代,提示未来工作转型而非消失的可能性。后续将长期监测自动化/增强比例变化及技术扩散模式。
全文翻译如下:

Anthropic 经济指数



2025年2月10日 ● 9分钟阅读
在未来几年中,AI 系统将对人们的工作方式产生重大影响。正因如此,我们推出了 **Anthropic 经济指数**——这是一个旨在长期追踪和理解 AI 对劳动力市场及经济影响的项目。
该指数的首份报告基于数百万条匿名的 Claude.ai 对话数据,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数据信息和分析,清晰呈现了 AI 如何在现代经济中被应用于各类实际任务。
我们还将公开此次分析所使用的数据集,以便研究人员在我们的成果基础上进一步探索和扩展。制定针对未来劳动力市场转型及其对就业与生产力影响的政策响应,需要多方观点的综合。因此,我们也邀请经济学家、政策专家以及其他研究人员对该指数提供意见和建议。
### 以下是首份报告的主要发现
- **按任务使用情况**
- 目前,AI 的应用主要集中在软件开发和技术写作任务上。
- 超过三分之一的职业(约36%)在至少四分之一的相关任务中使用 AI;
- 约4%的职业在其任务中使用 AI 的比例高达75%及以上。
- **增强与自动化的应用比例**
- AI 的应用更倾向于“增强”模式(57%):与人类协作、提升人类能力;
- “自动化”模式(43%):AI 直接替代人类完成任务。
- **不同薪资水平职业中的 AI 应用**
- 在中高收入的职业(例如计算机程序员和数据科学家)中,AI 的应用更为普遍;
- 而在最低薪与最高薪的职位中,AI 的使用率均较低。
- 这既反映了当前 AI 能力的局限,也体现了实际应用中的各种障碍。
请参见下文了解我们初步发现的更多细节。
人工智能在经济中的应用范围和方式,这些数据来自 Claude.ai 的真实使用数据。这些数字指的是与 Claude 对话中与个别任务、职业和类别相关的百分比。
---
## 绘制 AI 在劳动力市场中的应用图谱
我们的新报告延续了从工业革命时期的纺纱机到当今汽车制造机器人等技术对劳动力市场影响的长期研究。此次我们聚焦于 AI 的持续影响。我们既没有通过调查人们的 AI 使用情况,也不试图预测未来,而是基于实际数据直接反映 AI 的应用现状。
### 分析职业任务
- **背景理论**
我们的研究始于经济学文献中的一个重要洞见:有时关注具体的**职业任务**比关注整个职业更为合理。
不同工作往往共享某些任务和技能,例如视觉模式识别既是设计师、摄影师、安全检查员以及放射科医生的共同任务。
- **技术选择**
某些任务比其他任务更适合通过新技术实现自动化或增强。
因此,我们预期 AI 会在不同职业中的不同任务上有选择地得到应用,对任务进行细致分析可以更全面地展现 AI 如何融入经济活动。
### 利用 Clio 将 AI 应用匹配到任务上
- **Clio 工具**
这项研究得益于 Claude 提供的洞察与观察,我们开发了自动化分析工具 **Clio**,该工具能在保护用户隐私的前提下自动分析与 Claude 的对话。
- **数据与分类**
- 使用大约一百万条 Claude 对话数据(主要来自 Claude.ai 免费版和专业版),
- 利用 Clio 将这些对话按职业任务进行归类。
- 我们依据美国劳工部的分类选择任务。劳工部维护着一个包含约20,000项具体工作任务的数据库,称为“职业信息网络”(O*NET)。
- Clio 将每条对话与最能代表该对话中 AI 角色的 O*NET 任务进行匹配,然后按照 O*NET 方案将任务归类到对应的职业,并进一步划分为诸如教育与图书馆、商业与金融等几个大类别。
我们的 Clio 系统将与 Claude 的对话(严格保密;左上)转化为职业任务(中上)和职业的过程。
---
## 结论
### 按职业类型的 AI 使用
- **计算机与数学类**
- AI 采用率最高的任务和职业类别是“计算机与数学”类,主要涵盖软件工程相关岗位。
- 37.2% 的查询归属于此类别,涉及软件修改、代码调试、网络故障排查等任务。
- **艺术、设计、体育、娱乐与媒体类**
- 第二大类别为“艺术、设计、体育、娱乐与媒体”,占查询量 10.3%,主要反映人们利用 Claude 进行各类写作和编辑工作。
- **其他类别**
- 高体力劳动的职业(例如“农业、渔业和林业”)查询量仅占 0.1%。
- **对比分析**
我们还将数据中各职业的 AI 使用率与其在劳动力市场中的整体占比进行了比较,比较结果如下图所示:
对于每种工作类型,与 Claude 相关的对话的百分比以橙色显示,而美国经济中从事该工作类型的工人百分比(来自美国劳工部的 O*NET 类别)则以灰色显示。
- “计算机与数学”类虽然只占 3.4% 的劳动力,但其 AI 使用率高达 37.2%;
- 办公室与行政支持类在劳动力中占比最高(12.2%),对应的 AI 使用率为 7.9%。
### 职业内 AI 使用深度
- 仅约 4% 的职业在至少 75% 的任务中使用 AI。
- 约 36% 的职业在至少 25% 的任务中使用 AI。
- 数据中未发现某个工作被完全自动化的证据——AI 更多是分散应用于各项任务,对不同任务组的影响存在差异。
### AI 使用与薪资
- 整合 O*NET 数据中的美国中位薪资信息后,发现:
- 低薪和极高薪的工作均显示出极低的 AI 使用率(如洗发师、产科医生),
- 中高薪职业(如程序员、文案撰稿人)则是 AI 使用最频繁的群体。
年薪(x 轴)与 Claude 交谈中涉及该职业的百分比(y 轴)。图中突出显示了一些说明性职业。
### 自动化与增强
- 分析任务执行方式,区分“自动化”与“增强”:
- **增强**:AI 与用户协作完成任务(57%);
- **自动化**:AI 直接完成任务(43%)。
- **细分**
- 增强型任务细分为:验证(2.8%)、任务迭代(31.3%)和学习(23.3%);
- 自动化型任务细分为:反馈循环(14.8%)和指令式(27.8%)。
与 Claude 的对话中涉及增强与自动化的百分比,以及每个类别中任务子类型的细分。我们论文中对子类型的定义如下。指令:以最少的交互完成任务委派;反馈循环:由环境反馈指导的任务完成;任务迭代:协作细化过程;学习:知识获取和理解;验证:工作验证和改进。
---
## 注意事项
本研究为观察 AI 如何改变劳动力市场提供了独特视角,但存在若干局限:
- 无法确知使用 Claude 完成任务的用户是否出于工作需要;
- 不清楚用户如何利用 Claude 的回复(例如是否复制代码或进行事实核查);
- 分析仅基于 Claude.ai 免费和专业版数据,而非 API、团队或企业用户;
- 由于任务种类繁多,Clio 可能对部分对话的分类存在错误;
- Claude 无法生成图像,因此部分创意用途未能在数据中体现;
- 编码相关应用可能在数据中被过度代表,因此数据样本不一定代表 AI 使用的整体情况。
---
## 结论与未来研究
- AI 的使用正迅速扩展,且模型能力不断增强。
- 劳动力市场的格局可能在短期内发生显著变化,未来许多现有工作可能会逐步演变而非完全消失。
- 我们将定期重复上述分析,以追踪未来可能出现的社会和经济变革,并定期发布相应研究成果及数据集,作为 Anthropic 经济指数的一部分。
- 虽然研究展示了 AI 的应用数据,但未提供具体政策建议,未来的应对策略需结合证据、价值观和广泛经验。
---
## 数据开放及意见征集
- 本报告及 Anthropic 经济指数的重要贡献在于其新方法论,提供了关于 AI 影响的详细数据。
- 我们将公开共享本次分析使用的数据集,并计划在未来持续共享更多数据。
- 完整数据集可供下载,同时也开放了供研究人员反馈意见和提出新研究方向的表单。
---
## 致谢
感谢以下专家在早期发现和报告草稿阶段提供的富有成效的意见和讨论:
- Jonathon Hazell, Anders Humlum, Molly Kinder, Anton Korinek, Benjamin Krause, Michael Kremer, John List, Ethan Mollick, Lilach Mollick, Arjun Ramani, Will Rinehart, Robert Seamans, Michael Webb, Chenzi Xu.
---
报告全文访问地址https://www.anthropic.com/news/the-anthropic-economic-index

以上文章中摘要部分由 deepseek 分析提供,中文翻译部分由 chatgpt 完成,本人只做了排版和贴图工作。


------


像这样开启新一年

 


今天是农历乙巳年​农历十五,元宵节。在过去的五年里,我感觉今年的开年​算是最好的一个。
这个春节我不知道应该叫做「哪吒年」好,还是应该叫做「deepseek 年」才对味。我只知道电影《哪吒 2》 在中国电影市场连续萎靡不振数年之后,有可能在明天突破 100 亿票房,成为中国影史​票房第一​---我们不是在每一个春节都能见证历史的。
我也只知道 deepseek 到现在每天都还在被挤爆,最好在每天早上八点之前访问,否则但凡多问几轮问题就会告诉你「服务器无响应」。而且,这仅仅是在中国,全世界各地的人们都在利用开源的 deepseek 模型做自己的产品,​同时,收起钱来毫不手软。一夜之间,许多​大模型突然都变得聪明了起来。
有人​看到这里可能会问:这和好不好​又有什么关系呢?
​因为这两件事情里都让人看到新希望。《哪吒 2》 的导演不是科班出身,单纯热爱电影事业。他的作品并没有靠所谓的大 IP、大投入、大宣发、大制作的传统做法,而是靠内容和形式吸引到​了一亿多人次的观众进入电影院,打破了业界流行很久的「中国人不再爱看电影」​迷思。
deepseek 横空出世,席卷全球,赢得开源社区的真诚赞叹,但它背后的公司不是人们熟悉的互联网大厂---那些大家认为理所当然应该做出类似的产品的老牌​巨头。它甚至都不是业界先前看好的 AI 领域「六小龙」,只是一家低调的股票量化交易公司而已,用聪明的头脑而非堆砌算力成功​降低了 AI 大模型的成本。
这就是新人,新公司,新事物​所带来的新希望。
如果这个春节,还是老导演,大牌影视公司瓜分了春节电影市场票房,那么一切都和往年一样,​没有任何新变化。同样的,AI 领域的突破发生在著名互联网大厂,那么​互联网和过去一样,没有任何新变化。这就意味着所有人得继续「按照它们说的来」,否则就只能投降或者挂掉。在这些传统势力之外,没有剩下多少空间给社会里的​其他人。也就是说,这会让人感觉生活在一个​大部分事情和自己无关的社会,几乎所有的门都关着。
现在终于有了新的人,新的公司和新的做法,而且用成绩证明了并不是非得那些板结了的大户来做,并不是非得按照它们规定的路数来做,​那我当然会觉得很开心,当然会觉得出现了新希望。世界如今是这样,并非永远都必须​如此下去,​这样的一个世界当然值得去关注,去热爱。
其实,变化远不止这两件事。即便在传统的互联网领域内,新的变化,新的挑战​在这几天也在持续到来:京东在昨天正式开始进攻美团,推出了自己的外卖系统,用免首年分成吸引​餐饮商家入住,一副即将大打出手的样子。苹果在今天被爆出一条传闻,手机的 AI 系统准备转而接入阿里最新的大模型,而就在不久前,人们发现百度的 AI 工具里出现了 deepseek​的名字。
世界没有板结,生活没有凝固,在农历新年到来的时候,新的变化以超乎想象的速度和超乎预期的形式频频出现。现在说这些新变化带来的结果是好是坏还为时过早,比如说《哪吒 2》的巨大成功只是一方面,而一部电影就席卷了春节档期的大部分票房,这件事对于电影行业究竟意味着什么​现在还看不清楚,也很难说。  而deepseek 在 AI 行业里掀起的巨浪,究竟是激发了更大规模的芯片囤积大战,还是导致整个行业转向精工细作,从股市​这段时间的起伏涨跌来看,人们似乎也并没有拿定主意。
无法确定的就留给时间好了,时间至为公平,会大浪淘沙冲蚀掉那些虚假浮华的东西,留下沉甸甸、​闪闪发光的金子。在这个元宵节,我看着浪涛汹涌而去,在那些浪头起落之间,偶尔瞥见水中有金色​一闪而逝,于是我​就开始忍不住期待新的一年,期待新一年里的新变化。有变化总是好的,它会把我们从守旧、顽固和沉闷中解脱出来,也让我们换一种眼光和心态重新看待世界,并且内心里因此而有了一种​跃跃欲试的冲动。
春天就应该是这样,万物复苏,新旧更替,心怀希望,跃跃欲试。
祝你元宵节快乐!​


------


近期热门博文